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中的洪水災害_第1頁
神話故事中的洪水災害_第2頁
神話故事中的洪水災害_第3頁
神話故事中的洪水災害_第4頁
神話故事中的洪水災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話故事中的洪水災害一、 前U言神話是初民對于自然現象的解釋,反映人類和自然界的互動關系。遠古的神話,都是原始社會初民集體的口頭創作。在文字發明之前,已經廣泛地已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神話流傳日久,使得故事的內容復雜化、系統化、美麗化、合理化,而成為初民在日常活動過程當中,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對于自然界的奮斗和愿望,以及全部社會生活的反應。水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古代控制水的設備尚未發達之時,水對人類,有時賜福,有時降禍。這種水的雙重作用,隨時提醒初民對水的注意。因此在各個民族的神話里,幾乎都可發現有關水的解釋神話。關于洪水的傳說,不僅出現在中國上古的神話故事中,在世界各國也屢見不鮮,可見洪水應該是上古時代普遍的自然災害。因此,神話故事若能配合考古數據,再加上邏輯分析,便可將上古地理環境重新呈現出來。二、 中國古籍中的洪水神話大洪水的出現,在中國古代典籍中頗為常見,茲舉例如下:《山海經海內經》

洪水滔天。《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睹献犹傥墓稀樊攬蛑畷r,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淮南子覽冥訓》女姻時,四極廢,九州島裂,水浩洋而不息。上述三則故事中,描述了洪水肆虐的情形,然而,洪水的產生,上古初民是如何解釋的呢?圣經舊約創世紀曾記載:「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就后悔造人在地上,便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中國古代有上天為了懲罰人類,于是降洪水以為儆戒的說法?!渡袝笥碇儭窚焖佑枞欢?,最常見的傳說,還是共工和他的臣子相繇(柳),造成洪水泛濫的?!痘茨献犹煳钠肺艄补づc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地折,地維絕,天

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痘茨献颖窘浧匪粗畷r,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溟滓,民皆上丘陵,赴樹木?!渡胶=洿蠡谋苯洝饭补ぶ枷圄?,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歌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沒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渡胶=浐M獗苯洝饭补ぶ枷嗔希攀?,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以為臺。平定大洪水的英雄,則以禹和女蝸最為常見,當然在禹之前,還有一位失敗的鯀。《尚書洪范》鯀堙洪水?!渡胶=浐冉洝泛樗咸?。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故可堙水也。)《山海經大荒北經》......禹湮沒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

也。《山海經海外北經》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以為臺。《國語魯語上》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前制,疏川導滯?!痘茨献颖窘浧匪茨耸褂硎枞搴僖陵I,導廛澗,平通溝陸,疏注東海。鴻水漏,九州島干,萬民皆寧其性?!痘茨献佑[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燔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鷲鳥攫老弱。