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1頁
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2頁
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3頁
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4頁
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點擊文章標題可訪問原文章鏈接"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2018-09-082018年春季高二期末考試暨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本試題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0頁。時量150分鐘,滿分150分。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六藝乃春秋時固有之學問,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實未制作之。但孔子雖未曾制作六藝,卻曾以六藝教弟子。故后人以六藝為特別與孔子有密切關系,亦非毫無根據。以六藝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據《國語》,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課表中,已有“詩”“禮”“樂”“春秋”“故志”等。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當時之平民未必有機會受此等完全教育,即當時之貴族亦未必盡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機會。吳王壽夢第四子季禮到魯方能見各國之詩與樂,可見“樂”“詩”各書,在當時乃是極名貴的典籍學問。孔子則抱定“有教無類”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如此大招學生,不問身家,凡繳學費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種功課,教讀各種名貴典籍,此實一大解放也。故以六藝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藝教一般人,使六藝民眾化,實始于孔子。以后各家蜂起,競聚生徒,然此風氣實孔子開之。孔子之講學,又與其后別家不同。別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莊子·天下篇》所說,墨家弟子誦《墨經》。但孔子則是教育家,他講學目的,在于養成“人”,養成為國家服務之人,并不在于養成某一家的學者。所以他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所以顏淵說:“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莊子·天下篇》講及儒家,即說:“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種功課。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論語》謂:“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可見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學者。孔子又繼續不斷游說于君,帶領學生,周游列國。此等舉動,前亦未聞,而以后則成為風氣;此風氣亦孔子開之。再說孔子以前,未聞有不農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講學為職業,因以謀生活之人。古時除貴族世代以做官為生者外,吾人亦嘗聞有起于微賤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時,皆或為農或為工或為商,以維持其生活。孟子說:“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別不事生產者,實未聞有人。《左傳》中說冀缺未仕時,亦是以農為業。孔子早年,據孟子說,亦嘗為貧而仕,“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孟子·萬章下》)。但自大收學生以來,即純以講學為職業,為謀生之道。不但他自己不治生產,他還不愿教弟子治生產。樊遲“請學稼”,“請學為圃”;孔子說:“小人哉!樊須也。”他這種不治生產的辦法,頗為其時人所詬病。據《論語》所說,荷蓧丈人謂孔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此外《莊子》亦載盜跖謂孔子:“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莊子》中所說,不可認為實事,但此等批評,則是當時可能有者。觀此可知儒家之一種風氣。惟其風氣如此,于是后來即有一種非農、非公、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產而專待人之養己。此士之階級,孔子以前,似亦無有。以前所謂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軍士之稱,非后世所謂士農工商之士也。此種士之階級只能做兩種事情:即做官與講學。此所謂: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即是此階級之創立者,至少亦是其發揚光大者。