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康復護理_第1頁
社區康復護理_第2頁
社區康復護理_第3頁
社區康復護理_第4頁
社區康復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區康復護理社區康復護理第1頁本講內容提醒一、概述

二、小區常見病傷殘病人康復護理社區康復護理第2頁第一節

概述社區康復護理第3頁殘損殘疾殘障康復康復醫學小區康復小區康復護理一、基礎概念社區康復護理第4頁1)殘損:身體組織結構或功效有一定程度缺損,對獨立生活、學習、工作有一定影響,但個人生活能自理。是生物器官系統水平上殘疾。例:腦卒中出現一側肢體肌力弱,但能行走,生活自理,屬于殘損

社區康復護理第5頁

2)殘疾:身體組織結構或功效缺損嚴重,身體、精神或智力嚴重障礙,生活活動能力受限。是個體水平上殘疾。個體能力障礙例:腦卒中后遺癥出現偏癱,行走、ADL等有困難者,屬殘疾;3)殘障:因殘損或殘疾造成完全不能參加社會工作,生活不能自理,是社會水平殘疾。例:腦卒中后遺癥出現全癱,屬殘障。社區康復護理第6頁4、康復

康復(rehabilitation)本意是“復原”、“重新取得能力”、“恢復原來權利、資格、地位、尊嚴”等。社區康復護理第7頁美國紐聚會議上對康復下定義(1942)“康復就是使殘疾者最大程度地復原其肉體、精神、社會、職業和經濟能力。”社區康復護理第8頁WHO醫學康復教授委員會對康復闡釋﹙1969年﹚:綜合、協調地應用醫學、社會、教育和職業辦法對殘疾者進行訓練和再訓練,使其功效恢復至盡可能高水平。社區康復護理第9頁WHO康復定義

:

——是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辦法,以降低病、傷、殘者身心社會功效障礙,并使他們重返社會。社區康復護理第10頁

??

??社區康復護理第11頁康復主要能夠分為:1.醫學康復

2.教育康復

3.職業康復

4.社會康復社區康復護理第12頁1.醫學康復:是指利用包含醫學領域內使用一切技術和方法來促進功效康復。2.教育康復:是指經過教育和培訓促進康復。3.職業康復:指殘疾后需要重新就業時,對殘疾者進行就業前評定及就業前訓練,再依據訓練結果安排殘疾者就業工作。4.社會康復:制訂各種政策來保護殘疾者正當權益和生存權利。社區康復護理第13頁

WHO對康復醫學界定:恢復人權、恢復功效鍛煉、重返社會、復原等。5、康復醫學

社區康復護理第14頁

康復醫學

——利用醫學辦法,治療因外傷或疾病等而遺留功效障礙,使功效復原可能到達最大程度,為重返社會創造條件。社區康復護理第15頁康復醫學基礎標準:

1.功效康復:包含軀體活動、言語交流,日常生活等各方面能力。

2.全方面康復:不但是針對功效障礙,更主要是面向整個人。

3.重返社會

社區康復護理第16頁6、小區康復

小區康復是以小區為基地開展康復工作。

WHO教授委員會定義(1981年)

小區康復——指依靠小區人力資源采取康復辦法。

小區康復對象占康復人群70%。

包含殘者本人及他們家庭和社會。社區康復護理第17頁國際多部門(1994年)對小區康復解釋:

是屬于小區發展范圍內一項戰略性計劃;目標是:促進傷殘者得到康復,享受均等機會,成為社會平等一員。辦法:依靠傷殘者自己、家眷和所在小區及對應衛生、教育、勞動就業、社會服務部門等共同努力。社區康復護理第18頁

含有良好自我意識自理與自我照料很好軀體健康水平交流與溝通職業技能與經濟穩定到達社會康復基礎條件:社區康復護理第19頁二、小區康復護理小區康復護理是指小區康復中,利用當代整體護理理念方法,依據康復計劃,圍繞全方面康復目標,依靠小區護士及病、傷、殘者家眷,對病、傷、殘者進行康復護理指導。社區康復護理第20頁小區康復護理

