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儀基礎理論演示文稿現在是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優選)尿液有形成分及尿分析儀基礎理論現在是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腎臟構造腎單位腎小球腎小管遠曲小管集合管近曲小管一個腎臟大約有100萬~150萬個腎單位現在是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液生成機制1.腎小球的濾過:當機體的循環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由于腎小球的屏障作用,血液中的細胞成分及大部分血漿蛋白無法通過,其余成分如一部分的水、電解質、小分子有機物等被濾入腎小囊腔內,形成腎小球濾過液,成為原尿。2.腎小管與集合管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質、離子、大部分水、部分尿素等被近曲小管重吸收,而肌酐幾乎不被重吸收而隨尿排出體外。3.腎小管與集合管分泌:分泌、的作用及、交換作用。
現在是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液檢驗目的尿液檢驗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重要檢測項目之一1、泌尿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檢測
腎病時,尿中會出現蛋白、細胞、管型等病理成分;發生炎癥、結石、腫瘤、血管病變等,各種產物可進入尿,引起尿成分的變化。2、其他系統疾病診斷
任何系統疾病的病變影響血液成分改變時,均可引起尿成分的變化,如糖尿病時尿糖增高、急性胰腺炎時尿淀粉酶增高、肝膽疾病時尿膽色素增高等。現在是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液檢驗目的3、安全用藥監測
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磺胺藥、抗腫瘤藥等藥物,常可引起腎臟的損害,監測尿中相應藥物結晶的改變,可及時采取措施,確保用藥安全。4、職業病輔助診斷
檢驗尿中重金屬如鉛、鎘、鉍、汞等排出量,對職業病的診斷、預防及開展勞動保護,具有實用價值。5、健康狀況評估
尿檢是一種無創傷性檢查,可篩查腎、肝、膽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有助于發現亞健康人群,進行早期診斷及疾病預防。現在是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理學檢驗一、尿量一般指24小時內排出體外的尿總量。參考值:1000~2000ml/24h(成年人)二、尿色及透明度(僅作參考)參考值:淡黃色、清晰透明(新鮮尿)※透明度可分為清晰透明、輕度混濁(霧狀)、混濁(云霧狀)、明顯混濁(乳糜狀)4個等級現在是7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理學檢驗三、酸堿度PH值參考值:5.0~6.5
※
(進餐后增高;晚上禁食后減低;變化范圍4.5—8.0)
與營養相關四、尿比重
尿在4℃時與同體積純水重量之比。尿中可溶性固體物質主要是:尿素(25%)、肌酐和氯化物(25%)
參考值:晨尿或通常飲食:1.015—1.025
成人隨機尿:1.003—1.035現在是8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理學檢驗五、尿滲透壓
反映溶解在尿中具有滲透作用的溶質顆粒(分子或離子等)數量的一種指標,是表示腎臟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質顆粒的總量(與數量、電荷有關)。是評價腎臟濃縮功能的較好指標。
參考值:600—1000Osm/(kg·)六、尿氣味(僅作參考)
新鮮尿具有微弱芳香氣味,久置可出現氨臭味。※新鮮尿即出現氨臭味——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爛蘋果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腐臭味——泌尿系統感染或晚期膀胱炎大蒜臭味——有機磷中毒“老鼠尿”樣臭味——苯丙酮尿癥現在是9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有形成分檢查紅細胞白細胞吞噬細胞上皮細胞現在是10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一、尿細胞檢查1、紅細胞未染色的正常紅細胞為雙凹圓盤狀,淡黃色,直徑大約6~9μm現在是1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滲透壓對紅細胞的影響:低滲透壓尿中紅細胞脹大,使血紅蛋白溢出,僅留下細胞膜,成為大小不等的空環形或面包圈樣,稱為影紅細胞。高滲透壓尿中紅細胞皺縮,體積變小,似鋸齒形、棘形或桑葚狀。PH對紅細胞的影響:酸性尿中,紅細胞膜脂質內層面積增加,體積變小。堿性尿中,紅細胞膜脂質外層面積增加,細胞腫脹容易溶解破裂,邊緣不規則。現在是1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異常紅細胞大紅細胞:直徑>10μm小紅細胞:直徑<6μm,且常大小不等。棘形紅細胞:胞質常向一側或多側伸出,胞膜突起,如生芽樣。鋸齒形紅細胞:表面突起數量多、排列整齊、高低大小相似。面包形紅細胞(環形紅細胞):形似面包形的空心環。半月形紅細胞:其形狀如半月形。顆粒形紅細胞:胞質內有顆粒狀的沉積,血紅蛋白丟失。現在是1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血尿健康成人24小時尿中紅細胞不超過100萬個,隨機一次尿如果不離心濃縮,顯微鏡下難以觀察到,離心濃縮后高倍鏡視野下偶見。尿液離心沉淀后每個高倍鏡視野可見1~2個紅細胞,即為紅細胞增多。