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下水蘇栽培技術規程1范圍本規范規定了林下水蘇栽培的林地選擇、整地、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求。本規范適用于XX省境內的林下水蘇栽培。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規范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范;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本)適用于本規范。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標準WM/T2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3.1水蘇水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水蘇(StachysjaponicaMiq.)的全草。產于XX、XX、XX、日本等地,生于海拔230米以下的水溝、河岸等濕地上。水蘇的塊莖肉質脆嫩,每100克塊莖含有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為15-18克,營養價值較高,可制蜜餞、醬潰、腌漬品。它是我國傳統罐藏醬菜之上品。同時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消炎止咳,降壓和鎮靜作用。我國XX當地群眾自古用它治療肺結核、高血壓和心臟病都有良好效果。水蘇塊莖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有良好影響。可降低動脈壓及減輕糖尿病,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40-60寫,甘油三酸脂為30%。減緩血液凝結度為70%,并降低膽固醇含量。3.2水蘇植物學性狀水蘇的外觀生態很像薄荷,植株的莖呈現方形四棱,上有倒生長刺毛,莖基部發生甸甸莖,莖頂端膨大形成塊莖。株高6c0m左右。葉片長橢圓卵形,先端尖,基部心臟形,邊緣圓鋸齒狀,兩面具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覆蓋柔毛。X狀花序,著生2-6輪花,每輪有花3-6朵。小花柄基部有一對剛毛狀小苞片,易脫落。花尊鐘形,花冠淡紅紫色,夏秋開花。黑色小堅果。一般以塊莖繁殖。根扎人土層35-40cm,但主要根系分布于10-20cm淺土層內。花期5-7月,果期7月以后。3.3林下水蘇林下水蘇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林業生產的參與式林業與中藥材經營方式,它強調不同產業的融入及人的主動參與,主要目的是利用林下空間種植水蘇,避免林業資源被浪費,進而保護和利用林業資源,提高林業發展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4栽培技術4.1林地選擇林地選擇要充分考慮水蘇的生長習性為水蘇生長發育創造野生半隱蔽的生態環境。喜光怕強光直射,喜散射光、弱光照,遮蔭度在50左右有利于水蘇生長。土層深度達30cm以上,土壤肥沃、微酸性,透氣,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地勢平坦或坡度小于25度,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T15618規定,且5月-10月月平均氣溫不低于14"C,7月-8月林間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30"C,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3095規定,農田灌溉水質符合GB5084規定,空氣濕度70%-80%的半蔭半陽地區的林下適合栽培水蘇。4.2整地、施肥、做畦在播種前,可先施基肥,按有機肥15t/hm2,NPK三元復XX0.6t/hm2量混合后施入,然后深耕,耙平,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做成平畦。4.3栽植4.3.1種苗處理選水蘇根莖為種苗,在播種前,將上一年留種的水蘇種根選擇健壯的剪2節為一段,放在保濕的容器內待用。有條件的在播種時先用NAA或相同功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浸泡15min,再進行播種。4.3.2播種時間和播種密度3月下旬。畦面行距60cm,穴距15-20cm,每穴播種種根1-2根,每公頃75000-105000穴,播種深度3-5cm,細土覆蓋。4.3.3田間管理播種后約30天出芽,當苗高6-10cm時,開始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等,中耕時注意淺培土,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根系外露。夏季炎熱干旱雖然有林木天然的遮蔭條件,也要視情況適時灌水追肥。如莖葉生長過盛時,及時摘心,促使地下塊莖發育膨大。5病蟲害防治措施水蘇根莖(種根)在貯藏期間常常由于鐮刀菌引起軟腐病害。最初根莖的低洼處變暗,然后形成暗黑色而軟化,并腐爛。在田間植株呈現出變褐,或葉凋萎癥狀。為了防治此病發生,首先在貯前或播前(剪段前)要仔細檢查淘汰有病的根莖,然后把無病塊莖用1%高錳酸鉀液浸泡消毒處理,隨后把塊莖攤成薄層于通風陰涼處,定時翻動晾干后再貯藏或播種,可大幅度降低病害發生。水蘇在生長期間易受病毒侵染為害。最廣泛侵染的是紫苜蓿花葉病毒,主要以根莖帶毒,其傳毒媒介是蚜蟲。若防治該病毒首先要防治蚜蟲,在生長期間以0.6%苦參堿水劑或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噴灑田間植株,殺蟲效果高。同時水蘇還受番茄環斑病毒侵染為害,主要以土壤帶毒,防止此毒病必需實行3-4年的輪作栽培,并用健康根莖栽植均有良效。