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_第1頁
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_第2頁
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_第3頁
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_第4頁
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選)病原學免疫學及生化檢測現在是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使用油鏡時,需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這是因為油鏡的放大倍數較高,而透鏡很小,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介質物體(玻片→空氣→透鏡)時,部分光線會發生折射而散失,進入鏡筒的光線少,視野較暗,物體觀察不清。如在透鏡與玻片之間滴加和玻璃折射率(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則使進入油鏡的光線增多,視野亮度增強,物象清晰。現在是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一、微生物分類微生物雖然個體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所以按其結構和組成的差異分為三大類1、非細胞型微生物:體積微小,能通過濾菌器,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如病毒、噬菌體;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始核,無核仁和核膜,缺乏完整的細胞器,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霉菌、酵母菌、藻類等。現在是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二、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1、充足的營養。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生長因子。2、合適的酸堿度。大多數為中性或弱堿性,即PH7.2-7.6。個別細菌在較堿性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3、適宜的溫度。分為嗜冷菌、嗜熱菌、嗜溫菌。4、必要的氣體環境。主要是氧與二氧化碳。現在是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三、細菌群體的生長繁殖分期1、遲緩期。此期中細菌體積增大,代謝活躍但不分裂,菌數并不增多。此期長短不一,從數小時到數天不等,視菌種、菌齡與接種菌量和營養物質的不同而異。2、對數生長或指數期。此期中細菌生長迅速,以恒定的速度進行分裂繁殖,菌數以幾何級數增長,增長極快。研究細菌的性狀最好選用此期的細菌。3、穩定期。對數期后,細菌繁殖速度逐漸下降,細菌繁殖數與死亡數幾近相等,活菌數保持穩定。4、衰亡期。活菌數急劇減少。現在是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現在是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四、細菌的染色1、分為單染法、復染法、特殊染色法、負染色法、熒光染色體法等。單染法:只用一種染液,可顯示細菌的形態與排列,不能顯示細菌的結構與染色反應的特性。原理:由于細菌在中性環境中一般帶負電荷,所以通常采用堿性染料如美藍、堿性復紅、結晶紫、孔雀綠、番紅等進行染色。這類染料解離后,染料離子帶正電荷,使細菌著色。現在是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復染法:用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染料進行染色,除可觀察細菌的形態、排列、大小外,還能將細菌染成不同的顏色。常用的革蘭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即為復染法。現在是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革蘭氏染色法2.1原理:依據的是細菌的細胞壁組成成分和結構的不同,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肽聚糖層厚,交聯而成的肽聚糖網狀結構致密,經乙醇處理發生脫水作用,使孔徑縮小,通透性降低,結晶紫與碘形成大分子復合物保留在細胞內而不被脫色,結果使細胞呈現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肽聚糖層薄,網狀結構交聯少,而且類脂含量較高,經乙醇處理后,類脂被溶解,細胞壁孔徑變大,通透性增加,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被溶出細胞壁,因而細胞被染色,再經番紅復染后細胞呈紅色。現在是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2試劑:2.2.1堿性染料草酸銨結晶紫液;2.2.2媒染劑碘液,其作用是增強染料與菌體的親和力,加強染料與細胞的結合;2.2.3脫色劑乙醇,將染料溶解,使被染色的細胞脫色。利用不同細菌對染料脫色的難易程度不同,而加以區分;2.2.4復染液番紅溶液,目的是使經脫色的細菌重新染上另一種顏色,以便與未脫色菌進行比較。現在是1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3操作過程標本經固定后,先用結晶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乙醇脫色,最后用沙黃或復紅復染。2.4意義依據革蘭氏染色可將細菌分為陽性和陰性兩大類。由于陽性、陰性細胞壁等結構上的差別可造成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臨床上依據此,可選擇性針對用藥。現在是1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1.涂片固定2.單染—結晶紫染液第一次染色

1min

現在是1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3.媒染—碘-碘化鉀溶液浸濕30S4.脫色—95%乙醇溶液進行顏色洗脫5.復染—紅色的藩紅染液第二次染色

