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_第1頁
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_第2頁
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_第3頁
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_第4頁
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

ee

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

學生姓名ee學號ee

所在院(系)機械工程學院專業班級ee

指導教師ee

2023年6月10日

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五柱式液壓驅動加載機設計

ee

(ee)

指導教師:ee

:一般稱重傳感器,在出廠前必需進行四角誤差標定。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

司生產的系列稱重傳感器,在出廠前必需進行四角誤差標定,目前工廠采用手動方式加載載荷,工人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下,誤差標定精度不高,擬針對L6F系列傳感器的四角誤差標定問題,設計一臺自動加載機,實現標定的自動化作業,用來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和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提高精度,手動加載往往被量程所限制,液壓加載機可以有大量程和大的負荷,很好提高作業效率,這自動加載機對工業自動化,為稱重傳感器四角偏載修正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可靠性,最終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自動加載四角標定稱重傳感器

Thecornersoftheweighingsensorcalibrationfivepillartypehydraulicloadingmachinedesign

ee(ee)Tutor:ee

:generalweighingsensor,thefourerrorcalibrationmustbeconductedbeforetheygoout.Inavionics

testequipmentco.,LTD.,theproductionofseriesofweighingsensor,errorcalibration,fourcornersmustbeconductedbeforetheygooutinthemillsusemanuallyloadload,largeintensityofworkers,productionefficiencyislow,theerrorcalibrationaccuracyisnothigh,proposedfourseriesforL6Fsensorerrorcalibrationproblem,designaautomaticloadingmachine,torealizetheautomaticcalibrationofthehomework,isusedtoreducethelaborintensityofworkersandimprovetheproductionefficiency,andimprovetheprecisionofmanualloadingisoftenlimitedbyrange,hydraulicloadingmachinecanhavelargespanandlargeload,isverygoodtoimprovetheworkingefficiency,theautomaticloadingmachineforindustrialautomation,thefourpartialloadcorrectionforweighingsensortoprovidereliabledatabasis,toimprovethequalityofproducts,improveproductreliability,eventuallytopromotethecorecompetitivenessoftheproduct.

:automaticallyloadthefourcalibrationweighingsensor

目錄

1.緒論

1.1稱重傳感器四角標定修正作用及目前現狀51.2研究的目的及意義51.3結構特點及工作原理5

2.方案設計

2.1L6F稱重傳感器的尺寸錯誤!未定義書簽。2.2設計方案錯誤!未定義書簽。2.2.1動力源及連接裝置選擇錯誤!未定義書簽。2.2.2導軌的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2.2.3底板的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

2.2.4夾具的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2.2.5托盤的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2.2.6連接托盤與氣缸的傘骨以及配件的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2.2.7調平裝置的設計錯誤!未定義書簽。2.2.8空間相對距離的分派錯誤!未定義書簽。2.3總體方案錯誤!未定義書簽。2.3.1總體布局錯誤!未定義書簽。2.3.2液壓原理圖錯誤!未定義書簽。

3.設計材料的選用

3.1裝置架子材料的選用錯誤!未定義書簽。3.2托盤材料的選用錯誤!未定義書簽。3.3砝碼材料的選用錯誤!未定義書簽。3.4滾輪,傘骨,以及其他連接配件材料的選擇.錯誤!未定義書簽。

4.標準件以及液壓缸的選用

4.1液壓缸設計及選擇錯誤!未定義書簽。4.1.1加載液壓缸錯誤!未定義書簽。4.1.2支座液壓缸錯誤!未定義書簽。4.1.3標準件的選擇錯誤!未定義書簽。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2.電機選擇

2.1電動機選擇

2.1.1選擇電動機類型2.1.2選擇電動機容量

電動機所需工作功率為:PPd?w?;工作機所需功率Pw為:FvPw?;

1000傳動裝置的總效率為:???1?2?3?4;

傳動滾筒?1?0.96滾動軸承效率?2?0.96閉式齒輪傳動效率?3?0.97聯軸器效率?4?0.99代入數值得:

???1?2?3?4?0.96?0.994?0.972?0.992?0.8

所需電動機功率為:Fv10000?40Pd??kW?10.52kW

1000?0.8?1000?60P?d略大于Pd即可。

選用同步轉速1460r/min;4級;型號Y160M-4.功率為11kW

2.1.3確定電動機轉速

取滾筒直徑D?500mm60?1000vnw??125.6r/min

500?1.分派傳動比(1)總傳動比n1460i?m??11.62nw125.6(2)分派動裝置各級傳動比

取兩級圓柱齒輪減速器高速級傳動比

i01?1.4i?4.03則低速級的傳動比i11.62i12???2.88

i014.032.1.4電機端蓋組裝CAD截圖

2.2運動和動力參數計算2.2.1電動機軸

圖2.1.4電機端蓋

p?p?10.52kWn?n?1460r/minP?68.81N?m?9550Tn0d0m0002.2.2高速軸

p?p??10.41kWn?n?1460r/minp10.41?9550?9550??68.09N?mT1460n1d41m1112.2.3中間軸

p??p???10.52?0.99?0.97?10.10kWn?1460r/min?362.2r/min?ni4.03

p10.10?9550?9550??263.6N?mT362.2np2?10102312023222.2.4低速軸

p??p???10.10?0.99?0.97?9.69kWn?362.2?125.76r/min?n2.88ip9.69T?9550?125.76?9550?735.8N?mnp3?20232323123332.2.5滾筒軸

p??p???9.69?0.99?0.99?9.49kWn?125.76r/min?nip9.49?9550?9550??720N?mT125.76np4?3032243423444

3.齒輪計算

3.1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

1>按傳動方案,選用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2>絞車為一般工作機器,速度不高,應選用7級精度(GB10095-88)。

3>材料選擇。由表10-1選擇小齒輪材料為40Cr(調質),硬度為280HBS,大齒輪材料為45鋼(調質)硬度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為40HBS。

4>選小齒輪齒數z1?24,大齒輪齒數z2?24?4.03?96.76。取z25初選螺旋角。初選螺旋角??14?

?97

3.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

由《機械設計》設計計算公式(10-21)進行試算,即

d1t?32KtT0??1ZHZE?d??????H

3.2.1確定公式內的各計算數值

(1)試選載荷系數kt?1.61。

(2)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30選取區域系數zh?2.433。

?0.78(3)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26查得?1,??1??2?1.65。

???2?0.87,則

????(4)計算小齒輪傳遞的轉矩。95.5?105?p095.5?105?10.41T1??N.mm?6.8?104N.mm

n11460(5)由《機械設計》第八版表10-7選取齒寬系數?d?1

(6)由《機械設計》第八版表10-6查得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Ze?189.8MPa(7)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21d按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的接觸疲乏強度極限

?Hlim1?600MPa;大齒輪的接觸疲乏強度極限?Hlim2?500MPa。

13計算應力循環次數。

N1?60n1jLh?60?1460?1?2?8?300?15?6.3?109

NN2?1?1.56?109

4.03(9)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19)取接觸疲乏壽命系數

KHN1?0.90;KHN2?0.95。

(10)計算接觸疲乏許用應力。

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1,由《機械設計》第八版式(10-12)得??H?1?KHN1?lim1?0.9?600MPa?540MPa

S??H?2?KHN2?lim2?0.95?550MPa?522.5MPa

S(11)許用接觸應力

??H?1???H?2??H???531.25MPa

2(1)試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d1t

3.2.2計算

?d??9.56mm

d1t?32KtT0??1ZHZE????H?316.46?104?0.862=30.7396?16.46?104=3121.738?10=4

(2)計算圓周速度v0

???d1tn160?1000???1460?49.5660?1000?3.78m/s

(3)計算齒寬及模數

mmntnt?d1t1tcos??dcos?z?49.56mm

1h=2.25mnt?2.25?2=4.5mmb?49.56/4.5=11.01h(4)計算縱向重合度

z?149.56?cos14?49.56?0.97==2mm

2424???0.318?dztan??0.318?1?24?tan14?=20.73

1(5)計算載荷系數K。

已知使用系數KA?1,根據v=7.6m/s,7級精度,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8查得動載系數Kv?1.11;

