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禮》導讀2008年11月一、《周禮》的成書年代及其作者二、《周禮》的結構三、《周禮》的基本內容及思想四、歷代《周禮》研究概況五、經典章節《周禮》導讀六、參考書目一、《周禮》的成書年代及其作者其一,《周禮》為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劉德所獻。《漢書·景十三王傳》云:“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三十余事。”《漢書》第8冊,中華書局1975年版2410頁。唐代陸德明、杜佑等贊同此說。(一)《周禮》的發現經過以上兩說基本可信。現代研究者認為:《周禮》在史皇焚書后便不知所蹤,漢文帝時出現了《周禮》的殘篇。武帝時,河間獻王劉德好古,在民間訪得《周禮》,將其奉獻朝廷,被收入漢朝的皇家藏書館秘府。自此,很長一段時間,《周禮》未在社會上流傳,時人多不知《周禮》。至孝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進入秘府校理群書,意外發現了《周禮》,才將其著于《七略》,公諸于世。(一)《周禮》的發現經過一、《周禮》的成書年代及其作者(二)《周禮》的作者及成書年代
《周禮》的成書年代及其作者是學術界爭論不休,迄今未有定論的一樁歷史懸案。歸納歷史上諸家關于《周禮》作者及成書年代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意見:1.《周禮》為周公作,成書于西周2.《周禮》作于西周3.《周禮》作于春秋4.《周禮》作于周室東遷之后,戰國之前5.《周禮》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作者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6.《周禮》成書于戰國7.《周禮》成書于漢初,由專人完成8.《周禮》成書于西漢末年,系劉歆偽造之作
以上諸說前后相差一千余年,到底孰是孰非至今難下定論。在我們看來,無論《周禮》是何人何時所定,我們都應該承認以下兩點客觀事實:其一,《周禮》是一部以官吏制度體系與政治思想體系相結合的有機的理想政治典章。在其官制體系里,匯集了周秦以來實存和虛擬的官名與職掌;在其思想體系里,融合了儒、法、陰陽等思想。其二,自劉歆大力推舉《周禮》以來,《周禮》不僅成為學者研究的重要對象,而且作為傳世的政治經典、一種理想官制,在此后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周禮》的作者及成書年代每篇開頭都有一段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在五句相同的文詞之后,分別是四個格式相同、對稱整齊、文字略異的句子:“乃立×官××,使帥其屬而掌邦×,以佐王×邦國。×官之屬……”
其中“×”是其文字相異之處。所異之字,見下列各句:……天官冢宰,……邦治,……均邦國。治官之屬…………地官司徒,……邦教,……安擾邦國。教官之屬…………春官宗伯,……邦禮,……和邦國。禮官之屬……二、《周禮》的結構二、《周禮》的結構……夏官司馬,……邦政,……平邦國。政官之屬…………秋官司寇,……邦禁,……刑邦國。刑官之屬……簡明扼要地介紹五大官的職掌及其職責。
在“×官之屬”后,分述各官的編制,即五大官其下官員的名稱、爵等、人數。如天官屬治官,其下官員有大宰、小宰、宰夫、宮正、宮伯、膳夫、庖人等63種;地官屬教官,其下官員有大司徒、小司徒、鄉師、鄉大夫、州長、黨正等79種等等。《考工記》,體例與上述五官不相同。《考工記》是我國最早的手工藝技術的匯編。其作者佚名,文字簡古,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考工記》的結構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為總論,論述百工的重要。后一部分記載了輪人、輿人等當時官營手工業的30種工匠之職,并且詳細記載了各種器物名稱的尺寸大小及制作過程。三、《周禮》的基本內容及思想1.六官的基本職能
《周禮》的作者在書中構置了一個龐大的官制體系,六官是整個官制體系的中樞。(1)天官冢宰:治典
