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圓柱體教案_第1頁
數學圓柱體教案_第2頁
數學圓柱體教案_第3頁
數學圓柱體教案_第4頁
數學圓柱體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數學圓柱體教案數學圓柱體教案1一、設計意圖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發現孩子對電線桿、飲料罐等類似圓柱體的東西頗感興趣,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模糊的,常常把它稱做棒。因此,在大班幼兒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幾何圖形的根底上。我進展了認識圓柱體的教學活動。二、活動目的1、通過操作、比擬認識圓柱體的特征〔像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下圓面一樣大〕。2、提供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進展實際操作,并用語言表達操作結果,開展幼兒的觀察、比擬和判斷才能,加深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3、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三、活動準備易拉罐一次性杯子毛線彩帶橡皮泥鉛筆白紙等四、過程活動〔一〕、組織教學1、老師:(出示罐子和杯子)看看它們長的一樣嗎?我要把它們放在地上滾一滾,用手輕輕一推,它們滾動的軌跡怎樣的?2、幼兒嘗試,發現軌跡。在你們的椅子下面也放著兩樣和張老師手上形狀相似的物品。請你們拿出來也和老師一樣,放在地上滾一滾,看看你們滾動的軌跡是怎樣的?3、小結:一個直著往前滾,一個繞著圓圈滾。〔并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軌跡的方向〕〔二〕、引出概念“圓柱體”,在操作中感知圓柱體的詳細特征。1、請幼兒找出兩個物體的不同之處:請你們把直著滾的放在左邊的桌子上,把繞著圓圈滾的放在右邊的桌子上。再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為什么這邊的東西都是直著往前滾的?而另一邊卻都是繞著圓圈滾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2、幼兒結論:杯子的一個圓面大一個圓面小,而罐子的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3、通過測量,引出圓柱體的詳細特征:你們憑什么說罐子的上下兩個圓面是一樣大的?今天剛好帶來了繩子,我來測量一下?!怖蠋煖y量〕你們真棒,說的一點兒都沒有錯。杯子的圓面一大一小,而罐子的圓面是一樣大的。要不我再到小朋友直著往前滾的地方隨機抽取一個來檢測,看看結果還是不是一樣的?!怖蠋熯呇菔具吅陀變阂黄鹫f〕4、數學里面,這種象柱子一樣,圓圓的、直直的,上面圓面和下面圓面一樣大的形狀就叫做圓柱體5、判斷圓柱體與非圓柱體。1〕出示小鼓:這是圓柱體嗎?為什么?2〕出示圓面一樣大而中間凹進去的實物:這是圓柱體嗎?為什么?6、提供材料讓幼兒在眾多的物體中,尋找圓柱體:1〕老師的桌上有很多的材料,我提供了毛線、彩帶、橡皮泥、紙和筆。請你利用自己的方法進展測量并將是圓柱體的物品找出來放在籮筐中。2〕老師每組抽樣檢驗,小結:這是誰測量出來的?你是用什么材料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什么?所以,它是圓柱體?!踩?、自制手拉車,并在游戲中完畢活動老師:圓柱體還可以變成好玩的手拉車呢,看!我用繩子一穿。手拉車就完成了。繩子一拉它就跟著我們走了。哦,出發嘍!五、反思數學,是一門邏輯學很強的學科,但它又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一片樹葉、五個好朋友、馬路邊的廣告牌是方形的、小朋友的鉛筆很多都是圓柱體的……既然它如此貼近我們,我們為何就不能讓孩子主動去發現、去探究其中能自己解答的奧秘呢?因此,我設計了《認識圓柱體》這活動。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絡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擬,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詳細特征。因此,孩子會比擬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于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擬大。才能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才能好,答復以下問題完好,并且擅長觀察。而才能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擬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才能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互相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擬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并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后,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完畢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探究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老師帶班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難有跳出來考慮的時間。觀摩卻給了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理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甚至理解自己的時機。今天作為一名學習者的我,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時機而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那么多的名師和同盟姐妹給我指點彌經,望各位多多提珍貴意見。謝謝!數學圓柱體教案21.萌發探究幾何形體的興趣。2.能用觀察比擬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3.認識球體、圓柱體的不同特征。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5.培養幼兒比擬和判斷的才能?;顒又仉y點:重點:認識球體、圓柱體。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顒訙蕚洌簣A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假設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活動過程:㈠導入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步o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㈡展開1.認識球體。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外表,感受球面的特點。⑵在操作的根底上總結球體的特征。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它摸起來怎么樣?”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么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外表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⑶聯絡實際,請幼兒說說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2.認識圓柱體。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擬。師:“這是什么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和小朋友說一說!”⑵在操作的根底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提問:“你有什么發現?他摸起來怎么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⑶經歷拓展。①請幼兒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理解這些物體盡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②啟發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3.游戲活動:“趕小豬”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㈢完畢1.老師評價活動。2.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繼續穩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顒臃此迹涸谡艺?、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歷,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擬等才能。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擬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數學圓柱體教案3活動目的: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理解其根本特征。