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2019-2020學年高一年級上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六安市2019-2020學年高一年級上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六安市2019-2020學年高一年級上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六安市2019-2020學年高一年級上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六安市2019-2020學年高一年級上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總分:150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先秦兩漢時期,就詩禮文化中的詩教與禮制的互動關系而言,兩者或離或合,大略經歷了五次歷史性演變。先周時期,詩教與禮制天然遇合,生成詩禮文化的初級國家形態。詩教與禮制最初經歷了從自然狀態,過渡到舜以來初級國家形態的漫長歷程。當原始部落社會邁進初級國家的門檻時,樸素自然的民間禮俗一變而為初級國家形態的禮制。于是,禮制建設向詩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樂,教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舜典》)這是帝舜發出的對子弟開展詩教的命辭。從此,詩教與禮制相結合,共同啟動了詩禮文化建構的歷程。西周時代,詩教與禮制水乳交融,生成詩禮文化的高級國家形態。西周初創,即十分重視詩禮文化建設。在周太師整理規范前代已有詩作的基礎上,以周公旦、成王誦為代表的詩人群體創制了大量新詩,以施于王室與公室典禮。其中,以“五禮”為核心的禮儀制度規范,重在明等級;以“六藝”為核心的貴族教育內容,重在調人情。于是,詩教與禮制二者相互倚重,相與為用,緊密結合,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春秋時期,詩教與禮制漸次分離,制度之教演變為文化之教。平王東遷,王室漸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禮制為主要任務的詩教,逐漸從禮制系統中淡出。轉而演變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辭進身手段。此時開始盛行的歌《詩》、引《詩》以“言志”的文化活動,顯示出詩教脫離典禮軌道的傾向。此時的《詩》已不再僅僅是一種藝術化的禮制,而是獨立的大學文本了。詩教因西周傳統禮制的變革崩墜而趨向沒落,詩教對建構詩禮文化的影響力自然就減弱了。戰國時期,詩教與禮制相互乖離,《詩》成為少數經師傳習的文學文本。當時,七雄爭霸,禮崩樂壞,就連儒家在傳播《詩》上也有心無力,其他學派如縱橫家引述《詩》句完全是出于論辯術的需要,法家則危言聳聽地說如果用詩、書、禮、樂治國,“敵至面削,不至必貧”(《商君書·去強》)。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書坑儒的極端手段毀滅詩禮文化,《詩》既在被滅之列,詩教自然也無施展空間,這樣它就從國家和民間兩個領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茍活于少數經師之手了。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禮文化上升為皇權制國家的政教樣板。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詩教走向了它的終極形態——政教化。當時,上有官學,下有私學,形成了詩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國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強化。當時的學者翼奉說,《詩》和《易》《春秋》一樣,“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漢書·吳奉傳》)。足見《詩》和其他儒家經典一道,參與了漢代國家禮制的建設。從詩教與禮制關系的離合與演變的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出《詩》與禮共生互動的基本類型;進而從詩禮文化的起落興衰中,既可透視出歷史文化的運行與演變規律,也可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提供歷史借鑒。 (摘編自郝建杰《詩教與禮制的離合》,原文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處在原始社會的帝舜要求對子弟開展詩教,標志著詩教開始與禮制相結合。B.西周時代周公旦等人創制新詩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禮,詩教與禮制已水乳交融。C.春秋戰國時期詩教與禮制漸行漸遠,秦朝時達到極點,詩教從全社會徹底消失。D.漢武帝時期官學、私學都重視詩教,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教走向了政教化。