社區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_第1頁
社區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_第2頁
社區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_第3頁
社區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_第4頁
社區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層(jīcéng)結核病防治工作手冊遜克縣疾病(jíbìng)預防控制中心第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前言(qiányán)基層結核病防治應以健康為目的,需求為導向,全面開展基層結核病防治工作。基層衛生服務中心應及時進行功能定位、調整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從結核病人發現、疫情報告、轉診(zhuǎnzhěn)追蹤、督導管理、疫點處理和健康促進等六個方面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必須有專職的醫生負責結核病防治工作,按照本手冊的要求,規范開展各項工作。第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一結核病報告(bàogào)

基層醫生對發現的結核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要按照傳染病防治工作所規定的時限和程序(chéngxù)進行登記和報告。乙類傳染病城鎮于12小時以內上報傳染病報告卡。第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二病人(bìngrén)發現

第一節肺結核病人的篩選發現和治愈涂陽肺結核病人是控制結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在保證病人獲得較高治愈率的前提下,要加大病人發現的力度。基層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咳嗽、咳痰三周以上的可疑肺結核病患者(huànzhě)應給予痰涂片結核菌檢查或/及胸部X線檢查,對15歲以下兒童可輔以結核菌素試驗。同時做好疑似肺結核病人登記,發現肺部陰影應記錄檢查結果。第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篩查和發現(fāxiàn)的對象(一)篩查對象(duìxiàng)

咳嗽、咳痰≥3周或有咯血或血痰者為肺結核可疑癥狀者,是肺結核病人的篩查對象。第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二)發現(fāxiàn)對象

1.痰涂片(túpiàn)陽性肺結核病人,是病人發現的主要對象。2.痰涂片陰性的活動性肺結核病人。

第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接診程序(chéngxù)

(一)問診對因癥就診者、推薦或轉診來的初診病人進行詳細詢問,了解就診的原因(yuányīn),結核病癥狀、持續時間及病史。對推薦或轉診來的病人要保存其推薦信或轉診單。(二)填寫“初診病人登記本”凡就診的病人都要在“初診病人登記本”上登記。

第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三)拍攝(pāishè)胸片

1.所有可疑肺結核癥狀者均填寫(tiánxiě)攝片通知單拍攝胸片。不符合肺結核可疑癥狀者,有條件的單位可給予X線胸透,胸透異常者再拍片檢查;無X線胸透條件的單位,經解釋后告之到其他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無需進行痰涂片檢查和X線胸部攝片。第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四)痰涂片(túpiàn)顯微鏡檢查1)查痰對象:胸片檢查有異常陰影(可疑活動性結核)者都要送痰作涂片顯微鏡檢查。2)送痰要求:胸片有異常陰影者當日在門診留一份“即時痰”標本,同時發給病人二個標記病人姓名的痰標本盒,囑病人次日帶“夜間(yèjiān)痰”和“清晨痰”進行檢查。醫生在防癆宣傳時,發現的可疑肺結核癥狀者,應要求其到結防機構就診前留夜間(yèjiān)痰和清晨痰各一份帶到結防機構,并于檢查當時留一份“即時痰”。第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3)痰標本要求醫生或痰檢人員應告訴初診病人留取合格的痰標本的方法,保證其提供的痰標本是從肺深部咳出的粘性或膿性的痰。即時痰:就診(jiùzhěn)當時咳出的痰液。清晨痰:清晨咳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夜間痰:送檢前一日晚睡前咳出的痰液。第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五)結核菌素(PPD)試驗:兒童胸片檢查異常、涂陽病人密切接觸者或需與其它(qítā)疾病鑒別診斷的病人,需做結核菌素試驗。第十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六)肺結核病診斷(zhěnduàn)要點1.涂陽肺結核病人:凡符合以下三項之一者為涂陽病人。1)初診肺結核病人,直接痰涂片鏡檢2次痰菌陽性。2)1次涂片陽性加1次培養陽性。3)雖一次涂片陽性,但經病案討論會或主管(zhǔguǎn)專業醫師確認,胸片顯示有活動性肺結核病變陰影。第十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2.涂陰肺結核病人1)初診肺結核病人,直接痰涂片鏡檢3次痰菌陰性。2)X線胸片顯示與活動性肺結核相符的病變。3)具有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胸痛、胸悶氣短(qìduǎn)、低燒等癥狀。4)5個單位結核菌素(PPD)試驗陽性。5)肺部病理標本(手術、纖維支氣管鏡檢、肺穿刺等)經病理診斷為肺結核性病變。注:診斷涂陰肺結核以1~2為主要指征,3~5為參考指征。