(摘編自馮友蘭《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六藝是春秋時期固有的學問。孔子雖未創作六藝,卻將其當做教學的教材,所以后世認為六藝與孔子關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B.孔子奉行“有教無類”的理念,不過問學生的出身,只要繳納學費者,一律教給他們各種功課和名貴典籍,這在當時是一大解放。C.孔子之所以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是因為他講學的目的并不在于培養儒家學派的學者,而在于培養能為國家服務的人才。D.孔子一直以來不治生產,不農不工不商不仕,頗受時人詬病。荷蓧老人說孔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即是批評其此種生活態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孔子以前為官的人有兩種:世代為官的貴族,出身微賤但后來出仕的人物。第二種人在為官以前,都為維持生計而干過其他行業。B.孔子的學生樊遲希望學習農耕和種植的技能,孔子斥其為“小人”,說明孔子認為讀書人從事農業生產是品德卑劣的體現。C.《莊子》記載的盜跖對孔子不耕不織、以如簧巧舌迷惑君主等批評雖然未必是實事,但可能確是當時的人對儒家的看法。D.孔子創立或者至少是發揚光大了不治生產而專待人之養己的“士”這一新興階級,這個階級的人只能做為官與講學這兩種事。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據《國語》,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課表中,有“詩”“禮”“樂”“春秋”“故志”等,可見當時平民未有機會受此等六藝教育。B.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學者,所以顏淵子路雖皆為孔子門生,但顏淵注重仁德修養,子路擅長政治事務,他們的成就并不一律。C.因孔子首以六藝教一般人,從而開創了教育的風氣,其后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學生,故而后世推崇其為“萬世師表”。D.孔子對先秦時期教育的普及、游說之風的興起、士人階級的出現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可見其在我國歷史上享有的極高地位。(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牛張愛玲祿興銜著旱煙管,叉著腰站在門口。雨才停,屋頂上的濕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黃泥潭子,汪著綠水。水心里疏疏幾根狗尾草,隨著水渦,輕輕搖著淺栗色的穗子。迎面吹來的風,仍然是冰涼地從鼻尖擦過,不過似乎比冬天多了一點青草香。祿興在板門上磕了磕煙灰,緊了一緊束腰的帶子,向牛欄走去。在那邊,初晴的稀薄的太陽穿過柵欄,在泥地上勻鋪著長方形的影和光,兩只瘦怯怯的小黃雞抖著粘濕的翅膀,走來走去啄食吃,牛欄里面,積灰塵的空水槽寂寞地躺著,上面鋪了一層紙,曬著干菜。角落里,干草屑還存在。柵欄有一面磨擦得發白,那是從前牛吃飽了草頸項發癢時磨的。祿興輕輕地把手放在磨壞的柵欄上,撫摸著粗糙的木頭,鼻梁上一縷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淚水泛滿了眼睛。他吃了一驚——聽見背后粗重的呼吸聲,當他回頭去看時,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祿興娘子已經立在他身后,一樣也在直瞪瞪望著空的牛欄,頭發被風吹得稀亂,下巴頦微微發抖,淚珠在眼里亂轉。他不響,她也不響,然而他們各人心里的話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雞在狗尾草窩里簌簌踏過,四下里靜得很。太陽曬到干菜上,隨風飄出一種溫和的臭味。后天的早上,雞沒有叫,祿興娘子就起身把灶上點了火,祿興跟著也起身,吃了一頓熱氣蓬蓬的煨南瓜,把紅布縛了兩只雞的腳,倒提在手里,興興頭頭向蔣家走去。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麗的雨過天青色,樹枝才噴綠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灑人一身。樹叢中露出一個個圓圓的土饅頭,牽牛花纏繞著墳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進暴露在黃泥外的破爛棺材里去。一個個牽了牛扛了鋤頭的人唱著歌經過它們。蔣家的牛是一只雄偉漂亮的黑水牛,溫柔的大眼睛在兩只壯健的牛角的陰影下斜瞟著陌生的祿興,在祿興的眼里,它是一個極尊貴的王子,值得犧牲十只雞的,雖然它頸項上的皮被軛圈磨得稀爛。他儼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護衛統領,一種新的喜悅和驕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聲吹著口哨。到了目的地的時候,放牛的孩子負著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嚀他,又立在一邊監視他為牛架上犁耙,然后離開了他們。他開始趕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開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來,任憑他用盡了種種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陰影下狡猾地斜睨著他。太陽光熱熱地照在他的棉襖上,使他渾身都出了汗。遠處的田埂上,農人順利地趕著牛,唱著歌,在他的焦躁的心頭掠過時,都帶有一種譏嘲的滋味。