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子勛老師:抑郁也許是一種重要的情緒我們可能對人的情緒有諸多解釋,什么是情緒?怎么定義它,什么是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為什么?許多有關心理健康的書,情緒調節的書都把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看成是健康的法寶,真是這樣嗎?快樂的心境、激越的情緒真的能保留住嗎?很多情緒調節的書指導大家去學習管理情緒的方式與技術,這些外來的調節技術真的可以讓情緒放松嗎?我曾在《情緒的自我調節》一文中對當下流行的情緒疏導模式做了必要的解釋,提出不同的調節方式對人體健康暗藏的危害,主張順應情緒的自然,調節要適可而止。這篇文章我想用一種全新的,類似哲學描述的方式來解釋情緒。什么是情緒,正如血液流動是肌體維系活力一樣,情緒的自然流動是精神的活力,沒有情緒的人是死氣沉沉的。心理學應該擔心的不是情緒鮮明,愛哭愛笑的人,反倒是情緒缺乏或情緒表達困難的人。情緒的分類不應該是文化所標定的正性的,或負性的,這種分類的方式易于給人一個誤解,以為情緒是有好壞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情緒是一種能量,是人的意識、心靈、精神世界維持清晰和覺察力的動力。沒有情緒的人,對他人,對世界是麻木的。情緒能量低的人,愛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欲望、冒險精神、探索心、創意也相應很低。人類的情緒原型應該看成一種掩藏在生理機制后面的一種生命力。科學可以解釋人的神經活動,但解釋不了人的自由決策、追求、信仰、喜歡、宗教情結類似的東西。在一種特定的創傷下,如植物人,沒有意識,沒有精神活動,也沒有了情緒。那么,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把人的情緒,甚至是動物的情緒看成是精神活動的產物呢!心理學曾經把恐懼、焦慮、孤獨、敵意、依戀、興奮、攻擊性(掠奪)、貪欲、滿足看成未分化的原始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在動物世界具有普遍性。這些情緒在未被文化分類的時候,都是生命賴以存在的重要能力。由于文化與文明的發展,正如人類發明了社會,也發明了社會化情緒一樣,原始的情緒受到文化壓抑,情緒不再以無序的、未分類的、本體的形式出現。文明建構了一些美好的情緒,讓人的情緒跟人類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物質欲望滿足有關。注意這些情緒不是人類本體的,本體情緒與人類的孤獨、死亡恐懼、焦慮與饑渴有關。用哲學的話來說,情緒是素材,人們通過文化再認與分類來表達它。再認的一個直接的后果就是產生被文化異化的情緒(抑郁、嫉妒、喪失、羞恥等),這種情緒是反自然的。實際上,情緒在未被分類前,是難以描述的,一個泥團。情緒現象只是一種能量突起,混雜,多重意義與可能,彼此不能分別。正如愛是靠恨來依附,樂靠悲來承受一樣,憤怒的同時也是喜悅。中醫說七情六欲是人的生命現象,情緒是哲學層面的客觀存在性。人想把握一些情緒,排斥一些情緒的努力是徒勞的,如果你不想痛苦,唯一可行的做法是你也不想高興,也絕未曾有過高興的體驗。人對情緒的覺察力在五歲前基本完成,這是情緒的語言化過程,被識別的情緒已經不是原始情緒本身,而帶有明顯的價值標定與功能性。當然,對情緒的描述仍舊可以是恐懼、焦慮、孤獨、敵意、依戀、興奮、攻擊性(掠奪)、貪欲、滿足,但這個時候,它們的內在賦義已經不同。原始情緒中恐懼針對死亡意識,焦慮針對存在意識,而文化呈現恐懼、焦慮是指向不確定與失控感。被感知的情緒具有與現實的互動回復性,不是針對一種意識覺知,而是針對某種具體場景。當然,人的情緒會因為社會的復雜化而多樣化,只要發明一種情緒描述方式,就會被人覺察到這些情緒的存在。