2、開展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其操作才能。3、能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5、培養幼兒比擬和判斷的才能?;顒訙蕚洌?、乒乓球(每人一個)、圓形卡片(每人一個)、奶粉桶一個、長方形紙假設干、膠棒、橡皮泥假設干2、布置一個小超市(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物品假設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活動過程:1、認識球體。(玩一玩)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什么?(乒乓球和圓形卡片)請小朋友們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不能讓你的乒乓球和卡片分開你的桌子。(1)、你們剛剛是怎么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樣嗎?(幼兒答復)(2)、老師小結它們的不同。我們看乒乓球,從前面看它是什么形狀?(圓的)從后面(左邊、右邊、上面、下面及各個方向)看它是什么形狀?(圓形)從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圓形的,而且它可以隨意滾動。我們再從不同的方向來看這張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樣嗎?(不一樣)卡片只能從兩個方向看,它是圓形的,而且不能隨意滾動。(3)、老師小結球體的特征。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往哪邊推就往哪邊滾動的物體叫球體。(4)、尋找球體。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都見過什么東西像球體?2、認識圓柱體。(1)、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一件東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奶粉桶)它是球體嗎?為什么?(不是)(2)、比擬上下兩個圓,理解圓柱體的特征。我們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狀的?(圓形的)那這兩個圓一樣嗎?老師這里有一個和上面的圓一樣大的圓片,我們用這個圓片和下面的圓比一比,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大。(3)、小結圓柱體的特征。像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4)、尋找圓柱體。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平時見過的什么東西像圓柱體?3、玩一玩。(1)、長方形紙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紙變成圓柱體。(2)、橡皮泥請小朋友用橡皮泥變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4、延伸活動,找一找。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從中找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品和玩具來。活動反思:優點:1、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表達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2、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表達了孩子們的合作。缺點:1、孩子的傾聽才能和自控才能還有待加強。2、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良。數學圓柱體教案4活動目的:1.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區分兩者異同。2.進步觀察、比擬、想象、分析^p、綜合等才能和動手操作的技能。3.產生探究的興趣,開展創造才能和思維才能。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顒訙蕚洌?.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2.準備圓柱體玩具假設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3.關于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顒舆^程:1.請幼兒猜謎: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老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一樣,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并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2.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間隔,并說說發現了什么。3.老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間隔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4.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5.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6.老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外表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7.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里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8.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活動反思:優點:1、在活動中通過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動來讓孩子們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另外也表達了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2、在玩一玩這一環節,孩子們的習慣也很好,在玩紙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傳;玩橡皮泥的時候,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動中表達了孩子們的合作。缺點:1、孩子的傾聽才能和自控才能還有待加強。2、在尋找生活中的球體和圓柱體這一環節組織的不太好,有些亂。還有待改良。數學圓柱體教案5活動目的: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2、會識別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3、開展觀察才能和區分才能。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顒訙蕚洌?、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假設干;2、操作冊:第6冊p53。活動過程:1、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游戲:摸摸xx快回來。圓圈中擺放假設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2、集體活動?!?〕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繪魔道的東西是什么樣的?!?〕認識圓柱體。游戲繼續進展,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繪后,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么幾何體時,老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請幼兒在教室里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征。〔3〕請幼兒試著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不一樣。并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3、完成操作冊?!?〕老師示范、講解操作冊習題。〔2〕分發幼兒操作冊,老師巡回指導幼兒進展?!?〕老師修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催促幼兒訂正。4、交流小結,拾掇學具。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拾掇操作材料。活動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根底上進展教學的,這也為后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根底。成功之處: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通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動起來后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于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于這個內容背后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于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才能。