第十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七)結核病分型(1999年國家標準(ɡuójiābiāozhǔn)結核病分型)原發性肺結核(簡寫為Ⅰ)血行播散(bōsàn)性肺結核(簡寫為Ⅱ)繼發性肺結核(簡寫為Ⅲ)結核性胸膜炎(簡寫為Ⅳ)其它肺外結核(簡寫為Ⅴ)第十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第二節高發人群和重點(zhòngdiǎn)人群的

監測

基層醫生應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社區內學生、暫住人口等重點(zhòngdiǎn)人群定期進行主動監測工作,對密切接觸肺結核病人的家庭成員、同學、同事、鄰居等接觸者進行結核病檢查。并做好資料的登記、統計和匯總。第十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1)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必須做免費的PPD篩查,并做好資料的登記、統計和匯總。2)高發人群:(1)移民、進入城市謀業的流動人口、來自結核病高發地區和國家的外籍求職者。(2)兒童及青少年中結素反應強陽性者。(3)結核病暴發流行的集體或人群。(4)結核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免疫(miǎnyì)抑制劑治療、矽肺、HIV/AIDS患者等。第十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3)重點(zhòngdiǎn)行業健檢對象:(1)托幼機構職工及中小學教職工;(2)入伍新兵、大學新生、企事業招工(zhāoɡōnɡ)對象,及由農村、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進入城市工作或學習者;(3)與社會人群接觸多、易受傳染的衛生服務行業職工;(4)職業性接觸有害物質的廠礦、企業職工(如粉塵作業、接觸有害氣體等);(5)醫療機構員工。第十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三病人(bìngrén)轉診和追蹤

基層醫生在開展監測過程中發現的疑似或確診肺結核病例填寫轉診單,及時將病人轉區(市)結核病診療機構進一步檢查、診斷,并作跟蹤隨訪,直至病人落實轉診。基層(鄉、村)醫生應按照縣(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要求,對綜合醫院轉診未到位的肺結核病人或疑似病人,通過電話追蹤、上門追蹤等方式進行(jìnxíng)病人追蹤,確保肺結核病人和疑似病人能夠及時到結核病診療機構就診。同時在《鄉村醫生工作手冊》上填寫好病人追蹤工作記錄。第十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一)轉診1、建立門診登記本、放射科登記本、實驗室登記本并認真做好相應記錄以備核查。2、發現的肺結核病例或疑似病例,在報告的同時,填寫(tiánxiě)《肺結核病人轉診單》一式三份,一份由病人攜帶,一份備案,一份寄達結核病防治機構,并將病人轉送至結核病防治機構。第十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二)病人追蹤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天核對結核病信息(xìnxī)專報系統中綜合醫院登記的傳染病報告卡和初診病人信息(xìnxī),確定病人是否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對未就診者予以登記,直接或與社區醫生聯系進行病人追蹤。1、電話追蹤:直接通過電話與病人聯系,要求其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2、醫生上門追蹤:無法用電話聯系的病人,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用電話通知社區醫生,再由社區醫生上門與病人進行聯系,督促病人到結核病防治機構就診。第二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四病人督導(dūdǎo)管理

第一節治療管理的原則(一)以涂陽病人為管理的主要對象。(二)對所有涂陽肺結核病人和初治涂陰肺結核病人強化期實行(shíxíng)在醫護人員面視下服藥為主的全程督導化療。(三)縣級結防人員和鄉村醫生分級負責。第二十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第二節管理(guǎnlǐ)的內容

(一)督導病人服用每劑抗結核藥物,確保病人做到全療程規律服藥。(二)掌握病人用藥后有無毒副反應,如有應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完成規定的療程。(三)督促病人定期復查,掌握其痰菌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四)采取多種形式,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結核病防治知識(zhīshi)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及家屬的責任心。爭取痰菌盡早轉陰,減少傳播。(五)保證充足的藥品儲備與供應。第二十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第三節督導(dūdǎo)化療的主要內容