有時候,我們也分不清,到底是我們發現了某種情緒,還是發明了它。比如抑郁癥,在沒有這個詞匯前,人對類似情緒的描述是多種多樣,人們處理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當我們被訓練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所有的描述被同一了,治療也變得單一。相對而言,美好的情緒詞匯引發的體驗遠不如壞情緒強烈,因為在于原始情緒的泥團中,美妙的體驗都是比較膚淺的,不美妙的情緒對心靈的觸動比較深刻。我們常常很難回憶起愛情的甜蜜,卻對創傷與痛苦久久難忘。情緒被壓抑是文化與現實交替反應的結果,是情緒的非自然狀態,壓抑是唯一對人心身有傷害力的。但壓抑的情緒如果不用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精神分裂與反社會、攻擊性、酗酒、賭博、吸毒等來出口的話,那么壓抑的情緒反而會成為生命的創造力,激情與恒久的堅持。未曾體驗過深重壓抑、挫敗和失落的人,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導師、創造者、藝術家與天才。另一方面,抑郁的情緒本來是自然的,它與興奮同體,當抑郁被展現的時候,興奮和愉悅在它的外衣掩藏下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對抑郁的排斥也會阻斷快樂隱藏著的萌動。我們把抑郁看成一種最糟糕的體驗,那么它就被釘在恥辱架上,過度關注它的結果會使我們內在情緒能量都幻化為它。一個被標定為抑郁的人,會無意識藏起他的快樂,只有在夢里,快樂體驗會更多的顯現,這也是快樂的人容易做悲傷的夢,抑郁的人常有高興的夢的原因。抑郁的自殺不是抑郁造成的,而是我們不接受抑郁,或同時遭受他人太過否定、排斥、壓制才造成。相反,沒有情緒抑郁能力的人反倒是需要幫助的。為什么有人過勞死,是因為精神(情緒)能量過度消耗。抑郁讓人無力,想歇下來,放棄權利、責任,放棄追求或苛求,得過且過。抑郁的人仿佛是個嬰兒,需要別人來照料。如果用能量來解釋生命,那么生命這根蠟燭點得太亮了,生命力就被過度耗費了。抑郁把生命的燭光變得暗淡,讓生命能夠承受陰影,緩慢的展開它美麗的翅膀,可能會飛得更遠更高。這也是為什么偉大的,具有非凡創意的,天才的人們都具有躁抑癥雙向情感特征。在興奮躁動的時候,他們的精神和精力創造這個世界,在創意枯竭的時候,抑郁來幫助他們潛伏起來,不至于生命被無端耗竭。我們常看到那些杰出的人,被媒體關注,被應酬包裹,在愉快的生活中變得平庸和乏味,因為只有潛伏與壓抑的情緒才是創造力的溫床。相對來說,需要警惕的是快樂的情緒,快樂是一個很耗能的過程,快樂易于造成人的疲倦,甚至危及人類的心臟。有益的情緒法則是不讓快樂來的那么快,那么頻繁,那么持久,笑是要給人增添皺紋的,皺紋象征著衰老。保持低度的愉悅感,一種類似平和的心態,這樣,沒有情緒能力的消耗過度,也不會有抑郁的心境來造訪。不過,當我們變得平和的時候,心身是安全和閑適的,但生命的光輝變得暗淡,想象那種或明或滅的蠟燭,雖然它燃得很長,但誰會喜歡呢!呵呵,年輕的人在生命能量充足的時候把車開快一點,冒點風險也是生命必須的,不然,老的時候會悲嘆自己沒有真正生活過。世界上真的不存在只有好的東西,過勞死的人也許就是拒絕平庸的人。(注: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bodyid="cke_pastebin"absolute;top:-10px;width:1px;height:280px;overflow:hidden;margin:0px;padding:0px;left:-1000px;">我們可能對人的情緒有諸多解釋,什么是情緒?怎么定義它,什么是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為什么?許多有關心理健康的書,情緒調節的書都把保持一種良好的情緒看成是健康的法寶,真是這樣嗎?