2.下列對原文論證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開宗明義,概括說明先秦兩漢時期詩禮文化中詩教與禮制互動的總體情況。B.中間五段結合不同的時代特征,具體論述詩教與禮制離合關系的五次歷史性演變。C.文章末段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D.文中引述《尚書》《詩》《春秋》《商君書》《漢書》等古典文獻,有力支撐了作者的觀點。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詩教與禮制離合的五次歷史性演變中,第一次是開端,經歷了最漫長的過程。B.詩教與禮制的離合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態。C.從詩教與禮制離合的不同狀態來看,詩教只有與禮制相結合,才有其歷史價值。D.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這種狀態后來應該一直持續,直到清王朝滅亡。(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材料一:總的說來,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讓計算機這臺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到目前為止,我們僅僅知道人腦是由數十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的器官,我們對這個東西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許是天下最困難的事情了。當計算機出現后,人類開始真正有了一個可以模擬人類思維的工具。對于人的思維模擬可以從兩條道路進行,一是結構模擬,仿照人腦的結構機制,制造出“類人腦”的機器;二是功能模擬,暫時撇開人腦的內部結構,而從其功能過程進行模擬。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產生便是對人腦思維功能的模擬。在一些領域計算機幫助人進行原來只屬于人類的工作,計算機以它的高速和準確發揮著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終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學科,計算機編程語言和其它計算機軟件都因為有了人工智能的進展而得以存在。材料二:復雜工作的定義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變化的,人工智能這門科學的具體目標也自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它一方面不斷獲得新的進展,另一方面又轉向更有意義、更加困難的目標。通常,“機器學習”的數學基礎是“統計學”“信息論”和“控制論”。還包括其他非數學學科。這類“機器學習”對“經驗”的依賴性很強。計算機需要不斷從解決一類問題的經驗中獲取知識,學習策略,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運用經驗知識解決問題并積累新的經驗。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學習方式稱之為“連續型學習”。但人類除了會從經驗中學習之外,還會創造,即“跳躍型學習”。這在某些情形下被稱為“靈感”或“頓悟”。一直以來,計算機最難學會的就是“頓悟”。或者再嚴格一些來說,計算機在學習和“實踐”方面難以學會“不依賴于量變的質變”,很難從一種“質”直接到另一種“質”,或者從一個“概念”直接到另一個“概念”。正因為如此,這里的“實踐”并非同人類一樣的實踐。人類的實踐過程同時包括經驗和創造。材料三:弱人工智能觀點認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這些機器只不過看起來像是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擁有智能,也不會有自主意識。主流科研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這一研究領域已經取得可觀的成就。尤其是2008年經濟危機后,美、日、歐希望借機器人等實現再工業化,工業機器人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快的速度發展。這更加帶動了弱人工智能和相關領域產業的不斷突破,很多必須用人來做的工作如今已經能用機器人實現。強人工智能觀點認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和解決問題的智能機器,并且,這樣的機器將被認為是有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能可以有兩類:類人的人工智能,即機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維一樣;非類人的人工智能,即機器產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樣的知覺和意識,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樣的推理方式。