尿液中鏡下紅細胞>3/HPF,且肉眼不能看到尿液顯血色,稱為鏡下血尿。1L尿液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觀察到尿呈紅色,稱為肉眼血尿。現在是1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①均一性紅細胞血尿多為非腎小球性血尿,主要見于腎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細血管破裂的出血,紅細胞未受腎小球基底膜擠壓,因而其形態正常。來自腎小管的紅細胞雖可受PH及滲透壓變化的作用,但因時間短暫,變化輕微,故呈均一性血尿。現在是1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②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多為腎小球性血尿,即變形紅細胞性血尿,其中的紅細胞形態變化與腎小球基底膜病理性改變對紅細胞的擠壓損傷,各段腎小管內不斷變化的ph、滲透壓、介質張力、代謝產物對紅細胞作用有關。大小不一,體積可相差3~4倍,可見2種以上紅細胞現在是1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均一性紅細胞血尿(非腎源性):見于暫時性血尿、泌尿系統自身疾病、生殖系統疾病等,尿液蛋白質一般不增多。非均一性紅細胞血尿(腎源性):見于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及管型出現。現在是17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2、白細胞尿中性粒細胞呈圓球形,直徑10~14μm,較紅細胞大,不染色時的細胞核較模糊,胞質內顆粒清晰可見,無明顯蛻變,常分散存在,外形完整。現在是18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見到1~2個白細胞/HPF,如果高倍視野見到>5個白細胞或每小時尿白細胞>4000個,稱為鏡下膿尿。如尿液含大量白細胞,成乳白色,甚至出現凝塊,稱為肉眼膿尿。閃光細胞(glittercell):在低滲條件下有時可見到中性粒細胞胞質內顆粒呈布朗分子運動。由于光折射在油鏡下可見灰藍色發光現象,因其運動似星狀閃光,故稱為閃光細胞。白細胞檢查現在是19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膿細胞:是由炎癥過程中被破壞、變性或壞死的中性粒細胞形成,其外形多變,細胞質內充滿顆粒,細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團,邊界不清。現在是20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中性粒細胞增多:主要見于泌尿系統炎癥急性期,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也見于女性生殖系統炎癥分泌物污染尿液。淋巴、單核細胞增多:見于腎移植術后、慢性炎癥、新月形腎小球腎炎,應用抗生素、抗癌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時單核細胞減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過敏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可見。現在是2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3.吞噬細胞吞噬細胞約為白細胞的2~3倍,可分為小吞噬細胞和大吞噬細胞。小吞噬細胞來自中性粒細胞,多吞噬細菌等微小物體;大吞噬細胞來自單核細胞稱為巨噬細胞,邊緣不整齊,胞核呈腎性或類圓形,胞質豐富,胞質內含有大量被吞噬的物體,有時胞質能見到空泡及伸出的阿米巴樣偽足。現在是2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尿中吞噬細胞可見于泌尿系統急性炎癥,如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白細胞增多,并伴有膿細胞和細菌。尿吞噬細胞的多少常與炎癥程度有密切關系。現在是2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4.上皮細胞尿中上皮細胞來源于腎小管、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可按組織學和形態學進行分類,對泌尿系統病變的定位診斷有重要意義。①腎小管上皮細胞②移行上皮細胞
⑴表層移行上皮細胞(大圓上皮細胞)⑵中層移行上皮細胞(尾行上皮細胞)⑶底層移行上皮細胞(小圓上皮細胞)③鱗狀上皮細胞現在是2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①腎小管上皮細胞來自腎小管立方上皮。腎小管上皮細胞形態不一,多為圓形或多邊形,又稱多邊細胞,略大于中性粒細胞(約為1.5倍);胞核圓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見;胞質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規則,有時件數量不等的含鐵血黃素顆粒或脂肪小粒,此時稱復粒細胞。現在是2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尿液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腎小管病變。見于:急性腎小管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癥,如腎小管上皮細胞成堆出現提示腎小管有壞死性病變;慢性腎小球腎炎(可見復粒細胞);腎移植術后1周,尿內可出現較多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隨后逐漸減少至恢復正常,但如放生排斥反映,則尿中可再度大量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如腎小管上皮細胞中見含鐵血黃素,則提示有慢性心力衰竭、腎梗死、血管內溶血等。