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_第1頁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_第2頁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_第3頁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_第4頁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價值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上游原材料短期制約正極材料供給(一)鋰電正極材料市場價格維持高位2022年上半年由于上游原材料鈷、鎳、鋰等價格快速上漲,同時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向好,部分環節產能供應緊張的局面仍沒得到有效緩解,導致市場仍處于供給緊平衡的狀態,帶動正極材料價格普遍出現明顯上漲,盡管二季度開始部分原材料價格出現下滑,目前三元正極811型價格保持在38.1萬元/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價格15.5萬元/噸,但相較于2021年同期價格仍處于高位。(二)鋰資源供需緊張,價格維持高位鋰鹽供需錯配導致鋰礦價格維持高位。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47.9-48.9萬元/噸,氫氧化鋰價格在47.1-47.7萬元/噸,預估2023年價格會有一定的松動。截至2020年底,全球鋰礦儲量12828萬噸,主要分布在智利41.06%、澳大利亞14.34%、阿根廷13.20%、中國6.31%及美國4.44%。中國鋰資源儲量豐富,兼具礦石鋰和鹽湖鋰兩種類型;中國鋰資源主要有鹽湖、鋰輝石和鋰云母三種,其中鹽湖鋰占比83%,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四川甘孜州和阿壩州高品位鋰輝石資源儲量豐富;江西宜春地區是鋰云母的主要生產基地,另外就是青海和西藏的鹽湖提鋰。國內鋰資源企業產能方面,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紫金礦業、鹽湖股份等公司鋰資源儲量較大,贛鋒鋰業目前擁有碳酸鋰產能4.3萬噸,公司已通過參股或簽訂包銷協議的形式鎖定全球大量鋰資源,如鋰輝石項目:MountMarion、PilbaraPilgangoora、AVZManono、Goulamina等;鹽湖鹵水項目:Cauchari-Olaroz、Mariana;鋰黏土項目Sonora等,2022年權益儲量為3418.9萬噸。天齊鋰業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擁有的格林布什鋰輝石礦氧化鋰品位高達2.1%,泰利森目前擁有鋰精礦年產能134萬噸,規劃年產能194萬噸;鹽湖方面,公司通過參股日喀則扎布耶20%的股權和參股SQM25.85%的股權分別布局稟賦優質的Atacama鹽湖以及中國扎布耶鹽湖,2022年權益儲量為1597.7萬噸。紫金礦業擁有3Q鹽湖,其碳酸鋰當量總資源量約763萬噸,今年四月收購拉果錯鹽湖按權益擁有碳酸鋰資源約150萬噸,2022年權益儲量為912.8萬噸。鹽湖股份擁有青海察爾汗鹽湖3700平方公里的采礦權,2022年權益儲量為662.2萬噸。(三)鎳資源較為匱乏,對外依存度高受資金博弈等因素影響,鎳價曾出現過一輪瘋漲。3月7日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鎳價大漲超70%,8日盤中最大漲幅一度超100%。目前看來,鎳價的極端行情已經有了結束的跡象。我國硫化物型鎳礦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地,保有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比例分別為76.8%、12.1%、4.9%。就各省(區)來看,甘肅儲量最多,占全國鎳礦總儲量的62%(其中金昌的鎳產提煉規模居全球第二位),其次是新疆(11.6%)、云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硫酸鎳廠商產能方面,金川集團15.5萬噸;格林美9萬噸;廣西銀億6萬噸;寧波長江新能源5萬噸;吉恩鎳業4萬噸;華友鈷業3萬噸;江門長優2.7萬噸;廣德環保2萬噸。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潛力巨大,未來有望保持高速增長鋰電池正極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未來主要發展驅動主要來自動力電池以及儲能電池。尤其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方面,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規劃出臺,行業需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儲能市場方面具備較大挖掘潛力。目前最具開發潛力的主要是風光電場、商業化削峰填谷電力項目、傳統電廠和微電網等下游市場,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建設,使得儲能的商業化應用更加迫切。綜合鋰電池正極材料未來在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儲能電池三個方面應用情況,前瞻初步預測到2027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4470億元。根據近年來鋰電池技術的發展及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應用情況來看,鋰電池正極材料未來將主要以三元材料的主流位置、高鎳化以及多種材料共存的方向發展。正極材料市場增長空間大,產能快速擴張(一)正極材料市場規模由于上游鋰、鈷、鎳等金屬價格的大幅上漲,正極材料的價格也隨之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整個正極材料行業在2021年呈現價量齊升的繁榮景象并一直延續至今。2021年中國正極材料的產值達到1419.1億元,同比增長123.1%,超過2017年產值的增幅。根據EVTank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為109.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98.5%。其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45.5萬噸,占比41.6%,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42.2萬噸,占比38.6%,磷酸鐵鋰出貨量反超三元正極材料。GGII預測,到2025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將達471萬噸,市場增長空間大。根據鑫欏鋰電數據,國內正極材料2022年上半年總產量達72.02萬噸,同比增長54.6%,其中磷酸鐵鋰材料累計產量為38.47萬噸,同比增長高達119.1%,占比53%;三元正極材料累計產量為26.38萬噸,同比增長45.9%,占比37%。