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及答案(共兩套)_第1頁
《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及答案(共兩套)_第2頁
《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及答案(共兩套)_第3頁
《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及答案(共兩套)_第4頁
《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及答案(共兩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一【課前自主梳理】一、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注意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文氏外孫入村收麥蘇轍欲收新麥繼陳谷①(陳年的稻谷),賴②(依靠)有諸孫③(本家孫輩)替老人。三夜陰霪④(連綿不斷的雨)敗⑤(使……毀壞)場圃,一竿⑥(太陽升起的高度)晴日舞⑦(使……跳舞)比鄰。 . 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⑧(討取,換取)村酷⑨(農家自釀的酒)勞苦辛。? ??閉廩⑩(糧倉)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附譯文:麥子成熟了,收割的麥子正好可以接上去年的稻谷,我年事已高,好在外孫們在農忙時節趕來幫忙收割。多天連綿不斷的雨浸濕了麥場,初升的太陽讓相鄰歡欣鼓舞。急忙做好大餅消解外孫們的饑餓和困乏,多多換取農家酒來犒勞他們收割的辛勞。關上糧倉回到家里完成了收麥事宜后,可愛的外孫們又精神滿滿地投入到吟詩作賦中。二、解釋下列多義詞TOC\o"1-5"\h\z三夜陰霪敗場圃( )? -------------------------______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1)陰樹林陰翳,鳴聲上下(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多博村酷勞苦辛( )(2)博J博古通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之博至有數千里( )’賦詩憐汝足精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3)憐[楚人憐之( )〔可憐身上衣正單( )答案(1)名詞,陰雨名詞,水之南名詞,樹蔭形容詞,寒冷(2)動詞,換取形容詞,廣博廣闊,寬廣(3)動詞,憐愛動詞,愛戴動詞,同情【課堂自主探究】1.在結構框架圖中的空缺處填入恰當的內容。[首聯一|以 14賴-1豐收喜悅|<[頷聯一I雨后天晴I-但3 |f|歡欣鼓舞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囹聯.繁忙辛苦「制一|四.I畫-1四 |f|>|f|吟詩作賦|答案以麥子成熟園關上糧倉因舞詛做餅沽酒2.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不詳細描繪勞動場面,而是從諸孫“入村”寫起。B.詩歌以對比手法寫出久雨忽晴、宜事農桑的喜悅。C.詩歌所呈現的充滿鄉村氣息的飲食,側面說明當時生活的簡樸。D.“老人”“大餅”等口語的運用,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親情以及勞動的歡樂。答案C解析“側面說明當時生活的簡樸”不正確,應是“側面展現出勞動場面的熱烈”。【課后同步訓練】一、基礎鞏固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夜陰霪敗場圃陰霪:連綿不斷的雨..B.一竿晴日舞比鄰比鄰:相鄰而居..C.多博村酷勞苦辛村酷:農家自釀的酒..D.閉廩歸來真了事閉廩:關上糧倉..答案B解析比鄰:鄉鄰,鄰居。2.下列句中加點詞活用情況不同的一項是()A.三夜陰霪敗場圃.B.一竿晴日舞比鄰.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口.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答案D解析D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其他三項均為動詞的使動用法。A.敗:使……毀壞。B.舞:使……跳舞。C.止:使……停止。3.下列句子與“賦詩憐汝足精神”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B.吾誰與歸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D.當立者乃公子扶蘇答案B解析B項和“賦詩憐汝足精神”均為倒裝句,“賦詩憐汝足精神”應為“憐汝賦詩足精神”,“吾誰與歸”應為“吾與誰歸”。A項被動句,用“為十動詞”表示被動。C項省略句,應為“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D項用“乃”表判斷。4.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宋年間,蘇門先后產生蘇洵、蘇軾、蘇轍三位文學家,史稱蘇門三學士,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B.蘇轍,字子由,晚年因為家有老人泉,故自號老泉。蘇轍被貶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為遭貶官的蘇軾贖罪。C.廩,古代是指貯藏米谷的倉庫。如《論積貯疏》:“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也指官府供應的糧食。如《送東陽馬生序》:“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D.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答案B解析“蘇轍,因為家有老人泉,故自號老泉”錯,蘇洵自號老泉。蘇轍隱居于潁水之濱,自號“潁濱遺老”。二、課內精段鑒賞閱讀《文氏外孫入村收麥》這首詩,完成5?6題。文氏外孫入村收麥蘇轍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5.