“雜種畜牲!欺負你老子,單單欺負你老子!”他焦躁地罵,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個雜種的畜牲,還敢欺負你老子不敢?”牛的瞳孔突然放大了,翻著眼望他,鼻孔漲大了,噓噓地吐著氣,它那么慢慢地,威嚴地站了起來,使祿興很迅速地嗅著了空氣中的危機。一種劇烈的恐怖的陰影突然落到他的心頭。他一斜身躲過那兩只向他沖來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滾,骨碌碌直滾下斜坡的田隴去。一面滾,他一面聽見那漲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聲,覺得那一雙猙獰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車輪一樣大,后來他覺得一陣刀刺似的劇痛,又咸又腥的血流進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覺,耳邊似乎遠遠地聽見牛的咻咻聲和眾人的喧嚷聲。又是一個黃昏的時候,祿興娘子披麻戴孝,送著一個兩人抬的黑棺材出門。她再三把臉貼在冰涼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亂發揉擦著半干的封漆。她那柔馴的戰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滿了眼淚;她低低地用顫抖的聲音告訴:“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會吃會做的壯牛……活活給牽走了……銀簪子……陪嫁的九成銀,亮晶晶的銀簪子……接著是我的雞……還有你……還有你也給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覺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戀的東西都長了翅膀在涼潤的晚風中漸漸地飛去。黃黃的月亮斜掛在煙囪,被炊煙薰得迷迷濛濛,牽牛花在亂墳堆里張開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搖著栗色的穗子。展開在祿興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個漫漫的長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雞聲和祿興的高大的在燈前晃來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該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節選自《張愛玲文集》)4.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篇小說用側面描寫的手法暗示祿興家以前也養過牛,牛讓別人牽走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點出了祿興家的窘迫現狀,也為后文借牛做了鋪墊。B.小說注重細節描寫,“撫摸著粗糙的木頭,鼻梁上一縷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現了祿興對已被牽走的牛的深厚感情,還有對生活困窘的憂慮。C.祿興娘子的形象很飽滿,她勤勞堅忍,與丈夫辛苦持家,卻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她怨怪丈夫的魯莽,可預見的是,她也無法擺脫悲慘的命運。D.小說頗具畫面感,既有具體描寫,又有簡筆勾勒,比如對祿興被牛的巨角頂穿身體的場景,作品做了具體描繪,能讓人聯想到當時的血腥畫面。5.小說為什么一再提及農人牽牛唱歌的情景?請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充滿了悲涼意味,這篇小說的最后一段,就調出了濃濃的悲涼味;也有人說,結尾一段是畫蛇添足,可以刪去。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在“散步”中體驗美宗白華與朱光潛、蔡儀、李澤厚、高爾泰并稱中國當代“五大美學家”,但宗白華是從研究哲學、文學藝術尤其是詩學而轉到美學研究中來的。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心的萌動在童年時期就已有之。宗白華自認為他后來寫詩同年幼時的性情特點有一定的關系。少年時的宗白華耽于幻想,對于山水風景的酷愛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華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東的山水秀麗清奇,如夢似煙,湖光山色的美讓他心中的詩情猶如泉涌。但他開始詩歌創作是移居上海之后。當時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詩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園里高聲吟唱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絕句,宗白華深受感染。他說:“我愛寫小詩、短詩,可以說是承受唐人絕句的影響。”宗白華的美學理論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學散步》一書里,以這部經典著作為標志,宗白華成為我國美學界“散步美學”的代表人物。這是一種不做嚴格的邏輯分析的方法,是一種從總體上把握藝術意象的方法。宗白華認為藝術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壞,這種從總體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藝術自身的規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內在規律。