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勞動負荷與作業能力第1頁/共66頁一、作業類型(worktypes)
根據肌肉收縮狀態,參與勞動肌肉量的多少以及是否做功將作業分為兩種類型。
靜態作業(staticwork)動態作業(dynamicwork)
第2頁/共66頁(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
即主要依靠肌肉等長性收縮來維持一定體位,使機體和四肢保持不動所進行的作業,也稱靜力作業。
特征:能消耗水平不高氧需通常不超過1L/min
易疲勞第3頁/共66頁
維持較長時間的靜態作業
肌肉張力在最大隨意收縮的15-20%以下時,不管此時參與的肌肉有多少,只要收縮的張力是相對穩定的,這種靜力作業可維持較長時間。(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第4頁/共66頁(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維持較長時間的靜態作業第5頁/共66頁
致疲勞性等長收縮
當等長收縮的肌張力超過最大隨意收縮力的20%時,易產生疲勞,因此稱致疲勞性等長收縮。當肌張力在最大隨意收縮力的50%時,作業能維持1分鐘,如果以最大肌張力收縮只能維持6秒。(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第6頁/共66頁(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第7頁/共66頁
靜態作業持續時間與肌肉收縮力的關系第8頁/共66頁靜態作業的特點1、能消耗水平不高:因為在靜態作業時并沒有做功。2、氧消耗水平較低:氧需通過常不超過1L/min。3、乳酸在局部堆積易引起疼痛和疲勞。4、作業停止后數分鐘內,氧消耗反而先升高后再逐漸下降到原水平。(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第9頁/共66頁
原因:
1、靜力作業時,一定肌群持續收縮壓迫小血管,使血流發生障礙,肌肉在無氧條件下工作形成氧債,當停止作業后血流一旦暢通,立即開始補償氧債,故呈現出作業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增高的現象。
2、靜力作業時由于局部肌肉的持續收縮、不斷刺激大腦皮層而引起局限強烈興奮灶,使皮層和皮層下中樞的其他興奮灶受到抑制,例如能代謝的抑制;當作業停止后,即出現后繼性功能的加強,產生氧消耗反而升高的現象。(一)靜態作業(staticwork)第10頁/共66頁
在保持肌張力不變,即等張性收縮的情況下,經肌肉交替收縮和舒張,使關節活動來進行的作業,也稱動力作業。
(二)動態作業(dynamicwork)
重動態作業輕動態作業第11頁/共66頁(二)動態作業(dynamicwork)
重動態作業參與重動態作業的多是大肌群,因此能量消耗高是它的特點之一。第12頁/共66頁
輕動態作業(反復性作業)
參與作業的是一組或多組小肌群,參與活動的肌肉量小于全身肌肉總量的1/7,肌肉收縮頻率高于15次/分鐘。
特點:能耗不高,但易疲勞或受損。(二)動態作業(dynamicwork)操作鍵盤輸入漢字,手指擊鍵可高達1O0次/分鐘以上,第13頁/共66頁勞動系統
(一)基本概念
1、勞動系統(worksystem):
指相互作用的某些元素構成的一個體系。
二、勞動負荷評價
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產品勞動環境第14頁/共66頁
2、負荷(load):
是指勞動體系對機體生理、心理的需求和產生的壓力。負荷強調外部的因素和情形。
3、應激(strain):
指負荷對個體的影響,它強調在負荷作用下機體內部的生物過程和反應。(一)基本概念第15頁/共66頁
4、勞動負荷的適宜水平:勞動負荷的適宜水平可理解為在該負荷下能夠連續勞動8小時,不至于疲勞,長期勞動時也不損害健康的衛生限值。
一般認為勞動負荷的適宜水平約為最大攝氧量的1/3。(一)基本概念
最大攝氧量(未經鍛煉):男子女子
3.3L/min2.3L/mi
適宜負荷水平(耗氧量):1.1L/min0.8L/min
以能量代謝計:17KJ/min12KJ/min心率表示適宜水平:不超過基礎心率+40次/min第16頁/共66頁
1、最大攝氧量(maximumoxygenuptake,VO2max)
勞動時消耗的能量,主要靠有氧代謝供給,每消耗1L氧約產生20.92kJ能量。在不斷增加勞動負荷下可測得人的最大攝氧量(L/min),它表示一個人體力勞動能力的大小。此外,某項工作任務下測得的耗氧量可反應其勞動負荷的高低。(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第17頁/共66頁