目前,強人工智能的研究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材料四:如果一臺機器的唯一工作原理就是對編碼數據進行轉換,那么這臺機器是不是有思維的?美國丹佛大學哲學教授希爾勒對這一問題持否定態度。他說,如果機器僅僅是對數據進行轉換,而數據本身是對某些事情的一種編碼表現,那么在不理解這一編碼和實際事情之間的對應關系的前提下,機器不可能對其處理的數據有任何理解。也有哲學家持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人也不過是一臺有靈魂的機器而已,為什么我們認為人可以有智能而普通機器就不能呢?數據轉換機器也是有可能有思維和意識的。有的哲學家認為如果弱人工智能是可實現的,那么強人工智能也是可實現的。一個人的看起來是“智能”的行動并不能真正說明這個人就真的是智能的。我永遠不可能知道另一個人是否真的像我一樣是智能的,還是說他僅僅是看起來是智能的。基于這個論點,既然弱人工智能認為可以令機器看起來像是智能的,那就不能完全否定這機器是真的有智能的。需要指出的是,弱人工智能并非和強人工智能完全對立,也就是說,即使強人工智能是可能的,弱人工智能仍然是有意義的。至少,今日計算機能做的事,像算術運算等,在百多年前是被認為很需要智能的。4.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現代科學對大腦的研究還知之甚少,因此現在還無法做到人工智能能夠像人一樣思考。B.計算機對人腦進行模擬有結構模擬和功能模擬兩個途徑,目前流行的研究是結構模擬。C.計算機學習依賴經驗,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經驗知識解決問題并積累新的經驗。D.計算機尚不能產生“靈感”和“頓悟”,說明計算機的“實踐”與人類有本質的區別。5.下列對材料三、材料四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2008年經濟危機后再工業化進程推動了弱人工智能研究和相關領域產業的不斷突破。B.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并非完全對立的關系,所以兩種研究不存在相互取代的可能。C.如果強人工智能研究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可能會產生與人類不同的思維與推理方式。D.針對機器能否擁有真正的智能這一問題,科學家與哲學家之間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強人工智能的發展要想改變目前停滯不前的狀態,需要哪些條件?請根據以上材料加以概括。(6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朱先生退兵陳忠實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書房里誦讀。門房老者張秀才來報告,說省府衙門有兩位差人求見。朱先生頭也不抬:“就說我正在晨誦。”張老秀才回到門口如實報告后,兩位差官大為驚訝,隨之上了火:“晨誦算什么?我這里有十萬火急命令,是張總督的手諭,你問先生接不接?”張秀才再來傳話“先生正在晨讀,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請自便。”兩位差官只好等著。朱先生晨誦完畢,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張總督的親筆手諭。張總督信中說舉事時逃跑的清廷巡撫方升,從甘肅寧夏攏集起二十萬人馬反撲過來,大軍已壓至姑婆墳扎下營寨,離西安不過二百里路,要與革命軍決一死戰,古城百姓將必遭涂炭。因此想請朱先生前往姑婆墳,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與方升之交誼勸方升退兵。朱先生看罷,對兩個差人說:“儒子只讀圣賢書,不曉軍事,又無三寸不爛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說罷就轉身走了。兩個差官氣得臉色驟變,氣呼呼跳上車走了。朱先生聽得門口清靜下來,收拾行李,夾了一把黃油布傘就出了白鹿書院。午時,兩位差官又駕著汽車來了,而且帶來了張總督的秘書。門房老者張秀才如實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傍晚時分,在張總督的總督府門前,一位背著褡褳夾著油傘的人徑直往里走,荷槍實彈的衛兵橫槍擋住。那人說:“我找張總督。”衛兵嘴里連續呼出五個“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門口大聲呼叫起張總督的名字,而且發起牢騷:“你三番兩次請我來,我來了你又不讓我進門。你好不仗義!”這時候一輛汽車駛到門口停下,車上跳下兩個人來,順手抽了衛兵一記耳光,轉過身就躬下腰說:“朱先生請進。”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壞他晨誦的那兩位差官,便跟著差官走進總督府見了張總督。張總督挽著朱先生坐下,親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蟲兒不得死了?放著汽車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說:“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聞見汽油味兒就惡心想吐。”