他徜徉于中國古典藝術優美的意境之中,顯得是那樣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樣。他是從研究中國繪畫藝術品開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紀30年代就寫了《徐悲鴻與中國繪畫》《介紹兩本關于中國畫學的書并論中國的繪畫》等美文。如果說這幾篇文章屬于宗白華美學研究的試筆之作,那么《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則是他在西方與東方兩種大文化背景下圓融的比較之作,表明他已從研究中西繪畫技藝的差異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學的差異,并開始輻射到中國書法、建筑、園林等藝術領域。到40年代,宗白華發表了《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標志著他的美學理論日趨成熟。這種“散步”方法決定了宗白華的美學研究不是從抽象的理論出發,而是從大量具體的、感性的文學藝術品出發。因為,自然和藝術品本身是多樣的、獨特的,要以自然和藝術品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認真地一一體驗其真美所在。宗白華“散步”式體驗的研究方法在中國美學研究中獨樹一幟。這種“散步式”研究方法與那些重邏輯統一的美學研究方法明顯不同,使得宗白華的美學研究與各種各樣以邏輯為基點建構美學體系的美學流派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的美學研究形成了以蔡儀為代表的客觀派,以高爾泰為代表的主觀派,以朱光潛為代表的主客統一派;后來又形成了以李澤厚、蔣孔陽為代表的實踐派,以周來祥為代表的和諧美學派。這些成熟于當代的各種美學流派雖觀點各異,但都是以邏輯統一去建構美學體系。他們與宗白華的以生命美學為內蘊的“散步派美學”相互爭鳴。宗白華從感性的視角去觀照中國藝術精神,與他深厚的精神底蘊有關。青年時代的宗白華醉心于德國古典哲學,康德哲學的時空觀、叔本華對現象世界本體的思考,構成了宗白華意境學說的理論和思維基礎。同時,宗白華把老莊思想以及禪宗學說等結合起來,從具體的藝術品出發,運用精密的思辨,拓開了中國藝術中的時空境界,闡發了關于中國藝術意境的絕妙思想。(摘編自鄒士方《宗白華傳略》、李劍清《被遺忘的宗白華》等)相關鏈接①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它的弱點是沒有計劃、沒有系統。看重邏輯統一性的人會輕視它、討厭它,但是西方建立邏輯學的大師亞里士多德的學派卻喚作散步學派,可見散步和邏輯并不是絕不相容的。(宗白華《美學散步》)②與西歐古代以來的美學相較而言,中國古代美學是零散的,不夠體系化,也不夠哲學化,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美學就沒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著憑借某種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將其挖掘出來而不至于隔靴撓癢,這種特殊方式其實正是一種召喚:生命的靈光。宗白華的“美學散步”也許正是這種“生命對學術的感應”。(鄒其昌《散步者的靈光》)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美學散步》一書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宗白華的美學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學”的研究成果,滲透著作者的生命體驗和審美意趣。B.宗白華的美學研究涉及繪畫、書法、建筑、園林等不同的藝術領域,他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感悟美。C.宗白華認為散步和邏輯并不是絕不相容的,在長期的美學論爭中,“散步美學”也注意吸納以邏輯統一來建構美學體系的美學流派的研究成果。D.宗白華深受德國古典哲學、莊子思想和禪宗學說的影響,積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蘊,使得他能夠用感性的眼光去觀察、審視中國藝術精神。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宗白華的美學研究之路與其他美學家有不同之處,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學和文學藝術,在此基礎上轉而從事美學研究。B.早年的成長經歷和性情特點是宗白華走上詩歌創作之路的決定因素,而他的詩歌多為短詩,則是受到了唐人絕句的影響。C.宗白華的美學研究從研究中國繪畫藝術品起步,并最終發展到以東方和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為背景來比較中西繪畫技藝的差異。D.中國古代美學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學層面的研究,因而人們很難把握其特色,而宗白華的研究正好填補了這些空白。9.宗白華的“散步美學”具有哪些獨到之處?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陸九齡字子壽。父賀,以學行為里人所宗。九齡幼穎悟端重,十歲喪母,哀毀如成人。稍長,補郡學弟子員。時秦檜當國,無道程氏學者,九齡獨尊其說。吏部員外郎許忻有名中朝,退居臨川,少所賓接,一見九齡,與語大說,盡以當代文獻告之。自是九齡益大肆力于學,翻閱百家,晝夜不倦,悉通陰陽、星歷、五行、卜筮之說。性周謹,不肯茍簡涉獵。