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6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材料分析題1.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存在著不同的哲學觀點,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并回答有關問題。[材料1)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產生,又復歸于水;萬物有生有滅,而水則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認為這個世界,對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造的,也不少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材料2]畢達哥拉斯認為: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于是創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東漢哲學家王充認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氣蒸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天地合氣,萬物自生。[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請回答:(1)材料1、2、3的觀點相同嗎?并加以評述。‘(2)材料4說明了什么原理,堅持這一原理有何意義?答;(1)材料1、2、3的觀點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堅持世界是統一的。不同之點則在于:材料1、3都表現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把世界統一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泰勒斯歸結為火,王充歸結為氣,但都是用物質的東西作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現的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他們把世界歸結為數,歸結為某種客觀的精神、理性因素。(2)材料4說明的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本質上是物質的。堅持這一原理的意義在于:第一,這一原理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腳點和出發點。它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科學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第二,這一原理是反對二元論、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的銳利武器。它證明了:否認世界統一性的二元論不能成立,宗教神學所謂“上帝創造世界”的虛幻和荒謬,唯心主義一元論關于世界統一于精神的根本錯誤,并給予其根本性的摧毀和打擊。第三,這一原理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理論基礎;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2.閱讀下列關于運動和發展不同觀點的材料,并回答有關問題。[材料1]韓非提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代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日風動,一僧日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材料3]列寧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認識“自己”運動的源泉上;只有對立統一的觀點才提供理解一切顯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請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觀點有何異同?(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評述。答;(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認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但是材料1認為運動變化是客觀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發生變化,事物就要變化,事物變了,各種規律、辦法、功能也就會發生變化。材料2慧能的觀點則不是從事物自身來談變化,而是認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變化發展的源泉、動力,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運動觀,割裂了物質與運動的關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認為事物因內在的矛盾,引起運動變化。材料3強調事物內在的矛盾性,事物內在的對立統——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而材料2否認事物自身存在運動變化的源泉,而把運動變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別是由人的主觀因素作用的結果,這樣就否認了事物運動變化的客觀性,因而不能正確地把握運動,不能科學地說明運動變化。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關系問題上,歷史上的哲學家們有不同的回答,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并回答有關問題。[材料1]¨霍爾巴赫認為,一切都是必然的,沒有偶然性。偶然性這個詞是沒有意義的“空洞語詞”。偶然性是我們對產生結果的原因愚昧無知造成的,我們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聯系的結果歸之于偶然性。[材料2]畢爾生說,必然性只屬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屬于現實世界本身。莫若認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發展的全部基礎,生物進化,本質上是由無法預測的純粹偶然變化造成的,人類的出現也不過是“蒙特卡諾賭窟里中簽得彩的號碼”,是純粹的偶然性。[材料3]黑格爾認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絕對觀念”發展的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環節。必然性根據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據于他物;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科學和哲學的任務“在于從偶然性中去認識必然性。”請回答:(1)材料1的哲學觀點和錯誤是什么?(2)材料2的哲學觀點和錯誤是什么?(3)材料3的貢獻和錯誤是什么?答;(1)[材料1]屬于機械決定論的觀點。其錯誤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認偶然性。偶然性同樣是客觀存在的,有其產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們主觀上沒有認識而造成的。(2)材料2屬非決定論觀點。其錯誤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認必然性及其客觀性。生物進化絕不是毫無必然性或規律性可循的純粹偶然性,而是包含著內在的必然性,人類的出現是生物長期進化的必然結果。(3)材料3表明,黑格爾明確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產生的不同根據及兩者的辯證關系,這是它的貢獻。但黑格爾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視為“絕對觀念”發展的兩個環節,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之上的。4.針對以下關于對立統一規律在運動發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關問題。[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韓愈:《原道》)玉不遇砥礪,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窮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語錄》卷上)[材料2]任何一件靜止的東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別的物體以運動力圖進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處于靜止,即將永遠靜止。同樣情形,任何一件運動的東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別的物體使它靜止,即將永遠運動。(摘自霍布斯:《論物體》,載《十六一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材料3]列寧指出,對立統一規律“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在談到黑格爾關于每—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別”時認為“非常正確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對立面的發展。”“有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發展(進化)觀點: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以及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互相關系)。”(摘自《列寧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請回答:(1)分析材料1的觀點,說明它的發展觀的依據。(2)分析材料2的觀點,說明它的發展觀的依據。(3)談談你對材料3的理解。答;(1)材料1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對立面互相斗爭、互相作用的結果。韓愈的觀點認為(對佛教、道教)如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傳和推行。《梅峰語錄》中關于人的發展的觀點認為,人不遭受困難屈辱的鍛煉,就不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這種觀點是樸素的、辯證的,是正確的發展觀。(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學中靜者恒靜,動者恒動的規律直接引入哲學,把物質的運動發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結果,陷入了外因論,他的這種發展觀具有形而上學的性質。(3)材料3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觀。它揭示了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實質內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雙方聯結起來,使事物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提供矛盾雙方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從而也就孕育著揚棄舊的矛盾的條件。矛盾斗爭在事物量變過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動著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矛盾的斗爭性在事物質變過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相反的基本屬性,它們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5.