冢宰,即太宰,為六官之首,尊為百官之長。天官為治官,其主要職掌治典,所謂“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周禮·天官冢宰》)。(2)地官司徒:教典
地官司徒為教官,其主要職掌教典,所謂“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周禮·地官司徒》)。還主管土地和戶口,負責分配土地,收取賦稅。(一)《周禮》六官的基本職能及治官思想1.六官的基本職能(3)春官宗伯:禮典
春官宗伯為禮官,其主要職掌禮典,所謂“乃立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周禮·春官宗伯》)。具體掌管吉、兇、賓、軍、嘉五禮。吉禮為祭祀之禮,兇禮為喪、憂之禮,賓禮為禮賓之禮,軍禮為師旅與征役之禮,嘉禮為喜慶之禮。教育、歷史文獻也是春官的職責所在。
(4)夏官司馬:政典
夏官司馬為政官,其主要職掌政典。所謂“乃立夏官司馬,使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周禮·夏官司馬》)。夏官司馬所主持的政典,實際是軍政,包括:編制軍隊、出師征伐、訓練民兵、校閱部隊、征收軍賦、管理軍需軍械,以及掌理國王戎事和田獵等事務。
(一)《周禮》六官的基本職能及治官思想1.六官的基本職能(5)秋官司寇:刑典秋官司寇為刑官,其主要職掌刑典。所謂“乃立秋官司寇,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刑官之屬”(《周禮·秋官司寇》)。具體掌管刑法、司法、治安等。不過司寇屬官中的“大行人”以下數職則主要從事外交與禮賓工作。(6)冬官司空:相當于后世的工部由于《周禮·冬官》原文早已亡佚,所以冬官的具體職掌不甚清楚。相傳西漢河間獻王劉德因《周官》六官缺《冬官》篇,遂以《考工記》補入。《考工記》的內容是敘述百工及土木建筑之事的,因此以《考工記》替補的冬官相當于后世的工部。(一)《周禮》六官的基本職能及治官思想
(2)官聯
“官聯”即會同眾官聯合處理。鄭注:“謂國有大事,一官不能獨共,則六官共舉之。”《十三經注疏》上冊,中華書局1980年版645頁。
(3)百官依“法”行事
《周禮》很重視“法”,除了與大宰、大司徒、大司馬、大司寇有關的治象之法、教象之法、政象之法、刑象之法之外,還有宰夫的治朝之法、大司馬的戰法、司刑的五刑之法、司盟的盟載之法、典婦之功所掌之婦式之法等,舉不勝舉。凡邦之大事皆有專法,法出自王。
(4)上計與刑賞
上計,即對官員政績的考核。刑賞,即根據對官員考核的結果作出相應的獎賞、懲處。《周禮》制定了極其嚴密的考核官員的制度,官員必須在旬末、月末和歲末的法定時間呈報治績。《宰夫》:“歲終則令群吏正歲會,月終則令正月要,旬終則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此外每隔三年還有一次大計,《大宰》云:“三歲,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2.治官思想(二)《周禮》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思想
在《周禮》中,經濟制度是其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作為一部全面闡述官制的政治經典,沒有專章論述其經濟制度和經濟思想,但是在其設官分職的構劃中,處處流露出了作者關于經濟制度的設想及其經濟思想。《周禮》涉及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非常豐富,擇其要者,有關于人口及勞動力的管理、土地的劃分、賦稅的收納、市場的管理等方面。
1.人口及勞動力的管理
《周禮》非常重視人口的管理,設計了一套統計戶口和核準戶籍的方法,稱為“比法”,由小司徒掌管。小司徒》職云:“乃頒比法于六鄉之大夫,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辨其物,以歲時入其數,以施政教,行征令。”2.土地的分配與管理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資源,《周禮》設計了非常詳細的土地分配方案。首先,《周禮》明確地強調王是土地的所有者,土地分配、授予的決定權在于王。王將土地授予公卿、士大夫,授予天下普通百姓。《周禮》中的土地可分為王田、采地、封國、農田、場圃、宅田、士田、賈田、牛田、賞田、牧田等等。a.王田依據《周禮》的設計,將天下劃分為畿內與畿外兩大部分。畿內的中心為王畿,面積方千里。千里王畿之內,王直接占有的土地稱為王田。王田分為鄉地、遂地、公邑三類。王城百里之內為鄉,三百步為一里。百里之外為遂。鄉、遂內的土地按照家庭人口和勞動力的人數進行分配。根據《周禮》的規劃,每鄉有一萬二千五百家,每遂也有一萬二千五百家,每夫受田一百畝,每家平均以二夫計,則每家平均受田二百畝,那么一鄉的土地就為二百五十萬畝,遂的土地同樣也為二百五十萬畝。遂內未分的土地稱為公邑,由王直接指派大夫經營管理。b.采地