入太學,司業汪應辰舉為學錄。登乾道五年進士第。調桂陽軍教授,以親老道遠,改興國軍,未上,會湖南茶寇剽廬陵,聲搖旁郡,人心震攝。舊有義社以備寇,郡從眾請以九齡主之,門人多不悅,九齡曰:“文事武備,一也。古者有征討,公卿即為將帥,比閭之長,則五兩[注]之率也。士而恥此,則豪俠武斷者專之矣。”遂領其事,調度屯御皆有法。寇雖不至,而郡縣倚以為重。及至興國,九齡不以職閑自佚,益嚴規矩,勸綏引翼,士類興起。不滿歲,以繼母憂去。服除,調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興,坐床上與客語,猶以天下學術人才為念。至夕,整襟正臥而卒,年四十九。寶慶二年,特贈朝奉郎、直秘閣,賜謚文達。九齡嘗繼其父志,益修禮學,治家有法。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者號“二陸”。有來問學者,九齡從容啟告,人人自得。或未可與語,則不發。嘗曰:“人之惑有難以口舌爭者,言之激,適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呂祖謙常稱之曰:“所志者大,所據者實。有肯綮之阻,雖積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雖立萬夫之表不敢安。公聽并觀,卻立四顧,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節選自《宋史·陸九齡傳》)【注】五兩:古代候風的用具。用五兩(一說八兩)雞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軍營中或船舶上,以便隨時觀測風向。10.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學行為里人所宗宗:尊崇B.士而恥此,則豪俠武斷者專之矣

恥:恥辱C.九齡不以職閑自佚

佚:放松D.雖積九仞之功不敢遂

遂:滿意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認為大自然由此五要素構成,其盛衰消長能使大自然產生變化,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還能影響人的命運。B.太學,其名始于西周,因漢代董仲舒向漢武帝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始設于京師,是當時全國最高教育機構。C.床在古代不僅是臥具,還是坐具,一般指能使身體安穩的器物,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穩定作用的東西,如底座等。《靜夜思》中的“床”便是指井邊的圍欄。D.“和而不同”語出《論語》:“君子和而不同。”指君子在人際交往中為了保持和諧的關系,即使不贊同別人的觀點,也要附和別人的言論以示友善。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陸九齡聰穎好學,知識淵博。得到許忻的肯定和幫助后,他更加發奮攻讀,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通曉了陰陽、星歷、五行、卜筮等學說。B.陸九齡長在治學,亦通武略。在湖南茶寇剽掠廬陵時,應眾人之求主持義社,調遣屯兵防御有章法,雖盜寇沒來,但使此事得到了郡縣的重視。C.陸九齡研修禮學,治家、治郡有方。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學者稱他們“二陸”;在興國任上,他安撫百姓、勸士興學,使當地學風大振。D.陸九齡循循善誘,講究方法。面對求學的人,他等待他們自己主動提問,啟發他們自悟其道,不強以為師,不固執己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人之惑有難以口舌爭者,言之激,適固其意;少需,未必不自悟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聽并觀,卻立四顧,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4~15題。荔支嘆(節選)[宋]蘇軾十里一置①飛塵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飛車跨山鶻③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唐]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注】①置:古代的驛站,差官歇腳換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計里程的土堆,這里也指驛站。③鶻(gǔ):海鳥的一種,古代船上刻鶻作為裝飾,這里指海船。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蘇詩開篇四句描寫了皇家傳送荔枝刻不容緩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語雄渾。B.杜詩開篇第一句描寫華清宮所在的驪山:林木蔥蘢,花團錦簇,如團團錦繡。C.蘇詩五六兩句寫皇家為讓荔枝保持新鮮,傳遞急似軍情,流露作者諷喻之意。D.杜詩第二句寫山頂行宮緊閉的宮門依次打開,為后文“一騎紅塵”留下鋪墊。15.比較蘇詩“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與杜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在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上的異同。