此外,水蘇根莖播后常發生金針蟲為害,蛀食根莖成千窗百孔。為此在定植前10-15天用馬鈴薯或甜菜的小塊莖做成誘餌播入田間誘殺金針蟲具有高效。6采收和留種秋末水蘇莖葉凋萎后可隨時采收根莖,可以直至收獲到翌年春季萌芽前。但根莖太細小的沒有商品價值、也沒有留種價值的可以不采收。做留種用的在采收時選留中等粗細的根莖。7貯藏收獲后作食用的可以將根莖放入塑料袋內,貯藏溫度5℃,保存期10-15天。作較長時間貯藏或留種,在室外排水良好地方用濕沙土堆埋貯藏,供翌年種植種根莖使用。水蘇XX省地方標準編制說明標準名稱林下水蘇栽培技術規程任務來源根據XX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下達《2018年第一批XX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的函》(X質函〔2018〕326號)精神,《林下水蘇栽培技術規程》列為2018年XX省地方標準制定計劃。負責起草單位X西學院單位地址XX省XX市月亮島參加起草單位XX永惠康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XX森灃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XX中草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XX正元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標準起草人序號姓名單位職務職稱電話1陳存武X西學院教授2姚厚軍X西學院研究員3陳乃富X西學院教授4韓邦興X西學院教授5鄧輝X西學院副教授6宋向文X西學院講師7邢正龍XX縣武店畜牧獸醫站助農8高永紅XX省中草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農藝師9張質彬XX永惠康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10李雷XX森灃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農藝師編制情況1、編制過程簡介本規范是在“水蘇林下栽培技術推廣與示范”成果基礎上形成的,具體編制過程如下:(1)成立起草組2017年6月份,項目組組織了標準起草小組召開了首次會議,確定了標準框架、工作范圍,明確了人員的任務分工,擬定編寫工作計劃。(2)資料收集與調研2017年7-12月,開始搜集、分析國內外有關技術資料,并對相關標準和技術標準進行收集、學習與領會,并開展濕地承載力評價的各種研究成果的分析梳理,確定評價指標框架體系和評價方法。(3)規范文本起草2018年1-6月,標準起草小組依據GB/T1.1《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和GB/T1.2《標準化工作導則第2部分:標準中規范性技術要素內容的確定方法》與國家有關標準化法律、法規要求,并在統計、分析所獲數據資料的基礎上,起草了本規范草案。(4)討論與修改2018年7-10月,規范起草小組經過多次交流、討論與修改,于2018年7月完成了本規范的征求意見稿,并開始在適當范圍進行公開征求意見修改;2018年9月經省質監局評估立項;2018年10月10日有學院科技處組織專家審查修改,根據專家的反饋意見,規范起草組成員對規范征求意見稿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終形成了本稿。2、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水蘇(staehyssieboldiiMiq)屬于唇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螺絲菜、寶塔菜、地蠶,原產中國北部。17世紀傳入蒙古、日本,19世紀末傳入德國、英國、意大利、德國、比利時、瑞士、奧洲、美國、巴西等世界各國栽培。現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根莖供食或藥用。水蘇的塊莖肉質脆嫩,每100克塊莖含有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為15-18克,營養價值較高,可制蜜餞、醬潰、腌漬品。它是我國傳統罐藏醬菜之上品。同時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消炎止咳,降壓和鎮靜作用。我國XX當地群眾自古用它治療肺結核、高血壓和心臟病都有良好效果。水蘇塊莖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有良好影響。可降低動脈壓及減輕糖尿病,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40-60%,甘油三酸脂為30%。減緩血液凝結度為70%,并降低膽固醇含量。在人們關注食品安全和追求自然的今天,水蘇根莖作為食藥同源的植物,市場需求迅速擴大,有的地方已經把水蘇開發作為一個產業對待。由于水蘇作為一個野生植物,長期以來種植的技術儲備明顯不足,為了給水蘇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制定一個技術規程十分必要。3、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標準的關系,特別是強制性標準的協調性《林下水蘇栽培技術規程》編制遵循“先進性、實用性、規范性”的原則,注重標準的可操作性,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進行編寫。制定的標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4、主要條款的說明,主要技術指標、參數、試驗驗證的論述為了弄清水蘇在林下的栽培技術,我們進行了有關試驗:1扦插試驗:1.1實驗材料和方法1.1.1實驗材料水蘇根狀莖、NAA1.1.2實驗方法分別選取無蟲害、無黑斑、無麻點、無損傷、顏色白、頂芽飽滿、須根多的肥大根狀莖作種條,將這些段按植物形態學上、中、下端分為三類,將種條折成幾段,同時每類中再設置三種不同的節,分別為留1節、2節、3節,用NAA浸種條15min,以清水浸種條15min為對照組,即可扦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10厘米的行距,將切成段的水蘇根狀莖,按植物形態學上端朝上扦插,每段露出三分之一在地面即可],每組扦插20棵,共計720棵。