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_第1頁
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_第2頁
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_第3頁
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_第4頁
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對體驗式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

本篇文章來自百拇醫藥網原文鏈接:http://3.100/htmlcontentb.asp?url=/html/paper/1671-2684a/2023/02/07.htm關鍵詞〕心理體驗;活動課;心理情景;共享體驗;反思

一、心理情境是學生產生心理體驗的基礎

“一石激起千層浪〞,特定的心理情境產生特定的心理體驗,情境為心理體驗提供了發生發展的空間。心理情境的創設關系到是否能夠引發相應的心理沖突,關系到是否能夠浮現潛在的認知偏差,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在心理活動課中激發心靈感悟、促進心理成長。

首先,心理情境的創設需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學生在心理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具有階段性的,如初一新生存在入學適應問題,初二存在異性交往問題,初三存在考試心理問題,這就要求活動課所浮現的心理情境要針對學生具體的心理特點。假使在初一年級開展人際交往專題的心理活動課,那么了解這一階段的中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心理現象與特點是必要的。初一年級女生經常出現此類煩擾:“我覺得我的朋友不夠哥們兒,我能對朋友敞開心扉,告訴她們我的心事,可朋友卻很少告訴我她們的心事??〞從這類案例可以看出這個年齡階段的女生認為朋友之間應當彼此毫無保存,沒有心理邊界,沒有心理距離,這是初一女生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交友原則,而高一女生之間卻很少出現此類問題。所以在創設心理情境時要符合輔導對象的心理發展特征,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懇切的內心沖突,引發對心理矛盾的深度思考,產生改善自我的內在動機。

另外,心理情境的創設要求選擇恰當的活動載體,學生能否在團體活動中表現真實自我、體驗自我,依靠于該活動是否恰當地模擬了現實心理環境,是否能夠激發真實的心理體驗,所以活動的選擇成為心理環境創設的關鍵。我們可以從書籍、網絡上找到大量活動設計方案,但是,假使生搬硬套地將活動納入活動課,可能所激發出的心理感受會偏離此次活動課的目的。活動再現了生活情境和心理情境,可以將學生的心理外化出來,學生在團體活動中出現相應的心理體驗才能為接下來的體驗升華建立基礎,所以,在選擇活動的時候要考慮到活動所產生的心理效應,可以從活動課的目的來修改或者自主設計活動。

一般來說,活動的選擇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與日常生活關系越密切的活動情境越能激發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才能在重新體驗中反思以往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例如,“信任背摔〞是一個經典的信任主題活動,之所以經典是由于學生在背摔動作前后能夠體驗到猛烈的心理沖擊,這項看似平常簡單的活動項目,卻真實地檢驗了自我對他人的信任程度并能夠引發學生對于信任的反思,從而修正或重新建構自己對信任的認知。

二、共享體驗是學生心理成長的催化劑

團體活動后的體驗共享環節是學生從淺層體驗升華為深層認知的過程,這一環節可以說是心理活動課的點睛之筆,學生的體驗在這一階段中從感覺經驗轉化為認知觀念,只有這樣,活動課的影響才能擴大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由于在此過程中學生加強了新的意識或更新了以往的觀念。

學生通過共享體驗可以了解自我、澄清自我。作為未成熟個體,學生對自我的情緒、人

際關系、學習、意志、價值觀等方面的特點并不是很明白,了解自我是完善自我的前提,學生將活動中的心理感受、情感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其間會有一個觀測、描述、總結的過程,這是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可以將自我的模糊概念明了化,明確自我的心理特點。例如,學生在“做情緒的主人〞活動中共享這樣的體驗:“我以前經常由于一些小事悶悶不樂,也往往由于動怒而得罪同學,可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有這樣的特點,也從沒意識到要合理調控情緒??〞

共享體驗是認識系統和同輩關系的重建。每個參與活動的學生都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帶著各自的成長經歷來到活動中,所以同樣的活動可能會在學生心中激起不同的心理感受,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是不盡一致的,共享恰好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共享各自的體驗就像是換一種角度看世界,學生能夠有機遇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觀念,從而產生思想的碰撞或融合。另外,學生之間在共享的時候開放心靈,以最真實的自我浮現在同輩人面前,打破以往的交流狀態,體驗他人的贊揚與接納,給予他人信任和認可,使得同輩之間的關系邁出新的一步,并且這種交往相處經驗也可以遷移到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其他社會關系中,這對于學生各種社會關系的重建有著積極意義。

不過,共享體驗環節經常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是應當有目標地表達還是表達所有的感受?筆者認為應當根據具體的輔導目標設定共享的問題,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集中共享經驗。另外,有些學生不愿意開放自己的心靈,不愿意暢所欲言,認為這屬于自我的隱私,根本不愿意談自己真正的體驗,對表達自己的看法心存顧慮,擔憂課后受到同學的取笑或者探討。有人認為學生在課上應當完全袒露心聲,這樣才能達到心理成長的效果。筆者覺得要保護學生的隱私,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恰當地自我表露,以引起學生之間產生共鳴、達到認知上的升華為目標。

三、課后反思可以加強學生的行為意向

課后反思是心理活動課的后續工作,學生在活動中作為參與主體所得到的感受可能會受到自身性格、外界環境的局限,無法全面認識自我,課后反思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學生可以抽離出自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自我進行再認知,對自己在活動中的心理、行為表現有更為客觀的認識,是一種自我挖掘、自我發現的自我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課后反思通過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分析、歸納和總結,細細咀嚼在活動中得到的感受和體會,可以進一步深化自我認知,并從而產生猛烈的行為意向,達到內心成長和人格完善的目標,而不至于蜻蜓點水,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學生在課后進行反思是對心理活動體驗的再消化,通過寫反思日志、活動感受或課后感想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更新,了解自我當前的心理狀態或特點,并澄清自我,形成價值觀,作出積極的選擇。如某學生在活動感受中寫道:“在這次人生價值觀拍賣活動中,我沒有選擇出自己的目標,現在想來我會選親情、友情、孝道、開心、誠信、名牌大學和聰慧。通過這次活動我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要做的事情,我懂得了: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學會抓住時機。〞

體驗式心理活動課追求在體驗中升華認知,在體驗中使心靈成長,這是心理活動課的價值所在。但是,如何使學生在濃縮的活動中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