(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勸學》中舉例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終日殫精竭慮思考,卻“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腳極目遠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出了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也有與之相似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國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則是作者無盡愁緒的形象描繪。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其中17~19為選擇題,每小題3分;20、21題為主觀題,共11分)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僅僅靠一雙腳板,一塊塊地搜集,很難包攬天下的奇石,為了充實自己的“奇石王國”,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門求購別人珍藏的奇石。②有些企業一面想要以誠信示人,另一面卻在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如此南轅北轍,企業的信譽怎么能樹立起來。③山西的煤老板們擁有巨大的財富,其中很多人開豪車,住豪宅,一飯千金,卻很少把錢用于公益事業。④新聞發布會上,他講話僅用了八分鐘,簡潔明了,新聞性、針對性強,沒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話套話。⑤直到17世紀,數學的觀念才從亞里士多德描繪的思維框架中跳出,解析幾何、微積分從費馬、笛卡爾、牛頓們高速運轉的大腦中脫穎而出。⑥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工藝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視書院為歷史垃圾而加以拋棄,是近代高等教育在體制上的一種選擇,這使得中國傳統型高等教育與現代大學之間出現了明顯的斷裂。B.突出公平正義的主線,是提升改革社會認同度和參與度的關鍵,是激發社會活力的關鍵,也是新一輪改革開放能否成功的關鍵。C.“第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結果顯示,在65.5%被調查的讀者中,希望有關部門能舉辦各種閱讀活動來激發大家的閱讀熱情。D.《杜拉拉升職記》講述了主人公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依靠個人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其生動的故事情節是觀眾備受喜愛的。19.下列選項中的詩句填入《山行》一詩畫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3分)()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______________,對我對山三兩聲。A.飛來白鳥舊相識

B.躍起老魚似相識C.飛來白鳥似相識

D.躍起老魚舞翩躚20.以下是小張在收到鄭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體的詞語,請找出五處并修改。(5分)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過目后,深感對我的論文寫作有些許幫助,定當惠存。感激之情,無以言表,他日光臨貴府,當面致謝。①“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②“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③“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④“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⑤“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21.下面是某校“荷韻”文學社活動的框架圖,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110個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哈佛大學,美國本土歷史最長的高等學府,誕生于1636年,建校380余年,走出8位美國總統,133位諾貝爾獎得主,哈佛大學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有極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岳麓書院,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創辦于976年,建校1040余年,有100余位思想家、政治家進出其中,代表人物有南宋思想家朱熹、張栻,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近現代風云人物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更有蔡和森、毛澤東等。岳麓書院杰出人物的思想,至今影響著全中國乃至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中國教育一定要復制西式的哈佛大學嗎?為什么?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和解讀呢?請積極思考,思考不止于教育。