在春(地面溫度為10℃)、夏初(地面溫度為20℃)、夏(地面溫度為30℃),三個階段分別進行相同實驗。進行常規田間管理,然后觀察并記錄水蘇的出苗情況及后期的生長狀況。1.2實驗結果為保證實驗結果可行性,我們采取第十天記錄扦插苗的存活率,確保實驗結果在同一參照系下的可比性。1.2.1春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統計顯示,春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對照組上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45%;2節扦插存活率為56%;3節扦插存活率為43%。中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40%;2節扦插存活率為48%;3節扦插存活率為37%。下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32%;2節扦插存活率為35%;3節扦插存活率為29%。如表1所示。表1春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存活率(對照組)部位節數上中下145403225648353433729春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組上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58%;2節扦插存活率為69%;3節扦插存活率為55%。中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52%;2節扦插存活率為63%;3節扦插存活率為50%。下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45%;2節扦插存活率為47%;3節扦插存活率為41%。如表2所示。表2春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存活率(實驗組)部位節數上中下1585245269634735550411.2.2夏初水蘇根狀莖扦插夏初水蘇根狀莖扦插對照組上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65%;2節扦插存活率為72%;3節扦插存活率為57%。中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55%;2節扦插存活率為60%;3節扦插存活率為52%。下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44%;2節扦插存活率為49%;3節扦插存活率為42%。如表3所示。表3夏初水蘇根狀莖扦插存活率(對照組)部位節數上中下165554427260493575242夏初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組上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73%;2節扦插存活率為80%;3節扦插存活率為69%。中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64%;2節扦插存活率為71%;3節扦插存活率為62%。下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58%;2節扦插存活率為61%;3節扦插存活率為54%。如表4所示。表4夏初水蘇根狀莖扦插存活率(實驗組)部位節數上中下1736458280716136962541.2.3夏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夏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對照組上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40%;2節扦插存活率為52%;3節扦插存活率為38%。中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37%;2節扦插存活率為44%;3節扦插存活率為35%。下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26%;2節扦插存活率為31%;3節扦插存活率為25%。如表5所示。表5夏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存活率(對照組)部位節數上中下140372625244313383525夏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組上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59%;2節扦插存活率為70%;3節扦插存活率為57%。中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54%;2節扦插存活率為64%;3節扦插存活率為52%。下端1節扦插存活率為44%;2節扦插存活率為49%;3節扦插存活率為43%。如表6所示。表6夏季水蘇根狀莖扦插存活率(實驗組)部位節數上中下1595444270644935752431.3結果分析1.3.1溫度對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在春(地面溫度為10℃)、夏初(地面溫度為20℃)、夏(地面溫度為30℃)三個階段的扦插實驗中,夏初(地面溫度為20℃)階段扦插存活率最高,春(地面溫度為10℃)和夏(地面溫度為30℃)兩個階段扦插存活率相對較低,但差別不大。