2、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明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發現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浸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通過教具的現場演示,學生明晰地看到了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由此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并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現雖然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于以后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徐云鴻主任說:幾何直觀于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于老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表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說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于其它在小學階段中必須浸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圓柱體教案6探究目的:1、組織學生開展測量、計算、估測等數學理論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2、在探究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理論才能,同時結合詳細的情境培養其估測意識。3、使學生學會與別人合作,并能比擬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4、讓學生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不斷激發其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教學重難點:學生會應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探究過程:一、遷移引入提問: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8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它的體積。提問:假如的是底面半徑和高,該怎么求呢?二、自主探究1、出示長方體魚缸。要計算這個長方體魚缸能裝多少水,就是求什么?怎樣求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呢?2、出示圓柱形魚缸。⑴估測。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大約是多少?⑵操作、匯報。假如忽略容器的壁厚,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到底是多少呢?學生分小組進展操作計算,各小組派代表演示操作過程,并展示計算過程。學生可能的答復有:生1: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4.5厘米,它的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①94.5÷3.14÷2≈15.0〔厘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生2:我們小組測量的是底面直徑和高。底面直徑長30厘米,高是12厘米,計算過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生3:我們測量的是底面半徑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⑷評價。組織學生間進展評價。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操作方案?為什么?每一步列式的意義是什么?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⑸反思。引導學生將實際計算結果與自己的估測結果進展比照。自己矯正偏向。⑹延伸。假如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這個魚缸大約能裝水多少千克?3、自學例題。組織學生自學課本例5。同桌的兩名同學結合例5的解答過程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進展互問互答。三、穩固練習做教科書第80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四、創意作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展計算、繪圖、裁剪、粘貼等多項操作活動。在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上進展合理的裁剪,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筆筒。比一比,誰做的筆筒容積最大?數學圓柱體教案7教學目的:1、知識技能結合詳細情境,讓學生探究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過程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開展合情推理才能和初步的演繹推理才能,浸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考慮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確實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教學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設計理念: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在學生已理解了圓柱體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是后面學習圓錐體積的根底。因此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把教學設計定位在通過對圓柱體積知識的探究,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才能和方法。《數學新課標》指出:動手理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圓柱的體積這節課我盡量使其表達到達化,因此為了打破重難點,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表達出以下的幾個特點:1、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2、直觀教學,先利用教具演示讓學生觀察比擬,再讓學生動手操作。3、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教具準備: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課件水槽水體積不同的圓柱體直尺細繩計算器。教學過程一、情景引入1、教學開場首先出示了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燒杯,然后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準備投入水中并讓學生觀察:會發生什么情況?由這個發現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設計觀察活動,意圖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得出圓柱體積的定義,進一步加深對體積概念的理解,并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提供研究方法。)二、自主探究、1、比擬大小、探究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1)、先出示了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體讓學生判斷哪個體積大?(2)、提問:“要比擬兩個圓柱體的體積你有什么好方法?”學生想到將圓柱體放進水中,比擬哪個水面升得高。(3)、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己比擬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兩組圓柱的體積,并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報告1中。(課件出示)(4)、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匯報結論:當底等時,圓柱越高體積越大;當高等時,圓柱底面越大體積越大。即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通過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找出決定圓柱體積的兩個因素,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同時也開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才能。)