下列對這首詩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農事詩,描述搶收麥子的勞作情景,也表現了宋代士子親歷農桑的行為。B.蘇轍雖年老體邁,但農忙時節,心疼諸孫們的辛苦勞作,親自參與收麥勞動。C.頷聯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對連日陰雨的擔憂,后寫天氣放晴的歡欣。D.這首詩率真自然,饒有興趣,讓人既能體會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也能感受到勞動的歡樂與情趣。答案B解析“心疼諸孫們的辛苦勞作,親自參與收麥勞動”不正確,根據詩的意思,應當是“心疼諸孫們的辛苦勞作,做炊餅沽酒等力所能及之事”。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答:答案①新麥成熟,外孫們主動幫自己收麥的欣慰喜悅之情。②對外孫們辛苦勞作的憐惜和疼愛之情。③對外孫們忙完農事后不顧辛勞迅速投入到吟詩作賦中的憐愛和高興之情。《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二一、基礎知識1.下列加點的詞語存在活用現象的一項是()A.三夜陰霪敗場圃 B.一竿晴日舞比鄰..C.采采芣莒,薄言裕之 D.采采芣莒,薄言襁之..2.我國文學史常有將名人并稱的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三人。“韓柳”指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柳宗元。“班馬”指歷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馬遷。“蘇辛”指宋代著名詞人蘇東坡、辛棄疾。.某校擬制作古代名人宣傳櫥窗,同學們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請你據此寫一段蘇轍的簡介(不超過10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質或貢獻的某一點進行評價(不超過30字)。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諫事而被落職知汝州,此后連貶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享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人物簡介:人物評價:.他鄉偶遇多年未見好友,以下句子最適合表達此時情感的一項是( )

A.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B.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C.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D.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下列每對詩句對仗工整的一項是(3分)碧天如水倚紅樓夢到江南身旅羈相送柴門月色新紫蝶黃蜂俱有情A、柿葉翻紅霜景秋B、青云未得平行去C、白沙翠竹江村暮D、花須柳眼各無賴碧天如水倚紅樓夢到江南身旅羈相送柴門月色新紫蝶黃蜂俱有情二、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宋詩,按要求作答。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宋]蘇轍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注)文氏外孫,指文驥,蘇轍表兄文同之孫。.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從詩歌體裁上看,這首詩屬于近體詩。對仗工整,率真自然,饒有趣味。B.全詩不詳細描繪勞動場面,而是從諸孫入村寫起,一個“賴”字飽含深情。C.第三聯所呈現的充滿鄉村氣息的飲食,正面展現出了麥收勞動場面的熱烈。D.結尾寫了收麥結束后的輕松,“賦詩”表現了作者內心的喜悅。.賞析頷聯。.試分析全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三、課外閱讀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游西湖蘇轍閉門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夢回。行過閭閻爭問訊,忽逢魚鳥亦驚猜。可憐舉目非吾黨,誰與開尊共一杯。歸去無言掩屏臥,古人時向夢中來。(注)蘇轍:北宋宰相、文學家,晚年為避新舊黨爭之禍,辭退官職,筑室于穎昌(今河午昌市東),自號穎濱遺老。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說從夢中醒來到西湖之上再游覽一次,結尾說古時的賢人在夢中紛紛向“我”走來前后照應,強調“夢”帶來的快樂。B.頷聯運用擬人、對偶手法,通過描述鄉民和魚鳥對他出游西湖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出詩人多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C.尾聯“歸去”一句,是說回到家后什么話也不說,擋住屏風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結局。D.本詩結構圓合,以“出門游湖”始,以歸去“掩屏臥”終。敘述了此次游西湖的所見、所感。意境閑淡,情趣悠遠。10.與陶淵明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詩尾聯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其二)①蘇轍南商西洛曾虛署,長吏居民怪不來。妄語自知當見棄,遠人未信本非才。厭從貧李嘲東閣②,懶學諛張緩兩腮③。知有四翁④遺跡在,山中豈信少人哉!(注)①1061年,蘇轍被任命為商州軍事推官,即“商幕”。他因朝廷大臣不能容直言,辭不赴任。②“東閣”,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李商隱謁見令狐陶而不得見,寫下“東閣無因再得窺”句。③“緩兩腮”即緩頰,指婉言阿諛。唐代張說由直言變為阿諛奉承。④指漢初隱士“商山四皓”,初避秦亂隱居,后為漢效力。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曾被任命到南商、西洛,卻均未到任,故說“虛署”;“怪”字很自然地轉到寫“不來”之因。8.“自知”二字很有分量,意謂自己早就料到朝廷容不得直言,自己直言進諫必然會遭到冷落。