現在是1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5注意事項2.5.1制片是染色的關鍵,載片要清潔,不得沾污油脂,菌株才能涂布均勻。注意初次涂片時,取菌量不應過大,以免造成菌體重疊。2.5.2注意水流不得直接沖在涂菌處,以免將菌體沖掉。2.5.3脫色是革蘭氏染色的關鍵,必須掌握乙醇的脫色程度。若脫色過度則陽性菌被誤染為陰性菌,而脫色不夠時陰性菌被誤染為陽性菌。(拉絲試驗——未斷裂DNA螺旋)現在是1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現在是1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革蘭氏染色

1884年丹麥醫師Gram所發明現在是1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紫色者為G+菌,紅色者為G—菌細菌呈現第一次染色的效果紫色,革蘭氏陽性菌(紫陽G+);呈現第二次染色的效果紅色;稱革蘭氏陰性菌(紅陰G-)現在是1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現在是1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五、細菌的培養和分離大多數細菌可以用人工方法培養,但必須根據不同細菌采取各自適宜的條件,如無菌技術、接種和分離方法、培養基和培養條件等1、樣品處理標本采集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響細菌的檢測結果,因此要求除糞、痰、咽拭子等標本,其他樣本均應以無菌技術采集。標本盛于無菌容器內,根據目的菌的種類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標本采集后及時冷藏送檢。現在是1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無菌技術2.1細菌學檢驗必須隨時防止污染和病原菌的擴散,為達到此目的而采取的技術就是無菌技術或無菌操作,在進行細菌培養檢查過程中,無論是標本采集或培養操作,均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2.2所用器具、培養基等必須嚴格滅菌,使用過程中不得與未經消毒物品接觸,忌長時間暴露于空氣手中,有蓋的應迅速蓋上。2.3滅菌的試管、玻璃等在打開蓋后及關閉前,口部應在火焰上通過1-2次,以殺滅可能從空氣中落入的雜菌;接種環或接種針每次使用前后,均應在火焰上燒灼滅菌,金屬棒或玻璃棒部分亦須轉動通過火焰3次。現在是2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4進行細菌檢驗的全過程應在無菌室、接種罩或生物安全柜內進行。2.5檢驗時忌用手接觸標本及已滅菌的器材內部,也勿用口吹以防其他雜菌混入培養物中。2.6打開瓶塞及試管塞時,應將塞子上端夾持于手指間適當位置,不得將棉塞任意放置別處。現在是2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3、接種、分離及結果觀察接種細菌應用接種環(針)來蘸取細菌標本,進行接種,其程序可分為:滅菌接種環冷卻蘸取細菌標本進行接種接種環滅菌5個程序。現在是2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細菌的接種與分離技術

平板分區劃線法每劃完一區,要將接種環滅菌

2斜面接種法--常用于雙糖管接種3液體接種法--糖類微量生化管4穿刺法-----常用于半固體接種5傾注平板法--自來水細菌計數6涂布接種法--紙片法藥敏試驗現在是2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現在是2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現在是2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現在是2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六、生化反應1、各種細菌具有各自獨特的酶系統,因而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分解和合成的代謝產物也不同,這些分解或合成代謝產物又各有不同的生化特點,利用此生化特點來檢查代謝產物以鑒別細菌的方法,稱為生化反應。2、生化反應主要分為糖類的代謝試驗、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代謝試驗、有機酸鹽和銨鹽的利用試驗、呼吸酶類試驗及其他酶類試驗。現在是2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1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試驗

糖、醇、苷發酵試驗

糖細菌→生長分解糖產酸PH↓現在是2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類的能力有很大差異,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產氣或不產氣。可用指示劑及發酵管檢驗。現在是2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淀粉水解試驗某些細菌可以產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為麥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變藍色。現在是3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O/F(葡萄糖)試驗細菌分解葡萄糖時利用分子氧—氧化型(O)無氧降解—發酵型(F)不分解葡萄糖—產堿型(-)一管加石臘油FO堿現在是3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ONPG試驗