2、大膽猜測,感知體積公式,確定探究目的。(1)、再次設疑:假如要準確的知道哪個圓柱的體積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學生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2)、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3)、讓學生考慮: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根據學過的知識,你可以做出怎樣的假設?(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圓柱平均分成假設干小扇形體后應該也可以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5)、讓學生根據假設結論分組測量圓柱C和圓柱D的有關數據,用計算器計算體積,并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設計意圖:通過設疑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通過設計猜測的過程,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歷,讓學生回憶了學習長方體體積時的理論方法和將圓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學生在如此豐富的知識經歷根底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數,猜測的膽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強。)4、確定方法,探究實驗,驗證體積公式。(1)、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工具,自主商討確定研究方法。(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了兩種驗證方案。方案一:將圓柱C放入水中,驗證圓柱C的體積。方案二:將學具中已分成假設干分扇形塊的圓柱D拆拼成新的形體,計算新形體的體積,驗證圓柱D的體積。(3)、學生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案動手實驗,并記錄有關數據,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4)、實驗后讓學生對數據進展分析^p:用實驗的方法得出的數據與實驗前假想計算的數據進展比擬,你發現了什么?(5)、學生匯報:實驗的結果與猜測的結果根本一樣。(6)、老師用課件演示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向學生明確圓柱的體積確實可以像計算長方體體積那樣,用底面積乘以高。(課件出示)(7)、小結: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8)、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學生反應自學情況:v=sh(設計意圖這局部教學采用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展數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完成從操作→觀察、比擬→歸納推理的認知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得到結論。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自主實驗探究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理論才能。)三、穩固開展1、課件出例如4,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說這樣列式的根據是什么。(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2、穩固反應填表底面積(㎡)高(m)圓柱體積(m3)630.5882(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到達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根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根底知識)3、完成第9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的兩道題。(“練一練”只列式,不計算)集體訂正,說一說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怎樣算?(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根底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敏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才能。)4、一個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2/3,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層開展性練習,安排了親密聯絡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實在體驗到數學就存在于自己的身邊。)5、拓展練習(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得數保存兩位小數)(2)、一個底面直徑是20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放進一個不規那么的鑄鐵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設計意圖:安排了親密聯絡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數學對于理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到達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敏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才能的目的。)四、全課小結: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數學圓柱體教案8活動目的:1。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區分兩者異同。2。進步觀察、比擬、想象、分析^p、綜合等才能和動手操作的技能。3。產生探究的興趣,開展創造才能和思維才能。活動準備:1。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2。準備圓柱體玩具假設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3。關于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顒舆^程:1。請幼兒猜謎: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老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一樣,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并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2。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間隔,并說說發現了什么。3。老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間隔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4。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5。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6。老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外表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7。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里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8。觀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象數學圓柱體教案9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外表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圓柱體側面積和外表積。2、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教學重點外表積的計算。教學難點側面積的含義與計算方法。教學關鍵利用教具,弄清側面積與圓的關系。教具準備圓柱側面展開教具。教學方法操作法。教學過程舊知鋪墊1、口算。3.1434100.5670.8202、長方體外表積。12㎝〔1〕長方體的外表積指的是什么?8㎝〔2〕怎樣計算長方體的外表積?20㎝探究新知1、提醒并板書課題。2、教學例3.〔1〕你們知道圓柱體的外表積指的是什么嗎?〔說一說、摸一摸〕〔2〕你們想應該怎樣計算圓柱體的外表積?〔學生說明、老師演示〕板書結論:圓柱體的外表積=圓柱體的側面積+2個底面的面積〔3〕圓柱體的底面積和側面積會計算嗎?〔學生說明、老師演示〕板書推導過程。3、嘗試練習。〔1〕求側面積。a、C=2.5dm,h=0.6dm。b、d=8cm,h=12cm。〔2〕求外表積。a、S底=40c㎡,S側=25c㎡。b、r=2dm,h=5dm。4、課堂小結。穩固練習完成練習2的第5、6題。布置作業完成練習2的第7、8題。