C.商州是四皓隱居之地,至宋代還有遺跡,作者雖未到商州赴任,但認為當地并不缺乏人才。D.這首詩感情淡然,善于運用典故,用語很婉轉,含蓄蘊藉,不露不張,頗能代表蘇轍的詩風。12.蘇轍的這首詩表達了他對自己“見棄”怎樣的態度?請簡要分析。《6.2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同步練習答案解析一、基礎知識1.下列加點的詞語存在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A.三夜陰霪敗場圃 B.一竿晴日舞比鄰..C.采采芣莒,薄言裙之 D.采采芣莒,薄言襁之..【答案】A【解析】“敗”為使動用法,其余三項均無活用現象。2.我國文學史常有將名人并稱的情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三人。“韓柳”指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柳宗元。“班馬”指歷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馬遷。“蘇辛”指宋代著名詞人蘇東坡、辛棄疾。【答案】C【解析】C項,“班超”應為“班固”。.某校擬制作古代名人宣傳櫥窗,同學們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請你據此寫一段蘇轍的簡介(不超過10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質或貢獻的某一點進行評價(不超過30字)。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諫事而被落職知汝州,此后連貶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享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欒城集》。人物簡介:人物評價:【答案】簡介:蘇轍(1039?1112),字子由,號潁濱遺老,謚號文定,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官至宰相;北宋文學家,與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欒城集》。評價:蘇轍文、詩、書才能出眾,擅長散文,蘇軾曾稱頌其散文。【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和語言表達準確鮮明得體的能力。仔細閱讀所給材料提煉出要點概括即可。.他鄉偶遇多年未見好友,以下句子最適合表達此時情感的一項是( )A.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B.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C.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D.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答案】B【解析】題干語境是“他鄉偶遇多年未見好友”。A項,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初相遇的時候,一切都是美好的,“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來趨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此句抒發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不符合題干語境。

B項,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出自唐李賀的《留別同年索士巖經歷》,人生最可貴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還親。此句抒發了知己相見的親切。符合題干語境。C項,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出自唐代戴叔倫創作的《相思曲》,書信不通,音信斷絕,離開了好久好遠,什么消息都得不到了,才相信人世間有一種痛苦叫別離。此句抒發了離別的傷痛。不符合題干語境。D項,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出自北宋黃庭堅的《寄黃幾復》,有“桃李春風”的美景,他們卻只能喝“一杯酒”,可見聚會匆忙,極其短暫。“江湖夜雨”的漂泊持續了十年,別后的漂泊如此漫長。兩句詩形成強烈對比,歡樂對凄苦、快意對失落、短聚對久別、往日的交情對當下的想念……令人回味無窮,也在對比中將思念之情加強,進一步表現出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此句書寫離別后的思念。不符合題干語境。.下列每對詩句對仗工整的一項是(3分)碧天如水倚紅樓夢到江南身旅羈相送柴門月色新紫蝶黃蜂俱有情A、柿葉翻紅霜景秋B、青云未得平行去C、白沙翠竹江村暮D、花須柳眼各無賴【答案】D碧天如水倚紅樓夢到江南身旅羈相送柴門月色新紫蝶黃蜂俱有情【解析】對仗的規則是:⑴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對立;⑵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實際上每首律、絕詩內均不可重字)⑶語法結構要相同:即句型、詞組相同。如主謂、動賓、聯合、偏正及用虛字要相同;⑷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特別講究數字對數字,方位對方位,專名對專名,疊字對疊字等;⑸避免“合掌”。這就是上、下聯意義不可重復。如:“夏荷千支麗,蓮花萬朵妍”。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湖南黃奕有一對仗歌:“律詩中間兩對聯,上句下句成對仗,平仄聲調要相反,句型詞性要一樣。一聯避免意思同,兩聯也莫太相象。首尾可對可不對,絕句一般不對仗。”二、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宋詩,按要求作答。文氏外孫入村收麥[宋]蘇轍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注)文氏外孫,指文驥,蘇轍表兄文同之孫。.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從詩歌體裁上看,這首詩屬于近體詩。