采地指分封給公卿士大夫的土地,可以世襲。直屬于王的公卿士大夫在王畿內受封,諸侯的卿大夫則在諸侯國內受封。直屬于王的公卿士大夫在王畿內的封地的位置和面積因其爵秩高低而不同,其排列順序是:以方九里的王城為中心,然后由近至遠,依次為大夫的采地、卿的采地、公的采地。其中,大夫的采地,方二十五里,封地距離王城三百里;大夫的采地之外為卿的采地,方五十里,位于距離王城三百里至四百里之處;卿的采地之外為公的采地,方一百里,位于距離王城四百里至五百里之處。公卿士大夫只是采地的享用者,而非所有者,如果犯罪或絕嗣無人承襲時,那么他們的封地將被收回作為公邑。王城大夫采地卿采地公采地d.農田
王、公卿、士大夫、諸侯等是社會的統治者,他們都不會親自下地扶犂耕種,而是要再將土地分給農民,讓農民在土地上耕耘種植,以供給他們的物質需求。《周禮》設計了幾種不同的向農民分配土地的方案:其一,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分配。《地官·大司徒》云: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其二,井田式的分配方法。《地官·小司徒》云: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鄭注:“九夫為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其三,以勞動力為單位的分配方案。《地官·小司徒》云: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數。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具體的田數,《遂人》有詳細的介紹:上等地,家中每個男勞力授予宅地一處,田一百畝,休耕地五十畝;中等地,家中每個男勞力授予宅地一處,田一百畝,休耕地一百畝;下等地,家中每個男勞力授予宅地一處,田一百畝,休耕地二百畝。相比之下,第三種方案更為詳細、具體。《周禮》作者還強調要愛惜土地,合理使用土地。據《夏官·大司馬》記載,一百畝的上等肥沃土地,每年只耕種三分二,另外三分之一休耕;二百畝的中等土地,每年只耕一半,另一半休耕;三百畝的下等土地,每年只耕種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休耕。同時,還注意改良土地,草人的職責就是掌管改造土壤,使土地變得肥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根據不同的土質種植不同的作物,使地盡其用,大司徒的職責之一就是“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分辨不同土質的土地,教育百姓根據不同的土地種植不同的作物。《周禮》提出的保護土地、改良土地、因地制宜等等措施,即使從我們今天的農業生產實踐來看,也不乏其合理性,值得借鑒。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周禮》設計者對土地的規劃以及土地使用的主張,并非完全是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b.勞役
勞役,指無償勞動。《地官》中的鄉大夫具體負責征用勞役。勞役共有徭役、師役、田役三大類。徭役,指征發民工為國家或貴族從事無償勞動。師役,指征發民工無償修筑軍事設施等。田(獵)役,指國王和貴族進行田獵時無償征發民工。《周禮》規定,征發民工服役,必須從年齡、身高兩方面來考慮,同時,都城與郊野的人服役的年齡還應有所區別。《地官·鄉大夫》中具體規定為:“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即城郭中身高七尺以上,二十歲到六十歲之間,郊野中身高六尺以上,十五歲到六十五歲之間的人都應為國服役。只有都城里那些貴者、賢者、能者、在官府任職者、老者以及失去勞動力的病人可以免除勞役。征發勞役的時間根據年成好壞來決定,豐年時間長,歉年時間稍短。據《地官·均人》記載:“凡均力政,以歲上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兇札則無力政,無財賦。”c.兵役和軍賦