我國磷酸鐵鋰和三元正極主材2022上半年的出貨量分別達到41.1和28萬噸,同比上漲136%和48%。磷酸鐵鋰電池憑成本低廉、安全性強等優勢,在產量、裝車量方面已超三元電池。2022年1-7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34.3GWh,累計同比增長110.6%。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55.4GWh,占總裝車量41.3%,累計同比增長55.7%;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78.7GWh,占總裝車量58.6%,累計同比增長180.9%,呈現快速增長發展勢頭。(二)正極材料競爭格局正極在四大材料中競爭最激烈,行業集中度較為分散。2020年正極材料CR6達38%,行業集中度僅為隔膜、電解液和負極的一半。從行業總體競爭格局來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的快速增長使得湖南裕能和德方納米在2021年分別成為整個正極材料行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未來隨著電池企業、大化工企業、上游礦產企業跨界進入到正極材料領域,整個行業的競爭或將更加激烈,總體行業格局仍有可能發生較大改變。三元正極材料行業競爭格局分散但穩定。目前全球三元材料產能主要位于中國、韓國、日本。其中,2021年中國三元材料出貨量占全球三元材料出貨量的比例為58.77%,占比超過一半,產品以NCM為主,日本三元材料以NCA為主,韓國則兼有NCM和NCA。2021年我國三元正極材料市占率前三分別為容百科技、當升科技、天津巴莫,各自市占率差距較小,未出現絕對領先的企業。(三)正極產能建設快速擴張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磷酸鐵鋰擴產規模已達到800萬噸,三元材料擴產規模接近180萬噸,正極材料合計擴產規模達到98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擴產周期相對較短,在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擴產周期在6-10個月。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終端需求的加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將不斷加大自身產能投建,尋找合適標的進行投資擴產。根據產業π統計,2022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主要生產企業產能將達到162.65萬噸,根據各企業產能規劃,2025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將超過417.75萬噸。三元正極材料企業產能擴建相對容易,1萬噸三元正極材料擴產時間(產線建設時間)約為1-1.5年,不存在產能投產的核心限制因素。外加三元電池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是確定的趨勢之一,市場對上游三元正極材料需求未來仍會持續增加,為滿足下游電池企業需求,頭部材料企業將更傾向到貼近客戶、貼近資源或要素成本較低的地區擴產。2022年,三元正極材料主要生產企業產能將達到97.66萬噸,根據各企業產能規劃,2025年三元正極材料產能將超過195.91萬噸。(四)正極材料需求測算根據測算,2022-2025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預計分別為675.84、1025.69、1455.07、2065.73GWh,對應正極材料(主要為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需求量分別為133.1萬噸、202.3萬噸、287.4萬噸、408.6萬噸。2021-2025年鋰電池正極材料需求量年復合增長率48.9%,其中磷酸鐵鋰、三元材料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53.9%、37.1%。預計現有正極材料產能可以滿足未來5年鋰電池裝機需求。細分市場分布從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細分產品來看,鈷酸鋰占2021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結構的9.8%,錳酸鋰占2021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結構的9.65%,三元材料占2021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結構的38.06%,磷酸鐵鋰占比最多,為42.49%。(一)細分市場一:鈷酸鋰市場鈷酸鋰由于具備倍率性能強、工作電壓高、壓實密度較高等優勢,主要應用于3C電子領域。2017-2021年,鈷酸鋰產量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3.9%。2021年,中國鈷酸鋰產量10.1萬噸,達到新高。2022年1-6月,中國鈷酸鋰產量為3.96萬噸。(二)細分市場二:錳酸鋰市場2017-2021年,我國錳酸鋰產量整體呈現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8.4%。2021年產量為11.11萬噸,達到新高,同比增長29.8%。2022年1-6月,中國錳酸鋰產量為3.21萬噸。(三)細分市場三:磷酸鐵鋰市場磷酸鐵鋰材料憑借其安全性能好、比容量大、高溫特性好、循環性能優異、無毒無污染等特性,成為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2017-2021年,中國磷酸鐵鋰產量呈現增長的狀態,并在2021年達到了45.91萬噸的產量,創造了新高,同比增長了223.3%。2022年1-6月,中國磷酸鐵鋰產量為38.47萬噸。(四)細分市場四:三元材料市場按鎳含量差異區分,當前行業主流的三元正極材料可以分為低鎳(以NCM333等3系為主)、中鎳(以NCM523等5系為主)、中高鎳(以NCM613、NCM622等6系為主)和高鎳(以NCM811等8系為主),能量密度隨著鎳含量的提高而提升。目前,NCM523為國內最主要的三元材料,鑒于綜合性能、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優勢,預計未來幾年NCM523在三元材料中的產銷情況仍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現狀(一)產值由于上游鋰、鈷、鎳等金屬價格的大幅上漲,正極材料的價格也隨之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整個正極材料行業在2021年呈現價量齊升的繁榮景象并一直延續至今。2021年中國正極材料的產值達到1419.1億元,同比增長123.1%,超過2017年產值的增幅。預計2022年產值將達1631億元。(二)出貨量近年來,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的發展,鋰電池出貨量提升,帶動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快速增長。