——在康復實施過程中,為到達軀體、精神、社會和職業全方面康復目標,緊密配合其它康復人員工作,對康復對象進行基礎護理和各種專門功效訓練,幫助病、傷、殘者等康復對象恢復生理功效,恢復生活能力,預防繼發性殘疾,減輕殘疾影響,以到達最大程度康復和重返社會。社區康復護理第21頁康復對象(人群)

1.殘疾者:

指生理、心理、人體結構上及某種組織不一樣程度功效喪失或者不正常,造成個別或全部失去正常人功效或失去社會生活能力人。

包含肢體、臟器等損害引發各類殘疾者。社區康復護理第22頁WHO按殘疾性質、程度和影響,把殘疾分:

1)殘損

2)殘疾

3)殘障

社區康復護理第23頁

2.老年體弱者:

康復護理辦法幫助他們延緩衰老,提升生活質量。3.慢性病病人:遲緩進程和重復發作,不停加重臟器功效障礙,功效障礙又可能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社區康復護理第24頁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消除和控制病傷殘危害原因后遺癥康復殘而不障殘而不廢早發覺、早診療早治療。損而不殘三級預防

小區康復護理工作內容1、預防:社區康復護理第25頁2.進行普查:

查本小區殘疾人員和分布并登記;進行殘疾總數、分類、原因等統計分析,為制訂預防和康復計劃提供資料。

3.康復訓練:

對需要進行功效訓練殘疾人,開展必要、可行功效訓練。小區康復護理內容之一。社區康復護理第26頁

4、教育康復(educationalrehabilition)

經過各種教育和培訓來促進康復。如弱智兒童智力訓練。5、職業康復(vocationalrehabilition)

職業教育和職業能力培訓,發揮殘疾者潛能,恢復患者就業機會。社區康復護理第27頁6.社會康復(socialrehabilition)

從社會角度來確保醫學康復、教育康復和職業康復實施,為重返社會創造條件。

7.獨立生活指導:

為小區殘疾者提供相關殘疾人獨立生活咨詢、服務和指導等。社區康復護理第28頁

小區康復護理常見方法

1、觀察:使康復對象了解康復訓練信息,方便使整個康復過程能有序進行。

2、預防繼發性殘疾和并發癥發生

訓練時小區護士要親密注意病人姿勢。

社區康復護理第29頁3、學習和掌握相關功效訓練技術:配合其它康復人員對患者進行功效評價和功效訓練。依據不一樣病情和性質,護士需不停學習和實踐。4、訓練病人“自我康復護理”,發揮病人主動性、創造性。5、心理護理:及時、耐心心理護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主動參加康復訓練。社區康復護理第30頁主要評定方法

測量評定如肢體長度、關節活動范圍肌力評定手法或機械檢驗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康復職業工作能力評定社區康復護理第31頁

如日常生活活動(ADL)評定:一級:依賴。病人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即使有適當設備或他人幫助也不能自己活動,全部功效由他人代勞。二級:需要幫助。病人自己能做一個別,但需要他人不一樣程度幫助才能完成。

社區康復護理第32頁三級:需要監護。病人需要他人語言指導或在一旁照看去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四級:基礎自理。能獨立完成,但較慢或需使用輔助器具以幫助完成。五級:自理。能自己獨立完成活動,無需他人言語或體力上幫助。社區康復護理第33頁飲食訓練:

包含:進餐體位訓練;

抓握餐具訓練;

進食動作訓練;

咀嚼和吞咽訓練等常見康復護理技術社區康復護理第34頁更衣訓練:

標準:先穿患側,后穿健側。

穿褲子取坐位,下肢穿好后再取臥位,抬高臀部將褲子穿上;

穿衣服時先穿患肢,脫衣服時先脫健肢。社區康復護理第35頁個人衛生訓練:

