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熱培訓_第1頁
埃博拉出血熱培訓_第2頁
埃博拉出血熱培訓_第3頁
埃博拉出血熱培訓_第4頁
埃博拉出血熱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埃博拉出血熱培訓現在是1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0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熱?

0203典型癥狀和體征是什么?

人是如何感染這一病毒的?

04防控方案——WHO及我國的應對措施現在是2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

埃博拉——剛果的一條河流的名字,因為1976年在此發現首宗病例而為此病命名。1976年,在同時發生的兩起疫情中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一起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個村莊,另一起出現在蘇丹一個邊遠地區。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基于現有證據,果蝠(狐蝠科)被認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現在是3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人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感染動物的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突起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

特點:急性起病、病情進展快,以發熱、出血和多臟器損害為臨床特征;病死率50-90%;以接觸傳播為主要途徑。現在是4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

健康人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直接接觸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糞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過破損皮膚或粘膜接觸被患者體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單或用過的針頭而感染。現在是5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6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7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8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2014年埃博拉出血熱疫情2月初,幾內亞東南部馬桑達省出現發熱死亡病例,周邊省份和首都地區隨后也發現類似病例。3月22日馬桑達地區采集的12份疑似病例的樣本在法國進行了檢測并得到最終確認從6例病人樣本中檢測出埃博拉病毒,并與扎伊爾型有較強的同源性隨后疫情持續擴散,至目前,疫情已經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三個國家內蔓延,并波及至尼日利亞現在是9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10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流行病學1.傳染源和宿主動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為本病傳染源。

目前認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為狐蝠科的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環方式尚不清楚。現在是11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流行病學

2.傳播途徑:接觸傳播是本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可以通過接觸病人和被感染動物的各種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醫院內傳播是導致埃博拉出血熱暴發流行的重要因素。已有100多名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病人的過程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其原因可能是未穿戴個人防護用品,或在診療護理病人時未嚴格執行感染控制措施。現在是12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家庭內感染護理葬禮院內感染治療、護理不安全注射埃博拉出血熱的人際傳播形式殯葬醫療和護理不安全注射現在是13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流行病學

未被證實但可能存在的傳播途徑:⑴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的精液中可分離到病毒,故存在性傳播的可能性。⑵有動物實驗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現在是14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

3.人群易感性和發病季節

人類普遍易感。

發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這和暴露或接觸機會多有關。

尚無資料表明不同性別間存在發病差異。目前尚未發現埃博拉出血熱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流行病學現在是15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埃博拉出血熱的表現重癥患者可出現:神志改變,如嗜睡、譫妄等癥狀。并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現,包括鼻、口腔、結膜、胃腸道、陰道、皮膚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現低血壓、休克等。可并發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臟器受損。

90%的死亡患者在發病后12天內死于出血、多臟器功能衰竭等。主要癥狀:患者急性起病,高熱、畏寒、極度乏力、頭痛、肌痛、咽痛、結膜充血及相對緩脈。隨后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現

。現在是16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17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18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實驗室檢查一般檢查血常規:早期白細胞減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可減少。尿常規:早期可有蛋白尿。生化檢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現在是19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實驗室檢查血清學檢查特異性IgM抗體:可采用IgM捕捉ELISA法。特異性IgG抗體:采用ELISA、免疫熒光等方法。病原學檢查病毒抗原:由于埃博拉出血熱有高滴度病毒血癥,可采用ELISA等方法檢測血清中病毒抗原。核酸檢測:采用RT-PCR等核酸擴增方法檢測。一般發病后一周內的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病毒核酸。病毒分離:采集發病一周內患者血清標本,用Vero細胞進行病毒分離。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險,病毒相關實驗必須在BSL-4實驗室進行。現在是20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診斷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基礎上具備診斷依據中實驗室檢查任一項檢測陽性者。現在是21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鑒別診斷早期癥狀不典型,診斷困難。要注重流行病學史。做埃博拉病毒病可能診斷前應當排除的其它疾病。病毒性出血熱:馬爾堡出血熱、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拉沙熱和腎綜合征出血熱等傷寒惡性瘧疾其他:病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斑疹傷寒、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現在是22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目前治療研究進展現在是23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預防控制措施現在是24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埃博拉病毒對熱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溫及4℃存放1個月后,感染性無明顯變化60℃滅活病毒需要1小時埃博拉病毒對紫外線、γ射線、甲醛、次氯酸、酚類等消毒劑和脂溶劑敏感病毒特征現在是25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埃博拉病毒分型目前已發現5種埃博拉病毒扎伊爾型(EBOV):對人致病性最強,曾引起暴發蘇丹型(SUDV):對人致病性其次,曾引起暴發本迪布焦型(BDBV):對人致病性更次,曾引起暴發塔伊森林型(TAFV):對黑猩猩致病性強,對人似較弱賴斯頓型(RESTV):菲律賓和中國發現過,可以感染人類,但至今尚無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相關報道現在是26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控制措施現在是27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現在是28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2014年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特點分析整體上此次由埃博拉出血熱導致的公共衛生危機不同于以往——新感染病例會繼續在3國(幾內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發生,或影響其他相鄰國家。