由此可得,水蘇根狀莖扦插的最適階段為夏季,即最適地面溫度應為20℃。1.3.2植物形態學上、中、下端對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的影響在三個階段的各組實驗中,經數據比較顯示,植物形態學上端扦插存活率最高,中端次之,下端最低。由此可得,水蘇根狀莖扦插采用植物形態學上端效果最好,中端次之,下端最差。1.3.3水蘇根狀莖的節數對水蘇根狀莖扦插實驗的影響試驗表明:無論春夏都已兩節段扦插的成活率最高。2栽培試驗:2.1材料與方法2.1.1試驗材料林地位于XX縣太陽鄉,是2012~2013年開始種植的人工林,林木種類為刺槐,試驗基地分為高、中、低三個不同郁閉度,高郁閉度林地的蓋度為0.8,中郁閉度林地的蓋度為0.5低郁閉度林地的蓋度為0.2。供試材料為人工栽培的水蘇,采用根莖播種。2.1.2試驗設計與方法林地樹木生長情況調查:測定30株樹木的樹高、胸徑、冠幅及其生長表現。樹高、胸徑、冠幅采用直接測量法;樹木生長表現采用5分值分級評價法,用A表示生長表現,評價分值越高,說明樹木生長表現越好。此方法借鑒于翁殊斐《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園林樹木健康評價體系》,主要從樹木的整體狀況B1、樹冠B2、樹干B3、根部B4這4個結構層來劃分。林地光照測定:照度值(LX)使用TEX-1332A數位式照度計測量;有效光輻射(μmol)使用LI-250A型照度計測量。水蘇的種植與生長測定:分別在高、中、低三個不同郁閉度的林地內播種水蘇并進行栽培研究。每個處理小區面積半畝,雙行種植,畦面的行距為60cm、株距為15-25cm,肥水管理按常規進行。每個處理隨機取30片最大葉片,調查其株高、重量和色澤;收獲時調查地上部生物產量和地下根莖產量。2結果與分析2.1不同郁閉度林地基本情況研究發現,高郁閉度林地內樹高為8.49m,胸徑為11.68cm,冠幅為4.29m,均高于中郁閉度和低郁閉度,其中胸徑、冠幅分別呈顯著性差異;生長表現為4.91,與中、低郁閉度無顯著差異(表1)。表1不同郁閉度刺槐生長情況統計表處理樹高/m胸徑/cm冠幅/m生長表現A低郁閉度(0.2)8.01±2.41aA10.68±2.12bA3.69±1.12bB4.81±0.34aA中郁閉度(0.5)8.28±0.82aA10.63±1.33bA3.77±0.58bAB4.91±0.13aB高郁閉度(0.8)8.49±1.25aA11.68±1.74aA4.29±0.62aA4.91±0.14aA注:表中同列數據后小寫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在顯著水平P<0.05上差異顯著;大寫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在顯著水平P<0.01上差異極顯著,下同。對3個不同郁閉度林地內的光照情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全光照的照度值為878.80LX,有效光輻射為1610.50μmol;低郁閉度林地內照度值為725.60LX,占全光照82.60%,有效光輻射為1224.06μmol,占全光照76.03%;中郁閉度林地內照度值為487.50LX,占全光照55.50%,有效光輻射為911.43μmol,占全光照56.59%;高郁閉度林地內照度值為275.001x,占全光照31.30%,有效光輻射為406.45μmol,占全光照25.24%(表2)。表23個不同郁閉度下林地光照情況處理光照強度占全光照百分比/%照度值/LX有效光輻射占全光照百分比/%有效光輻射/μmol全光100.00878.80aA100.001610.50aA低郁閉度(0.2)82.60725.80aAB76.301224.46bB中郁閉度(0.5)55.50487.50bBC56.59911.43cC高郁閉度(0.8)31.30275.00cC25.24406.45dD結果表明:低郁閉度下照度值和有效光輻射顯著高于中郁閉度和高郁閉度,中郁閉度照度值和有效光輻射顯著高于高郁閉度。2.2不同郁閉度對水蘇生長的影響研究發現,高郁閉度林地內水蘇植株高度為24.76cm,莖桿粗為5.14mm;單莖鮮重為12.33g(表3)。表3不同郁閉度林地內藤三七的生長情況處理株高/cm莖桿粗/mm單莖鮮重/g葉色低郁閉度(0.2)18.97±1.08cC7.20±0.24cA16.30±0.97bB綠、XX差中郁閉度(0.5)21.83±1.25bB6.32±0.18b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培訓機構住宿管理辦法
- 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 杭州概算控制管理辦法
- 粉末冶金鈦合金快速燒結過程研究:微觀組織變化及其機制
- 社區治理中的“老有所為”與積極老齡化路徑探索
- 園區低頻噪音管理辦法
- “數實融合”在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 公務接待超市管理辦法
- 干濕和氧化條件下生物炭對溶液中Cd2吸附機制的研究
- 農墾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 辦公室副主任考試試題及答案詳解
- 《電火花檢漏儀校準規范試驗報告》
- 克拉瑪依市公安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考試真題2024
- 供應蒸汽服務合同協議書
- 中國機器人工程市場調研報告2025
- 2025年金融科技企業估值方法與投資策略在金融科技企業并購中的應用案例報告
- 《無人機介紹》課件
- 2025-2030中國硼酸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研究報告
- 學校中層干部選拔聘用實施方案中層干部選聘實施方案2
- 生物必修1教師用書
- 園藝植物育種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