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庫灌漿工程竣工總結推薦參考_第1頁
某水庫灌漿工程竣工總結推薦參考_第2頁
某水庫灌漿工程竣工總結推薦參考_第3頁
某水庫灌漿工程竣工總結推薦參考_第4頁
某水庫灌漿工程竣工總結推薦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xx水庫PAGEPAGE28浙一水建集團xx水庫灌漿工程竣工報告二〇〇九年月日批準:日期:審核:日期:擬稿:日期:

施工概況1.1工程簡況xx水庫灌漿工程,主要包括砼面板堆石壩固結灌漿、帷幕灌漿,溢洪道固結灌漿、帷幕灌漿,發電引水隧洞固結灌漿回填灌漿,放空洞固結灌漿。1.2工程地質本工程大壩趾板基礎巖性單一,為早白堊世侵入黑云角閃石英二長巖(K1D),灰白色,紅褐色為主,新鮮巖石堅硬,局部蝕變(綠泥石、綠簾石化)呈灰白~淺綠色,巖性相對較軟。趾板范圍有三處斷層,由斷層泥、麋坡巖、斷層角礫巖組成。左右岸節理及節理密集帶較為發育,節理傾角一般在35~80○

為主,節理充填物風化巖中多為鐵錳質,次生泥及巖屑等,弱風化巖石中有鐵錳質及鈣質,微風化~新鮮巖石中多為鈣質及綠色礦物,局部節理充填黃鐵礦晶體。基巖表層地下水為裂隙水,其相對隔水層(q≤5Lu)埋藏深度為左岸24.4~45.6M,河床13.1~31.7M,右岸25.9~50.6M。1.3設計參數砼面板堆石壩基礎灌漿主設單排帷幕和雙排固結,單排帷幕上下游各一排固結,沿趾板布置;在斷層破碎帶以及黃鐵礦脈區固結灌漿孔孔深取8M,上游側增設一排固結孔;帷幕孔孔距2m(斷層及黃鐵礦區1.5M),孔深按深入相對隔水層q≤5Lu控制。固結灌漿孔孔距3M(斷層黃鐵礦區2M),趾板固結孔深除左岸高程160M以上為5M外其余均為6m(斷層黃鐵礦區8M),斷層砼塞回填14天后須進行接觸灌漿,其孔距為1.5M,孔深伸入巖面1M。黃鐵礦礦脈區及其兩側10M范圍內的灌漿其水泥漿液須摻塞柏斯(XYPEX)。溢洪道布置單排帷幕孔,由砼面板堆石壩帷幕中心線延伸過來,溢洪道基礎布置10排固結灌漿孔。1.4施工進度2008年1月8日開始砼面板堆石壩灌漿施工,2009年月日xx水庫灌漿工程竣工,共完成帷幕灌漿36單元,固結灌漿37單元,接觸灌漿4單元,隧洞固結19單元,隧洞回填12(含放空洞一個單元)單元,(各單元質量評定詳細情況見單元灌漿質量評定統計表)。本工程完成情況:

帷幕、固結、接觸及回填灌漿完成工作量表:表2孔類基本孔數檢查孔數砼總孔深基巖注灰總耗灰單位注入量mmmkgkgkg/m大壩帷幕28129439718367468534712800012.65大壩固結4282378738723085527797761917.11放空洞固結1961024408部份預埋管不計鉆孔長度出出段未完部份預埋管不計鉆孔長度出出段未完638518394858.03趾板接觸704119.1194.575.43412468945.25溢洪道固結19010347.71249.790293991465514.62溢洪帷幕798隧洞固結1034547175081436416498231315.05隧洞回填39531∕2493m2∕548806017814.43m2合計說明:1、單位注灰量為基本孔的平均單位注灰量;2、孔數為基本孔,檢查孔分列統計;3、帷幕總耗灰量含封孔灰量但未包括棄漿量.3、基巖及總孔深長度包括檢查在內。固結灌漿完成詳細情況見附表固結灌漿成果一覽表。帷幕灌漿完成詳細情況見附表帷幕成果一覽表。2施工依據灌漿工程在施工中以下列標準為施工依據:《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基礎灌漿圖》,沐庫施-水-壩-32、3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5148-2001;《水利水電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程》SL25-92;3施工布置3.1制漿系統的布置制漿系統采用相對集中制漿的原則,亦即隨著工作面就近布置,在右壩頭布置1#集中制漿站,擔任右岸趾板和導流隧洞上游的制漿任務。在河床段上游布置2#集中制漿站擔任河床、左右岸趾板下部的制漿任務。在溢洪道布置3#制漿站,擔任左岸趾板上部和溢洪道的制漿任務。發電引水隧洞和導流隧洞下游的制漿任務,在布置4#制漿站。每個制漿站布置有:水泥庫房、配料制漿房及灌漿砂堆放場。每個制漿站配備水泥漿液攪拌機、高速制漿機、SGZ-Ⅰ型灌漿泵,標準漿液通過中繼站送到工作面機組。3.2鉆灌作業平臺⑴河床段及其它水平段帷幕及固結灌漿鉆孔設備直接放置在趾板上。左、右岸搭建鉆灌施工平臺,沿趾板上、下進行移動,鉆孔、灌漿施工平臺采用鋼木結構。施工期間地質鉆機或鉆灌施工平臺直接固定在插筋鉤上,起落架用鋼管三腳架和鋼管龍門架。⑵發電洞、導流洞在相應的部位設置簡易作業平臺。