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時檢測2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1頁
-高中歷史課時檢測2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2頁
-高中歷史課時檢測2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3頁
-高中歷史課時檢測2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1.“直到秦漢,中央方面才有一個更像樣的統一政府,而其所轄的各地方,也已經不是封建性的諸侯列國并存。”這主要歸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實行()A.嫡長子繼承制 B.郡縣制C.分封制 D.王位世襲制解析:選B郡縣制的實施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打破了血緣分封,與題干中“更像樣的統一政府”“不是封建性的諸侯列國并存”信息一致,故B項正確。2.王家范在《中國歷史通論》中指出:今日看來西周政治里顯然有深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材料中的“獨制”與“地方分權體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與縣令都由地方推薦任職B.郡守與縣令世代鎮守地方C.郡守與縣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縣令接受郡守的監督任命解析:選C秦朝郡縣制下,郡守與縣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薦,也不能世襲,故A、B、D三項錯誤,C項正確。3.秦始皇宣布:“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這體現出的制度特征是()A.皇位世襲 B.天命神授C.皇權至上 D.以法治國解析:選C據材料“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可知主要強調的是皇權至上,故C項正確。4.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創制了一套御璽。如任命國家官員,則封印“皇帝之璽”;若任命四夷的官員,則用“天子之璽”;信璽用于對國內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璽則為皇帝外巡時隨身攜帶。材料不能說明()A.皇帝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B.秦朝有內外兩種系統處理國事C.秦朝實行中央集權的體制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解析:選D御璽專屬于皇帝;皇帝之璽、天子之璽、信璽、行璽等區分表明有內外兩套系統;任命國家官員和任命四夷的官員的大權總攬于皇帝,是中央集權的體現,故A、B、C三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項。5.安作璋先生認為“御史大夫的官位雖比丞相低……但地位卻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著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課、監察和彈劾百官之權,這種權力有時甚至超過丞相”。由此可見丞相與御史大夫的關系是()A.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B.御史大夫與丞相互不統屬C.御史大夫與丞相密切配合D.御史大夫與丞相相互牽制解析:選D據材料“御史大夫的官位雖比丞相低……握有考課、監察和彈劾百官之權,這種權力有時甚至超過丞相”可知御史大夫與丞相相互牽制,故選D項;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是丞相的助手,排除A項;御史大夫監察百官,丞相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二者互不相屬,材料強調的是相互牽制,排除B項;材料說的是牽制而不是密切配合,排除C項。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和教化,郎中令掌宮殿警衛,少府管皇室財政,宗正管皇帝宗族事務等。這表明當時()A.權責分明 B.唯才是用C.家國一體 D.官員繁多解析:選C九卿的職能既管理國家事務又負責皇家事務,體現了職能的交叉,是家國一體特征的體現,故C項正確。7.范文瀾在《中國通史》中說:“政事不論大小,全由皇帝一人來裁決,秦始皇規定一天看章奏(竹簡)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斤),不看完不休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官僚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B.政府機構臃腫,人浮于事C.丞相制度被廢除,皇帝政務繁忙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確立解析:選D“政事不論大小,全由皇帝一人來裁決”體現了皇帝的獨斷專行,更是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確立的體現,故選D項。8.漢高祖劉邦稱帝后,尊舊禮,“五日一朝太公(劉邦父親),如家人父子禮。”后來其父以尊禮待劉邦,口中還念念有詞,“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這里的“天下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皇位世襲制解析:選C依據題干“其父以尊禮待劉邦”“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亂天下法”可以看出皇權高于父權,體現皇權至上,因此“天下法”是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8分)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后世子孫追述周初分封情況時曾說:“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又說:“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chéng)、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fēnɡ)、郇,文之昭也。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囯,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孫,茍不狂惑者,莫不為天下之顯諸侯。”……從史籍記載來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為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無地者當然也就不成其為君。——摘編自梁穎《試論西周春秋時代宗法制與分封制的結合》材料二回顧起來,到將近公元前3世紀中期,秦開始了一項看似系統地否定帝國理念的戰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統治者廢止了一切帝國禮儀,實際上解散了帝國。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始皇帝宣布,解體的帝國可以被替代。在后來25年中,他系統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敵對王國,并宣布他自己是一個新的君主政體的“第一個皇帝”。他宣稱:“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換言之,以他為唯一的統治者,一個統一的中國就將享受和平與繁榮。——摘編自菲利普·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第一個皇帝”為鞏固統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6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周與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點。(6分)解析:第(1)問,據材料一“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可知以宗法血緣為基礎;據材料一“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chéng)、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fēnɡ)、郇,文之昭也。邘、晉、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知以同姓宗族為主層層封授;據材料一“從史籍記載來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為主”可知土地是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第(2)問,據材料二“他自己是一個新的君主政體”并結合所學可知,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此外頒布細密苛刻的秦律。第(3)問,依據所學,從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可知,西周時期建立在血緣基礎上,尚未集權;秦朝政治制度的特征在于權力的高度集中,推行郡縣制實現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答案:(1)特點:以宗法血緣為基礎;以同姓宗族為主層層封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