張總督說:“我真怕你不來哩!正準備三顧茅廬,我親自去你的書院哩。”朱先生笑說:“縱是孔明再生,看見你這身戎裝,也會嚇得閉氣,何況我這個土人。”第二天一早,張總督起時,已經找不著朱先生,連連嘆惋:“這個呆子,書呆子!”隨之帶了一排士兵乘車追出城去。朱先生已經踏上咸陽大橋,一身布衣一只褡褳一把油傘,晨光熹微中,仍然堅持著晨誦,連鳴鳴吼叫的汽車也充耳不聞,直到張總督跳下車來堵住去路,朱先生才從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現實中來,連連道歉:“總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擾你的瞌睡就獨自上路了。”張總督好氣又好笑說:“這十二個衛兵交給你,請放心,我已經給他們交待過了。”朱先生轉過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兒的兵士,搖搖頭說:“這十二個人不夠。把你的兵將一滿派來也不夠,要是你能打過方升,你還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這十二個兵丁帶回去護城吧!”張總督不由臉紅了說:“那你總得坐上汽車呀!”朱先生不耐煩了:“我給你說過,我聞不慣汽油味兒……”說罷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進入晨誦了。張總督追上來再次相勸。朱先生卻輕輕松松地說:“你誦一首咸陽橋的詩為我送行吧!”張總督心不在焉又無可奈何地誦道: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朱先生擊掌稱好之后,自己也吟誦起來: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朱先生吟誦至此,熱淚涌流,轉過身扯開步徑自走了。兩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復命張總督。這時,方巡撫已經罷兵,帶領二十萬大軍撤離姑婆墳,回歸甘肅寧夏去了。張總督立即傳令備置酒席,為朱先生接風洗塵壓驚慶功。朱先生從褡褳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來。張總督難為情地說:“先生這不寒磣我嗎?”朱先生不以為然。吃罷喝了一杯熱茶,背起褡褳告辭。張總督死拉住不放:“我還想請先生留下墨寶。”朱先生又放下褡褳,執筆運腕,在宣紙上寫下兩行稚頭拙腦的娃娃體毛筆字:腳放大,發鉸短;指甲常剪兜要淺。張總督皺皺眉頭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說:“我這回去姑婆墳,一路上聽到孩童誦唱歌謠,抄錄兩句供你玩味。”說罷又背起褡褳要走。張總督先要用汽車送,又要改用轎子,又要牽馬馱送。朱先生說:“不宜車馬喧嘩。” (節選自陳忠實《白鹿原》,有刪節)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先生幫助張總督實現了愿望,但又處處拒絕張總督,小說這樣寫豐富了人物性格。B.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知識分子的典范,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時,作者將他放在典型環境中,主要采用語言、動作以及心理描寫來凸顯其性格。C.小說最后“腳放大,發鉸短;指甲常剪兜要淺”的題詞內容,不僅反映了民聲,也表達了朱先生對革命軍破除陋習、清廉為政的期望。D.小說中人物語言極具個性:朱先生語言多為書面語,文雅而古樸;張總督語言多為口語,直白且隨意。文中的朱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本進行簡要概括分析。(6分)咸陽橋送行,張、朱二人分別吟誦了兩首古詩,簡要分析他們各自的心態。(6分)二、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題。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陽,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于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于郟酈,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十六年,伐陳,殺夏征舒。征舒弒其君,故誅之也。已破陳,即縣之。群臣皆賀,申叔時使齊來,不賀。王問,對曰:“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復令于天下!”莊王乃復國陳后。十七年春,楚莊王圍鄭,三月克之。入自皇門,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賓之南海,若以臣妾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不忘厲、宜、桓、武,不絕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許。”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絕乎!”