3.3風水電配置水管、電路接到每個工作面,保證每個工作面的供水、供電。隧洞鉆孔用風由壓風機接管路到工作面。3.3人員機械配置作業人員分二班制施工,配備兩個機組,每個機組13人,每個機組設兼職質檢員、安全員,每班作業人員中兼配備有班長、記錄員等,另外配有修理工1名、電工1名,以保證機械正常運行,施工高峰期人員為32人。帷幕及孔深大于8m的固結鉆孔采用SGZ-ⅠB型地質鉆機造孔,當孔深小于6m時采用2臺YT-24型風動手提鉆機造孔。灌漿配備3臺SGB-Ⅰ型灌漿泵,3臺高速制漿機。供風采用1臺3m3壓風機。帷幕孔測斜采用1臺kxp-Ⅰ型測斜儀。4施工工藝技術隧洞回填灌漿在砼襯砌達到70%設計強度后進行,隧洞固結灌漿在該部位回填灌漿結束后進行,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鉆灌遵循先固結后帷幕的原則進行。回填灌漿采用純壓式灌漿,灌漿施工自低向高推進。固結灌漿孔基巖段長≤6米的孔,采用全孔一次孔內循環灌注,基巖灌漿段長8米的孔采用分段孔內循環灌漿法。砼面板堆石壩趾板兩排固結灌漿孔,先下游排固結鉆灌施工,后上游排固結鉆灌施工,排內分兩序進行。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多排固結孔,先邊排固結鉆灌施工,后中間排固結鉆灌施工,各排內固結鉆灌分兩序進行。導流洞固結灌漿分兩序環進行,先進行Ⅰ序環固結鉆灌施工,后進行Ⅱ序環固結鉆灌施工。接觸灌漿施工要求同固結灌漿,接觸灌漿壓力0.3MPa。帷幕孔均采用孔內循環純水泥漿灌注,帷幕灌漿基本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鉆灌法。帷幕灌漿接觸段均單獨鉆灌并待凝,段長2m,其它孔段5m,終孔段適當加長,但不超過8m。帷幕孔最后一段的透水率≤5Lu,否則加深5m,直至符合要求,帷幕灌漿分三序進行,先進行Ⅰ序孔鉆灌,再進行Ⅱ序孔鉆灌,最后進行Ⅲ序孔鉆灌。相鄰的前序孔的孔深須大于后序孔孔深15m,后序孔方可進行施工。為保護砼面板堆石壩灌漿時趾板不抬動,利用千分表對抬動孔進行了砼抬動情況觀察。5回填灌漿施工5.1回填灌漿施工工藝及方法5.1.1施工工藝引水洞、放空洞的回填灌漿在襯砌砼達到70%設計強度后進行,采用純壓式灌漿,灌漿施工自較低一端開始,向較高的一端推進。同一區段的同序孔全部鉆出后,再進行灌漿,先進行Ⅰ序孔的鉆灌,Ⅰ序孔灌漿結束后再進行Ⅱ序孔的鉆灌,所有回填灌漿基本孔結束7天后,進行回填檢查孔壓漿檢查。其施工流程見下圖:ⅠⅠ序回填孔鉆孔(入基巖10cm)灌漿(水灰比0.6:1)檢查孔壓漿(7天后)測量放樣埋設灌漿管路通水檢查管路暢通性縫隙封堵孔深及空隙尺寸測量Ⅰ序回填孔驗收Ⅱ序回填孔鉆孔(入基巖10cm)Ⅱ序孔灌漿(水灰比0.6:1)孔深及空隙尺寸測量Ⅱ序回填孔驗收回填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圖5.1.2施工方法根據砼施工縫確定灌漿區段,每個灌漿區段長度不大于3個砼襯砌段,灌漿前施工縫和砼缺陷等進行全面檢查,對可能漏漿的部位先行處理。回填前對灌漿設備及管路進行通水檢查,確保灌漿能連續進行,回填灌漿采用填壓式灌漿法,先對Ⅰ序孔進行回填灌漿,再對Ⅱ序孔進行回填灌漿,該部位回填灌漿結束7d后進行質量檢查。5.2回填灌漿施工過程控制5.2.1測量放樣由測量工放出控制點,施工隊技術員根據測量提供的樁號、高程,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灌漿孔孔位放樣。5.2.2灌漿區檢查及缺陷處理灌漿前對灌漿區段施工縫、砼面及灌漿系統等進行全面檢查,對可能漏漿的部位進行處理。灌前做到整個灌區封閉良好。5.2.3Ⅰ序回填序孔鉆孔采用手風鉆造孔,孔徑為Φ50mm,孔深進入巖石10cm。Ⅱ序孔造孔時需在Ⅰ序孔灌漿結束后進行。造孔時觀察并記錄砼厚度和空腔尺寸。5.2.4Ⅰ序回填孔驗收所有Ⅰ序回填孔鉆孔完成后,作好各種驗收資料,請監理進行驗收。5.2.5Ⅰ序回填孔灌漿⑴先進行Ⅰ回填序孔的灌漿。灌漿水泥采用42.5#不受潮結塊的新鮮普通硅酸鹽水泥,用水符合拌制混凝土用水要求。⑵采用填壓式灌漿法,Ⅰ序孔開灌水灰比為0.6∶1,灌漿壓力0.2Mpa,斜洞回填灌漿壓力為0.3Mpa。⑶在設計壓力下灌漿孔停止吸漿,延續灌注10min灌漿結束,并封閉孔口閘閥進行閉漿。⑷灌漿時發生串漿,被串孔排出濃漿后將其封堵,再繼續灌漿孔的灌注。5.2.6Ⅱ序回填孔鉆孔Ⅱ序孔造孔時在Ⅰ序孔灌漿結束后進行。孔徑為Φ50mm,孔深進入巖石10cm。造孔時觀察并記錄砼厚度和空腔尺寸。5.2.7Ⅱ序回填孔驗收所有Ⅱ序回填孔鉆孔完成后,作好各種驗收資料,請監理進行驗收。5.2.8Ⅱ序回填孔灌漿⑴Ⅱ回填序孔的灌漿水泥采用42.5#不受潮結塊的新鮮普通硅酸鹽水泥,用水符合拌制混凝土用水要求。⑵采用填壓式灌漿法。Ⅱ序孔需在已灌區Ⅰ序孔結束后施工,漿液水灰比0.6∶1,灌漿壓力0.2Mpa,斜洞為0.3Mpa。