于是女姻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止,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這些故事說明了鯀、禹和女蝸的治水方式,大體而言,鯀是用「息壤」堵塞洪水的方式,結果導致失敗。而禹改用疏導的方式,終于獲致成功。女蝸則是用「蘆灰」來止住洪水。然而,為什么鯀用息壤會失敗,而女蝸用蘆灰為什么就成功呢?因為這兩則神話來自不同的族群,當然就有不同的發展結果。三、洪水神話的地理意涵在四十六億年的地球歷史中,開始有人類活動,是最近兩百萬年來(新生代第四紀)的事。第四紀是人類繁衍的時代,分成兩個地質時期,前者稱洪積世,或稱更新世,主要地質活動是「冰河」,后者稱沖積世,或稱全新世,是冰河后的世界。第四紀之地形及氣候之變化,深深影響人類之生存和發育。圖一公元前兩萬年世界冰河最大覆蓋地區洪積世由四個冰河期及三個間冰期組成,一般而言,在冰河期,氣候變冷,冰河覆蓋面積擴大,大洋水面因而下降,使許多近岸島嶼都與大陸相連,又使河水入海之位差增大而侵蝕力加強,沉積巖層由粒子較大之物質組成。相對的,在間冰期內,氣候轉暖,冰河溶解力減弱,沉積物為粒子較細之黏土。至于全新世以來,中國的氣候變化周期,根據王開發的研究(1979),指出近萬年來中國氣候變遷的軌跡如下表:期另U距今時間(年)氣 候 特 征第一涼期10300~9500冷涼,干燥;年均溫較現代低1~2°C第二涼期9500~7500溫涼,略十;年均溫較現代低1~2°C第一暖期7500~5000熱暖,潮濕;年均溫較現代高2~3°C,降雨量約多500~600mm第三涼期4000冷十第二暖期3885±95溫暖濕潤,年均溫約高1~2°C,降雨量約多200~300mm第四涼期3000涼而干(比第二涼期略為溫暖)第三暖期2500溫暖、濕潤第五涼期2000~1650溫涼第四暖期900~500溫暖表一中國全新世以來的氣候變遷將氣候變遷周期對照中國歷史發展軌跡,春秋戰國時代約當「第三暖期」;西周約為「第四涼期」;殷商時期約屬「第二暖期」;夏代約為「第三涼期」;以此類推,上述洪水神話時代,約為距今5000~7500年的「第一暖期」。此外,由上表可知,冰后期的氣候是由寒冷、干燥而逐漸轉趨溫暖、濕潤的。大約到了距今6000年前后,融冰作用所導致的海侵作用達到最大的限度,不但許多的河川下游成為溺谷,三角洲也成為海底。在中國上古洪水神話中所描述的,是全新世以來的地理景觀,應該是發生在「第一暖期」的全球海侵作用所造成的。根據地形學的研究,在第四紀初期,華北平原本來是一個半月型的海灣,當時的海岸線一度向西退至太行山一伏牛山一大別山的山麓地帶,海平面較現今高出約80公尺,山東丘陵于是成了散布在海中的群島。到了第四紀中后期,由于海準面的變動以及氣候轉暖,雨量漸增,河流的沖積作用等因素的影響,黃河等河川在山麓地帶形成古沖積扇與沖積平原,陸地迅速擴張,海岸線也逐漸后退,華北平原才逐漸形成,并且發展出淮河、海河等水系。因此,從大禹治水以導河的方式來推斷,當時降雨量逐漸減少,洪水漸退,平原上也逐漸形成河川流路。所意味的,正是泛濫平原水系的發育完成。另外,女蝸以「積蘆灰」來止洪水,若光以蘆葦燃燒的灰燼,來填積水浩洋而不息的情況,似乎是不可能的。如上所述,黃淮平原原本是汪洋一片,因為黃河、淮河、桑十河、滹沱河、漳河???…等河流沖積而成黃淮平原。因此,所謂「積蘆灰」的

實質意義便是指河流搬運泥沙,更明確的說,「蘆灰」指的就是黃土。因此,整套神話故事的流變,與考古數據相結合,可以充分的說明神話也是根植于遠古的時空環境的。(參見圖二、圖三、圖四之一~圖四之四)圖二中國古海岸圖圖三華北古海岸圖圖二中國古海岸圖圖三華北古海岸圖黃河漳[可桑害河圖四之二圖四之一全新世初期華北平原是一個海灣。黃河改道向東南流,形成三角洲平原與山東、淮陽丘陵相連。黃河漳[可桑害河圖四之二圖四之一全新世初期華北平原是一個海灣。黃河改道向東南流,形成三角洲平原與山東、淮陽丘陵相連。圖四之三 圖四之四黃河改道向東北流,形成三角洲平原華北平原發育成今貌,黃河成為與滹沱、桑干沖積扇相連形成海河水系海河與準河水系分水嶺。四、少數民族的洪水神話散布在中國境內的各少數民族,也流傳著許多洪水神話。由于這些神話故事傳布較久,情節也就復雜多了,而且還加了許多成分。(一) 云南德昂族的神話故事:「據說螃蟹是水的娘,她走到哪里,哪里就要發洪水。有一年,螃蟹發了一次大洪水,一下子把大地上的人和動物都淹沒了。幸好,在螃蟹發洪水的時候,釋迦佛祖給人間放下一只大葫蘆,一部分男人躲進葫蘆里,一些動物也躲進葫蘆里。洪水過后,人和動物從葫蘆里走出來。走出來的人是德昂人,有葫蘆才有德昂人,可是,這些德昂人都是男的,沒有女的,怎么繁衍人類呢?,這時,從天上飛下來一個女的。她幫助男人做活,做完就飛上天去了。后來男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用藤子做了個項圈、腰箍、手鐲把她栓起來。