對仗工整,率真自然,饒有趣味。B.全詩不詳細描繪勞動場面,而是從諸孫入村寫起,一個“賴”字飽含深情。C.第三聯所呈現的充滿鄉村氣息的飲食,正面展現出了麥收勞動場面的熱烈。D.結尾寫了收麥結束后的輕松,“賦詩”表現了作者內心的喜悅。【答案】C【解析】本題C項,“正面展現出了麥收勞動場面的熱烈”錯,結合詩句“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側面描寫麥收季節繁忙的勞動景象。詩句沒有直接描寫麥收場景,而是通過家里人忙著做飯、忙著酤酒的場面來間接刻畫收麥勞動的艱辛和勞苦,表達了詩人對諸孫的感激之情。故不是“正面展現”,而是“側面”。故選C。.賞析頷聯。【答案】以對比手法表現久雨忽晴、宜事農桑的喜悅;借景抒情,“陰霪”寫久雨無法收麥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們的歡喜。對仗,數詞的運用。【解析】本題頷聯“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詩句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連綿陰雨時人們的沮喪,雨過天晴時人們的歡欣,形成對比,表現了農村麥收季節久雨忽晴、宜事農桑的喜悅。同時“陰霪”“晴日”也是借景抒情,“陰霪”寫久雨無法收麥的焦急,“一竿晴日”烘托出了人們的歡喜。另外這兩句形式上用到了“對仗”,與內容的對比互相映襯,達到了更好的抒情效果。“三”“一”的數字運用也很有特色,形成了對照,表現人們的焦急或驚喜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試分析全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答案】對外孫的感激,表現濃濃的親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表現勞動的歡樂。【解析】此類試題答題時要多角度思考,可從時間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時段的情感;可從描述對象角度梳理,不僅要看描述主體(詩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體(人、事、物、景)蘊含的情感。答題時注意抓住頸聯中的手法用典,結合注釋分析典故的內容,然后分析典故中的人物和詩人的相似之處。首聯“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老人想要收新麥,放入裝有陳谷的米缸里,奈何年老,體力不濟。幸而有外孫來替他干活,一個“賴”子表達了老人對外孫的感激,表現濃濃的親情;頸聯“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側面描寫麥收季節繁忙的勞動景象,表現了勞動的歡樂場面;尾聯“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表現勞動結束后老人的滿足;這兩句寫出了老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表現勞動的歡樂。三、課外閱讀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游西湖蘇轍閉門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夢回。行過閭閻爭問訊,忽逢魚鳥亦驚猜。可憐舉目非吾黨,誰與開尊共一杯。歸去無言掩屏臥,古人時向夢中來。(注)蘇轍:北宋宰相、文學家,晚年為避新舊黨爭之禍,辭退官職,筑室于穎昌(今河午昌市東),自號穎濱遺老。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說從夢中醒來到西湖之上再游覽一次,結尾說古時的賢人在夢中紛紛向“我”走來前后照應,強調“夢”帶來的快樂。B.頷聯運用擬人、對偶手法,通過描述鄉民和魚鳥對他出游西湖的反應,從側面烘托出詩人多年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C.尾聯“歸去”一句,是說回到家后什么話也不說,擋住屏風就睡下,是前面主要事件游西湖的結局。D.本詩結構圓合,以“出門游湖”始,以歸去“掩屏臥”終。敘述了此次游西湖的所見、所感。意境閑淡,情趣悠遠。【答案】A【解析】A項,“帶來的快樂”分析錯誤,應該是“表現的孤寂”,本詩尾聯,蘇轍“無言”而“歸臥”,閉戶不出,只能與古人為友聊以自慰,表現出的是飽經政治風霜而隱退多年的孤獨、寂寞和無奈之情。故選A。10.與陶淵明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詩尾聯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同樣是辭官退隱,陶淵明“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句,表現出的是歸隱后的釋然自安和恬然自得的快意。本詩尾聯,蘇轍“無言”而“歸臥”,閉戶不出,只能與古人為友聊以自慰,表現出的是飽經政治風霜而隱退多年的孤獨、寂寞和無奈之情。【解析】先看陶淵明,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他有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心情,“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寫出了詩人面對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蘇轍晚年為避新舊黨爭之禍,辭退官職,本詩尾聯“歸去無言掩屏臥,古人時向夢中來”,詩人因“無言”而“歸去”“掩屏臥”,只能在夢中與古人相交,表達了蘇轍的孤獨、寂寞和無奈之情。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其二)①蘇轍南商西洛曾虛署,長吏居民怪不來。妄語自知當見棄,遠人未信本非才。厭從貧李嘲東閣②,懶學諛張緩兩腮③。知有四翁④遺跡在,山中豈信少人哉!(注)①1061年,蘇轍被任命為商州軍事推官,即“商幕”。他因朝廷大臣不能容直言,辭不赴任。②“東閣”,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李商隱謁見令狐陶而不得見,寫下“東閣無因再得窺”句。③“緩兩腮”即緩頰,指婉言阿諛。唐代張說由直言變為阿諛奉承。④指漢初隱士“商山四皓”,初避秦亂隱居,后為漢效力。1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