現在是29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2014年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特點分析1.除2013年12月報告的指示病例外,其余病例均是通過接觸感染病例或死亡病例而引起的感染

2.感染病例不去就診或未進行隔離治療,以及不安全的喪葬操作,均會導致疾病進一步在人間傳播。

現在是30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2014年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特點分析

3.缺乏對所采取的基本防控措施的即時風險評估(如手衛生、個體防護設備的正確使用、清潔及消毒措施適當應用、醫療廢棄物管理和喪葬監督等),會增加務人員和社區的傳播風險。現在是31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WHO風險評估和防控建議現在是32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疫情跨境旅行傳播風險風險評估結論通過跨境旅行造成相鄰地區國家傳播的風險高相距稍遠的非洲地區存在中等風險非洲以外國家傳播風險低WHO目前仍不建議因為EHF而對幾內亞、利比里亞或塞拉利昂采取任何的旅行或貿易限制措施現在是33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個人旅行和交通風險評估從感染國歸來的旅行者和商人風險極低探親訪友人群感染風險低(除非直接接觸患者/死者尸體/感染EBOLA的動物)與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風險低;但要對接觸者進行追蹤在疫區從事醫務工作感染風險如果按照基本醫療規范進行防護,感染風險很低~低低風險,不等于零風險現在是34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WHO等國際組織應對WHO認為目前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區域的衛生安全構成了巨大的挑戰,而且是需要全球共同面對的危機。下一步工作重點匯總如下:加強多方合作和區域的有效協調,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提高當前疫情信息的透明度,特別是當地的政府,要及時的分享信息,加強與WHO及各方的信息溝通加強疫情應對能力的建設,包括當地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社區防控能力等擴大宣傳,包括提高社區居民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以及防控意識盡力動員各方力量,包括人力資源、資金和物資現在是35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WHO對相關國家的建議提高旅行者對埃博拉出血熱的認識和防護意識尤其是在海關關口,向出境人員宣傳加強防護,提醒入境人員如有癥狀及時就醫,并說明旅行史提高醫護人員對埃博拉出血熱的認識和防護意識尤其在接診從流行地區旅行回國的人員時,應當評價其埃博拉的感染風險衛生系統應對的準備公共衛生部門:包括監測系統的敏感性、實驗室的準備、人員的培訓等臨床機構:包括人員培訓、與公共衛生部門的溝通、醫療廢物的管理等現在是36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傳入我國的風險和防控工作要求現在是37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

疫情傳入我國和進一步擴散的風險鑒于WHO最新的風險評估結果,并結合已搜集的相關民航信息,認為不排除疫情輸入我國的風險,但發生大規模擴散的風險較低我國與西非三國存在人員往來,因此存在輸入病例的風險;相對于西非三國,我國為海外國家,且與西非三國無直接通航;因此傳入我國的風險較低;在西非不斷蔓延的疫情已經引起各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我國也已開始加強各種預防控制措施,包括國境檢疫措施;一旦出現病例,我國對此疾病的防控措施將會非常嚴格。現在是38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我國已下發技術方案2008年7月12日衛辦應急發〔2008〕140號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埃博拉出血熱等6種傳染病預防控制指南和臨床診療方案的通知2014年7月31日,衛計委發布埃博拉出血熱防控方案現在是39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報告各級醫療機構發現符合病例定義的埃博拉出血熱疑似或確診病例時,應在2小時之內通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報告疾病類別選擇“其他傳染病”中的“埃博拉出血熱”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相關信息的報告現在是40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預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觸者管理

可疑病例一旦發現,應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以控制傳染源,防止疫情擴散密切接觸者指患者發病后,可能接觸其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的人員,如陪護、救治、轉運患者及尸體處理等人員進行追蹤和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21天醫學觀察期間一旦出現發熱、乏力、咽痛等臨床癥狀時,要立即進行隔離,并采集標本進行檢測現在是41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死亡病例盡量減少尸體的搬運和轉運尸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時焚燒或按相關規定處理需作尸體解剖時,應按《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規定》執行預防控制措施-病例和接觸者管理

現在是42頁\一共有43頁\編輯于星期四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