快樂的心境、激越的情緒真的能保留住嗎?很多情緒調節的書指導大家去學習管理情緒的方式與技術,這些外來的調節技術真的可以讓情緒放松嗎?我曾在《情緒的自我調節》一文中對當下流行的情緒疏導模式做了必要的解釋,提出不同的調節方式對人體健康暗藏的危害,主張順應情緒的自然,調節要適可而止。這篇文章我想用一種全新的,類似哲學描述的方式來解釋情緒。什么是情緒,正如血液流動是肌體維系活力一樣,情緒的自然流動是精神的活力,沒有情緒的人是死氣沉沉的。心理學應該擔心的不是情緒鮮明,愛哭愛笑的人,反倒是情緒缺乏或情緒表達困難的人。情緒的分類不應該是文化所標定的正性的,或負性的,這種分類的方式易于給人一個誤解,以為情緒是有好壞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情緒是一種能量,是人的意識、心靈、精神世界維持清晰和覺察力的動力。沒有情緒的人,對他人,對世界是麻木的。情緒能量低的人,愛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欲望、冒險精神、探索心、創意也相應很低。人類的情緒原型應該看成一種掩藏在生理機制后面的一種生命力。科學可以解釋人的神經活動,但解釋不了人的自由決策、追求、信仰、喜歡、宗教情結類似的東西。在一種特定的創傷下,如植物人,沒有意識,沒有精神活動,也沒有了情緒。那么,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把人的情緒,甚至是動物的情緒看成是精神活動的產物呢!心理學曾經把恐懼、焦慮、孤獨、敵意、依戀、興奮、攻擊性(掠奪)、貪欲、滿足看成未分化的原始情緒,因為這些情緒在動物世界具有普遍性。這些情緒在未被文化分類的時候,都是生命賴以存在的重要能力。由于文化與文明的發展,正如人類發明了社會,也發明了社會化情緒一樣,原始的情緒受到文化壓抑,情緒不再以無序的、未分類的、本體的形式出現。文明建構了一些美好的情緒,讓人的情緒跟人類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物質欲望滿足有關。注意這些情緒不是人類本體的,本體情緒與人類的孤獨、死亡恐懼、焦慮與饑渴有關。用哲學的話來說,情緒是素材,人們通過文化再認與分類來表達它。再認的一個直接的后果就是產生被文化異化的情緒(抑郁、嫉妒、喪失、羞恥等),這種情緒是反自然的。實際上,情緒在未被分類前,是難以描述的,一個泥團。情緒現象只是一種能量突起,混雜,多重意義與可能,彼此不能分別。正如愛是靠恨來依附,樂靠悲來承受一樣,憤怒的同時也是喜悅。中醫說七情六欲是人的生命現象,情緒是哲學層面的客觀存在性。人想把握一些情緒,排斥一些情緒的努力是徒勞的,如果你不想痛苦,唯一可行的做法是你也不想高興,也絕未曾有過高興的體驗。人對情緒的覺察力在五歲前基本完成,這是情緒的語言化過程,被識別的情緒已經不是原始情緒本身,而帶有明顯的價值標定與功能性。當然,對情緒的描述仍舊可以是恐懼、焦慮、孤獨、敵意、依戀、興奮、攻擊性(掠奪)、貪欲、滿足,但這個時候,它們的內在賦義已經不同。原始情緒中恐懼針對死亡意識,焦慮針對存在意識,而文化呈現恐懼、焦慮是指向不確定與失控感。被感知的情緒具有與現實的互動回復性,不是針對一種意識覺知,而是針對某種具體場景。當然,人的情緒會因為社會的復雜化而多樣化,只要發明一種情緒描述方式,就會被人覺察到這些情緒的存在。有時候,我們也分不清,到底是我們發現了某種情緒,還是發明了它。比如抑郁癥,在沒有這個詞匯前,人對類似情緒的描述是多種多樣,人們處理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當我們被訓練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所有的描述被同一了,治療也變得單一。相對而言,美好的情緒詞匯引發的體驗遠不如壞情緒強烈,因為在于原始情緒的泥團中,美妙的體驗都是比較膚淺的,不美妙的情緒對心靈的觸動比較深刻。我們常常很難回憶起愛情的甜蜜,卻對創傷與痛苦久久難忘。