2021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為109.4萬噸,同比增長98.5%,預計2022年我國正極材料產量將達131萬噸。(三)市場結構2021年鋰電池正極材料中,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45.5萬噸,占比最多,達41.6%。在連續五年出貨量落后三元的情況下實現反超,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成為正極材料細分領域出貨量最多,且增長速度最快的子行業。其次分別為三元正極材料、錳酸鋰正極材料、鈷酸鋰正極材料,占比分別為38.6%、10.1%、9.8%。(四)競爭格局目前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激烈,集中度較低。其中容百科技、當升科技、巴莫科技、長遠鋰科、南通瑞翔在三元正極材料中處于領先地位,占比分別為15%、13%、12%、10%、10%;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前五企業分別為湖南裕能、德方納米、常州鋰源、融通高科、湖北萬潤,占比分別為22%、19%、11%、10%、6%。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規模鋰電池是一種常用的二次電池,其工作原理是依靠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移動來實現多次充放電,具有工作電壓高、能量密度大、循環壽命長且無重金屬污染的特點,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儲能設備、電動工具等領域。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材料構成。其中,正極材料是影響鋰電池電化學性能的關鍵因素,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進而影響電池的綜合性能。此外,由于正極材料在鋰電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達30-40%,其成本也影響了電池整體成本的高低。目前,新能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技術路線主要包括三元材料(即鎳鈷錳酸鋰(NCM)或鎳鈷鋁酸鋰(NCA))和磷酸鐵鋰(LFP)兩種,NCM是目前主流的三元材料路線,NCA目前僅有特斯拉和大眾的少數車型使用,磷酸鐵鋰更多地應用在新能源商用車上。其中,公司的主要產品電池級硫酸錳主要用于鋰電池三元NCM正極(前驅體)材料,電池技術路線的發展對公司電池級硫酸錳業務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根據GGII統計,2021年中國正極材料總出貨量為112萬噸,同比增長119.61%。受新能源汽車、儲能、電動工具等領域市場增長帶動,2021年中國正極材料等鋰電池主材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其中,我國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為42.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為47萬噸。根據GGII的調研數據,2020年全球三元正極材料出貨43.0萬噸,同比增長25.4%,帶動全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42萬噸。GGII預計2025年全球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出貨量將分別達到200萬噸及160萬噸,增長空間廣闊。根據GGII統計,中國三元正極材料市場出貨量快速增長至2021年42萬噸,2015-2021年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49.91%。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基本風險特征(一)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技術路線變化的風險目前形成規模化商業應用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鐵鋰、三元材料、鈷酸鋰和錳酸鋰,不同正極材料在性能、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各有優劣,應用領域有所差異。隨著寧德時代CTP技術以及比亞迪刀片電池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大幅提升,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在動力電池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226GWh,其中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出貨量超117GWh,出貨量同比增長超250%。未來若電池行業技術路線發生較大變化,特別是鈉離子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技術的逐漸成熟,行業內企業不能根據情勢變化作出前瞻性判斷、快速響應與精準把握市場,不能很好地應對新產品研發中存在的風險,或者技術水平無法滿足市場要求,則可能對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二)鋰電池正極材料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通常正極材料生產商的原材料是其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以磷酸鐵鋰產品為例,其原材料包括碳酸鋰和磷酸鐵等。受下游鋰電池廠商對磷酸鐵鋰需求的快速上升和上游碳酸鋰等原材料供應不足的影響,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從2020年初的約5.3萬元/噸陸續攀升至2022年初的50萬元/噸左右。由于原材料采購成本占產品成本的比重較高,若主要原材料市場供求變化或采購價格異常波動,可能對行業內企業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三)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政策變化的風險鋰電池正極材料最終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電子等領域,相關行業的產業政策對行業業績有著一定的影響。