⑶在設計壓力下灌漿孔停止吸漿,延續灌注10min灌漿結束,并封閉孔口閘閥進行閉漿。⑷灌漿時發生串漿,被串孔排出濃漿后將其封堵,再繼續灌漿孔的灌注。5.2.9回填灌漿檢查在所有回填灌漿基本孔結束7天后,進行回填灌漿檢查孔壓漿檢查,檢查孔初始10min注入2:1水泥漿液不大于10L為合格。6固結灌漿施工過程控控制6.1固結灌漿施工工藝及方法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固結灌漿施工,在砼強度達到50%設計強度后方可開始。放空洞及發電引水隧洞的固結灌漿在對應部位的回填灌漿結束后進行。固結灌漿淺孔固結采用全孔一次性灌注,孔內循環灌漿法;深孔固結(孔深≥8米)孔采用分段灌注孔內循環灌漿法。砼面板堆石壩趾板兩排固結灌漿孔,先下游排固結鉆灌施工,后上游排固結鉆灌施工,排內分兩序進行。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多排固結孔,先邊排固結鉆灌施工,后中間排固結鉆灌施工,各排內固結鉆灌分兩序進行。放空洞及引水隧洞固結灌漿分兩序環進行,先進行Ⅰ序環固結鉆灌施工,后進行Ⅱ序環固結鉆灌施工。固結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圖固結固結Ⅰ序孔鉆孔洗孔(裂隙沖洗)灌前壓水試驗灌漿封孔檢查孔壓水測量放樣固結Ⅱ序孔鉆孔洗孔(裂隙沖洗)灌前壓水試驗灌漿6.2施工工序6.2.1鉆孔固結灌漿及其檢查孔均采用YT-24型手風鉆造孔,孔深≥8米的孔采用地質鉆機造孔,造孔均須按序次進行。固結鉆孔時,先鉆Ⅰ序孔,待Ⅰ序孔灌后再進行Ⅱ序孔的鉆進。砼面板堆石壩趾板固結鉆孔孔深為6M,左岸趾板▽170以上和溢洪道的固結孔深為5M(圖紙特別注明的除外)。鉆孔結束后均經監理驗收在鉆孔驗收單簽字認可。固結鉆孔編號:砼面板堆石壩部份按河床、左岸、右岸分別獨立編號。河床自左到右,左岸自下往上,右岸自下往上的順序進行編號。溢洪道固結孔編號,按上、下游排數(自上而下)、孔數(自左至右)編號。放空洞及引水洞固結灌漿孔按樁號進行環號編號,環內從洞頂逆時針編起。如1環2號孔,孔號為1-2。各部位固結孔的孔位、孔向和孔深均滿足設計要求。固結孔在鉆孔結束后及時進行鉆孔沖洗,沖凈孔內巖粉、泥渣。6.2.2沖洗鉆孔結束后及時用鉆進的清水進行孔壁沖洗,直至孔口返清水為止。各固結灌漿孔在灌前均作裂隙沖洗,當鄰近有正在灌漿的孔時不進行裂隙沖洗。裂隙沖洗方法采用壓力水沖洗法。裂隙沖洗的壓力為相應灌漿壓力的80%。沖洗完成后24h內沒有進行灌漿的,在灌漿前重新進行裂隙沖洗。6.2.3壓水固結灌漿檢查孔作單點法壓水試驗,基本孔壓水按固結灌漿單元總孔數的5%選取,在灌前進行壓水試驗,試驗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單點法壓水試驗:在穩定的壓力下,每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連續4次讀數其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或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以最終讀數作為計算巖體透水率q的計算值。6.2.4制漿①灌漿材料:灌漿所用水泥的強度等級為42.5,使用的水泥不受潮結塊、出廠日期不超過3個月。灌漿用水為砼拌制用水,拌漿的溫度不高于40℃。②漿液配制:在固定機房中,用高速攪拌桶拌制所灌水灰比水泥漿,并用比重秤對水泥漿進行測定。6.2.5灌漿①灌漿方法:分兩序施工、記錄,采用孔內阻塞、孔內循環,單孔灌注法。②灌漿分段及壓力:淺孔固結孔選用全孔為一段灌漿法,其阻塞器阻塞在砼與基巖接面0.3m以上,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固結灌漿壓力為0.4Mpa。深孔固結(基巖8米的孔),分段方法為上3下5;灌漿壓力上段為0.4Mpa,下段為0.45Mpa。現場使用的壓力表有效范圍在壓力表最大標值的l/4~3/4之間。各種測量計加強維護保養,定期校正。不合格的和已損壞的壓力表不再使用。各孔的灌漿連續進行。開灌前根據壓水試驗成果備足灌漿材料。若因故中斷按規定要求進行處理,并如實記錄中斷灌漿的時間、原因、處理措施、處理效果以及對灌漿質量的影響程度等情況。③漿液水灰比及變換標準:固結灌漿水灰比采用3:1、2∶1、1∶1、0.8∶1、0.6∶1。水灰比由稀到濃逐級變換施灌;灌漿過程中,用比重秤測記漿液密度,其測記頻率每小時不少于一次,漿液變換及灌漿結束時必須測記漿液密度。灌漿過程中,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小,或當注入率不變而灌漿壓力持續升高,不改變漿液水灰比。