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六單元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與特點19古代商業發展試題新人教版_第1頁
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六單元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與特點19古代商業發展試題新人教版_第2頁
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六單元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與特點19古代商業發展試題新人教版_第3頁
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六單元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與特點19古代商業發展試題新人教版_第4頁
2019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第六單元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與特點19古代商業發展試題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商業的發展1.(2017·新課標全國卷Ⅱ)北朝時,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經常嘲諷南方人的品茶風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商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接踵,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期()A.國家一致使南茶開始北運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漲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分析:此題考察唐朝時期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資料表示,唐朝中期,南方茶葉在北方城市大批銷售,喝茶風俗廣泛化,這反應出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漲,故C項正確。資料無法說明唐中期南茶“開始”北運,A項錯誤;單從北方喝茶風俗廣泛化沒法得出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B項錯誤;資料沒有波及南北方經濟發展水平,且這一表述與史實不符,D項錯誤。答案:C2.(2017·天津文綜)史載,清朝“朱仙鎮,天下四大鎮之一也。食貨富于南而輸于北,由佛山鎮至漢口鎮由漢口鎮至朱仙鎮朱仙鎮最為繁夥,景德鎮則窯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鎮和景德鎮位于以下圖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分析:此題考察中國古代商業城市的發展。第一,從資猜中“食貨富于南而輸于北”可知,朱仙鎮處于南北交通的樞紐。再依據“由佛山鎮至漢口鎮”“由漢口鎮至朱仙鎮”可得出朱仙鎮應在佛山鎮和漢口鎮的北方,據此可推測出①為朱仙鎮。景德鎮位于江西省,應在③處。故B項正確。答案:B13.(2017·新課標全國卷Ⅱ)以下圖為春秋戰國之際局部表示圖。當時,范蠡在陶、子貢在曹魯之間經商成為巨富,這一現象反應了()A.地區地點影響商貿發展B.爭霸戰爭促使經濟交往C.交通條件決定地方經濟狀況D.城市規模擴大推進商業繁華分析:此題考察春秋戰國之際影響商業發展的要素。認真察看地圖,當時兩大巨賈均在曹、魯一帶經商,從地理地點看,曹國和魯國處于中原地區,表現出地區地點對商貿發展的影響,故A項正確。當時爭霸戰爭屢次,但并無在各地廣泛出現巨商大賈,故可清除B項;資料沒法顯示當時的交通狀況和城市規模,C、D兩項均可清除。答案:A4.(2016·北京文綜)黃崇德是16世紀一位典型徽商。最先他不過經營棉布、糧食等,后獲取政府允許,轉而從事收益更大的食鹽貿易,累積了巨額財產,用于購田置地。這說明當時()①農產品大批進入商品流通領域②農本思想依舊占主導地位③政府放棄對食鹽貿易的控制④商人社會地位明顯提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分析:“16世紀”“典型徽商”“經營棉布、糧食”等信息表示農產品大批投放市場,故①正確;由徽商累積巨額財產后“購田置地”可知,農本思想仍占主導地位,故②正確;由徽商在“獲取政府允許”后才轉而從事食鹽貿易可知,政府并未放棄對食鹽貿易的控制,故③錯誤;題干并未反應商人社會地位提升,故④錯誤。故此題選A項。2答案:A5.(2015·新課標全國卷Ⅰ)宋朝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一些民間崇敬,如以后被視為海上保護神的媽祖、被視為婦幼保護神的臨水夫人等,這些崇敬獲取朝廷認同,后代影響不停擴大。這反應出()A.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漲B.女性地位漸漸獲取提升C.朝廷不停鼓舞大海開發D.統治思想與公眾觀點趨勢一致分析:民間崇敬獲取朝廷認同,說明朝廷對該地區民俗文化的認同,實質上也是該地區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上漲的重要反應。