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示文稿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現在是1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中國茶文化發展史現在是2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詩云:“茶亦醉人何必酒。”
現在是3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明文征明《品茶圖》清任熊《煮茗圖》水墨丹青中的茶現在是4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莫分茶》
李清照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詩詞歌賦中的茶《臨安春雨初霽》陸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現在是5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紅樓夢》全書一百二十回,其中談及茶事的有近300處。
此外,曹雪芹《紅樓夢》中還寫到茶的沏泡、品飲技藝,以及茶詩、茶賦與茶聯等。
可謂是“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文學小說中的茶現在是6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
在平常百姓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可見茶在中國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茶是怎么被古人所發現的呢?茶又是怎樣從最初的藥用到蔬食到今天的羹飲的呢?現在是7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字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據《神農百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茶的古字)就是茶。陸羽在《茶經》中記載: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現在是8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的起源與發展飲茶的起源:眾說不一,藥用在先,還是食用為源?多數學者認可的是: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茶,并逐漸認識到茶葉保健,特別是解毒、提神的作用,從而演變成今天的茶飲。充饑:在原始社會,人類在山野狩獵動物和尋找植物作為食物。采摘各種可食用的花、果、葉用以充饑,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種。藥用:在人類進入農耕生產之后,便開始尋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這一事實確鑿的記載。茶的作用從充饑發展到藥用。茶菜:茶葉當菜吃,少則不下3000年以上的歷史。據《晏子春秋》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茶的別稱)菜而已”。東漢時壺居士在《食忌》上則說:“苦菜久食為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這種茶“與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現在是9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文化發展的歷程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飲茶風俗初現追溯中國茶文化的淵源,就要提到上古時代的神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嘗百草是我國流傳很廣、影響很深的一個關于茶起源的古代傳說。神農時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當時人類已進入新石器的全盛時期,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已漸趨發達,這就是傳說中的神農時代。神農則是這一時期先民的集中代表。
現在是10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
兩晉、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階段
晉代隨著茶葉生產的較大發展,飲茶的文化性也更加體現出來了。到了南北朝后,茶飲進一步普及,茶飲在民間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被賦予了濃濃的文化色彩。現在是11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以茶入文因為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茶飲的普及,各種茶事和茶葉美學內涵也引起了當時文學家的注意,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的反映。如左思的《嬌女詩》,杜育的《荈賦》,張載的《登成都樓詩》,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等都從各個方面對茶飲、茶事進行了描述。在兩晉、南北朝茶葉有了一定的種植面積,茶俗進入日常活動,加之文化雅士將其升華,茶從簡單的飲品被賦予了文化品味,中國茶文化在此階段逐步萌芽。現在是12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時期。茶文化的形成與唐代的經濟、文化、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唐朝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此外佛教的發展,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措施從不同層面對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終促使唐代成為“我國茶業和茶葉文化發展史上,一個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時代”。現在是13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經》問世,茶道盛行陸羽在長期的茶事實踐活動中,嘔心瀝血,寫成世界上第一本茶學專著《茶經》。它是總結唐朝及唐朝以前的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學著作,又是茶文化的專著。現在是14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具專用,始于唐代
此外,唐時茶器具已與食器、酒器分離形成了專用器具。陸羽《茶經?四之器》中詳細記載了二十四種茶用具,據其所述,當時茶器具已成為飲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對茶的色、香、味的體現至關重要。產瓷茶器的主要地點有:越州、岳州、鼎州、婺州、壽州、洪州,刑州,當時有“南青北白”之說,即以浙江的越瓷、河北的邢瓷最為著名。1987年4月在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宮廷茶具,其質地之考究,做工之精細,也足見唐時茶具制作水平的高超。現在是15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茶興于唐、盛于宋。”這一時期,茶已成為“家不可一日無也”的日常飲品。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