由《機械設計》第八版表10-4查得K的值與齒輪的一致,故KH?Kf??1.35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13查得

H??1.42;

由《機械設計》第八版表10-3查得KH??KH??1.4.故載荷系數

K?KAKVKH?KH??1?1.11?1.4?1.42=2.2

(6)按實際的載荷系數校正所算得分度圓直徑,由式(10-10a)得

d1?d1t3KK?49.56?3t2.2?49.56?31.375?55.11mm1.6(7)計算模數

co?s55.11?cos14?0.97?55.11??2.22mmmn?d1?2424z13.3按齒根彎曲強度設計

由式(10-17)

mn?32KT1Y?cos?2?z1?d2?YY?FaF????Sa

3.3.1確定計算參數

(1)計算載荷系數。

K?KAKVKf?Kf??1.?11?1.4?1.35=2.09

?1.903(2)根據縱向重合度?,從《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28查得螺旋角

?0.88影響系數Y?

?(3)計算當量齒數。

zV1?v2z?24?24?24?26.37

cos?cos140.970.91z?97?97?106.59?zcos?cos140.911333233(4)查齒形系數。

?2.57;YFa2?2.18由表10-5查得YFa1

(5)查取應力校正系數。

由《機械設計》第八版表10-5查得YSa1?1.6;YSa2?1.79

?(6)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24c查得小齒輪的彎曲疲乏強度極限?500MPa?380MPaFE1;大齒輪的彎曲強度極限FE2;

?0.85(7)由《機械設計》第八幅員10-18取彎曲疲乏壽命系數KFN1,KFN2?0.88;

?(8)計算彎曲疲乏許用應力。

取彎曲疲乏安全系數S=1.4,由《機械設計》第八版式(10-12)得

????F??K?F1?2K?FN1FE1SFN2??FE2S0.85500MPa?303.57MPa1.4

0.88?380?MPa?238.86MPa1.4(9)計算大、小齒輪的YFaYSa并加以比較。

?F??YYFa1Fa2??F?Sa11?2.592?1.596?0..1363

303.57=

2.211?1.774?0.01642

238.86YY??F?Sa22由此可知大齒輪的數值大。

3.3.2設計計算

m

n?32?2.10?6.8?10?0.88?(cos14?)422242*1.65?0.01642mm?34.342?0.97mm?34.085?1.59m對比計算結果,由齒面接觸疲乏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mn大于由齒面齒根彎曲疲

?勞強度計算的法面模數,取mn2,已可滿足彎曲強度。但為了同時滿足接觸疲乏強度,需按接觸疲乏強度得的分度圓直徑100.677mm來計算應有的齒數。于是由

d1cos??55.11?cos14??26.73?z12mn取z1?27,則z2?27?4.03?108.81取z2?109;

3.4幾何尺寸計算

??z?mza=

123.4.1計算中心距

n2cos??(27?109)?2136??140.2mm

2?cos140.97將中以距圓整為141mm.

3.4.2按圓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z1?z2)mn(27?109)?2??arccos?arccos?arccos0.97?14.06?

2a2?140.2因?值改變不多,故參數?、k?、ZH等不必修正。

?3.4.3計算大、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

d1?d2zm12ncos???27?254??55mmcos140.97109?2218??224mm

cos140.9755?224?139.5mm2?zmcos?1na?d?d22?3.4.4計算齒輪寬度

b??dd1?1?55.67?55mm

圓整后取B2?56mm;B1?61mm.低速級

取m=3;z3?30;由i12?zdd434?2.88?30?86.4取z4?87?mz3?3?30?90m?mz4?3?87?261mm34zz43?2.88

?dda?2?90?261mm?175.5mm2

b??dd3?1?90mm?90mm

圓整后取B4?90mm,B3?95mm

表1高速級齒輪:名稱m模數?壓力角d分度圓直徑齒頂高ha齒根高齒全高齒頂圓直徑

計算公式小齒輪220大齒輪220d1?mz1=2?27=54?d?2?mz2=2?109=218ha1?ha2?ham?1?2?2???(?)m?(1?c)?2hf1hf2hac?hfhh1?h2?(2ha?c)mda1?(z1?2ha)m*?*dada2?(z2?2ha)m*表2低速級齒輪:名稱m模數?壓力角d分度圓直徑齒頂高ha齒根高齒全高齒頂圓直徑

