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_第1頁
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_第2頁
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_第3頁
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_第4頁
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 陳蓓論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由初步萌芽,短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再到全球廣泛運用,給社會經濟關系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和影響。我國為了規范電子簽名和電子合同問題,在2004年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但我國在電子商務領域內的基礎法律仍然十分匱乏。因此,構建我國的電子商務制度迫在眉睫。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已通過初次審議,此舉引發了各界對于我國電子商務立法內容的討論。展望在現有的立法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文獻查詢,對照研究國際上關于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我國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立法不同之處,觀察國際立法發展,重新界定電子商務的定義,分析立法發展過程與訴求,為我國電子商務確立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定位,對現有法律進行完善和補充,完善自身的法律體系。[關鍵詞]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立法;啟示OntheImprovementofChina'se-commercelegislation[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socialeconomy,e-commercehassproutedfromapreliminarystage,developedrapidlyinashortperiodoftime,andthenusedextensivelyintheworld.Thishasbroughttremendousimpetusandinfluencetosocialandeconomicrelations.Inordertoregulateelectronicsignaturesandelectroniccontracts,Chinaissued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ElectronicSignatureLaw”in2004.However,China’sbasiclawsinthefieldofelectroniccommercearestillveryscarce.Therefore,theconstructionofChina'se-commercesystemisimminent.Atpresent,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ElectronicCommerceLaw(Draft)”haspasseditsfirstreview,whichhastriggereddiscussionsonthecontentsofChina’se-commercelegislation.Lookingaheadtotheexistinglegislation,throughalargenumberofliteratureinquiries,wewillcompareandstudytherelevantinternationallawsandregulationsconcerninge-commerceandChina’se-commercelegislation,observe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legislation,andredefinethedefinitionofe-commerce.Analyzethelegislativedevelopmentprocessandappeals,establishaforward-lookingorientationforChina’se-commerce,improveandsupplementexistinglaws,andimproveitsownlegalsystem.[Keywords]e-commerce;e-commercelegislation;enlightenment目錄TOC\o"1-3"\f\u緒論 (三)電子商務的監管問題電子商務的監管具體所屬哪個部門不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部門職責沒有明文規定,監管存在漏洞,各部門之間難以通過分工工作做到合力監管。其次,網絡經營行為不規范,網絡經營者缺乏管理,消費問題糾紛層出不窮,網絡成了違法行為多發的重災區。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應做到如何在享受電子網絡好處的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完善處罰的合理性。(四)網絡交易平臺的法律責任問題對于我國當前對網絡交易平臺法律責任分配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提出,《草案》對平臺責任的規定遠遠不夠。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平臺既有可能是平臺提供者,也有可能是事實上的經營者,平臺在預防風險上占據了有利的位置,意味著風險有可能會轉移至經營者和消費者身上,因此平臺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五、國外電子商務立法的發展對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啟示(一)國外電子商務立法模式對我國的啟示從當前各個國家制定的電子商務法來看,全球的電子商務立法模式可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分別制定,即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新的亟需解決的現實中的問題時,結合原有的法律法規,先行制定出單行法規,如我國的《電子簽字法》,待時機成熟再慢慢進行綜合立法。這種分別制定的優點是可以及時解決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可以在解決的過程中吸取經驗,為以后的綜合立法打下良好的鋪墊,但是同樣存在缺乏全局性和一體性、考慮不周到的缺點,容易沿襲以往立法的弊端。第二種是綜合制定,即首先出臺電子商務基本法,再針對各個具體問題制定相應的單行法規。這樣的優點是可以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上去把握電子商務所呈現的趨勢,更方便從大局出發,去指正根據具體問題所制定的單行法規,畢竟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原本的基本法不一定能滿足現今問題的需要,而必須制定相應的單行法規,這種變動如果沒有大方向在掌舵,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自身相互矛盾的問題。