1、心率(heartrate,HR)
勞動負荷逐漸增加,心率和耗氧量均隨之漸增,呈線性關系。但心率低于100次/min和高于175次/min時,則線性偏離。
適宜心率(靶心率)=(最高心率-安靜心率)×40%+安靜心率最高心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最高心率=220-年齡(歲)(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第18頁/共66頁
3、PWC170(physicalworkcapacityataheartrateof170)
是指當心率達170次/min時人的體力勞動能力。是一種己廣泛用于研究循環-呼吸系統生理負荷的運動試驗。受試者在定量勞動負荷下,身體功能動員起來,處于穩定狀態下,心率為170次/min時所做的功,單位用W表示。
(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第19頁/共66頁
PWC170測定法:
1)先訓練受試者在自行車功率計上踏車運動,熟練后靜息半小時以上;2)正式踏車運動,負荷遞增至功率66.8-100.2W時,盡力踏車3-4min,踏速應達每分60轉,此時的功率為N1,心率達110次/min左右;3)休息5min,再踏車3-4min,這次功率N2為167-200.4W,心率達180次/min左右。兩次踏車末,均用心電描記器測算穩態心率。
(二)評價方法與指標第20頁/共66頁分別以f1、f2表示N1、N2時的穩態心率,代入下式:170-f1PWC170(W)=N1+×(N2-N1)f2-f1
我國健康男青年的PWC170“正常水平”為151.64±19.20W
最大攝氧量的計算公式:
VO2max(L/min)=(13.1PWC170+1070)/1000(二)評價方法與指標第21頁/共66頁
4、手工搬運提舉限值提舉和搬運重物是常見的生產性活動,它是腰背痛的主要危險因素。手工搬運提舉限值,可用來預測搬舉重物勞動的負荷應該在何數值內,評價實測負荷是否安全,是否應采取改進措施。(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第22頁/共66頁
5、肌電活動肌電活性與肌肉的力量或負荷存在一定比例關系,可用于靜態和動態作業的勞動負荷評價。肌電譜在肌肉疲勞時發生明顯的變化,振幅增大而頻率降低,因此可直接反應局部肌肉的疲勞。(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第23頁/共66頁
6、直腸溫度
中心體溫(如直腸溫度)則反應機體自環境受熱和自身產熱的總和,而且它十分穩定。常用于高溫作業時機體的應激指標。
7、血乳酸、肌酸激酶、肌紅蛋白等指標用于評價機體應激程度。
(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客觀方法第24頁/共66頁
8、腦誘發電位其幅度和潛伏期可用于反映腦力工作負荷,隨著負荷的增加其幅度降低,潛伏其延長。
9、瞳孔測量通過測量瞳孔直徑反映執行任務時注意力的高低。工作負荷越大,瞳孔的直徑就越大。常用于評價腦力勞動負荷。(二)評價方法與指標客觀方法客觀方法第25頁/共66頁
主觀方法:應用各種量表
1、Borg量表
Borg量表根據功率車活動強度與心率關系的研究結果而制定,可用于實驗室體力活動時負荷的主觀評估。Borg量表還可用于疲勞、痛疼、精神緊張等的實驗室評價研究。(二)評價方法與指標主觀方法第26頁/共66頁Borg量表具體做法:
每項活動后,讓受試者就其感受到的負荷參照該量表做出評判,結果以分值表示。這些分值與當時活動的心率呈線性關系。由于工人缺乏不同級別負荷的即時感受作為參照來比較評分,Borg量表用于勞動負荷的現場調查受到限制。(二)評價方法與指標第27頁/共66頁第28頁/共66頁
2、Cooper-Harper量表
根據任務的難易及作業人員的應激狀況以及決策形式將腦力勞動負荷由低(1)到高(10)劃分為十個等級。主要評價腦力勞動工作負荷。
(二)評價方法與指標主觀方法第29頁/共66頁
觀察方法:(observationmethod)1、AFT工作分析法:有216項觀察項目,內容涉及整個勞動系統的方方面面:體力勞動、腦力勞動、靜力作業、動力作業和勞動環境等。
2、OWAS(theOvakoworkpostureanalyzingsystem):則專門用于觀察分析勞動姿勢負荷。(二)評價方法與指標觀察方法第30頁/共66頁
三、作業能力
(workcapacity)
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稱作業能力(WorkCapacity)。更確切地講,作業能力是指在不降低作業質量指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長時間內維持一定作業強度的能力。