莊王自手旗,左右麾軍,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許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質。夏六月,晉救鄭,與楚戰,大敗晉師河上,遂至衡雍而歸。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 (節選自《史紀楚世家))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復令于天下/B.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復令于天下/C.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復令于天下/D.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復令于天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八年”指楚莊王八年,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紀年法,漢武帝之前采用這種紀年法的比較普遍,“慶歷四年春”也是采用這種紀年法。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遠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統治者,稱“虞舜”,相傳舜禪位禹,夏代由此開始,稱為“夏禹”。C.“肉袒牽羊”是古代戰敗投降的一種儀式。“肉袒”指脫去上衣,露出肢體,以示降服或謝罪。“牽羊”指牽著羊,表示犒勞軍隊。D.“質”是“質子”,是古代君主為表示誠意與妥協,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多為王子或世子等貴族。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莊王胸有大志,意屬天下。他借問鼎之機,向王孫滿示威。王孫滿告誠他君臨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莊王知難而退。B.楚莊王善于納諫,過而能改。他攻滅陳國,令其成為楚國的一個縣。后來他聽從申叔時的勸諫,將陳國政權還給陳君的后裔。C.楚莊王重視道義,言而有信。他力排眾議,接受鄭伯的投降,并與鄭國訂立平等條約。D.楚莊王宅心仁厚,不為己甚。他敬重鄭伯的謙卑誠懇,斷定他深受人民愛戴,故不滅其國,他贊賞華元為民請命,故退兵離開宋國。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莊王自手旗,左右麾軍,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許之平。(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沈佺期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注]①作者和杜審言都于神龍初年(705)流放嶺南,杜審言先起程過大庾嶺去峰州(今越南境內),沈佺期隨后也過大庾嶺去驩州(今廣西崇左縣)。②洛浦:洛水之濱,這里指唐東都洛陽。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長地闊”“嶺頭”“白云”看似自然之物,但營造的意境卻寄托了作者強烈的感情。B.頷聯運用對比的手法,“洛浦風光”和“崇山瘴癘”形成強烈的反差,引起讀者的共鳴。C.“人何處”是默念友人杜審言人在何方,類似于設問,不答而答,不言自明,表意含蓄。D.最后一聯“兩地江山”即可指與朋友分隔之遠,又可指與朝廷相距萬里之遙,面君之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請概括說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晉文公認為作戰應遵循道義。他認為“”是不仁道的,“”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替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所以撤軍離開鄭國。(2)《荊軻刺秦王》中“易水訣別”一段中從“士”的角度側面展示荊軻出行場面悲壯和激憤的兩處是:士皆垂淚涕泣;,。(3)在《記念劉和珍君》中,魯迅先生認為,“真的猛士”是偉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著”是因為他們,。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以高鐵為鏡,我們砥礪苦練內功的自主創新品格。十幾年前,高鐵技術還掌握在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手中。中國沖破技術封鎖,彎道超車,

,靠的就是自主創新。從車輛到線路,從制動到通信信號,沒有技術,就從國外引進消化吸收;()。一步一個臺階,中國高鐵企業苦練內功、

,實現了國人高鐵產業騰飛的夢想。以高鐵為鏡,我們涵養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中國制造面臨過這樣的尷尬:號稱是世界工廠、制造大國,老百姓卻