計算公式小齒輪320大齒輪320d1?mz1=3?27=54?d?2?mz2=2?109=218ha1?ha2?ham?1?2?2?hf1?hf2?(ha?c)m?(1?c)?2?hfhdah?h?(2h?c)md?(zd?(z?2h)m12a*a11a?*a2?2ha)m2*

4.軸的設計

4.1低速軸

4.1.1求輸出軸上的功率

p3轉速n3和轉矩T3

若取每級齒輪的傳動的效率,則

p??p???10.10?0.990.97?9.69kWn?362.2?125.76r/min?n2.88ip9.69T?9550?125.76?9550?735.842N?mnp3?20232323123334.1.2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

因已知低速級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d4?mz4?4?101?404mm

FFFt???2T3d?42?735.8?1000?3642N404?3642?tan20?0.3639?3642??1366N

cos14?0.97rFFttan?ncos?attan??3642?tan14??908N圓周力Ft,徑向力Fr及軸向力Fa的

4.1.3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

先按式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機械設計》?112第八版表15-3,取A0,于是得

pd?Anmin033?112?339.69?112?30.077?47.64mm125.76輸出軸的最小直徑顯然是安裝聯軸器處軸的直徑d12.為了使所選的軸直徑與聯軸器的孔徑相適應,故需同時選取聯軸器型號.

聯軸器的計算轉矩TcaKAT3,查表考慮到轉矩變化很小,故取KAN?mm?956594.6N?mmTca?KAT3?1.3?735842??1.3,則:

依照計算轉矩Tca應小于聯軸器公稱轉矩的條件,查標準GB/T5014-2023或手冊,

選用LX4型彈性柱銷聯軸器,其公稱轉矩為2500000N?mm.半聯軸器的孔徑d1?55mm,故取d1?2?50mm,半聯軸器長度L=112mm,半聯軸器與軸協同的轂孔長

?84mm度L1.

4.1.4軸的結構設計

(1)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圖4-1

(2)根據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50mm,l12?84mm;1)根據聯軸器d12為了滿足半聯軸器的軸向定位要示求,1-2軸

?62mm段右端需制出一軸肩,故取2-3段的直徑d2?3;左端用軸端擋圈,按軸端直徑取

?84mm擋圈直徑D=65mm.半聯軸器與軸協同的轂孔長度L1,為了保證軸端擋圈只壓在

?82mm半聯軸器上而不壓在軸的端面上,故1-2段的長度應比L1略短一些,現取l1?2.2)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應選用單列圓錐滾

?62mm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d2?3,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子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30313。其尺寸為d?D?T=65mm?140mm?36mm,故d3?4?d6?7?65mm;而l5?6?54.5mm,d5?6?82mm。

?70mm3)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4-5段的直徑d4?5;齒輪的右端與左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輪轂的寬度為90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

?85mm略短于輪轂寬度,故取l4?5。齒輪的左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度h?0.07d,

?82mm?60.5mm故取h=6mm,則軸環處的直徑d5?6。軸環寬度b?1.4h,取l5?6。

4)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20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軸器右端面間的距離

l=30mm,故取l2?3低速軸的相關參數:

功率轉速轉矩?40.57mm

表4-11-2段軸長1-2段直徑2-3段軸長2-3段直徑3-4段軸長3-4段直徑4-5段軸長4-5段直徑5-6段軸長5-6段直徑6-7段軸長6-7段直徑pn3Tl1?239.69kW125.76r/min735.842N?m3dldldldldl1?22?32?33?43?44?54?55?65?66?7d6?784mm50mm40.57mm62mm49.5mm65mm85mm70mm60.5mm82mm54.5mm65mm(3)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齒輪、半聯軸器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按d4?5查表查得平鍵截面b*h=20mm?12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L=63mm,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協同有