現在是16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元、明、清——茶文化進一步發展期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茶書、茶畫、茶詩不計其數。張源的《茶錄》、陸樹聲的《茶寮記》,許次紓的《茶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間,城市茶館興起,并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尋常百姓的禮儀美德。現在是17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小結唐朝:自陸羽的<<茶經>>問世后,茶文化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可謂“比屋皆飲”,家家飲茶。宋朝:茶葉是由團茶,餅茶為主,趨向于片茶,散茶為主。因為團茶,餅茶的主飲方式比較繁瑣,對于普通飲用者而言更喜歡廉價,主飲方便的散茶。明清:人們對茶的選擇不僅是品位,而是去領會茶之神。通過飲茶達到一種天地人心融通一體的境界。今天:茶已成為世界之無醇飲料中飲用價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飲料。現在是18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沉茶浮現在是19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茶的種類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云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銀針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蕩毛峰茶、華頂云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現在是20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于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現在是21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是在已經制好的綠茶上澆上水,再經過發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云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再加工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為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現在是22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青茶:是一類介于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青茶又稱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名貴品種有: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現在是23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黃茶: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于黃茶,黃茶的制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黃茶----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岳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現在是24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白茶: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制成的。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現在是25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將藥物與茶葉配伍,制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于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姜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更有用藥茶制作香囊佩戴身旁,有驅蚊逐蟲的功效。藥茶現在是26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收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四川特有的蓋碗茶,主要沖泡的就是茉莉花茶,青翠的茶葉配上淡雅的茉莉花,焚香靜氣,活煮甘泉。現在是27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此外現如今還有一種茶深受大家喜歡,它就是大麥茶。大麥茶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民間廣泛流傳的傳統清涼飲料,把大麥炒制成焦黃,食用前,只需要用熱水沖泡就可浸出濃郁的香茶。大麥茶是將大麥炒制后再經過沸煮而得,有一股濃濃麥香,喝大麥茶能開胃,助消化,有減肥的作用。苦蕎—苦蕎茶有的是用苦蕎麥做的,有的是用黑苦蕎麥做的。黑苦蕎麥的有效成分是普通苦蕎麥的3~5倍,用黑苦蕎麥做的“黑苦蕎茶”肯定比普通苦蕎麥做的“苦蕎茶”好。而黑苦蕎茶又可分為全粉黑苦蕎、麩皮黑苦蕎、胚芽黑苦蕎及全株黑苦蕎。但是,“蘆丁”、“硒”在麩皮里面含量最高,氨基酸、膳食纖維在胚芽里面含量最高,而所謂全株茶就是用苦蕎麥的根、莖、葉等本來應該丟棄的部分做的,這些葉子放在一起很容易腐爛,加工不及時肯定會壞掉,而且只能在苦蕎麥收割的時候獲得。所以原料是麩皮和胚芽的黑苦蕎茶更好。現在是28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蓋碗蓋碗茶,四川等地漢族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品蓋碗茶,韻味無窮。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一些懂茶道的人很會品茶,他們認為,如果茶香而不清則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稱之為上等茶,只有鮮、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蓋碗茶盛行于清代京城,大家貴族,宮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館,皆重蓋碗茶。蓋碗茶宜于保溫,故后來各地都流行。現在是29頁\一共有32頁\編輯于星期一長流壺是中國所獨有的茶器具,長流壺的名稱由壺嘴的長度而來。我們看到的長流壺多為銅制,少數地方有鐵質和錫制。也還有脫胎漆器的長流壺。古代有無流的泡茶水器,稱為“無流壺”。“短流壺”通常指壺嘴出水口離開壺腔三寸以內的泡茶壺;“中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綜合性兒童撫養費支付明細協議
- 跨國公司員工背景審查保密及合作合同
- 美團酒店線上新媒體營銷及用戶互動協議
- 校招英語面試題目及答案
- 校招項目運營崗面試題目及答案
- 校招入職測試題庫及答案
- 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
- 高端電動汽車品牌F銷售與品牌形象維護合同
- 基于水凝膠納米結構的動態光學調控及其應用研究
- 大學生假期實習總結模版
- 2025-2030消防車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
- 初中英語教輔電子版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崇明區中考二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統及其DSA質量控制
-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指南
- 2024北京豐臺區三年級(下)期末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考試范圍:第7~9章) (含解析)
- 人工智能安全監控系統開發協議
- 油田夏季十防培訓課件
- 工傷賠償私了協議書范本
- 學生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檔案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