當某級漿液注入量已達到300L以上,或灌漿時間已達到30min,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明顯時,應改濃一級水灰比。當注入大于30L/min時,采用越級變濃的措施。 ④灌漿結束標準:在設計灌漿壓力下,單孔注入率不大于1L/min,繼續灌注30min后,灌漿結束。6.2.6封孔灌漿結束后,排出孔內稀漿,用M10水泥干性砂漿人工搗實,并漿孔口抹平,深孔采用全孔灌漿封孔法。7帷幕灌漿施工過程控制7.1帷幕灌漿施工工藝及方法砼面板堆石壩及溢洪道帷幕灌漿在該部位固結灌漿結束后進行。帷幕灌漿分三序進行,先進行Ⅰ序孔鉆灌,再進行Ⅱ序孔鉆灌,最后進行Ⅲ序孔鉆灌。帷幕孔采用孔內循環純水泥漿灌注,帷幕灌漿基本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鉆灌法。帷幕孔孔徑Φ59mm。帷幕灌漿接觸段均單獨鉆灌并待凝12h,接觸段段長2m,其它基本孔段5m,終孔段適當加長,但不超過8m。帷幕孔最后一段的透水率≤5Lu,否則加深5m,直至符合要求。

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圖帷幕帷幕Ⅰ序孔鉆孔洗孔(裂隙沖洗)灌前壓水試驗灌漿測量放樣就位測斜下一段鉆孔接觸段待凝接觸段待凝封孔帷幕Ⅱ序孔鉆孔洗孔(裂隙沖洗)灌前壓水試驗下一段鉆孔就位測斜灌漿接觸段待凝封孔帷幕Ⅲ序孔鉆孔洗孔(裂隙沖洗)灌前壓水試驗下一段鉆孔就位測斜灌漿接觸段待凝封孔帷幕檢查孔鉆灌檢查7.2過程控制7.2.1放樣由測量人員用測量儀器測放各工作面的鉆灌控制點。7.2.2定位施工技術人員以測量儀器測放的控制點或實際混凝土澆筑分縫線樁號為基準,根據孔位布置確定帷幕灌漿孔位,孔位偏差不大于10㎝。7.2.3預埋所有帷幕孔均須按放樣尺寸預埋用以固定地質鉆機或固定移動鉆機平臺的拉筋鉤。7.2.4鉆孔帷幕灌漿在相應的部位固結灌漿結束后進行。帷幕灌漿均在蓋重混凝土強度達到50﹪后才開始進行鉆孔灌漿。鉆孔按先后次序及要求進行,其孔深、孔徑、孔向、孔位等均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并在鉆孔結束后及時驗收,填報鉆孔驗收單。帷幕鉆孔編號:砼面板堆石壩部份按河床、左岸、右岸分別獨立編號。河床自左到右,左岸自下往上,右岸自下往上的順序進行編號。增設的只帷幕孔按增W1′、增W2'編號。7.2.5測斜設計孔深>20米的帷幕孔鉆孔,原則上在鉆孔完成后進行測斜,所有測斜孔要做好測斜原始記錄,計算測斜成果并進行成果匯總。垂直孔或頂角小于5°的帷幕灌漿孔,其孔底偏差均滿足下表要求。帷幕灌漿孔孔底允許偏差表3孔深(m)2030405060允許偏差(m)單排孔0.250.450.701.001.30二排孔0.250.500.801.151.50經過帷幕孔測斜檢查,所有的帷幕孔測斜成果全部符合規范要求。詳細情況見帷幕灌漿孔側斜成果一覽表。7.2.6沖洗帷幕孔各孔段均在灌漿前先進行鉆孔沖洗,后進行裂隙沖洗。鉆孔沖洗采用壓力水由導管導入孔底由底往外沖洗,回水清凈結束,鉆孔沖洗結束孔內沉積厚度均不超過20㎝。裂隙沖洗采用壓力水沖洗法,沖洗時間至回水清靜止或不大于20min。裂隙沖洗壓力為相應灌漿段灌漿壓力的80﹪,并不大于1MPa。7.2.7壓水各帷幕灌漿段在灌漿前均進行了簡易壓水試驗。先導孔均自上而下進行正規單點法壓水試驗。壓水試驗壓入流量的穩定標準為:在穩定的壓力下每3min~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連續四次讀數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終值的10﹪,或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時,本階段試驗即可結束,取最終值作為計算值。壓水的壓力取相應灌漿段灌漿壓力的80﹪,并不大于1Mpa。先導孔壓水試驗的壓力為:灌漿壓力<1Mpa的采用0.3Mpa,灌漿壓力≥1Mpa采用1Mpa。7.2.8制漿灌漿水泥采用42.5#不受潮結塊的新鮮普通硅酸鹽水泥,用水同拌制混凝土的水。純水泥漿的攪拌使用普通攪拌機,攪拌時間大于30s,漿液自制備至用完時間,普通水泥漿液≤4h,漿液溫度保持在5°~40°之間,超過規定時間和溫度予以舍棄。配制的漿液比重與標準比重偏差均控制在±0.01以內。7.2.9灌漿灌漿時一般盡快達到設計壓力,但注入率大時分級升壓。灌漿使用壓力在壓力表最大標值的1/4~3/4之間。孔內循環法時的射漿管離孔底的距離應在50㎝以內。當某級水灰比的漿液注入量達到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改濃一級灌注。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不變而壓力持續升高時,不改變水灰比。