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炎德·英才大聯考湖南師大附中2018年春季高二期末考試暨2019屆高三摸底考試語文參考答案1.D(孔子早年,亦嘗為貧而仕,但自大收學生以來,則純以講學為職業,為謀生之道,不治生產。)2.B(此處“小人”是指沒有志氣、目光短淺的人。)3.A(據《國語》,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課表中,已有“詩”“禮”“樂”“春秋”“故志”等,說明:以六藝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當時平民未有機會受此等六藝教育”說法絕對,原文為“當時之平民未必有機會受此等完全教育”。)4.C(“她怨怪丈夫的魯莽”分析有誤。)5.將雨后墳頭的衰敗景象與農人唱歌進行對比,表現春雨后人們對生活充滿希望;(2分)②用農人唱歌來側面表現祿興借到牛后的暢快心情;(2分)③推動情節發展,農人順利地趕著牛、唱著歌,而祿興借來的牛卻不聽話,兩者構成對比,祿興由此而變得焦躁,進而引發悲劇。(2分)6.觀點一:小說的結尾深化了悲涼的主題。①通過景物的凄清悲涼之色,體現祿興娘子在丈夫死后的悲涼心境;(2分)②將景物的不變和人事的變對照,讓人更能體味出祿興娘子命運的悲苦;(2分)③暗示了祿興娘子今后人生的凄慘。(2分)觀點二:結尾一段對于悲涼主題作用不大,可以刪去。①祿興娘子在丈夫死后,感覺一切可戀的東西都飛走了,不用結尾就已經暗示出主人公的悲慘命運;(2分)②結尾一段的景物描寫,在前文已經多次出現,沒必要重復;(2分)③刪去結尾一段,使小說的主題表達更含蓄。(2分)7.C(“‘散步美學’也注意吸納……研究成果”于文無據。)8.A(B項,“決定因素”說法錯誤,原文為“宗白華自認為他后來寫詩同年幼時的性情特點有一定的關系”。C項,“最終發展到……比較中西繪畫技藝的差異”說法不當,原文是“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學的差異”。D項,“很難把握”“填補了這些空白”于文無據。)9.①不做嚴格的邏輯分析,而是從總體上把握藝術意象。(2分)②不是從抽象的理論出發,而是從大量具體的、感性的文學藝術品出發體驗藝術之美。(2分)③以生命美學為內蘊,不注重以邏輯為基點來建構美學體系。(2分)10.B(恥:以……為恥。)11.D(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系,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茍同于對方。小人習慣于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并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12.B(“應眾人之求主持義社”不合文意,第三段“郡從眾請以九齡主之”,指郡縣長官聽從眾人請求叫九齡主持義社;“而郡縣倚以為重”應理解為“郡縣把陸九齡作為重要的依靠”。)13.(1)人總有難以用語言說得清楚的糊涂之處,言詞激烈,恰好強化他們的想法;稍加等待,未必不會自己明白過來。(口舌:用語言。固:使堅定。少需:稍待。三個點各1分,句意通順2分)(2)他聽取意見并且觀察思考,站在那兒四下觀看,不達到極平正極精通的境地,不會放棄。(平:平正,準確。粹:精通。措:棄置,放棄。三個點各1分,句意通順2分)14.A(蘇詩描寫直接,并不含蓄。)15.相同:兩首詩手法上都運用了對比、諷刺,(1分)都將“妃子的笑容”和“運輸者的艱辛”作對比,以諷刺統治者的窮奢極欲。(1分)不同:蘇詩對比強烈,直抒己見,氣象雄渾。“美人破顏”的喜,快馬疾馳的“驚”,特別是人馬因此“濺血”而亡的悲,對比鮮明,突出了唐代進貢荔枝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2分)杜詩對比精巧,寓意含蓄而有不盡之意。專使驛馬的“紅塵”與深宮“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關合似不相干的兩個鏡頭,委婉地揭示謎底,鞭撻唐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諷刺精妙。(2分)16.(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不如登高之博見也(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3)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7.C(①慷慨解囊:毫不吝嗇地拿出錢來資助別人,不是自己花錢買東西。不合語境。②南轅北轍:心里想往南去,卻駕車往北走。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符合語境。③一飯千金:吃了別人一頓飯,就拿千金來報答。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句子中望文生義。④穿靴戴帽:比喻寫文章或講話中套用一些空洞說教,因多在開頭和結尾部分,所以說穿靴戴帽。符合語境。⑤脫穎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它不能用來形容“解析幾何、微積分”,在此句中用錯對象。⑥登峰造極:比喻學問、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符合語境。)18.A(B項,“突出公平正義的主線”與“是新一輪改革開放能否成功的關鍵”,一面對兩面。C項,介詞結構掩蓋了主語,可改為“在被調查的讀者中,65.5%的人”。D項,語序不當,應將“是觀眾備受喜愛的”改為“備受觀眾喜愛”。)19.C(A項,詩歌的前兩句,只有“青山”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