現在是2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②移行上皮細胞表層移行上皮:因胞體較大又稱大圓上皮細胞,其體積可隨器官脹縮狀態而變化較大。器官充盈時,脫落細胞體積約為白細胞4~5倍,多呈不規則圓形,核較小,常居中;器官收縮時,則細胞體較小,約為白細胞的2~3倍,形態較圓。現在是27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中層移行上皮細胞:又稱尾形上皮細胞或紡錘狀上皮細胞,體積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紡錘形或帶尾形,核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現在是28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底層移行上皮細胞:形態較圓,與腎小管上皮細胞統稱為小圓上皮細胞,但兩者有差別,底層移行上皮細胞體積較大,而核較小。腎小管上皮細胞則反之。現在是29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移行上皮細胞增多提示相應部位的病變,如膀胱炎時可見大量大圓上皮細胞;腎盂腎炎時可見大量尾行上皮細胞。現在是30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③鱗狀上皮細胞來自輸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陰道的表層。是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細胞,形狀不規則,多邊多角,邊緣常卷曲,胞核很小,呈圓形或卵圓形,有時可有2個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見。這種細胞形體扁平而薄,又稱扁平上皮細胞。現在是3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正常尿中可見少量鱗狀上皮細胞,如大量增多并伴有白細胞增多,則提示有炎癥。女性患者則應排除陰道分泌物混入的位于陰道表層的扁平上皮細胞。現在是3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液管型檢查管型是蛋白質、細胞及其崩解產物在腎小管、集合管內凝固而成的圓柱形蛋白凝集體,是尿沉渣中最有診斷價值的成分現在是3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管型形成機制和條件尿蛋白質和T-H蛋白濃度增高腎小管有濃縮和酸化尿液的能力,致使尿流速減慢,局部性尿液淤積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腎單位現在是3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透明管型呈規則的圓柱體,但大小、長短很不一致,通常兩邊平行,兩端鈍圓(一端可稍尖細成尾形),平直或略彎曲,甚至扭曲,質地菲薄。現在是3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紅細胞管型管型基質中嵌入紅細胞且多在10個以上,其中紅細胞常互相粘連而無明顯的細胞界限,有時紅細胞形態完整,有時因溶血僅見紅細胞殘影。現在是3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白細胞管型管型中充滿白細胞(或膿細胞)且多退化變性或壞死,一般為中性粒細胞,細胞呈球形,有時呈團性重合。現在是37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腎小管上皮管型管型內含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中的細胞呈瓦片狀排列,可充滿管型,細胞大小不等,胞核模糊。現在是38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顆粒管型管型基質內含大小不等的顆粒物,外形常較透明管型短而寬大,顆粒輪廓清晰,容易折裂,可有不規則的斷端,呈無色、淡黃褐色或棕黑色。按顆粒的粗細可分為粗顆粒管型和細顆粒管型2種。
粗顆粒細胞細顆粒細胞現在是39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蠟樣管型其外形似透明管型,為蠟燭樣淺灰色或淡黃色,折光性強、質地厚、易折斷、有切跡或泡沫狀,較短而粗,一般略有彎曲,末端常不整齊。現在是40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脂肪管型管型內可見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很強的脂肪滴。現在是4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透明管型健康人偶見,腎實質性病變時增多紅細胞管型急性腎小球病變,腎小球出血白細胞管型腎臟感染性病變或免疫性反應上皮細胞管型腎小管壞死顆粒管型腎實質性病變伴有腎單位淤滯蠟樣管型腎單位長期阻塞,腎小管有嚴重病變,預后差脂肪管型腎小管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現在是4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結晶檢查生理性結晶:多來自食物及機體鹽類正常代謝產生的各種酸性產物,與鈣、鎂、銨等離子結合成各種無機鹽及有機鹽,又稱代謝性鹽結晶,一般無臨床意義。病理性結晶:是由于各種疾病因素,在尿中出現的或者由于某種藥物在體內代謝異常而出現的結晶。現在是4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①生理性結晶草酸鈣結晶:為無色方形閃爍發光的八面體或信封樣,偶見啞鈴形或餅狀,與紅細胞相似。