,去國外搶購保溫杯、電飯煲、馬桶蓋等普通日用品。中國鐵路鳳凰涅槃的過程,為中國制造突圍提供了有益借鑒。如今,中國高鐵的檢驗標準精確到了0.01毫米以內;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護系統關鍵,我們做了18種概念模型,歷經近百次仿真計算和試驗驗證,僅仿真計算生成的結果數據就高達5000G。解碼中國高鐵成功的深層次密碼,以優取勝的品質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關鍵詞。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后發先至 養精蓄銳 毋庸諱言 舍本逐末B.后來居上 厚積薄發 毋庸諱言 舍近求遠C.后發先至 養精蓄銳 毋庸置疑 舍近求遠D.后來居上 厚積薄發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狠下決心奮力攻關外國不愿提供的核心技術B.狠下決心奮力攻關,如果外國不愿提供核心技術C.外國不愿提供核心技術,就狠下決心奮力攻關。D.外國提供了核心技術,就狠下決心奮力攻關。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如今,中國高鐵的檢驗標準精確到了0.01毫米;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護系統關鍵技術,我們做了18種概念模型。B.如今,中國高鐵的檢驗標準精確到了約0.01毫米左右;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護系統關鍵技術,我們做了18種概念模型。C.如今,中國高鐵的檢驗標準準確到了約0.01毫米左右;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護系統,我們做了18種概念模型。D.如今,中國高鐵的檢驗標準準確到了0.01毫米;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護系統,我們做了18種概念模型。20.下列詞語中,錯別字最多的一項是 ()A.揮斥方遒激濁洋清博聞強記短小精悍 B.不寒而粟步履蹣跚草菅人命廖廓江天C.圖窮匕見戮力同心秋豪無犯勞苦功高 D.目眥盡裂自矜功伐隕身不恤長歌當哭21.下面幾組句子中,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組是 ()A.大王來何操 時人莫之許也 唯我馬首是瞻 沛公安在 B.吾屬今為之虜矣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見笑于大方之家C.得復見將軍于此 見燕使者咸陽宮 以其無禮于晉 燕王拜送于庭D.求人可使報秦者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所以遣將守關者 群臣侍殿上者22.下面是某班班長的班會總結發言,其中有五處用語不夠簡明得體,請找出并修改。(5分)為了讓我們班有一個良好的班風,我們坐在一起獻計獻策。剛才同學們的拋磚引玉,體現了對班級的愛心和責任心,我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表示要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也表示會發奮努力,迎頭趕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攜起手來,共同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我們的班風有一個徹底的改觀!這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瘋狂的世界,迎著痛把眼中所有夢,都交給時間。想飛就用心地去飛,誰不經歷狼狽。我想我會忽略失望的灰,擁抱遺憾的美。 (《我的夢》)面迎海上風,在世界之外,在時間之中。無問西東,就奮身做個英雄,不枉那青春勇。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有情有夢。 (《無問西東》)每次奮斗,拼來了榮耀;我們乘風破浪,舉目高眺。心中力量,不怕萬里路遙,再高遠的夢也追得到。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趕,風起云涌春潮;海闊天空,敞開溫暖懷抱。(《我們都是追夢人》)歌為心聲,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時代心聲,歌詞跳動歷史脈搏。以上歌詞都寫到了“夢”,觸發了你對青春和時代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演講稿,在班會上向你的同學們表達你的認識和觀點。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從全社會徹底消失”錯誤。原文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書坑儒的極端手段毀滅詩禮文化,《詩》既在被滅之列,詩教自然也無施展空間,這樣它就從國家和民間兩個領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茍活于少數經師之手了”,并沒有說徹底消失。