自2009年以來,得益于環保政策以及對新能源產業的各項支持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車以及清潔能源等產業在政府補貼、稅收優惠、數量推廣等方面受到了大力扶持,對新能源領域相關企業的業務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若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或儲能產業的相關支持政策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可能會導致行業內企業的經營業績不及預期。(四)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規模增長迅速,帶動國內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快速發展,加上政府對相關產業的各項支持和補貼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廠商進入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下游各大鋰電池生產商,出于供給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考慮,通常會同時維持多個供應商,各供應商之間需要在產品品質、銷售價格、供貨能力等方面進行競爭。若行業內企業無法在產品品質、技術水平、成本控制、品牌建設以及客戶資源等方面保持競爭優勢,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會對其盈利水平及市場份額產生不利影響。正極材料是鋰電池最為關鍵的材料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和電池外殼幾個部分組成。正極材料是鋰電池電化學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直接決定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進而影響電池的綜合性能。正極材料在鋰電池材料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所占比例達45%,其成本也直接決定了電池整體成本的高低,因此正極材料在鋰電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并直接引領了鋰電池產業的發展。在電動車成本構成中,動力系統占比最大,接近50%,動力系統主要由電池、電機和電控構成,其中電池最為核心,成本占比76%,電機占比13%,電控占比11%;在電池系統成本構成中,正極在電池中成本占比約為45%,負極在電池中成本占比約為10%,隔膜在電池中成本占比約為10%,電解液在電池中成本占比約為10%,其他成分占比約為25%。(一)正極材料的構成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包括活性材料,導電劑、溶劑、粘合劑、集流體、添加劑,輔材等。正極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鎳、硫酸錳、硫酸鈷、金屬鎳、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主要輔料包括燒堿、氨水、硫酸等,該等原輔材料主要為大宗化學制品,市場供應較為充足。值得關注的是,以上化學制品中硫酸鹽(硫酸鎳、硫酸鈷和硫酸錳)和鋰鹽(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價格在過去浮動較大。上游供應商包括格林美(002340.SZ)、必和必拓(BHP,澳大利亞)、丸紅(Marubeni,日本)、天齊鋰業等,其中格林美主要銷售硫酸鈷、硫酸鎳等硫酸鹽,必和必拓主要銷售金屬鎳粉,天齊鋰業主要銷售鋰鹽如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生產過程中耗用的主要能源為電力,由當地供電部門直接供應。(二)正極材料分類鋰電池按照正極材料體系來劃分,一般可分為鈷酸鋰(LCO)、錳酸鋰(LMO)、磷酸鐵鋰(LFP)、三元材料鎳鈷錳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等。其中,磷酸鐵鋰主要應用于新能源車及儲能電池市場,三元材料則在新能源乘用車、電動自行車和電動工具電池市場具有廣泛應用。不同的正極材料具有不同的優缺點,鈷酸鋰正極材料具有較好的電化學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比容量相對較高,但鈷酸鋰材料成本高(金屬鈷價格昂貴)、循環壽命低、安全性能差。錳酸鋰相比鈷酸鋰,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無污染、安全性能好、倍率性能好等優點;但其較低的比容量、較差的循環性能,特別是高溫循環性能使其應用受到了較大的限制。磷酸鐵鋰價格低廉、環境友好、較高的安全性能、較好的結構穩定性與循環性能,但其能量密度較低、低溫性能較差。鎳鈷錳三元材料綜合了鈷酸鋰、鎳酸鋰和錳酸鋰三類材料的優點,存在明顯的三元協同效應。相較于磷酸鐵鋰、錳酸鋰等正極材料,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更高、續航里程更長。(三)正極材料產業鏈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最為關鍵的原材料,鋰電池正極材料上游為鋰、鈷、鎳等礦物原材料,結合導電劑、粘結劑等制成前驅體。前驅體經過一定工藝合成后制得正極材料,應用于不同的領域。鋰電池正極材料是鋰電池電化學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起主導作用,且正極材料的成本占比也較高。下游鋰電池制造領域主要分為動力鋰電池、消費鋰電池與儲能鋰電池,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手機、便捷式電腦與儲電站等領域。目前,鋰、鈷、鎳、錳、鐵等金屬資源是鋰電池正極最主要的原材料,主要的生產企業包括西藏礦業、天齊鋰業等,上游涉及多種設備的供應廠商數量較多,代表企業有贏合科技、先導智能等。另外,導電劑、粘合劑等輔材也是鋰電正極材料的主要原材料,代表企業有上海匯普工業與三愛富等;在中游,當升科技、容百科技與廈鎢新能等是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下游鋰電池行業的企業中,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3C消費電池和儲能電池領域均有布局,市場份額較大。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趨勢近年來,在國家對新能源產業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快速發展,并出現了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為代表的大型動力電池企業。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219.7GWh,同比累計增長163.4%;累計銷量達186.0GWh,同比累計增長182.3%。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主要的制造國之一,也是最大的磷酸鐵鋰及三元正極材料生產及使用國,并成為世界最大的鈷酸鋰及錳酸鋰材料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