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掌握“兩彈一星”及載人飛船的名稱和發射時間,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義,了解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狀況。根據數字資料分析“秈型雜交水稻”的推廣價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技能。了解鄧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的突出事跡,引導學生找出這此科學家成功的共冋原因,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利用圖書館、互聯網搜集和整理有關“兩彈一星”的資料,學習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兩彈一星”、載人飛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乂,提冋學生對現實的洞察力和對未來的預見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老輩科學家為振興中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歷程中,體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句話的含義,啟發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進步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秈型雜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廣的意義、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教學難點: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談到科學技術成就,大家會聯想到信息化、數字化等等。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會想到的是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等。因為當時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這些頂尖技術。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美國的“核訛詐”,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緊褲腰帶,也要搞出我們的原子彈。可想而知,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多么險峻!為此我們實現了“兩彈一星”的夢想。圖片反映的就是“兩彈一星”,當然,“兩彈一星”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就是核彈、導彈和衛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1.圖片展示:錢學森(左一)和鄧稼先(左二)2.教師提問:兩位科學家對我國哪一方面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提示:國防科技。3.學生分組找出:在新中國成立后在國防科技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提示: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實驗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4.教師提問:新中國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研制出“兩彈一星”的,這與鄧稼先、錢學森等科學家的奮斗是離不開的,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哪些精神呢?提示:艱苦奮斗、愛國敬業、甘于奉獻,嚴謹細致,團結協作、敢于創新等。5.引導學生回答:取得這些成就的歷史意義。提示: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6.圖片展示:楊利偉走出神舟五號7.請同學們看課本,說說:改革開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完成實驗;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8年9月,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目標導學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1.圖片展示:袁隆平屠呦呦2.教師簡要介紹: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經歷。3.提出問題:袁隆平研制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社會意義?提示:為解決我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4.教師指出:為此袁隆平成為獲得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人;他還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5.教師提問: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有什么醫學價值?提示: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6.教師指出: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目標導學三:文化事業的發展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94頁“文化事業的發展”的內容,回答:我國指導文藝工作的方針是什么?我國在文藝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提示(1):方針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示(2):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舞蹈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教師總結:“雙百”方針為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將來仍然是我國科學文化工作者應該遵循的方針原則。三、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一起走近了新中國取得的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認識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愛國奉獻、赤膽忠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等優秀品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源泉。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老一代科學家的優良品質,不為名利,默默奉獻!讓科技創新成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板書設計國防醫學文學軸型雜交水稻善名科學親:鄧稼先、錢學淼等>莫占荻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兩弾.-星和找人飛船増強國肪力最提高國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