H7良好的對中性,應選擇齒輪輪轂與軸的協同為;同樣,半聯軸器與軸的連接,選

n6H7用平鍵為14mm?9mm?70mm,半聯軸器與軸的協同為。滾動軸承與軸的周向定位

k6是由過渡協同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公差為m6。

4.2中間軸

4.2.1求輸出軸上的功率p2轉速n2和轉矩T2

p??p???10.52?0.99?0.97?10.10kWn?1460r/min?362.2r/min?ni4.03

p10.10?9550?9550??263.6N?mT362.2np2?10102312023224.2.2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

(1)因已知低速級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d3?mz3?4?35?140mm

FFFdt???2T2d?32?263.6?1000?3765N140?3765?tan20?0.3639?3765??1412N

cos14?0.97rFFttan?ncos?attan??1412?tan14??352N(2)因已知高速級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mz2?3?133?399mm

2FFFt???2T2d?22?263.6?1000?1321N399?1321?tan20?0.3639?1321??495N

cos14?0.97rFFttan?ncos?attan??495?tan14??123N4.2.3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

先按式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表15-3,取

A0?112,于是得:

pd?Anmin032?112?3210.10?112?30.027?33.6mm362.2軸的最小直徑顯然是安裝軸承處軸的直徑d12。

圖4-2

4.2.4初步選擇滾動軸承.

(1)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應選用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d1?2?35mm,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子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其尺寸為d?D*T=35mm?72mm?18.25mm,故d1?2?d5?6?35mm,

l5?6?31.8mm;

(2)取安裝低速級小齒輪處的軸段2-3段的直徑d2?3?45mm

l1?2?29.8mm;齒

輪的左端與左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輪轂的寬度為95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輪轂寬度,故取l2?3?90mm。齒輪的右端采用軸肩定位,軸肩高度h?0.07d,故取h=6mm,則軸環處的直徑。軸環寬度b?1.4h,取l3?4?12mm。

(3)取安裝高速級大齒輪的軸段4-5段的直徑d4?5?45mm;齒輪的右端與右端軸承之間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齒輪輪轂的寬度為56mm,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壓緊齒輪,此軸段應略短于輪轂寬度,故取l4?5?51mm。

4.2.5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齒輪、半聯軸器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按d4?5查表查得平鍵截面b*h=22mm?14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63mm,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協同有良好的對中性,應選擇齒輪輪轂與軸的協同為;同樣,半聯軸器與軸的連接,選用平鍵為14mm?9mm?70mm,半聯軸器與軸的協同為。滾動軸承與軸的周向定位是由過渡協同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公差為m6。

中間軸的參數:

表4-2功率轉速轉矩1-2段軸長pn2Tl1?2210.10kw362.2r/min263.6N?m229.3mm1-2段直徑2-3段軸長2-3段直徑3-4段軸長3-4段直徑4-5段軸長4-5段直徑d1?2ldldld2?32?33?43?44?54?525mm90mm45mm12mm57mm51mm45mm4.3高速軸

4.3.1求輸出軸上的功率

p1轉速n1和轉矩T1

若取每級齒輪的傳動的效率,則

p?p??10.41kWn?n?1460r/minp10.41?9550?9550??68.09N?mT1460n1d41m1114.3.2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

因已知低速級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

d1?mz1?3?24?72mm

FFFt???2T1d?12?68.09?1000?1891.38N72?1891.38?tan20?0.3639?1891.38??709.55N

cos14?0.97rFFttan?ncos?attan??1891.38?tan14??1891.38?0.249?470.95N4.3.3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

先按式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選取軸的材料為45鋼,調質處理.根據表15-3,取

A?112,于是得:

0

pd?Anmin031?112?3110.41?3?112?37.13*10?112?1.924?0.1?21.54mm1460輸出軸的最小直徑顯然是安裝聯軸器處軸的直徑d12.為了使所選的軸直徑與聯軸器的孔徑相適應,故需同時選取聯軸器型號.

聯軸器的計算轉矩Tca?KAT1,查表,考慮到轉矩變化很小,故取KA?1.3,則:

Tca?KAT1?1.3?68090N?mm?88517N?mm

依照計算轉矩Tca應小于聯軸器公稱轉矩的條件,查標準GB/T5014-2023或

手冊,選用LX2型彈性柱銷聯軸器,其公稱轉矩為560000N?mm.半聯軸器的孔徑d1?30mm,故取d1?2?30mm,半聯軸器長度L=82mm,半聯軸器與軸協同的轂孔長度L1?82mm.