第31頁/共66頁
三、作業能力(workcapacity)
(一)體力勞動作業能力的測定1、單位作業時間內產品的質和量來直接觀察。2、通過測定勞動者的某些生理指標的變動來衡量(握力、耐力、心率、視運動反應時等)。第32頁/共66頁(二)勞動過程中作業能力的動態
23124勞13
動生產率
0123401234午休1入門期2高效穩定期3疲勞期4終末激發期第33頁/共66頁(三)疲勞(fatigue)
疲勞是體力和功能性效率暫時減弱,它取決于工作負荷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經適當休息又可恢復。疲勞也可理解為一種狀態:原來可輕松完成的工作,現在卻感到要花費很大精力才能應付,且取得的成果越來越小。第34頁/共66頁
疲勞狀態(fatigue-likestates)
它是由工作任務或環境變動大所致個體的應激狀態,包括單調乏味,警覺性降低和厭煩。工作或環境變化后,疲勞狀態可迅速消失。(三)疲勞(fatigue)第35頁/共66頁
疲勞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疲倦感輕微,作業能力不受影響或稍下降。此時,濃厚興趣、強烈刺激、個人意志等可戰勝疲勞,維持工作效率,但有導致過勞的危險。
(三)疲勞(fatigue)第36頁/共66頁(三)疲勞(fatigue)
第二階段:作業能力下降趨勢明顯,但僅涉及產品的質量,對產量的產量影響不大。第三階段:疲倦感強烈,作業能力急劇下降或有起伏,最終感精疲力竭、操作發生紊亂而無法繼續工作。又做錯啦!太疲勞啦!不想干啦!第37頁/共66頁
疲勞發生機制短時間大強度體力勞動和靜力作業所引起的疲勞主要是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蓄積所致。較長時間輕或中等強度勞動所出現的疲勞主要與糖原消耗有關,但也有人觀察到日常8小時工作后也感到疲勞感,但肝糖原及血糖水平并沒有變化。
(三)疲勞(fatigue)第38頁/共66頁
中樞神經系統保護性抑制:強烈、單調的勞動刺激會引起大腦皮層細胞儲存的能源迅速消耗,導致恢復過程的加強,但消耗占優勢時就出現保護性抑制。以保證皮層細胞不至于遭受進一步耗損,此時就出現疲倦感和疲勞。
內環境平衡破壞:ATP消耗、糖原消耗、血糖下降、乳酸增加、PH下降。(三)疲勞(fatigue)第39頁/共66頁
1、社會心理因素
社會地位決定了勞動者的地位和分配制度,這直接影響勞動者的工作態度。另處理好家庭關系、上下及關系、同事關系,健全各種保障體系,增加工作滿意感等對提高作業能力會起到重要作用。
四、影響作業能力的主要因素第40頁/共66頁四、影響作業能力的主要因素
2、個體因素
體力勞動作業能與年齡、性別、身材、健康狀況、營養狀況等有關。以腦力勞動為主的作業與個人的文化程度、思維、創新能力有關。
3、環境因素
作業場所的噪聲、空氣污染、高溫、寒冷、照明不足等對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都有較大影響。第41頁/共66頁4、生產設備與工具
應符合人類工效學要求。
5、勞動組織
包括勞動強度、工間休息、輪換班制度、工作時間等。
6、鍛煉和練習
(trainingandexercise)四、影響作業能力的主要因素第42頁/共66頁
第四節
職業心理
(OccupationalPsychology)
第43頁/共66頁
是研究職業群體中的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人首先要形成動機,然后才推動相應的行為。而動機的形成取決于社會、組織、個人的認知能力。
職業心理學(occupationalpsychology)
第44頁/共66頁
當個人的主觀動機和愿望與客觀環境提供的滿足發生矛盾;或個人素質(體力、知識、經驗、技能等)與工作對該人所提出的要求(工作負荷、復雜性)和職責等不相適應。而個人又無力控制或更改時就會造成社會心理緊張。心理緊張(psychologystress)
第45頁/共66頁心理緊張(psychologystress)
個人主觀愿望和動機個人素質環境提供的滿足工作要求緊張緊張體力、知識、經驗、技能等工作負荷、復雜性第46頁/共66頁
是客觀需求與主觀反應能力之間的一種(可感受到的)失衡,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不能滿足需求就可引起相應的(可察覺的)功能紊亂。
緊張(stress)
第47頁/共66頁
職業性緊張(occupationalstress)
是個體特征與職業(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工作需求超過個體應對能力而產生的緊張反應。第48頁/共66頁緊張來源
一、職業緊張的來源工作固有因素組織因素工作關系職業經歷組織結構和氣氛第49頁/共66頁(一)工作固有因素