2D“文中引述《尚書》《詩》《春秋》《商君書》《漢書》等古典文獻”錯誤。結合全文內容分析,文中未引述《詩》《春秋》。原文語句“當時的學者翼奉說,《詩》和《易》《春秋》一樣,‘皆列終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可能會干擾選擇,需要注意。3A(B“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態”錯誤。結合“兩漢時期,詩教與禮制完美結合,詩禮文化上升為皇權制國家的政教樣板”“西周時代,詩教與禮制水乳交融,生成詩禮文化的高級國家形態”分析,“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狀態”錯誤。C項,“詩教只有與禮制相結合,才有其歷史價值”錯誤。結合從詩教與禮制關系的離合與演變的歷史進程分析,“詩教只有與禮制相結合,才有其歷史價值”于文無據。D項,“這種狀態后來應該一直持續,直到清王朝滅亡”錯誤。結合文本倒數第二節內容分析,“這種狀態后來應該一直持續,直到清王朝滅亡”推斷錯誤,于文無據。)4.B(目前流行的研究是功能模擬)5.D(文中沒有直接給出科學家的觀點,所以“截然對立”無從說起)6.①實現對人腦結構研究的突破。(材料一)②提升計算機“跳躍型學習”能力,使之具有“頓悟”能力。(材料二)③加強主流科研對強人工智能的研究水平。(材料三)④打通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的界限。(材料四)(每點2分,意思接近即可得分;答對3點即得滿分。)7.B刻畫朱先生形象沒有心理描寫8.①愛讀詩書。朱先生有堅持晨誦的習慣,無論是總督差人求見,還是去往勸退方升的路上,都不忘誦讀。②不畏權貴。面對總督不阿諛奉承,與總督對話中言語不卑不亢。③憂國憂民。朱先生答應前往勸說方升,是為民請命,使百姓免遭涂炭。④勇敢從容。朱先生不帶一兵一卒前往敵營,勇氣可嘉,他肩負拯救古城的使命,表現得淡定從容。9.①張總督表里不一,他吟誦古詩,表面上是為朱先生送行,表達一份不舍和祝福,實則是迫于無奈、應景之誦。②朱先生是觸景生情,由咸陽橋聯想到戰火將造成生靈涂炭,吟詩抒發憂憤之情。(每點3分)10.B“則不直矣”的主語是“徑者”,要連在一起,排除DC;后面“率諸侯”所做的事是“伐之”,要連在一起,排除A,選B項。11.A“慶歷四年”是年號紀年法。12.C.“平等條約”有誤,原文有“子良出質”一句,楚莊王已接受了鄭伯的投降,勝負已定,已無“平等”可言。13.(1)莊王親自舉起軍旗,左右的人指揮軍隊,率軍退后三十里駐扎下來,于是答應與鄭國國君講和。(關鍵詞:引去舍平)(2)略八年(前606),楚國討伐陸渾戎,到達洛陽,在周都郊外閱兵。周定王派王孫滿犒勞楚王。楚王向王孫滿詢問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回答說:“統治國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寶鼎。”莊王說:“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國只要銷毀刀劍上的刃尖便可以鑄成九鼎。”王孫滿說:“哎!君王忘記這些了嗎?過去虞夏昌盛時,邊遠的國家都來朝貢,讓九州的長官進貢金屬,鑄成九鼎,其上繪了許多山川物體,各種怪異之物都具備,好讓百姓知道怪異為害情況。桀道德敗壞,鼎便被遷到殷朝,殷延續了六百年。殷紂王殘暴狂虐,鼎又被遷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雖然很小卻重得移不動;如果天子道德敗壞,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動。過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郟鄏(jiárǔ),占ト說可以傳世三十代,立國七百年,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雖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沒有改變。問鼎輕重,確實不可以啊。”楚王オ撤軍回國。十六年(前598),楚國討伐陳國,殺了夏征舒。因為征舒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所以楚國殺死了他。攻下陳國后,楚國就把它劃作自己的縣。群臣都慶賀勝利,只有申叔時剛從齊國出使歸來不慶賀。莊王問他為什么,申叔時回答說:“俗語說,牽著牛筆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搶走了牛,牽牛走入人家田里確實不對,但搶走牛不也太過分了嗎?當然,莊王您是因為陳國動亂才率領諸侯們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貪婪地把它劃歸為自己的一個縣,這怎么能在天下發布命令呢!”莊王于是又恢復了陳國后代的地位。十七年(前597),春天,楚莊王包圍了鄭國,三個月攻下它。從皇門進入鄭都,鄭伯脫去上衣露出胳膊牽著羊迎接莊王說:“我不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發怒,來到我國,這是我的罪過。我怎敢不聽從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遺棄到南海吧,或者把我當奴隸賞賜給諸候,我也唯命是聽。