從此,女的再也飛不走了,便和德昂男人生活在一起。從此就有了人類。」這個故事除了提到洪水之外,主要是說明德昂婦女為什么拿項圈、腰箍等物作為裝飾品,將婦女拴了起來,使她成為愛情的俘虜,家庭的奴隸,這意味著母權制氏族社會結束了,代替它的是父權制氏族社會的興起。(二) 云南羅城佛族的雷公神話:「匏瓠兄妹之父親,本來已把兇惡的雷公捉到了,鎖在籠中,吩咐小兄妹看守,并叮囑小兄妹不可拿水給雷公飲,然后他自己便出外制造鐵船去了。雷公看見匏瓠兄妹的父親離家后,果然向小兄妹訴說口渴得很,苦苦哀求給點水以解渴,終于小兄妹起了慈悲憐憫之心,就給了雷公一碗水。怎料電公得水之后,身體增強壯大,即脫出牢籠,臨行時留下一只牙,囑小兄妹埋在土里,有災難時躲入其果實中,雷公離去之后,那牙瞬即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就是一個龐大的葫蘆瓜。不久,雷公發威,鑿破天空,大雨傾盆,天下大水,小兄妹乃立即躲入葫蘆瓜中,漂浮數日,水退之后,地上的入都滅絕了,只留下葫蘆瓜中兄妹二人,結合而再生人類,并自名為匏瓠?!惯@一段雷公神話,提示了幾點有關盤古系初民之歷史事實,如匏瓠兄妹結合而再生人類指盤古系初民早期之族內婚制;葫蘆瓜在大水中漂浮數日指盤古系初民發明獨木舟;把牙埋入土里指盤古系初民之發明初級農業。而此神話之主角,乃是雷公。雷公被匏瓠兄妹之父親捉到了,指在盤古系初民在有社會組織(父親)以前,已經知道使用雷火(捉到雷公),而且懂得保存火種,即架起木堆以使火種延續(把雷公困在籠中),也知道水能滅火,一旦澆水雷火之上,雷火便熄滅了(給水雷公飲,雷公便走脫),當雷公發威的時候,風雨雷電交加(雷公鑿破天空,天下大水),都是可見之地理現象之神話化。(三)臺灣高山族的洪水神話:阿美族的神話故事:「太古之時,不知從何處突來滾熱之洪水,淹沒整個大地,所有人類皆遭滅頂,有兄妹二人困坐于一長方形臼中(稱為pa-pokpokan)得免于難。兄妹所坐之臼逐水飄流至Ta-tevuratsm山(花蓮港西北)乃停留下來,其時因為沒有別的人類,兄妹二人乃結為夫婦,傳下許多子孫。其后洪水退去,遂由Ta-tevuratsm遷至奇密社附近之Tsirangasan山,此時人口漸多,一部份乃移居于七腳川山附近,是七腳川社之祖。另一部份沿花蓮溪北上至Naromaan地方,其后又分居于今苣蘭、薄薄、里漏三社之地。薄薄所居之地因地形凹下,有如Pa-pokpokan,故稱為pokpok。其時苣蘭社之首領toa-aps最得人望,教導三社之人各種生產方法及祭祀儀式,又命里漏社專司埔魚工作,苣蘭、薄薄二社則司農耕與狩獵。又三社建立后,里漏社人數最少,后來又有從南方來的Sakitsaja系統的人混入,乃成為今日之里漏社?!惯@則洪水故事,除了說明洪水過后,經過兄妹神婚而繁生阿美族之外,對于于洪水的起因,沒有任何的說明,而對阿美族的部族遷徙路線,則有詳細的交代,由此故事可知阿美族原在花蓮港的西北部,后人口繁殖很多,一部留原地,而另一部則遷至臺灣的中部,另一部則沿花蓮溪北上,其中里漏社一族,則是與其它民族混血而成的。馬太安阿美族的洪水神話故事:「在天地開創之前有神名lopalanau最為偉大,他把天地撐開,又命其姊為太陽神,其兄為月神,其弟妹為各種自然神。lopalanau及其同胞有許多后代,他們大多成為馬太安人的司護神malatauolopalanau傳至十數代之后,來了一次大洪水,所有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一對兄妹,這便是人類的祖先。」這則神話也沒有說明洪水的起源,但已經具備天地創生神話的形式,說明馬太安一支的阿美族是神的子孫,也是其它各族阿美族的日月和農耕漁獵豬神的后代,是文化高于其它同族的指導階層。值得注意的是阿美族以太陽為女神而以月亮為男神,和其它部族有所不同。其它各族的洪水神話:例如北勢泰雅族傳說因為兄妹結婚,觸怒祖靈而引發洪水。布農族神話認為洪水由大海鰻引起,人們逃至玉山避水,先后派遣羌、山豬去取火種,都沒有成功。后來神鳥凱皮沙飛月山頂而取回了火種。排灣族則說人類全高山避水,見蒼蠅揉擦兩足,于是人類揉擦兩根木枝而得火種。這兩族的洪水傳說,只是以洪水為因說明火種的起源。鄒族謂大海起洪水,人類避水到玉山,因為沒有古物可時,所以屠殺鳥獸為時,一日殺犬,將犬首懸于竹竿;次日殺猿,亦懸猿首于竹竿;最后則殺人。海退以后,人們想起避水時殺人頭高懸竹竿上的往事,于是外出捕殺他族,將人頭懸在竹竿而回,此即獵人頭習俗的由來。在高山原住民九族中,只有阿美族具備中國西南部一般「箱舟漂流型」的神話型式,但是并不完整。除了其中兄妹近親結婚而生人類的內容之外,對于天地的開創、人類的叛神和洪水的起源都沒有具體的內容。至于其它高山族的洪水神話,則在說明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