數學圓柱體教案10【活動目的】1、通過摸、量、滾、比等活動,認識球體、圓柱體,區分兩者異同。2、進步觀察、比擬、想象、分析^p、綜合等才能和動手操作的技能。3、產生探究的興趣,開展創造才能和思維才能。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净顒訙蕚洹?、準備各種圓球。如小皮球、籃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鉛球、塑料球等。2、準備圓柱體玩具假設干。如積木、積塑、小棍棒、未用過的鉛筆、萬花筒等。3、關于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活動過程】一、出謎語,請幼兒猜。胖墩墩,圓溜溜,立不住,站不穩,哪邊挨地都會滾。〔圓球〕老師小結:許許多多的圓球,雖然它們的顏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形狀一樣,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地上總是站不穩,并向周圍滾動的,這就是球體。二、請幼兒用線、尺、小手分別量一量未用過的鉛筆、小棍棒、萬花筒等,看看兩頭的圓的大小、兩圓之間的間隔,并說說發現了什么。三、老師小結:測量時,兩頭有兩個一樣大的圓,兩圓間的垂直間隔一樣長;滾動時,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豎著排列,看起來像柱子,這就是圓柱體。四、請幼兒每人拿兩個玩具〔球體、圓柱體玩具各一個〕,用同樣的方法在地上滾動,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來站穩。五、引導幼兒試將兩個球體、兩個圓柱體分別重疊,觀察發生的現象。六、老師小結:球體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球體外表沒有平面,不能重疊,圓柱體兩頭有兩個相等的平面,可以重疊。七、請幼兒想一想,在幼兒園、家里或其他公共場所,有哪些東西是球體?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分別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作用?!净顒油戤叀坑^看球體與圓柱體的錄像。教學反思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親密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展,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非常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歷。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展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才能、情感開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的。從設計這次活動,到理論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后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老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理論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良。課后通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缺乏: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究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可以自己想方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忽略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方法來區別。因此,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假如,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方法,這樣既開展了幼兒思維才能又能到達活動目的。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于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開展的空間太小。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松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方: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局部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征,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歷,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擬等才能。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于急噪。5、我發現局部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于慢。在幼兒經歷了探究、發現→感知、體驗→開展的全過程中,作為老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數學圓柱體教案11活動目的:1。萌發探究幾何形體的興趣。2。能用觀察比擬的方法區分球體和圓柱體。3。培養幼兒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及快速應答才能。4。幼兒能積極的答復以下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才能。5。培養幼兒英勇、活潑的個性。活動重難點:重點:認識球體、圓柱體。難點:區別球體、圓柱體。活動準備:圓紙片和球體物體〔乒乓球、皮球、籃球〕假設干;球體、圓柱體的積木每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圓柱體薯片盒、露露盒、電池等各一?;顒舆^程:㈠導入出示圓紙片和球體物體,激發幼兒興趣。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咱們一起來玩吧”?!步o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動手操作?!尝嬲归_1。認識球體。⑴在操作活動中初步感受球體的特點。操作一:引導幼兒分別轉動圓紙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體〕,通過觀察感知兩者的不同。操作二:引導幼兒摸一摸乒乓球的外表,感受球面的特點。⑵在操作的根底上總結球體的特征。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它摸起來怎么樣?”小結: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無論怎么轉動看上去都是圓形的,外表摸起來到處都是鼓鼓的、圓溜溜的、光滑的,像這樣的物體就是球體。⑶聯絡實際,請幼兒說說日常生活中玩過的、吃過的、看見過的哪些東西像球體。2。認識圓柱體。⑴出示圓柱體學具,幼兒操作比擬。師:“這是什么形狀呢?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和小朋友說一說!”⑵在操作的根底上總結圓柱體的特點。提問:“你有什么發現?他摸起來怎么樣?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嗎?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嗎?”小結: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圓圓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樣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⑶經歷拓展。①請幼兒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圓柱體,引導幼兒理解這些物體盡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圓柱體。②啟發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形狀像圓柱體。3。游戲活動:“趕小豬”玩法:球體、圓柱體的物體制作成“小豬”狀,幼兒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驅趕“小豬”,體會求能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兩個相反的方向滾動的道理。㈢完畢1。老師評價活動。2。延伸:區域內投放各種球體、圓柱體供幼兒自由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繼續穩固對球體、圓柱體的認識?;顒臃此迹涸谡艺?、做做、說說這一環節中,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歷,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擬等才能。從幼兒的操作結果來看,幼兒對于球體的認識是比擬到位的,只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小錯。數學圓柱體教案12活動目的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根本特征。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2、能區別圓片和球體及圓柱體的不同,開展幼兒的區分力。