假若您不忘記周厲王、宣王、鄭桓公、武公,不斷絕他們國家的祭祀,讓我侍奉您,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膽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國的大臣們都說:“君王不要答應他,”莊王說:“鄭國君能這樣謙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斷絕他的祭祀呢”說完,莊王親自舉起軍旗,左右的人指揮軍隊,率軍退后三十里駐扎下來,于是答應與鄭國國君講和。鄭大夫潘尫(wāng)來訂立盟約,子良到楚國當人質。夏季六月,晉國救助鄭國,與楚國大戰,在黃河畔楚國大敗晉軍,楚國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國。十年(前594),楚國包圍了宋都,因為宋國殺死了楚國使者。楚國包圍宋五個月之久,都城內糧食吃盡,人們互換親子骨肉而食,劈開人骨當柴燒。宋國的華元出城向楚軍講明實情,莊王說:“這是君子啊!”于是撤軍離去。14.C“人何處”更主要的是表達自己和朋友的天涯飄落、孤獨失意之感。15.①“天長地闊嶺頭分”表達了與朋友同僚的惜別與思念家鄉之情。②頷聯表達了對流放之地的野僻荒蠻的失落之感。③頸聯表達了流落天涯的飄零、孤獨與對家鄉故地的思念。④尾聯表達了對重新得到皇帝起用、為朝廷效力的渴盼之情。(每點2分)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與士皆嗔目怒發上指冠敢于這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地鮮血17.B(第一處,“后發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對方;“后來居上”指后來的超過先前的;根據語境“彎道超車”,應是“后來居上”。第二處,“養精蓄銳”指養好精神準備戰斗,側重于休養;“厚積薄發”是指準備充分而獲得大的成功,側重在“發”字上;根據語境“苦練內功”,應是“厚積薄發”。第三處,“毋庸諱言”是指用不著隱諱,可以直說的內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懷疑,側重指事情的確定性;根據語境“中國制造面臨過這樣的尷尬”,應是“毋庸諱言”。第四處,“舍本逐末”指放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舍近求遠”指放著近的去求遠的;文中說放棄國內的而去搶購國外的,所以用“舍近求遠”。故答案選A。)18.C(此處宜與上句“沒有技術,就從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國”開頭照應上句的“國外”)19.A(選項B和選項C,搭配不當,檢驗標準應該是“精確”到某程度;且不合邏輯,“約”與“左右”矛盾;選項C和選項D,搭配不當,“突破……系統”搭配不當。)20.B激濁揚清不寒而栗寥廓江天秋毫無犯殞身不恤21.D 22.①“拋磚引玉”改為“踴躍發言”;②“給予高度評價”改為“感到十分高興”;③“學習成績差”改為“學習成績暫時不太理想”;④“殷切期望”改為“希望”;⑤“目前的當務之急”改為“當務之急”。【例文】矢志不渝,追逐夢想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矢志不渝,追逐夢想”。說起夢想,你會想起什么?是十歲那年渴望成為太空人的夢?還是十三歲那年對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狂熱?回首過去十余載,其實你的夢從未斷過,但為何當有人問起,你的夢想是什么,你會啞口無言呢?親愛的同學們,在初入高中時,你是否曾說過“我要上清北”的豪言壯語?你是否也曾躊躇滿志地立志要在這三年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這不都是你曾經的夢想嗎?但你或許因為高中第一場考試消極了心態,或許因為一次次地打擊變得敏感脆弱,又或許是在強大的現實面前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你選擇了把夢想還給現實,選擇了聽命于天,而忘了事在人為。羅曼羅蘭曾說“暫時的是現實,永生的是理想”。誠哉,斯言,現實是當下,是現在正在聆聽的你,是疲于學習壓力的你,是在迷惘中徘徊不定的你,那么何為理想?是你為了它努力的樣子,是支撐你在枯燥乏味中一路向前的力量,是你撥開迷霧所需的明燈,又或許它只是一個大學的名字,一座夢幻的城,一個你向往的人。且聽首陽山上采薇之歌,那以死抗爭的信念;且看棄醫從文,窮盡一生喚醒國人的魯迅先生,且看張渠偉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勞累在一線的身影。再看如今的你,是否仍滿懷希望和夢想,踏歌征程?夢想從來不該是你“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的真實寫照,而是你在它誕生的那一刻,由心底迸發出的那股沖動,是你一次次將要放棄之時,再度想起仍能充滿動力的東西。如果不是有夢想有渴望,你為何滿心虔誠地在紅絲帶下寫下心儀的大學?你為何會在桌上寫下一個名字?又為何將一句話貼在入目可見處?別總說“我是一條沒有夢想的咸魚”,你只是把夢想深藏,不敢在不可知的未來面前展露,在生怕打臉和嘲諷的一種自我保護中,忘記了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