①洗漱動作

②排便活動

③入浴活動

④偏癱者可用健側肢體代替患側肢體操作,繼之訓練患側手操作。社區康復護理第36頁床上運動訓練:

主要包含翻身、移動(縱、橫)、體位轉換(臥位、坐位、立位)獨立坐位、手支撐位等。

目標:

預防壓瘡,保持關節功效位置。社區康復護理第37頁常見基礎體位有仰臥位患側臥位

健側臥位

被動體位變換坐位和立位社區康復護理第38頁(1)仰臥位:

雙足緊蹬足底板預防足下垂。

臀部外側墊小枕防髖關節外旋畸形。

兩膝部及髖關節置伸位,預防關節屈曲性攣縮。

肩部外展90o,肘伸直或彎曲,腕伸直,手指與指間關節個別屈曲,拇指外展,如握小布卷,保持腕關節及手功效位置。社區康復護理第39頁

患側在下,健側在上,后背用枕頭支撐;患臂前伸,前臂外旋,指關節伸展;患側髖關節略后伸展,膝關節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體前支撐枕上。健側上肢放在身體上后身后枕頭上,防止放在身前。有助防治痙攣。

(2)患側臥位:社區康復護理第40頁患側臥位社區康復護理第41頁

健側在下,患側在上;

頭部墊一枕頭,胸前放一枕頭;患肩前伸,肘、腕、指各關節伸展而放在胸前枕上。患腿髖關節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體前面另一支撐枕上。(3)健側臥位:社區康復護理第42頁圖3健側臥位社區康復護理第43頁

——外力幫助或直接由外力搬動并利用支撐物保持身體姿勢或位置。(4)被動體位變換

利于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促進感覺輸入;預防壓瘡和肺炎、尿路感染,關節變形、肢體攣縮,肌肉萎縮等并發癥。不停改變體位可使肢體屈伸肌張力到達平衡,預防痙攣模式出現。體位變換康復意義:社區康復護理第44頁

患者仰臥位;雙手交叉患側拇指至于健側拇指之上、屈膝;健腿插入患腿下方;交叉雙手伸直舉向上方,幫助轉動肩胛、骨盆。向健側翻身:社區康復護理第45頁圖4向健側翻身社區康復護理第46頁

患者仰臥位,雙手呈Bobath式握手,向上伸展上肢;健側下肢屈曲;雙上肢左右側方向擺動,當擺向患側時,幫助順勢將身體翻向患側。

向患側翻身:社區康復護理第47頁注意事項1、向患者或家眷說明體位擺放訓練目標和治療作用,取得配合。2、操作中應注意患者體位擺放操作正確性,以到達訓練效果。社區康復護理第48頁(5)坐位訓練:

長久臥床病人坐起時有傾倒現象。

為保持身體平衡,應先用靠背架支撐或端坐在靠背椅上,坐穩后可左右、前后輕推,訓練平衡力。社區康復護理第49頁(6)立位訓練能自行坐穩,下肢肌力允許時,可進行起立動作及立位訓練。癱瘓病人訓練站立,應先將重心放在健肢,兩腳分開30cm,站穩后再試將重心移向患肢,作輪番負重訓練。轉換方向時要注意安全,預防摔倒等。可給以單拐或雙拐。社區康復護理第50頁立位訓練社區康復護理第51頁立位移動訓練扶持行走訓練獨立行走訓練拐杖行走訓練上下樓梯訓練5、移動訓練——幫助病人學會移動時所做各種動作。可借助拐杖、輪椅等完成。社區康復護理第52頁(1)立位移動訓練:

能平穩站立時可進行行走訓練。起立動作與行走動作幾乎同時開始。

(2)扶持行走訓練:

在患側扶持,也可在病人腰間系帶子便于扶持,不限制病人雙腿活動。

社區康復護理第53頁扶持行走訓練社區康復護理第54頁(3)獨立行走訓練:

先將雙膝保持平衡狀態,行走時,一腳邁出,身體傾斜,重心轉移到對側下肢,兩腳交替邁出,整個身體前進。可利用平衡杠練習站立和行走。

(4)拐杖行走訓練:

用于恢復行走能力主要鍛煉方法。拐杖長度按病人身高而定。社區康復護理第55頁獨立行走訓練拐杖行走訓練社區康復護理第56頁

拐杖行走訓練步驟:

①練起坐和坐位平衡,再練拐杖站立。

②雙拐杖置足趾前外側15~20cm,屈肘20o~30o,上肢肌力落在拐杖橫把上。將重心移至一側拐杖,提起另一側拐杖,再提雙側拐杖。

③雙拐置于兩腿前方,向前行走時,提起雙拐向更前方,將本身重心置于雙拐上,用腰部力量擺動向前。社區康復護理第57頁單拐行走訓練步驟:

健側臂持仗行走時,拐杖與患側下肢同時向前,繼之健側下肢和另一側擺動向前。或將健側臂前移,然后移并側腿,再移動健腿,或反之也可。社區康復護理第58頁(5)上下樓梯訓練:

①扶欄上下樓梯:上樓梯時健手扶欄,患肢伸向前方,用健足踏上一級,在將患肢踏上與健側并行;下樓時健側扶欄,患足先下一級,然后健足后下與患足并行。

②拐杖上下樓梯:上樓時手杖立于一級臺階,健肢踏上,患肢跟上與健肢并行。下樓梯時先將手杖立在下一級臺階,健側先下,患肢后下與健足并行。社區康復護理第59頁上下樓梯訓練

社區康復護理第60頁6、椅訓練:

殘疾人最廣泛使用支具。按處方配置和使用輪椅。輪椅要求有堅固、易收藏、易搬動,便于操縱和控制特點。社區康復護理第61頁(2)訓練方法

從床移到輪椅

從輪椅移到床上

輪椅與廁所便器間轉移社區康復護理第62頁

注意事項:

使用方法由病人自己選擇,盡可能發揮病人功效;

重復練習,循序漸進,多練習肢體柔韌性和力量;

注意保護,預防以外。社區康復護理第63頁

第三節:精神分裂癥病人小區康復護理社區康復護理第64頁

江澤民總書記在給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布倫特蘭博士信中提出:“要動員全社會,努力為精神障礙者重返社會創造適宜環境。”同年4月,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精神健康是與人民群眾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組成個別,做好精神衛生工作,不但關系到千百萬人身心健康,而且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社會經濟發展也含有主要意義。”

每年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社區康復護理第65頁精神分裂癥

是一個常見精神病,以基礎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主要特征,需要用醫學方法進行治療一類疾病。社區康復護理第66頁小區精神衛生保健(communitymentalhealthcare)

是以小區為服務單位,以小區居民為工作對象,針對小區群體特點,利用精神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知識,為社會群體和需要人群提供一系列組織性與系統性多元化、人性化心理衛生服務。社區康復護理第67頁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護理目標和意義

目標利用小區資源,滿足心里精神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小區人群生活質量.

意義延緩精神疾病復發、促進與維護社會秩序、增強社會安定.社區康復護理第68頁小區精神分裂癥護理管理精神分裂癥小區管理精神分裂癥家庭管理“去機構化管理”社區康復護理第69頁精神分裂癥小區管理:精神障礙者小區康復是精神醫學主要組成個別,它以小區為單位,研究精神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及社會適應統籌安排和管理。到達延緩精神疾病復發,促進與維護社會秩序。多數患者在發病前有先兆,如情緒、言語、行為異常,家眷等應含有起碼精神衛生常識和防范意識,及時就醫,防止危險行為。社區康復護理第70頁精神分裂癥家庭管理:推進和促進精神障礙者康復過程中,家庭對精神障礙者康復是至關主要。家庭支持,讓病人親密接觸社會,有利于改進病人精神狀態,防止與社會隔絕而引發精神衰退。所以主要是對精神障礙者及家眷進行指導。家庭管理意義:可為病人提供良好涵養環境,病人與家人團聚,利于得到親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