1不良的作業環境
2輪班作業
3工作負荷
4新技術利用一、職業緊張的來源
粉塵、噪聲、異常氣象條件、毒物第50頁/共66頁一、職業緊張的來源(二)組織因素
1角色模糊及角色沖突:當個體對其工作目標、同事對他的期望、工作范圍和責任不清楚時,就會出現角色模糊。
2責任:對人的責任和對事的責任。
我該做什么?我該如何做?第51頁/共66頁
(三)工作關系
為達到工作目的,確保工作有秩序地運行,工作人員必然要結成不同層次的職務關系。
(四)職業經歷
工作缺乏保障、擔心失業、退休、過度地贊譽、過快地提升和達到事業頂峰的挫折都可導致緊張。一、職業緊張的來源第52頁/共66頁
(五)組織結構和氣氛
各種各樣的管理體制,包括有效協商、工人參與工作決策,工作安排缺乏有效協商和對工人行為限制過多等已被認為是緊張因素。參與決策越多,工作滿意感就越好,人事變動率就越低,上下級關系越融洽,勞動生產率就越高。
一、職業緊張的來源第53頁/共66頁二、職業緊張模式第54頁/共66頁二、職業緊張模式第55頁/共66頁1.心理反應:過度緊張引起人們對工作不滿意,自覺軀體不適、疲倦、焦慮、抑郁、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興奮、易怒等。2.生理反應:緊張引起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表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血和尿中兒茶酚胺、尿酸增加。3.行為表現:吸煙、酗酒、怠工、缺勤、藥物依賴、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等。三、緊張反應的表現(stressreaction)
第56頁/共66頁
1、精疲力竭癥(burnout)是個體不能應對職業緊張的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常發生在多年高質量、熱情、大量工作后,突然對工作不感興趣、工作效率下降,出現疲勞、失眠、抑郁、胃腸功能紊亂、煩躁不安、氣急、冒險性增加等。
四、過度心理緊張有關的疾病
第57頁/共66頁
情緒耗竭:個體的情緒資源過度耗竭,表現為疲乏不堪、精力喪失、體力衰竭和疲勞。
人格解體:是一種自我意識障礙,感覺外部世界陌生、不真實(現實解體);對他人麻木、冷淡、激惹的態度(情感解體)。
職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紀處理委托事務合同9篇
- 優惠房價合同9篇
- 醫藥專利轉讓合同9篇
- p北京市存量房屋買賣合同8篇
- 學費分期付款標準合同10篇
- 商品房買賣購房合同7篇
- 防水分包合同(知識研究版本)
- 提前終止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全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下載答案
- 2025年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全面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
- 廣西《疼痛綜合評估規范》(材料)
- 2025年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內蒙古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美容師考試與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及試題答案
- 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方案
- 2025-2030中國藥用活性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1年中國竹鼠養殖及深加工行業投資研究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超星爾雅學習通《國際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第13課 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對外交流 教案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
- 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建議書案例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