現在是4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酸結晶:呈黃色、暗棕色,其形狀為三棱形、啞鈴形、蝴蝶形或不規則形。現在是4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磷酸鈣:有非結晶、粒狀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狀或束狀。現在是4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非結晶性尿酸鹽:黃色非晶形顆粒狀沉淀物。現在是47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②病理性結晶膽紅素結晶:成束的針狀或小塊狀、橘紅色結晶。現在是48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胱氨酸結晶:無色、六邊形,邊緣清晰、折光性強的薄片狀結晶。現在是49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亮氨酸結晶:呈淡黃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狀,并有密集輻射狀條紋,折光性強。現在是50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酪氨酸結晶:略帶黑色的針狀結晶。現在是5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膽固醇結晶:外形為缺角的長方形或方形,無色透明,呈薄片狀。現在是5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放射造影劑結晶:束狀、球狀、多形性結晶現在是5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磺胺類藥物結晶:乙酰基磺胺嘧啶(SD),棕黃色、不對稱的麥稈束狀、球狀、但其束偏在一側,兩端不對稱,有時呈貝殼狀。現在是5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臨床意義膽紅素結晶:梗阻性黃疸、急性肝壞死、肝硬化、肝癌、有機磷中毒胱氨酸結晶:腎結石、膀胱結石亮氨酸與酪氨酸結晶:急性肝壞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傷寒膽固醇結晶:腎淀粉樣變、脂肪變性、偶見膀胱炎、腎盂腎炎現在是5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其他有形成分檢查
細菌真菌寄生蟲精子纖維狀物其他現在是5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真菌現在是57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念珠菌現在是58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滴蟲現在是59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精子現在是60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干化學檢查現在是61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尿干化學分析試劑帶
試劑帶采用多層膜結構,第一層尼龍膜起保護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質對反應的污染;第二層絨制層,包括碘酸鹽層和試劑層,碘酸鹽層可破壞維生素C等干擾物質,試劑層主要與尿液中所測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產生顏色變化;第三層是吸水層,可使尿液均勻快速地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鄰反應區;最后一層選取尿液不浸潤的塑料片作為支持體。現在是62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檢測項目現在是63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方法學評價主要優點:標本用料少;速度快、項目多;重復性好、準確性高;適于大批量標本篩檢。主要不足:
①不能替代病理性尿標本檢查,對白細胞、管型、結晶的檢測屬于間接檢測。不利判斷紅細胞的形態特征。現在是64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②蛋白質和微白蛋白在PH3.2條件下,四溴酚藍產生的陰離子與帶陽離子的蛋白質結合使顏色發生改變,這種現象稱指示劑蛋白誤差法。測尿蛋白以清蛋白為主,對球蛋白、血紅蛋白、本周蛋白和黏蛋白不夠靈敏,故“陰性”不能排除這些蛋白的存在。對于高緩沖的堿性尿可能得到假陽性結果。如果尿液被季銨鹽類化合物及某些防腐劑或清洗劑污染也會導致假陽性。可見的血尿也可能出現假陽性反應現在是65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③葡萄糖是在過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生產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物酶作用下釋放新生態氧[O],[O]氧化KI發生顏色改變。④酮體尿酮體包括乙酰乙酸、丙酮、β-羥丁酸三種。尿中乙酰乙酸在堿性條件下與亞硝基鐵氰化鈉反應,不與丙酮或β-羥丁酸反應。現在是66頁\一共有71頁\編輯于星期二⑤白細胞白細胞試塊主要與粒細胞中的酯酶反應,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無酯酶,故需結合顯微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