從資料信息看,宋朝東南沿海地區的民間崇敬獲取朝廷認同,后代影響不停擴大,其實質是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漲,應選A項。B、C兩項與史實不符;宋朝東南沿海地區出現的一些民間崇敬獲取朝廷認同僅是個例,不可以表現統治思想與公眾觀點趨勢一致,清除D項。答案:A6.(2015·新課標全國卷Ⅱ)明成祖朱棣以為,北京“山川形勝,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將國都從南京遷至北京。這一措施客觀上()A.推進了國家政治一致進度B.促使了跨地區貿易的繁華C.克制了地區性商幫的形成D.改變了南北經濟文化格局分析:明成祖將國都從地處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地區的南京遷到當時相對落伍的北京,需將大批物質由南方輸送到北方,客觀上促使了跨地區貿易的繁華,為地區性商幫的形成和發展創建了條件,故B項切合題意,C項錯誤。遷都是在國家政治一致的狀況下進行的,A項錯誤;遷都并無改變南方作為經濟文化重心的地位,D項錯誤。答案:B7.(2017·江蘇單科)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繁華,國外貿易一度活躍。閱讀以下資料:資料一:明朝中后期,原產美洲的玉米、紅薯傳入中國,提升了糧食產量,使很多本來用以栽種糧食作物的耕地改種桑樹、棉花等經濟作物。在浙江湖州,每畝桑田銷售桑葉可獲利5兩白銀,比栽種水稻要超出一到兩倍。當地部分養蠶人自己不種桑樹,依賴購置桑葉養蠶。嘉定縣因栽種棉花,“不產米,仰食四方”。當時商業很發達,商人擁有雄厚的資本。比如,徽州商人“藏鏹(白銀)有至百萬者”,而資本二三十萬兩白銀的,只好算是中等規模的商人。資料二:明朝嘉靖、萬歷年間,民間國外貿易盛行,中國海商的蹤跡幾乎遍及東南亞各國。他們用瓷器、絲織品換取南洋的香料、藥材和珠寶。歐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來后,則用白銀換取中國的生絲和瓷器。隆慶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設督餉館,個人海上貿易獲得某種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國外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3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批白銀來支付貿易逆差。國外白銀的流入,增添了國內白銀的總量,擴大了白銀的流通范圍。錢幣開始以白銀為主。——以上資料摘編自卜憲群《簡潔中國歷史讀本》達成以下要求:據資料一并聯合所學知識,歸納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據資料二并聯合所學知識,歸納明朝國外貿易“一度活躍”的原由,說明國外白銀流入中國的主要背景。據資料一、二并聯合所學知識,簡析國外白銀流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踴躍作用。分析:此題考察明朝商品經濟與國外貿易的發展。第(1)問,緊扣資料一信息,遷徙所學知識,從農作物栽種、農產品商品化、資本及商業集體等角度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提取資料二中重點信息,從政府政策、商業貿易的自己發展等方面歸納;第二小問,重新航路開辟、西歐國家的初期殖民擴充、中外貿易溝通等方面剖析說明。第(3)問,從促使商品經濟發展、主要流通錢幣的變化、經濟聯系的增強等角度剖析。答案:(1)表現:經濟作物大批栽種;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資本雄厚;商幫(徽商、晉商)活躍。原由:中國商人主動參加國外貿易;政府開放(放松)海禁;建立特意管理機構。背景:新航路開拓;殖民者打劫美洲白銀(貴金屬);中國手工業品在國外受歡迎;外國無適合商品與中國互換,不得不用白銀支付。作用:白銀成為主要流通錢幣;促使了商品經濟發展(商業繁華);增強了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8.(2017·北京文綜)(節選)陪伴著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不停增加。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發現了大批唐朝瓷器碎片,此中包含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黃褐釉瓷等。在我國海南島東南部海灘和西沙群島海疆,也發現了成捆疊堆的唐宋時期瓷器。唐宋時期,廣州出現幾種新行業:和香(把舶來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來的象牙和犀牛角進行切割)、譯人(翻譯)和舶牙(舶來品交易經紀人)。每年進入廣州的外國人約一萬人次,廣州出現了供外國人居住、經商的“蕃坊”。聯合所學,概括海上絲綢之路對唐宋社會經濟的影響。分析:此題主要考察中國古代的商業和對外貿易。學生可依照資料信息總結出海上絲綢之路對唐宋社會經濟的影響。依據資猜中“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發現了大批唐朝瓷器碎片”“在我國海南島東南部海灘和西沙群島海疆,也發現了瓷器”,可歸納出中國當時國外貿易地區廣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