基層設專職防癆醫生,負責對病人的治療管理。基層醫生接到區疾控中心的治療管理通知(tōngzhī)后,應立即對病人進行訪視,并落實治療管理。在基層醫生實施督導化療有困難的個別情況下,應選擇具備一定文化水平的志愿者(如干部、小學教師、學生等)或家庭成員進行培訓,以代替基層醫生實施督導化療。基層醫生首先對病人進行化療前宣傳教育,向病人及家庭成員詳細說明結核病治療期間的各項要求,使病人能夠主動配合治療。第二十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1)宣教人員:由門診醫生(yīshēng)負責。2)宣教內容:(1)結核病是呼吸道傳染病,治療頭2個月一定要注意對家人及周圍人群的空氣傳播。(2)結核病是可以治愈的,要樹立堅定信心,充分與醫生配合。

(3)堅持按醫生制定的化療方案規則治療,完成規定的療程是治好結核病的關鍵。(4)服藥后可能出現副反應。如一旦出現副反應,及時找醫生處理,不要自行停藥。(5)原則上治療滿2個月、5個月、6個月(復治病人8個月)按期送痰到結防機構檢查。每次隨訪查痰時,請留好夜間痰和清晨痰帶至結防機構檢查。第二十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3)宣傳方式首先采用口頭方式將以上宣傳內容向病人宣傳,醫生口頭宣傳結束后,再囑病人重述一遍,確認(quèrèn)病人是否記住、弄清楚。4)宣教要求(1)每個病人宣教時限不少于10分鐘。(2)宣傳內容為以上列舉的內容,語言簡明扼要,以便病人能夠記住。第二十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基層防癆醫生或經過培訓的家庭督導員或志愿者,對非住院的涂陽病人(bìngrén)全療程以及涂陰病人(bìngrén)強化期隔日進行一次督導。督導化療主要內容有:1.確定病人督導用藥地點和時間。如病人行走方便,一般由病人到村衛生室接受治療。如病人行走不便,由村醫生送藥至病人家里。服藥時間由村醫與病人商定。2、督促病人服藥,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口、逢雙日服藥。病人誤期未服,請在24小時內補上并及時報告區級主管醫師。第二十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3.觀察病人有無毒副反應(fǎnyìng),如有反應(fǎnyìng)請督促病人找醫生處理。4.在病人服藥期間,原則上在治療滿2個月、5個月、8個月(復治8月和10個月)時,具體時間詳見治療記錄卡,督促病人帶夜間痰和清晨痰到結防機構復查。第二十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5.做好病人每次服藥記錄。督導員按培訓(péixùn)內容對病人進行督導,同時填寫“肺結核病人治療記錄卡”,由督導員保存并填寫治療記錄。病人取藥時攜帶治療記錄卡。治療結束時,基層醫生收集治療記錄卡后交給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統一保存。每次督導應在《鄉村醫生工作手冊》上填寫好病人督導工作記錄。治療記錄卡填寫說明:每次領取藥品后,由村醫在確定治療日期的格內劃“×”,如2月5日領取藥品。如方案規定為隔日服藥,領取了2個月的藥品,則在第1月序的6日起,逢雙日劃“×”,直至第3月序的第4日。每次服藥后在×的外面加圈,即。若2月18日未服藥,而在2月19日補服了一次,則應在19日的空格內只劃上○,20日又按原規定服藥,連續的記載為:16日、18日為×、19日為○、20日為,一目了然,提示18日病人漏服藥1次,19日彌補上,20日起照常服藥。第二十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督導員統一(tǒngyī)培訓內容督導員必須經過培訓后,才能對病人進行(jìnxíng)督導管理。基層醫生在常規的業務技術培訓中統一進行(jìnxíng)培訓。家庭督導員和志愿者由基層醫生負責培訓。培訓內容必須簡明扼要,交待清楚即可,切不可復雜化。統一培訓內容為:第二十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經檢查確診XXX病人是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現確定你為病人服藥的監督員,請你按規定的化療方案監督病人進行規律治療,完成6個月或8個月的療程。你的責任是:①認清病人所用藥物的名稱、每次服用藥量和服用方法。②督促病人服藥,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口、逢雙日(shuānɡrì)服藥。病人誤期未服,請在24小時內補上。第三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③觀察病人有無毒副反應,如有反應請督促病人找醫生處理。④在病人服藥期間,原則上在治療滿2個月、5個月、6個月(復治8個月)時,具體時間詳見治療記錄卡,督促病人帶夜間痰和清晨痰到結防機構(jīgòu)復查。⑤做好病人每次服藥記錄。核心內容:送藥到手,看服到口,記錄再走第三十一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第四節管理化療(huàliáo)的主要內容