3、開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才能。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教學重點、難點重難點:在理論中感受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活動準備小箱子,乒乓球及各種球體、圓片紙等?;顒舆^程一、情境引入,組織教學。二、邊看邊玩,引導探究?!矃^分圓形與球體〕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答復。2、老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3、請幼兒拿圓片紙,比擬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理解球體的特征。4、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答復,老師小結。5、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分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6、老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三、自主嘗試,認識區分。〔區分球體與圓柱體〕1、出示圓柱體。2、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脖葷L〕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B、講講為什么?3、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比疊高〕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B、為什么?4、擺一擺?!舶盐鍌€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5、小結: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前向后滾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四、參與游戲,穩固練習?!捌婷畹南渥印?。讓幼兒逐個摸出箱中的物體,摸出后按圓形、球體、圓柱體分類。五、活動小結,拓展延伸。說說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球體和圓柱體?六、課后完成,親子活動1、開展一次家庭球賽。2、將家里的衛生紙疊一疊,看看能疊幾個,明天與大家分享。教學反思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究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親密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展,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非常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征,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歷。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大班幼兒探究欲望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展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才能、情感開展的需要。我確定活動上述目的。從設計這次活動,到理論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在科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后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優秀老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理論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良。課后通過反思,我發現有以下幾點缺乏:1、在利用準備的材料探究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可以自己想方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忽略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方法來區別。因此,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假如,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方法,這樣既開展了幼兒思維才能又能到達活動目的。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于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開展的空間太小。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松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方:在讓幼兒通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局部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征,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歷,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擬等才能。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過于急噪。5、我發現局部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于慢。在幼兒經歷了探究、發現→感知、體驗→開展的全過程中,作為老師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應是組織者、點拔者,我們更應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評價,才能促使幼兒獲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發現,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快樂。小百科:一個半圓繞直徑所在直線旋轉一周所成的空間幾何體叫做球體,簡稱球,半圓的半徑即是球的半徑。球體是有且只有一個連續曲面的立體圖形,這個連續曲面叫球面。數學圓柱體教案13教學目的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根本特征。2、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征進展分類。教學準備1、球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物體假設干,簍子兩個。2、圓柱體和球體的物品每名幼兒一個。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根本特征。難點:能按照物體的外形特征進展分類。教學方法與手段啟發探究法活動過程:老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一、找出能滾動的物體1、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這里有什么?它們中哪些東西能滾動,哪些東西不能滾動?請小朋友玩一玩,試一試,把能滾動的東西和不能滾動的東西分開,各放一個簍子。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幼兒的分類情況。觀察老師出示的物體。玩一玩老師出示的物體。通過觀察和玩一玩,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感知它們的根本特征。二、認識球體和圓柱體1、老師:這些能滾動的物品都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請你把一樣的放一起。2、請個別幼兒把能滾動的物體按形狀進展分類,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開。3、老師分別出示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請幼兒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小結: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形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4、滾一滾〔1〕老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2〕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展滾動,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球體和圓柱體,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師生共同小結: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圓柱體不能向各個方向滾動。答復老師提問。把一樣的放在一起。把球體和圓柱體分類。幼兒答復。答復老師提問。操作,發現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交流。通過提問、比擬、分類等方法,進一步讓幼兒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