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根據情況越級變濃。帷幕灌漿使用的水灰比為:5:1、3∶1、2∶1、1∶1、0.8∶1、0.6∶1。帷幕灌漿壓力表(見下頁)帷幕灌漿在規定的壓力下,灌漿孔段注入率不大于1L/min時延續灌注60min(自上而下)或30min(自下而上)結束。帷幕接觸段及遭遇灌前涌水、灌后返漿和地質條件復雜等情況時均采取閉漿、待凝措施,待凝時間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接觸段為12h。7.2.10封孔各孔灌漿結束均及時進行封孔,封孔采用分段灌漿漿封孔法和全孔灌漿封孔法。(孔深在20米以上的灌漿孔采用分段灌漿封孔法)。沐塵水庫帷幕灌漿工程壓力參數表160M以下160-170以上170以上段位M-M沖洗(MPA)先導孔壓水(MPA)基本孔簡易壓水(MPA)灌漿(MPA)段位M-M沖洗(MPA)先導孔壓水(MPA)基本孔簡易壓水(MPA)灌漿(mpA)段位M-M沖洗(MPA)先導孔壓水(MPA)基本孔簡易壓水(MPA)灌漿(mpA)接20.520.3同洗孔壓力并不大于1MPA0.65接20.440.3同洗孔壓力并不大于1MPA0.55接20.40.3同洗孔壓力并不大于1MPA0.52-70.560.30.722-70.50.30.622-70.460.30.577-120.620.30.797-120.560.30.687-120.50.30.6312-170.680.30.8512-170.630.30.7512-170.560.30.7017-220.720.30.9217-220.690.30.8117-220.60.30.7622-270.7810.9822-270.760.30.8822-270.660.30.8327-320.8411.0527-320.820.30.9527-320.720.30.897.2.11特殊情況處理當帷幕孔的終孔段透水率q≥5Lu時,以5m為一段向下加深,直至符合要求。⑴帷幕灌漿特殊情況處理:如發現漏漿,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加濃漿液、降低壓力、間歇灌漿等方法處理。如發現因襯砌變形過大而漏漿,則應立即停止灌漿,及時分析原因,并通知監理及設計人員研究處理措施。如發生串漿,則應與被串孔同時灌注。灌漿不得中途無故中斷。如因故中斷,應按下列原則進行處理:盡可能縮短中斷時間,盡早恢復灌漿;中斷時間超過30min,應設法處理至孔深,恢復灌漿;恢復灌漿時,開始應使用最大水灰比的漿液灌注,如吸漿量與中斷時相近似,即可采用中斷前的水灰比,如吸漿量較中斷前減少較多,則漿液應從最低級漿液開始逐漸加濃。恢復灌漿之后,如吸漿量較中斷前減少很多,且在較短時間停止吸漿,則認為該灌漿段不合格,應重新鉆孔重灌。7.2.12記錄鉆、灌記錄:在鉆孔與灌漿作業過程中,認真作好原始記錄。原始記錄資料真實、齊全、清晰、準確,個另字寫錯可劃上兩杠,把更正字寫在右上角,嚴禁重抄或擦改,其內容包括:鉆孔、沖洗、壓水、灌漿以及必要的取巖芯和觀測記錄。必要時并有監理人員簽名。7.2.13其它因實際情況需修改的鉆孔布置、施工參數及鉆灌程序時,將修改的鉆灌措施計劃報送監理部,按其批復或修改通知執行。其它不盡之處均按照DL/T5148-2001規范、修改通知等有關條文施工。8施工質量檢查標準及控制措施8.1質量檢查標準回填灌漿:灌漿區段結束7天后,采用鉆孔注漿法進行回填灌漿質量檢查,向孔內注入水灰比2∶1的漿液,在規定壓力下,初始10mm內注入量不超過10L即為合格。固結灌漿:固結灌漿質量檢查在該部位固結灌漿結束3~7d后進行,檢查孔的數量不少于總孔數5%,設計標準為5Lu。合格標準為:85%以上的試驗段透水率不大于設計值,其余孔段的透水率不大于設計值的200%,且分布不集中。接觸灌漿質量檢查標準與固結灌漿檢查標準相同。帷幕灌漿:質量檢查以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為主,結合對施工記錄、成果資料和檢驗測試資料的分析,進行綜合評定。壓水檢查在該部位灌漿結束14d后進行,檢查孔的數量為灌漿孔總數的10﹪左右。設計標準為3Lu。合格標準為:85%以上的試驗段透水率不大于設計值,其余孔段的透水率不大于設計值的200%,且分布不集中。8.2質量保證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負責本項目的施工與管理,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建立班組自檢、施工隊復檢、專職質檢員終檢的“三檢”制度。灌漿工程系隱蔽工程,從事施工的主要人員持證上崗,未經技術培訓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員,不分配從事重要工序的操作。