例如聯合國頒布的《電子商務示范法》,實質上是一部開放的法律,允許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需要不斷增加相關章節,及時對出現的新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電子商務并不是發生在法律真空中,并不需要為之創建一個全新的法律框架,關鍵在于調整現行法律、法規,使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經合組織《全球電子商務行動計劃》第二部分第一(1)條,見上海市信息化辦公室編譯《國內外信息化政策法規選編——國外電子商務部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122頁經合組織《全球電子商務行動計劃》第二部分第一(1)條,見上海市信息化辦公室編譯《國內外信息化政策法規選編——國外電子商務部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122頁(二)對于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建議1.規范個人信息采集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學習歐洲,歐洲對于保護隱私最為嚴格,為此制定了全面的法律體系。我國應通過電子商務立法,對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侵犯用戶個人信息行為進行細致劃分,結合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約束電子交易平臺對于用戶個人信息的過分采集,信息采集應盡量簡便、快捷,運用盡量少的個人信息完成授權。當平臺需獲得用戶的授權時,應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去表達,保證用戶看得懂條款和同意事項,保障用戶同意授權的權利和撤回不同意授權的權利。2.構建有效的消費者投訴平臺有關政府部門與中國消費者協會相互連接,建立溝通機制,為網絡消費者創建專門的投訴渠道,消費者可通過專門渠道進行投訴,由消費者協會受理,再通過連接政府,交由政府部門處理,并對此進行監督,而政府在處理消費者投訴情況后應及時在投訴平臺上反饋處理結果給消費者,消費者對此進行評分。從受理到處理到反饋,應做到操作簡便,保證消息的及時上傳,讓消費者一目了然。通過協會與政府共同監督管理,使得網絡消費者有途徑可投訴,所投可得解決,從而維護網絡消費者權益,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消費者投訴平臺。3.建立多元的監管方式西方國家大多主張政府減少干預,減少監管管理,而是讓市場以及消費者自己去解決問題,傾向于由協會或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管理。而我國由于我國電子商務活動范圍廣闊、經營和交易主體眾多、交易信息不對稱的國情所趨,更適合政府參與干預,加大監管力度,建立起多管齊下的監管方式。在確定電子商務的監管部門后,應充分連接政府、媒體、企業,發揮政府的主導,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企業之間的行業自律規范,實行多方面聯合監督管理。4.明確交易平臺法律責任電商平臺作為掌握著大數據的一方,在交易活動里滲透在各個環節中,因此在面對網絡消費糾紛的時候,不應置身事外,將自己處于一個第三方的位置,而是應該配合政府監督經營者采取相關措施,及時保障消費者權益。我國在電子商務立法中應明確平臺的配合義務,為執法提供線索和技術的支持。當出現嚴重的消費者權益侵害事件時,平臺亦應與經營者一樣承擔連帶責任,防止平臺成為違法行為的除外。我國在借鑒國際經驗時,應該吸取其他國家的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國際上力保自己國家個性的做法,走出我國的立法特色。結語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從實際出發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立法是迎合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大勢所趨,從國家發展需要來看,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影響,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立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的結論是,我國應在初步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后認真聽取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國際上所得的經驗和啟示,結合我國原有的立法基礎,賦予我國電子商務法新的具有前瞻性的定位,建設富有中國特色,又與世界接軌的電子商務法,讓電子商務更好造福社會經濟,把成果惠及全體公眾。參考文獻:[1]高富平.電子商務法律基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李適時.各國電子商務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3]趙秋雁.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保護[M].人民出版社,2010[4]張勁松.網上電子支付與結算[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5]馮碩.第三方支付平臺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5[6]謝長桂.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完善[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7]宋博納.論電子商務立法的統一化[D].中國政法大學2010 [8]劉詠樺.我國電子商務立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J].法制博覽.2017(12)[9]吳沈括,李雨鑫.歐盟地區電子商務立法的最新進展[J].互聯網天地.2017(05)[10]KathleenMynah,PeterP.Mynah.TheImportanceoftheLawforE-CommerceStrategies[J].InformationSystemsManagement,2005,Vol.22(2),pp.50-56[11]BenjaminWright.Electroniccommercelegislation—Frequentlyaskedquestions.[J].ComputerLawandSecurityReview: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andPractice,1997,Vol.13(4),pp.266-268[12]Anil.ElectronicCommerceLawinAsia:Legal,RegulatoryandPolicyIssu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