初治涂陰病人繼續期實行管理化療,基層醫生的主要工作內容:1.培訓病人和家庭成員,要求達到能識別抗結核藥物,了解常用劑量和用藥方法,以及可能發生(fāshēng)的副反應,并督促病人規則用藥。2.全程管理也應使用“治療記錄卡“,由病人及家庭成員填記。第三十二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3.家庭訪視:建立統一的訪視記錄,基層醫生接到新的治療病人(bìngrén)報告后應立即家訪,化療開始后至少每月家訪1次。內容包括健教,核實服藥情況,核查剩余藥品量,抽查尿液,督促按期門診取藥和復查。4.督促病人做好痰結核菌的定期檢查工作,治療期間按規定時間送痰標本進行復查。第三十三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五結核病疫點處理(chǔlǐ)

基層(jīcéng)發現或接到結核病暴發報告,應立即派人赴疫點,協助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學個案調查和疫點處理,承擔落實處理后的疫點、疫區內防病措施。內容包括病人治療管理、流行病學個案調查,疫點終末消毒,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預防性服藥,宣傳教育等防病措施落實。在控制期內,每天用電話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疫情發展、控制措施落實情況。第三十四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

(一)

傳染源的治療爆發疫情的傳染源原則上以住院治療為好,能達到隔離傳染源的目的,有利于調查研究的進行,同時(tóngshí)減少傳染源與接觸者之間的疑慮,減輕心理負擔。(二)對感染者的化學預防化學預防采用內服INH7-8mg/Kg,一日總量不超過300mg,服藥6-12個月。研究證明不僅在服用INH的6個月中發病率低,停藥以后的數年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當明確有新近感染時一定要進行化學預防。(三)化學預防的對象1、結核菌素反應強陽性者2、結核菌素試驗反應陽轉者(隔離傳染源2月后)

第三十五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六健康(jiànkāng)促進

結核病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達到促使人們了解結核病防治知識,增強自我保健的能力;促使人們自覺采納適合(shìhé)于結核病控制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增強個人和全社會參與結核病控制,提高全民整體健康水平的目的。因此,開展健康教育要由專人負責,并適當進行業務培訓,使其具備開展健教業務的能力;要制定好健康教育計劃,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各地每年要組織好“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進行突擊宣傳的同時,還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目標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經常性廣泛宣傳。第三十六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第一節健康教育(jiàoyù)的對象

為便于(biànyú)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據不同人群在結核病控制中作用與關系,分為以下教育對象,以便對不同目標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與內容,達到預期的效果。(一)一級目標人群1)傳染性肺結核病人:指痰涂片陽性的肺結核病人,是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又是治療管理的重點對象。2)活動性涂陰肺結核病人:如不治療,部分病人有可能成為痰涂片陽性的傳染源。第三十七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二)二級目標人群1.病人家屬:病人家屬對于病人接受治療(zhìliáo)和管理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他們中的兒童是易受感染的接觸者,他們必須接受如何管理病人服藥、消毒隔離的教育。2.醫務人員、行政主管領導干部、教師。(三)三級目標人群即可以接受傳播媒介教育的七歲以上的全體公眾。第三十八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第二節健教內容(nèiróng)與方法

(一)肺結核病人1.內容:1)正確認識結核病,改變對結核病的錯誤認識,樹立能治愈結核病的信心。2)現代結核病防治基本知識,尤其是化學療法在結核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及實例。3)遵循醫囑、堅持全程(quánchéng)規律用藥的重要意義和做法。4)定期痰結核菌檢查的意義,如何排痰、送檢合格痰標本的要求和時間。5)結核病是如何傳播的,防止和減少呼吸道傳播的方法,不對人咳嗽、大聲說話和打噴嚏,不隨地吐痰。第三十九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2.方法和方式:1)門診候診健康教育:可采用口頭宣講、黑板報、宣傳圖片、手冊、傳單(chuándān)等方式與媒體進行宣傳。2)醫生臨診健康教育:一般來說,醫生是受病人信賴的,病人易于接受醫生的忠告,有利于提高病人的順應性。可采用交談、發宣傳單等形式進行宣傳。3)病人化療前健康教育:指病人在化療前,聆聽門診醫生初診宣教,這是治療管理實施規程(全程督導或全程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第四十頁,共四十五頁。編輯課件(二)病人家屬1.內容:1)正確認識結核病,改變(gǎibiàn)對結核病的錯誤認識。2)了解結核病防治基本知識,正確進行結核病人與健康人群的消毒隔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