并在施工前組織專業技術交底。嚴格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5148-2001)進行施工。從灌漿材料、工藝和工序上把關,嚴格控制質量,做到預防為主,糾正為輔的質量管理體系。對施工機械及時進行維修和保養,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均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避免因機械原因產生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建立明確的質量管理獎懲制度,對違規操作的有關人員處以處罰,對施工質量優良的人員予以獎勵。現場施工中,接受監理工程師的監督和指導。8.3質量控制原材料質量控制:灌漿所用水泥、外加劑等有廠家質保書、試驗報告,且按規定復檢合格;水泥保持新鮮無結塊,出廠期不超過90d,在工地倉庫存放時間不超過40d。壓力表、測斜儀等儀器送有檢定資質的單位進行檢定,率定后使用。造孔:所有孔按施工圖布孔。孔徑、孔深、孔距、排距及孔向偏差符合設計要求。預埋:預埋管固定穩固,防止脫落或變形甚至折斷。沖洗:孔壁沖洗和裂縫沖洗工作直接影響灌漿質量,沖洗方式和結束標準符合設計要求。灌漿壓力:灌漿時盡快達到設計壓力,并專人控制灌漿壓力,防止壓力過大產生抬動造成事故或灌漿壓力過小而影響灌漿質量。串孔處理:壓水試驗時認真檢查有無鄰孔串通,如果發現串通,及時處理。漿液拌制:攪拌均勻,嚴格按照灌漿要求的水灰比,對水泥、水進行配比,并校核漿液比重。漿液自制備至用完時間:普通水泥漿液≤4h,漿液溫度保持在5°~40°之間,超過規定時間和溫度予以舍棄。灌漿: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馬上處理,盡早恢復灌漿。遇到特殊情況時,及時將情況和處理措施與結果通報監理人。灌漿各工序、工藝嚴格遵守前述要求、DL/T5148-2001灌漿規范要求和監理工程師指示,確保灌漿質量。施工記錄①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各項工程的設計圖紙和規程規范、文件、技術要求及監理單位指示做好如下各項記錄。各種原材料試驗、檢測記錄。灌漿漿液試驗記錄,各類灌漿孔各項工序的作業記錄,各項中斷、事故處理、特殊情況處理、質量事故處理等記錄。各項質量檢查記錄,監理單位指示其它各項記錄。②各項記錄真實、準確、完整并及時整理分析。9施工安全與環境保護9.1施工安全嚴格按照相關安全規程和工地管理規定要求安全生產。在施工前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建立以施工隊負責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各機組負責人為機組安全員,對本機組的安全生產負責,并服從專職安全員的統一指揮,不在有危險時段或地點進行施工作業。專人負責、專人操作、專人養護機械,持證上崗,禁止違章操作。施工用電由電工負責拆接和維護,每個工作面安裝一個配電盤,配電盤上安裝漏電保安器,各單機設備用電均從配電盤接出,并做到一機一閘。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防護用品一律佩帶齊全。建立安全管理獎懲制度,對不按安全操作規程施工的人員處以重罰,并進行事后教育。9.2環境保護鉆孔、灌漿過程中排放的污水、廢漿集中作沉渣處理后排放。施工中不亂堆材料和設備,及時拆除和清理廢料、廢渣及輔助設施,及時轉移物資和場地清理,做到工完料清、文明施工。在施工前對職工進行環保教育,讓職工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施工中,配備充足照明,通風設施,盡量降低施工噪音,搞好施工環境衛生工作。各項工程作業中的輔助設施,均拆除或切割與建筑物表面齊平。10施工成果及分析10.1施工成果⑴固結灌漿成果①大壩固結灌漿成果固結灌漿基本孔平均單耗為17.11kg/m。固結檢查孔平均單耗為1.95kg/m。固結檢查孔平均單耗遞減88%,遞減效果十分明顯。固結灌漿共布置23只檢查孔,共進行了34段壓水試驗,其中小于1Lu的孔段16段,是全部檢查孔孔段數的47%。1-3Lu的孔段達到全部檢查孔孔段數17段,是全部檢查孔孔段數的51%。3-5Lu的孔段1段,占總段數2%。固結檢查孔平均透水率為1.95Lu,最小透水率為0.19Lu,最大透水率為3.75Lu。固結檢查孔平均注入灰量為2.19kg/m。23只固結檢查孔全部達到設計要求,證明固結灌漿過程及效果達到設計要求。各固結檢查孔壓水情況詳見固結灌漿檢查孔成果一覽表和固結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表。