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案_第1頁
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案_第2頁
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案_第3頁
教學設計 孫權勸學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借助課本注釋和工具書弄清文章的意思,積累文言字詞,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并能夠用現代漢語復述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文中三位人物說話的口吻、神態、心理,從而分析人物形象。

3、將本文與王安石的《傷仲永》相比較,想想方仲永、呂蒙的變化對我們的啟示。4、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詞的意義,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教學難點】理解魯肅和呂蒙對話的含義,揣摩體會其中的情味。【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明代的楊慎在其詩《臨江仙》中寫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時期,出現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呂蒙就是其中之一,呂蒙雖然驍勇善戰,但有一個缺點:不愛讀書。他的主上孫權曾屢次勸他讀書。經過多次的勸說,呂蒙不再是“吳下阿蒙”,讓人“刮目相待”。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板書:孫權勸學)。二、作者、作品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階級治國提供政治借鑒和教訓。

三、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聽課文錄音或教師范讀后,學生朗讀。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字音:

卿qīng涉shè豈qǐ邪yé孰shú遂suì四、理解翻譯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學生就文中字詞提出質疑。

【初】當初。【謂……曰】對……說。【以】用,拿。

【豈】表反問的語氣助詞,難道。【但】只。【耳】語氣詞,罷了。

【孰若……】誰(哪一個)比得上……。【所益】所收獲的、所得到的好處。

【就】從事,做。【議論】商討、論說(天下大事)。

【士】士大夫或讀書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氣的人。

【三日】虛數,指多天。【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遂】于是,就。【而】連詞,表承接關系。

2、學生結合書下注解及補充注釋翻譯課文,教師更正補充。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人物的心理。

⑴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堅決果斷,神態嚴肅,既嚴格要求,又充滿期望。)

⑵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

⑶卿言多務,孰若孤?

(神情激動,語氣殷切,現身說法,以自己的經歷向呂蒙說明“學”的可能性。)

⑷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驚奇,又為呂蒙的進步感到情不自禁的贊嘆,側面表現了呂蒙因“學”而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

⑸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指責中帶有自豪,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4、歸納文言字詞。

⑴注意古代的稱呼。

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⑵注意一處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

謂……曰:對……說。

⑶注意古今異義的詞語。孤(孤常讀書)古:古時王侯的自稱今:孤單,孤獨

但(但當涉獵)古:只今:表轉折關系,但是

往事(見往事耳)古:歷史今:過去的事

過(及魯肅過尋陽)古:到今:經過

博士(治經為博士)古: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一種學位名稱

⑷注意一詞多義的詞語。

以蒙辭以軍中多務(用)自以為大有所宜(認為)

見見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⑸注意句末語氣詞所表達的語氣。

例子參見課后練習,此略。

⑹積累運用成語。

①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至窮困而富有了,都可以說:非復吳下阿蒙。

造句:這人啊,可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只是個窮小子的小王,而今卻成了大企業家,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指去掉舊看法,用新的眼光看待人或事。

造句:平時不善言語、性格內向的張軍,這次卻在全國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大家不得不對他刮目相待了。第二課時回顧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本文的文言字詞,已基本了解文章的大意,這節課我們深入探究文章的內容。二、探究質疑,深入研討

1、質疑:孫權勸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請問他是怎樣勸學的?

討論歸納:首先是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身份“不可不學”;其次是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從而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2、質疑: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可謂是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二人的真實性情與融洽關系。請問作者在此描寫二人的對話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二人的對話,既從側面烘托出了孫權勸學的顯著成效,也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3、質疑: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討論歸納:魯肅之所以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了魯肅的愛才、敬才,二人的情投意合。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4、質疑: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討論歸納:(1)讀書學習大有益處,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提升自我,增長知識與才干。(2)學習沒有早晚之分,只要認真學習,終有所成。(3)不要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他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質疑:從三人的語言中體會人物的形象。討論歸納:孫權:關心部下,善勸,對部下嚴格要求。呂蒙:知錯就改,坦誠豪爽,勤奮善學。魯肅:直白,敬才,愛才。三、教學遷移,拓展延伸1、比較《傷仲永》和《孫權勸學》的異同討論歸納:內容上:《孫權勸學》寫呂蒙“當涂掌事”之后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傷仲永》寫方仲永幼年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寫法上:《孫權勸學》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2、關于讀書,學習的名言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知識就是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課堂總結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語言凝練,含義豐富。以對話刻畫人物,善于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