情緒被壓抑是文化與現實交替反應的結果,是情緒的非自然狀態,壓抑是唯一對人心身有傷害力的。但壓抑的情緒如果不用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精神分裂與反社會、攻擊性、酗酒、賭博、吸毒等來出口的話,那么壓抑的情緒反而會成為生命的創造力,激情與恒久的堅持。未曾體驗過深重壓抑、挫敗和失落的人,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導師、創造者、藝術家與天才。另一方面,抑郁的情緒本來是自然的,它與興奮同體,當抑郁被展現的時候,興奮和愉悅在它的外衣掩藏下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對抑郁的排斥也會阻斷快樂隱藏著的萌動。我們把抑郁看成一種最糟糕的體驗,那么它就被釘在恥辱架上,過度關注它的結果會使我們內在情緒能量都幻化為它。一個被標定為抑郁的人,會無意識藏起他的快樂,只有在夢里,快樂體驗會更多的顯現,這也是快樂的人容易做悲傷的夢,抑郁的人常有高興的夢的原因。抑郁的自殺不是抑郁造成的,而是我們不接受抑郁,或同時遭受他人太過否定、排斥、壓制才造成。相反,沒有情緒抑郁能力的人反倒是需要幫助的。為什么有人過勞死,是因為精神(情緒)能量過度消耗。抑郁讓人無力,想歇下來,放棄權利、責任,放棄追求或苛求,得過且過。抑郁的人仿佛是個嬰兒,需要別人來照料。如果用能量來解釋生命,那么生命這根蠟燭點得太亮了,生命力就被過度耗費了。抑郁把生命的燭光變得暗淡,讓生命能夠承受陰影,緩慢的展開它美麗的翅膀,可能會飛得更遠更高。這也是為什么偉大的,具有非凡創意的,天才的人們都具有躁抑癥雙向情感特征。在興奮躁動的時候,他們的精神和精力創造這個世界,在創意枯竭的時候,抑郁來幫助他們潛伏起來,不至于生命被無端耗竭。我們常看到那些杰出的人,被媒體關注,被應酬包裹,在愉快的生活中變得平庸和乏味,因為只有潛伏與壓抑的情緒才是創造力的溫床。相對來說,需要警惕的是快樂的情緒,快樂是一個很耗能的過程,快樂易于造成人的疲倦,甚至危及人類的心臟。有益的情緒法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線電視傳輸網絡無線充電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皮革服裝綠色制造實踐考核試卷
- 絹紡廠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與實施考核試卷
- 2025年深圳市個人房產買賣合同
- 2025工程合同補充協議書范本
- 2025年自建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第01講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原卷板)
- 蘇州市廠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工業建筑鋼結構廠房施工方案組織設計技術標技術交底措施要求資料
- 全市煤礦“一礦一策”安全監管監察實施方案
- 職工離崗創業合同二零二五年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課件
- (全國通用)三甲人民醫院診斷證明書請假條模板(廣東佛山)
- 醫院應急調配機制
- (格式已排好)國家開放大學電大《計算機應用基礎(專)》終結性考試大作業答案任務一
- 市政工程監理規劃范本(完整版)
- 起重機械產品質量證明書與合格證樣表剖析
- 《機電傳動控制》模塊化實驗裝置設計
- 中秋節英文PPT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單元練習題全冊
- 職業病危害接觸史證明
- 用款申請單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