②溢洪道固結灌漿成果溢洪道固結灌漿基本孔平均單耗為14.62Kg/m,檢查孔平均單耗為1.28kg/m。檢查孔較基本孔單位注灰量遞減91%,遞減效果十分明顯。溢洪道固結灌漿共布置了10只檢查孔,其中小于3Lu的孔段占90%,3-5Lu的一段,全部達到設計要求。(見溢洪道固結灌漿成果一覽表和固結灌漿檢查孔成果表。)③放空洞固結灌漿成果放空洞固結灌漿基本孔平均單耗8.03kg/m,檢查孔平均單耗1.77kg/m。檢查孔較基本孔單位注灰量遞減78%。灌漿效果顯著。放空洞固結灌共布置檢查孔10只,其平均透水率為1.25Lu,全部小于3Lu,全部達到設計要求。(詳細情況見放空洞固結灌漿成果一覽表和固結灌漿檢查孔成果表)④隧洞固結灌漿成果輸水發電引水隧洞固結灌漿基本孔平均單耗為5.05Kg/m,檢查孔平均單耗為1.03kg/m。檢查孔較基本孔單位注灰量遞減78%,遞減效果比較明顯。輸水發電引水隧洞固結灌漿共布置了54只檢查孔,檢查孔平均透水率為1.21Lu,全部檢查孔的透水率均小于設計要求的5Lu,達到設計要求。(見輸水發電引水隧洞固結灌漿成果一覽表和固結灌漿檢查孔成果表)⑵大壩趾板帷幕孔壓水、灌漿成果①帷幕孔壓水成果Ⅰ序帷幕孔平均透水率為5.51Lu,Ⅱ序帷幕孔平均透水率為4.55Lu,Ⅲ序帷幕孔平均透水率3.38Lu,帷幕檢查孔平均透水率0.81Lu,Ⅱ序帷幕孔、Ⅲ序帷幕孔、帷幕檢查孔平均透水率較前序孔,依次遞減17%、26%、76%,遞減效果十分明顯。310只帷幕孔共進行了1500段壓水試驗,小于1Lu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6%,1-5Lu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72%,5-10Lu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19%。310只帷幕孔平均透水率3.56Lu,最大段透水率11.26Lu。詳細情況見帷幕成果一覽表。各次序孔透水率頻率表孔序總段數透水率(LU)頻率≤11-55-1010-100>100段數%段數%段數%段數%段數%Ⅰ34330.87%17049.56%14441.98%267.58%Ⅱ3430.00%24270.55%9627.99%51.46%Ⅲ6750.00%62692.74%487.11%10.15%檢1479866%4933%0000.00%合計1500946.27%108272.13%29219.47%322.13%②帷幕灌漿成果Ⅰ序帷幕孔平均單耗為21.2kg/m,Ⅱ序帷幕孔平均單耗為14.8kg/m,Ⅲ序帷幕孔平均單耗9.59kg/m,帷幕檢查孔平均單耗為1.65kg/m,Ⅱ序帷幕孔、Ⅲ序帷幕孔、帷幕檢查孔平均單耗較前序孔,依次遞減26.87%、35.92%、82.91%,遞減效果十分明顯,說明前序孔灌漿已充填部分裂隙,對后序孔灌漿產生了顯著影響。310只帷幕孔共進行了1508段灌漿,小于1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59%,(含檢查孔)10-5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38.7%,50-10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2%,大于10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0.3%。310只帷幕孔平均單耗3.56㎏/m,最大段單耗160.8Lu。詳細情況見附表5帷幕成果一覽表。各次序孔單耗率頻率表孔序總段數單耗(kg/m)頻率≤1010-5050-100100-1000>1000段數%段數%段數%段數%段數%Ⅰ3469728.03%22565%206%41%Ⅱ34313639.65%20058%72%00%Ⅲ68051876.18%15523%61%10%檢147147100.00%0%0%0%合計150889059.02%58038%332%50%③帷幕檢查成果帷幕檢查孔是由監理工程師根據基本孔的灌漿成果資料和實際地質狀況布置的,共布置帷幕檢查孔29只。29只帷幕檢查孔共進行了139段壓水試驗,其中小于1Lu的孔段達到全部檢查孔孔段數的65%。1-3Lu的孔段達到全部檢查孔孔段數的45%。29只帷檢查孔平均透水率0.81Lu,最大段透水率2.43Lu,平均單耗為1.65kg/m,最大段單耗5.0kg/m。均滿足帷幕檢查孔透水率不大于3Lu的設計要求。詳細情況見附表4帷幕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表。10.2帷幕成果分析帷幕灌漿的詳細情況見帷幕成果一覽表。