4.4軸的結構設計

4.4.1擬定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

圖4-3

4.4.2根據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1)為了滿足半聯軸器的軸向定位要示求,1-2軸段右端需制出一軸肩,故取2-3段的直徑d2?3?42mm;左端用軸端擋圈,按軸端直徑取擋圈直徑D=45mm.半聯軸器與軸協同的轂孔長度L1?82mm,為了保證軸端擋圈只壓在半聯軸器上而不壓在軸的端面上,故段的長度應比略短一些,現取l1?2?80mm.

2)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受有徑向力和軸向力的作用,應選用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d2?3?42mm,由軸承產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基本游子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圓錐滾子軸承。其尺寸為d*D*T=45mm*85mm*20.75mm,故d3?4?d6?7?45mm;而l7?8?26.75mm,l3?4?31.75mm。

3)取安裝齒輪處的軸段4-5段,做成齒輪軸;已知齒輪軸輪轂的寬度為61mm,齒輪軸的直徑為62.29mm。

4)軸承端蓋的總寬度為20mm(由減速器及軸承端蓋的結構設計而定)。根據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軸器右端面間的距離l=30mm,故取l2?3?45.81mm。

5)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齒輪、半聯軸器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連接。按d4?5查表查得平鍵截面b*h=14mm*9mm,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L=45mm,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協同

H7有良好的對中性,應選擇齒輪輪轂與軸的協同為;同樣,半聯軸器與軸的連接,

n6H7選用平鍵為14mm?9mm?70mm,半聯軸器與軸的協同為。滾動軸承與軸的周向

k6定位是由過渡協同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公差為m6。

高速軸的參數:

表4-3功率轉速轉矩1-2段軸長1-2段直徑2-3段軸長2-3段直徑3-4段軸長3-4段直徑4-5段軸長4-5段直徑5-6段軸長5-6段直徑6-7段軸長6-7段直徑pn1Tl1?2110.41kw1460r/min168.09N?mdldl1?22?32?33?4dldldld3?44?54?55?65?66?76?780mm30mm45.81mm42mm45mm31.75mm99.5mm48.86mm61mm62.29mm26.75mm45mm

5.齒輪的參數化建模

5.1齒輪的建模

(1)在上工具箱中單擊

按鈕,開啟“新建〞對話框,在“類型〞列表框中選擇“零件〞

選項,在“子類型〞列表框中選擇“實體〞選項,在“名稱〞文本框中輸入“dachilun_gear〞,如圖5-1所示。

圖5-1“新建〞對話框

2>取消選中“使用默認模板〞復選項。單擊“確定〞按鈕,開啟“新文件選項〞對話框,選中其中“mmns_part_solid〞選項,如圖5-2所示,最終單擊〞確定“按鈕,進入三維實體建模環境。