鄰-硝基酚+β-半乳糖(黃色)β-半乳糖苷酶

細菌+鄰-硝基-半乳糖

陽性-黃色陰性對照-無色現在是3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本試驗可同時觀察乳糖和蔗糖發酵產酸或產酸產氣(變黃);產生硫化氫(變黑)。葡萄糖被分解產酸可使斜面先變黃,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觸空氣而氧化,加之細菌利用培養基中含氮物質,生成堿性產物,故使斜面后來又變紅,底部由于是在厭氧狀態下,酸類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黃色。1.下黃上不黃為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2.上下均黃為分解葡萄糖、乳糖3.上下均不黃為非發酵菌4.中間變為黑色為產H2S現在是3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沙門氏菌的TSI試驗現在是3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VP、MR試驗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甲醇→二乙酰+胍基→紅色VP陽性

肺炎克雷伯菌甲酸、乙酸PH↓+甲基紅試劑→紅色MR陽性

大腸埃希菌VPMR陽陰陽對現在是3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V-P試驗某些細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基中能分解葡萄糖產生丙酮酸,丙酮酸縮合,脫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強堿環境下,被空氣中氧氧化為二乙酰,二乙酰與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紅色化合物,稱V-P(+)反應。現在是3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甲基紅(MethylRed)試驗腸桿菌科各菌屬都能發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丙酮酸,進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謝的途徑不同,可產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產物,可使培養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紅指示劑變紅。現在是3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2蛋白質和氨基酸代謝試驗

★吲哚試驗

細菌+(色氨酸酶)蛋白胨水吲哚+柯氏試劑→紅色現在是3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靛基質(Imdole)試驗某些細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顯色反應表現出來。吲哚與對二甲基氨基苯醛結合,形成玫瑰吲哚,為紅色化合物。現在是3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尿素試驗

+細菌→NH3、PH↑→紅色尿素陽性尿素現在是4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尿素酶(Urease)試驗有些細菌能產生尿素酶,將尿素分解、產生2個分子的氨,使培養基變為堿性,酚紅呈粉紅色。1、未接種2、尿素酶陽性3、尿素酶陰性現在是4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

苯丙氨酸+細菌→苯丙酮酸+FeCI3→綠色

現在是4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氨基酸脫羧酶試驗

石蠟油葡萄糖溴甲酚紫精aa葡萄糖溴甲酚紫賴aa葡萄糖溴甲酚紫烏aa葡萄糖溴甲酚紫對照管現在是4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3碳源和氮源利用試驗

★枸櫞酸鹽試驗

細菌+檸檬酸三鈉→Na2CO3PH↑→深藍色

現在是4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枸椽酸鹽試驗某些細菌能利用枸椽酸鹽作為碳源,及磷酸銨作為氮源,將枸椽酸鹽分解為二氧化碳,培養基反應后成堿性,由于指示劑的作用,培養基變為蘭色。現在是4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硝酸鹽還原試驗

細菌+NO3-----------NO2

NO2+對氨基苯磺酸(甲液)→對重氮基苯磺酸

對重氮基苯磺酸+α-萘胺(乙液)→紅色(+)

NO3-+細菌+甲、乙液→無色(-)+鋅粉(還原劑)紅色為陰性無色為陽性NO3-+細菌→NO2→N2↑+NH3↑現在是4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2.4酶類試驗細菌+血漿結合凝固酶

纖維蛋白→肉眼可見凝集細菌+血漿游離凝固酶+纖維蛋白→血漿凝固

★CAMP試驗

B群鏈球菌產生CAMP因子,促進金葡溶血更好

★凝固酶試驗現在是4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五七、血清學試驗1、基本概念1.1血清學試驗是利用抗原抗體在適宜條件下的體外特異反應,可作為抗原抗體的檢測。1.2抗原:是一種刺激機體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和(或)致敏淋巴細胞,并能在體外與其相應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