各次序帷幕灌漿孔的壓水、灌漿遞減情況如下表:各次序帷幕孔壓水、灌漿遞減表項目孔序孔數壓水灌漿備注孔段數透水率Lu遞減率%孔段數單耗kg/m遞減率%帷幕灌漿Ⅰ723435.51/34620.1/Ⅱ663434.5517%34314.726.87%Ⅲ1396753.3826%6809.4235.92%檢291470.8176%1471.6182.91%合計30615001508由表中可以看到:帷幕灌漿孔無論壓水、灌漿,自Ⅰ序到檢查均呈遞減趨勢,說明前序孔灌漿已充填部分裂隙,對后序孔灌漿產生了顯著影響,帷幕灌漿壓水頻率分析及單位注入量頻率分析曲線圖如下圖:⑶回填灌漿成果回填灌漿共進行11個單元,395只孔的灌漿,共灌入水泥量為54880kg。回填灌漿共布置31只回填灌漿檢查孔,所有的回填檢查孔全部達到初始10mm內注入量不超過10L的標準。最小注漿為0.26L,最大注漿為6.3L,詳細情況見下表:

回填灌漿檢查孔注漿、注灰成果表xx水庫回填灌漿工程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表部位單元孔號位置孔數檢查結果初始十分鐘壓入量(L)備注合格標準:壓漿試驗初始十分鐘小于10升平引水隧洞一檢15-23合格4.2引水隧洞一檢213-2合格2.1引水隧洞一檢317-3合格2.1引水隧洞二檢420-15合格2.52引水隧洞二檢526-2合格1.26引水隧洞二檢630-1合格2.1引水隧洞二檢734-1合格2.94引水隧洞二檢841-2合格2.1引水隧洞三檢944-13合格2.1引水隧洞三檢1051-2合格0.26引水隧洞三檢1155-2合格0.84引水隧洞四檢1260-11合格4.2引水隧洞五檢1365-25合格4.2引水隧洞五檢1470-2合格2.1引水隧洞五檢1573-2合格6.3引水隧洞五檢1678-1合格1.68引水隧洞五檢1782-2合格2.52引水隧洞六檢1889-24合格5.46引水隧洞六檢1994-2合格4.2引水隧洞六檢2099-1合格2.1引水隧洞六檢21104-1合格2.1引水隧洞七檢22108-11合格2.94引水隧洞八檢23111-31合格2.1引水隧洞九檢24117-22合格6.3引水隧洞九檢25121-2合格4.2引水隧洞十檢26127-25合格4.2引水隧洞十檢27133-2合格6.3引水隧洞十檢28136-2合格2.1引水隧洞十檢29141-2合格5.04引水隧洞十檢30145-2合格3.36放空洞一(水平段)檢11-23合格2.1放空洞一(水平段)檢27-2合格4.2放空洞一(水平段)檢311-2合格6.3

⑷接觸灌漿成果接觸灌漿共完成4個單元,71只接觸灌漿孔,平均注入灰量為47.79kg/m。共布置4對接觸灌漿檢查孔,4個單元均進行雙孔連通壓水試驗檢查,未發現漏水滴水現象,檢查結果完全符合設計要求。接觸灌漿完成情況表表8孔數砼總孔深基巖注漿注灰總耗灰單位注入量備注mmmLkgkgkg/m71110.8183.171.4103533412468947.79基本孔10.3溢洪道帷幕灌漿成果分析①帷幕孔壓水成果Ⅰ序帷幕孔平均透水率為7.551Lu,Ⅱ序帷幕孔平均透水率為6.31Lu,Ⅲ序帷幕孔平均透水率5.24Lu,帷幕檢查孔平均透水率1.39Lu,Ⅱ序帷幕孔、Ⅲ序帷幕孔、帷幕檢查孔平均透水率較前序孔,依次遞減16%、17%、73%,遞減效果比較明顯。79只帷幕基本孔共進行了319段壓水試驗,1-5Lu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51%,5-10Lu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40%,10-100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的9%。79只帷幕孔平均透水率6.37Lu,最大段透水率31.2Lu。詳細情況見帷幕成果一覽表。②帷幕灌漿成果Ⅰ序帷幕孔平均單耗為25.28kg/m,Ⅱ序帷幕孔平均單耗為23.42kg/m,Ⅲ序帷幕孔平均單耗12.26kg/m,帷幕檢查孔平均單耗為1.67kg/m,Ⅱ序帷幕孔、Ⅲ序帷幕孔、帷幕檢查孔平均單耗較前序孔,依次遞減7%、48%、86%,ⅠⅡ序孔遞減不明顯,Ⅲ序孔、檢查孔遞減效果十分明顯,說明前序孔灌漿已充填部分裂隙,對后序孔灌漿產生了顯著影響。79只帷幕基本孔共進行了319段灌漿,小于1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34%,10-5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63%,50-10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2.8%,大于100㎏/m的孔段達到全部孔段數的0.2%。79只帷幕孔平均單耗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