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文檔專題二燕歌行word版含答案2_第1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文檔專題二燕歌行word版含答案2_第2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文檔專題二燕歌行word版含答案2_第3頁
高中語文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文檔專題二燕歌行word版含答案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4/403/4/燕歌行一、詩人名片高適(約700—765),字達夫,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少貧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為哥舒翰掌書記。安史之亂起,以監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潼關失守,他奔赴行走,見玄宗陳述軍事形勢,遷侍御史,擢諫議大夫。后任淮南節度使,任彭州刺史,遷蜀州,代宗時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召為刑部侍郎,轉左散騎常侍,卒,謚忠。高適以邊塞詩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時事及民生疾苦的詩,語言質樸,直抒胸臆,氣骨瑯然,多慷慨悲壯之音。二、詩詞故事旗亭畫壁唐代開元時代,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齊名,他們三人經常聚集在一起飲誦賦詩、郊游論文。一次,三人在長安旗亭沽酌,觀賞秋景,適逢一戲班子唱戲。王昌齡提議看戲班子唱誰的詩最多,王之渙補充道:“如果他們唱得很多,唱誰的,誰就在墻壁上畫一道。”第一個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另一個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聽吹笛》,接著又唱了王昌齡的《閨怨》。最后一個出場的是戲班子里最漂亮的歌女,她唱的正是王之渙的《涼州詞》,歌聲悅耳動人,仿佛把人帶到了那詩的意境中。聽完,三人相視,大笑起來。三、文題背景開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薊門。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開元二十一年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守珪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后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燕歌行》作于開元二十六年(738),作者有感于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與奚族作戰打了敗仗卻謊報軍情,作詩加以諷刺。詩歌生動地展現了從慷慨應征、轉戰絕域到戰敗被圍、短兵相接等一系列邊塞戰爭的激烈場面,并借此歌頌了廣大士兵奮勇殺敵、不圖名利的高尚精神,譴責了將帥的驕縱荒淫,揭露了軍中的苦樂不均。一、誦讀,整體感知1.按照所標出的節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詩的內容。該詩共28句,描述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每四句一韻,共換七韻,且用韻平仄相間,抑揚有節,具有音調之美。共分四層,各層的節奏、押韻情況如下:第一層:出師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eq\o(賊,\s\do4(△)),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eq\o(色,\s\do4(△))。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eq\o(間,\s\do4(△)),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eq\o(山,\s\do4(△))。第二層:戰敗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eq\o(雨,\s\do4(△)),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eq\o(舞,\s\do4(△))!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eq\o(稀,\s\do4(△)),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eq\o(圍,\s\do4(△))。第三層:被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eq\o(后,\s\do4(△)),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eq\o(首,\s\do4(△))。邊庭/飄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eq\o(有,\s\do4(△)),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eq\o(斗,\s\do4(△))。第四層:死斗的結局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eq\o(勛,\s\do4(△))?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eq\o(軍,\s\do4(△))。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提示清人宋宗元說高適《燕歌行》中的“沉痛語不堪多讀”。除第一層宜讀得雄壯有力外,以下各層均有“沉痛”語,如“戰士……猶歌舞”、“鐵衣……少婦……空回首”等詩句,表現了邊塞兵士的凄情慘狀。讀來,語調宜格外沉痛。二、悟讀,詩情畫境是什么地方,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歡樂的景象?是什么地方,有無數將士浴血奮戰,出生入死?一邊是歌舞場,一邊是生死地。誰該譴責,誰該嘆息?死生只一瞬間,生命之寶貴,究竟是追求歡樂,還是拼死衛國?是與非,對與錯,歷史自有評判,公道自在人心!三、品讀,鑒賞評析1.“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句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用了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2.“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中景色描寫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本詩句寫了力竭兵稀、重圍難解、孤城落日、衰草連天的景象,有著鮮明的邊塞特點,烘托出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3.《燕歌行》第三層寫士兵痛苦的背后隱藏著什么,與詩歌的主旨有著怎樣的聯系?答案第三層寫士兵的痛苦,實是對漢將更深的譴責。應該看到,這里并不是游離戰爭進程的泛寫,而是處在被困險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寫照。“鐵衣遠戍辛勤久”以下三聯,寫征夫想念中的思婦,錯綜相對,離別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婦,日夜悲愁,但是“邊庭飄搖那可度”的薊北征人,徒然回首,畢竟“絕域蒼茫無所有”!相去萬里,永無見期,“人生到此,天道寧淪”!更那堪白天所見,只是“殺氣三時作陣云”;晚上所聞,惟有“寒聲一夜傳刁斗”。如此危急的絕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間,不由人不想到把他們推到這絕境的究竟是誰?這是深化主題不可缺少的一層。4.詩的最后四句暗含哪兩層對比?這四句的作用如何?答案(1)暗含兩層對比:一是奮不顧身的戰士與沉迷歌舞的將帥的對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謀、關愛士兵的李廣與今日無德無才的將帥的對比。(2)作用:最后四句總結全篇,淋漓悲壯,感慨無窮。“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最后士兵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浴血奮戰,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豈是為了取得個人功勛!他們是何等質樸、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悲壯啊!升華了全詩的主旨。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別董大①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②,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注①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②曛:昏暗。(1)贈別詩一般都寫得纏綿悲傷,這首詩卻寫得別具一格,其特點是什么?答案這首詩一反送別詩的哀愁傷感,代之以充滿豪情的安慰,體現出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2)詩歌前兩句中的景物描寫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答案景物描寫是蒼茫雄渾的,大雪紛飛,日落黃昏,只見遙空斷雁,恰與離別情景相吻合。2.將高適的《燕歌行》與下面的《塞上聽吹笛》對比閱讀,看看兩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何不同。塞上聽吹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答案(1)在《燕歌行》一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