圖5-2“新文件選項〞對話框

(2)設置齒輪參數

1>在主菜單中依次選擇“工具〞2>在對話框中單擊

“關系〞選項,系統將自動彈出“關系〞對話框。

按鈕,然后將齒輪的各參數依次添加到參數列表框中,具體內

容如圖5-4所示,完成齒輪參數添加后,單擊“確定〞按鈕,關閉對話框。

圖5-3輸入齒輪參數

(3)繪制齒輪基本圓在右工具箱單擊

,彈出“草繪〞對話框。選擇FRONT基準平面作為草繪平面,

繪制如圖5-4所示的任意尺寸的四個圓。

(4)設置齒輪關系式,確定其尺寸參數

1>依照如圖5-5所示,在“關系〞對話框中分別添加確定齒輪的分度圓直徑、基圓直徑、齒根圓直徑、齒頂圓直徑的關系式。

2>雙擊草繪基本圓的直徑尺寸,將它的尺寸分別修改為d、da、db、df修改的結果如圖5-6所示。

圖5-4草繪同心圓圖5-5“關系〞對話框

圖5-6修改同心圓尺寸圖5-7“曲線:從方程〞對話框

(5)創立齒輪齒廓線1>在右工具箱中單擊

按鈕開啟“菜單管理器〞菜單,在該菜單中依次選擇“曲

線選項〞“從方程〞“完成〞選項,開啟“曲線:從方程〞對話框,如圖5-7所示。

2>在模型樹窗口中選擇

坐標系,然后再從“設置坐標類型〞菜單

中選擇“笛卡爾〞選項,如圖5-8所示,開啟記事本窗口。

3>在記事本文件中添加漸開線方程式,如圖5-9所示。然后在記事本窗中選取“文件〞“保存〞選項保存設置。

圖5-8“菜單管理器〞對話框圖5-9添加漸開線方程

4>選擇圖5-11中的曲線1、曲線2作為放置參照,創立過兩曲線交點的基準點PNTO。參照設置如圖5-10所示。

曲線1曲線2

圖5-11基準點參照曲線的選擇圖5-10“基準點〞對話框

5>如圖5-12所示,單擊“確定〞按鈕,選取基準平面TOP和RIGHT作為放置參照,創立過兩平面交線的基準軸A_1,如圖6-13所示。

圖5-12“基準軸〞對話框圖5-13基準軸A_1

6>如圖5-13所示,單擊“確定〞按鈕,創立經過基準點PNTO和基準軸A_1的基準平面DTM1,如圖5-14所示。

5

5-15基準平面對話框5-15基準平面DTM1

7>如圖5-16所示,單擊“確定〞按鈕,創立經過基準軸A_1,并由基準平面DTM1轉過“-90/z〞的基準平面DTM2,如圖5-17所示。

圖5-16“基準平面〞對話框圖5-17基準平面DTM2

8>鏡像漸開線。使用基準平面DTM2作為鏡像平面基準曲線,結果如圖5-18所示。

圖5-18鏡像齒廓曲線

(6)創立齒根圓實體特征1>在右工具箱中單擊

按鈕開啟設計圖標版。選擇基準平面FRONT作為草繪平面,

接收系統默認選項放置草繪平面。

2>在右工具箱中單擊

按鈕開啟“類型〞對話框,選擇其中的“環〞單項選擇按鈕,然

后在工作區中選擇圖5-19中的曲線1作為草繪剖面。再圖標中輸入拉伸深度為“b〞,完成齒根圓實體的創立,創立后的結果如圖5-20所示。

圖5-19草繪的圖形

5-20拉伸的結果

(7)創立一條齒廓曲線1>在右工具箱中單擊

按鈕,系統彈出“草繪〞對話框,選取基準平面FRONT作

為草繪平面后進入二維草繪平面。

2>在右工具箱單擊和

5-21草繪曲線圖5-22顯示倒角半徑

按鈕開啟“類型〞對話框,選擇“單個〞單項選擇按鈕,使用

并結合繪圖工具繪制如圖5-21所示的二維圖形。

3>開啟“關系〞對話框,如圖5-22所示,圓角半徑尺寸顯示為“sd0〞,在對話框中輸入如圖5-23所示的關系式。

圖5-23“關系“對話框

(8)復制齒廓曲線

1>在主菜單中依次選擇“編輯〞“特征操作〞選項,開啟“菜單管理器〞菜單,選擇其中的“復制〞選項,選取“移動〞復制方法,選取上一步剛創立的齒廓曲線作為復制對象。

圖5-24依次選取的菜單

2>選取“平移〞方式,并選取基準平面FRONT作為平移參照,設置平移距離為“B〞,將曲線平移到齒坯的另一側。

圖5-25輸入旋轉角度

3>繼續在“移動特征〞菜單中選取“旋轉〞方式,并選取軸A_1作為旋轉復制參照,設置旋轉角度為“asin(2*b*tan(beta/d))〞,再將前一步平移復制的齒廓曲線旋轉相應角度。最終生成如圖5-26所示的另一端齒廓曲線。

圖5-26創立另一端齒廓曲線

(9)創立投影曲線1>在工具欄內單擊

按鈕,系統彈出“草繪〞對話框。選取“RIGUT〞面作為草繪

平面,選取“TOP〞面作為參照平面,參照方向為“右〞,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