根據以下關于矛盾問題的材料,并回答有關問題。[材料1]列寧指出:就本來的意義說,辯證法就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的矛盾。他還指出: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矛盾,即辯證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來的矛盾。[材料2]杜林說:“矛盾的東西是一個范疇。這個范疇只能歸屬于思想組合,而不能歸屬于現實。”[材料3]艾耶爾斷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有在陳述中才可以看到矛盾。”請回答:(1)材料1的觀點是什么?是否正確?(2)對比材料1與材料2,指出材料2的錯誤。(3)對比材料1與材料3,分析材料3的錯誤。[答案要點](1)材料1的第一句話是說辯證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對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客觀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們思維中的矛盾不過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人們思維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強調辯證矛盾就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矛盾,即實際客觀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觀字面的或頭腦臆造出來的矛盾。這兩段話突出一點,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這個觀點是正確的。(2)材料2把矛盾歸結為一個范疇,當作純粹是主觀的思想的東西:認為它不是現實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組合。它與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對象自身中、實際生活中的矛盾的觀點是完全對立的。其根本錯誤在于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把矛盾當作是由思想臆造的。(3)材料3公然否認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認為矛盾只存在于陳述中,即只存在于語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確指出矛盾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來的矛盾。材料3的錯誤在于:一是公開否認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當作字面上的、語句上的,同樣是否認了矛盾存在的客觀性。6.根據以下材料,回答有關問題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完善、科技更加進步……,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據上述材料,運用可能性和現實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意義。答1可能性和現實性的含義以及二者的對立統一關系。2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系原理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宏偉的,是現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7.閱讀下列材料,用唯物辯證法理論回答有關問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某鞋廠實行了一些新的生產和營銷策略,積極適應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材料1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他們認為,現在的市場不能僅僅用“供大于求”四個字來概括,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才是對當前市場供給狀況的準確把握。在供過于求的大市場里也有供不應求的產品,明智的企業家就在于創造出這種產品。于是他們著手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實行產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風格分流,三是檔次分流,四是市場零售與團體消費分流,五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該廠產品的市場應變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2在市場開拓上下功夫:他們認為,生產出好產品是開拓市場的基礎,沒有好產品就沒有好市場,但是光有好產品,還不一定有好市場,有了好產品以后,還要加強企業產品的市場建設。他們從柜臺形象的樹立、戶外廣告的設置和強化服務功能等三個方面大力進行市場建設,使生產(產品)與銷售(市場)比翼齊飛,鵬程萬里。材料3實行一區一策:他們認為,統一的大市場也有區域的差異,市場的共同規律是以各地區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來的。他們把銷售總公司分為南方總公司和北方總公司,同時把分公司化小,由原來的5家分公司裂變為28家分公司,一個公司只管一個省份的銷售,每個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銷售策略。這種小公司大市場和一區一策戰略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滲透力。請回答:1在上述三個材料中,某鞋廠分別處理的主要矛盾關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講到的無效供給和有效供給的關系。3通過材料3,說明該企業是如何運用辯證法分析、解決矛盾,來增強產品的市場滲透力的?答;(1)上述三個材料中,分別處理了供大于求與供不應求的矛盾(或無效供給與有效供給的矛盾)、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統一大市場與區域差異的矛盾。(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轉化的關系。在當前我國的商品市場中,同時存在著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兩個方面,在無效供給過多中包含著有效供給不足,人們通過創造一定的條件,可以促使無效供給向有效供給轉化。(3)辯證法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出來,它要求在承認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著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該企業具體地分析了統一大市場中的區域差異,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實行一區一策,從而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滲透力。第二章認識的本質及發展規律材料分析題1.[材料1)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材料2]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說: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儀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人為”之意),是性偽之分也。[材料4]孫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類之進化,當分三時期:第一由愚昧進文明,為不知而行的時期;第二由文明再進文明,為行而后知時期;第三自科學發明而后,為知而后行之時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進{請回答:(1)簡要評析上述材料給出觀點。(2)材料4揭示的知行關系是什么?答;(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說知識是天生的或不學而知,是唯心主義先驗論;孔子的“學而知之”和“困而學之”以及荀子的觀點,承認人的認識是后天學習所得,是樸素唯物主義思想。(2)孫中山借人類文明說明知識的來源和認識的發展,指出這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不斷發展的過程,人的認識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孫中山的知行學說包含了在實踐中需要理論的指導(以行求知)和在理論指導下的行動(知先行后)這樣的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的意義,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1用歷史唯物主義相關原理分析下列材料:[材料1]愛因斯坦認為:“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根據,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取決于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來殺人。”[材料2]科學悲觀主義認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問題,如環境污染、失業、戰爭、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墮落、貪圖享樂等,都是科學的罪過,要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應該回復到不要科學的古代社會甚至原始社會狀態中去。[材料3]科學悲觀主義則認為,科學技術可以解決一切社會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會提供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手段,真摯可以依靠自然科學去解決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請回答:材料2與材料3在本質上是否相同?材料1與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質的區別?比較材料1、2、3,請回答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如何看待科學技術的?答;(1)科學悲觀主義與科學樂觀主義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形式相反而已。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學單線論,或者說科學至上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造紙行業的品牌策略與價值傳遞考核試卷
- 谷物儲存的糧食防潮技術考核試卷
- 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出版考核試卷
- 茶葉栽培的農業知識與技術推廣考核試卷
- 電機在電力工具中的應用評估考核試卷
- 聚己內酰胺纖維性能測試考核試卷
- 砼結構構件的施工材料管理考核試卷
- 拍賣行業網絡安全防護考核試卷
- 罐頭食品生產衛生管理考核試卷
- 服務機器人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考核試卷
- 銷售人員晉升管理制度
- 節能降耗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物理試題 含解析
- 《TCPSS1002-2023直流散熱風扇環境適應性測試技術規范》
- 2025年江蘇蘇州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高滲高血糖綜合癥護理
- 2025年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中考模擬(創新人才選拔測評(一))化學試題(含答案)
- 中考生物復習:人體生理與健康(解析版)
- ktv入股協議合同范例
- 吸氧并發癥預防及處理
- GB 20943-2025交流-直流和交流-交流電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