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_第1頁
關愛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_第2頁
關愛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_第3頁
關愛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_第4頁
關愛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愛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幼小銜接教育中的幼兒心理健康探析小港浹江幼兒園摘要:大班幼兒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即將告別懵懂的童年,迎來充實的小學時光。我們應依托活動,融入教育內容實現承上啟下,幫助幼兒形成適宜的行為習慣,做好人生轉折初期的扎實鋪墊,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在幼小銜接的教育中需要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幼兒的適應能力和受挫能力。避免因為沒有做好幼小銜接,使幼兒不適應小學的節奏而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關鍵詞:幼小銜接心理健康過渡幼兒時期的教育是其人生的奠基,意義深遠。大班時期不僅僅關系到有效的順利銜接和過渡,還是幼兒性格品質塑造的關鍵階段。故而,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再重視都不為過。我們以情緒認識和引導為基礎,開展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再營造生活化的教育場景,讓幼兒設身處地的去體驗、去感知,在親身經歷中學習與成長,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升生命的質量。一、重視心理健康,開展心理教育麥靈格曾說過:“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讓他們了解高深的心理學知識,認識心理學術語,而是讓他們在體驗中獲得心理上的共鳴,對此進行吸納并使其成為自己改變的養料。”我深以為然,幼兒年齡還小,對于心理學的內容他們無法理解。反而是體驗更能入孩子們的內心。游戲中體驗,氛圍中成長在幼小銜接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們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吸引孩子們的主動參與。例如:我們模擬了小升初的校園情景,讓孩子們在小學里面交朋友。每個小朋友進行自我介紹,姓名是什么?最喜歡什么動物?最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有什么特長和愛好……讓相同之處多的孩子們站在一起,握手做好朋友。孩子們會發現,原來,其他不認識的小朋友很多和我這么相似。這樣的游戲很簡單,孩子們的參與難度不大,但是卻能幫助他們在介紹自己的同時認識更多的小朋友。提升了孩子們的交際能力,也很好地緩解了幼升小時可能出現的焦慮情況。再如,大班幼兒非常喜歡玩角色游戲,并且能夠將一個空白的區域通過自己的創想衍生成自己喜歡的游戲場景。因此,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協商和討論,自主開設了“彩虹小學”的游戲場景,并且通過教師、同學、班主任等角色的扮演和模擬,孩子們運用一系列的談話、模擬上課、課間活動等進行了小學一日生活的情境模擬,讓孩子們從心理上接受了小學的學習生活,也從情感上過渡了幼升小的體驗和感知。閱讀中感知,表征中啟迪大班孩子在幼升小的基礎上,他們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以及表征能力逐步成熟。特別是對于各類繪本的理解能力,可以說是從淺層過渡到深層的積淀。因此,我們了充分利用繪本資源,以“情緒”為主線,開拓孩子們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情緒是什么”主題活動,我們精心挑選有關于情緒的繪本故事,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分享。《我的情緒小怪獸》《小我生氣了》《怎樣說不》,一組擁有相似主題的繪本故事啟發幼兒: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顏色,你們喜歡什么樣的顏色呢?你們除了將自己的情緒用顏色畫出來,是不是還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用類似的繪本故事,讓孩子們了解人們的情感和情緒,方便更好地應對。二、營造生活場景,豐富心理體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應該創設情境,以促進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同步成長。”大班是幼兒身體和思維快速發展的時期,故而,我們以孩子們的身心為出發點,以他們的視角進行教育場景創設。“權傾”幼兒,賦能成長讓孩子們不自覺進入生活化的場景中,在其中接受來自情感、語言、社交等全面的熏陶,得到豐富的心理體驗,以促使其成長。孩子們越大,自我意識越強,到了大班,就變得更加要強和敏感,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也更多。盡量老師每天疲于處理孩子們的各種小糾紛,但孩子們似乎對結果并不滿意。因此,考慮到大班幼兒的特點,我就開始讓位,讓他們成為這個“裁判”。我不是簡單地放權給孩子們,還順勢對他們進行點撥:作為老師,我們要維持班級的穩定,處理里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時候,要公平公正,要讓我們班級呈現出團結、文明、互助的狀態。怎么做裁判呢,我們從變裝游戲開始,我們為孩子們準備若干道具,經過簡單的裝扮,有的孩子成為老師,有的成了警察,有的成為家長。在游戲中,他們模仿者教師、警察、家長的語氣,對其他孩子們進行教育:“你們應該相互禮讓,然后,互相道歉和好”“要遵守紅綠燈規則,做個文明的好孩子”……源于生活,釋放天性陳鶴琴先生說:“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要把握時機。”因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作為教育者,如何抓住這樣的教育閃光點,展開幼小銜接中的心理健康引領,是兒童成長與發展奠基石。例如:在音樂活動《好娃娃》中,孩子們溫馨地演唱著“爺爺年級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為爺爺倒杯茶呀,爺爺笑哈哈……”于是,我們抓住這樣的文明禮儀契機,融合家庭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們回答家里,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進行了角色扮演的互動游戲:為爺爺倒杯茶、給奶奶捶捶背等,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情境互動,引領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感知心理健康教育的快樂和重要。生活化的活動使孩子們短暫變成的別人,以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知道了怎樣做的對的,對其行為習慣和品質的培養有很大幫助。三、尋求家庭力量支持,打造心靈家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是無可替代的,在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兒園不應該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應該做好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不少幼兒對父母、老師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隨意發脾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幾個家庭共同培養的“小公主”、“小王子”。我深感僅僅把孩子引導得會主動學習、積極參與還遠遠不夠,還應當關注不當的教育對孩子心理及習慣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嘗試和家長建立順暢的溝通,通過家長座談會、專題講座提升家長的教育理論,使家長和我們幼兒園達成教育共識,促使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式和幼兒園合力打造幼兒心靈的家園。比如,我們進行親子閱讀打開《我不發脾氣》、《我會表達我自己》等情緒管理和共情類的書籍,幫助幼兒學會感知他人的情緒,學會處理和他人的關系;再如,通過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身臨其境地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且作為評價者對教育的形式、內容、效果等進行評價,進而促進課程和理念的新生長。正如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雙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功效。”結論:在幼小銜接的教育中,孩子們對于小學生活的理解、感知是很重要的,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的適應和疏導方面。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接軌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只有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為孩子們打好基礎,讓他們了解如何適應小學生活的情緒,知道如何控制情緒,并在實踐中學會與他人相處,養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習慣,并在多樣化的形式和內容中有效實施,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