《周禮》規定,每家須出一人服兵役,“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禮·地官·小司徒》),賈疏:“乃其出軍,家出一人,五人為伍。”家中其他勞力作為“羨卒”,也即作為士卒的后備力量以供臨時之用,“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以其余為羨”。(《周禮·地官·小司徒》)軍賦,指每逢軍事行動,每家所出的牛、馬、車等。由上可見,《周禮》賦稅、勞役所征,囊括了統治者轄區內的各個方面,“從地域方面來看,是從國中直到縣都;從土地種類方面來看,是從廛里到場圃、漆林;從征稅類別看,則從官府余財到關門之征,等等,巨覆無遺。為了最大限度地聚財富,山林川澤,物物厲禁之,角人、羽人、掌葛、掌炭等職更是纖介無不取之”。(彭林《〈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9月版149頁。)當然,《周禮》的設計者也注意到了百姓的承載能力,所以也有一些在荒年減輕或免征勞役、地稅和軍賦的措施,顯然是為了防止濫收、橫征暴斂,這是《周禮》中具有合理性的思想成分。(三)《周禮》的政權模式《周禮》既設計了詳細的經濟制度的諸種方案,也構劃了理想化的政權模式。從政體上來看,《周禮》的政權模式既不同于夏商周的貴族政治,也不同于秦漢的君主專制,而是兼具兩者的特色。
1.王
從《周禮》來看,王高居六官之上,地位最尊。具體而言,《周禮》中的王有效地掌握如下重要權力:任免權、立法權、治朝權、終裁權、主祭權、統軍權等。
任免權,指王對百官握有任命,罷黜的權力。不僅六官為王所立,六官各自屬官的任免權也掌握在王之手中。立法權,指王設立國家各項法規的權力。《周禮》大宰、大司徒、大司寇等官員在每年正月之吉都要懸法于象魏(宮殿之門),使萬民觀之;正歲又懸之,使百官觀之。這些所懸之法都出自王命。治朝權,指王通過“治朝”處理國家日常政務的權力。大宰雖有助王處理政務的職責,但只處理邦國和四方賓客的“小治”,而“大治”之權仍在王。終裁權,指王對天下重大獄訟案件的最終裁決權。對死刑犯、重案犯的赦免,只能由王定奪,大司寇等主管官員無權決定。主祭權,指王主持國家重大祀典的權力。在宗法社會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主祭權與政治權力成正比,只有在國家重大祀典中享有主祭權的人,才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擁有者。《周禮》中,祀五帝、禮大神、享獻先王等重大祀典的主祭者都是王,大宰只充當王的助祭者,負責戒百官、準備祭器等具體事務。統軍權:指王統帥六軍的權力。王在軍事活動中處于主帥地位。王雖然擁有以上諸種重要權力,但在某些重大事件上,并不能一人獨斷專行,而要征詢“百官和萬民”的意見。《秋官·小司寇》記有“三詢”之制,即在國家遭兵寇之難、遷都改邑、無嫡子而選立庶子時,王要“致萬民而詢焉”。這種“三詢”之制并非史實,而是出自《周禮》的創制。王的財政開支要受財政制度的制約。無論是王對群臣的正常賞賜——“常賜”,以及“常賜”之外的特殊恩賜——“好賜”,還是王個人的正常財務支出以及王私人愛好所需的開支,都要受到相關財務制度的約束而不能為所欲為。王還必須接受美善之道的教育,犯有錯誤,也要接受臣下的匡諫,去惡遷善,《地官》中的師氏和保氏具體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師氏,掌以媺詔王”,即負責用善道誘導王;“保氏,掌諫王惡”,即勸諫王的過失。由上可見,《周禮》賦予王最高的權力和位勢,集天下之權于君主,反映出作者主張實行君主制政體的思想。但同時又主張從教育和制度兩方面約束王的言行,制約王的權力,說明《周禮》設計的君主制政體是以國為本位,而不是以君為本位的。2.國家的行政體制
(1)中央與地方的行政規劃《周禮》在行政體制上將天下劃分為畿內與畿外兩大部分。畿內代表中央,畿外代表地方。畿內,是天下的中心,是方千里的王畿。王畿的中心為方九里的王城。在王城之外的行政區劃是以王城為中心,呈正方形輻射的層層相包、大小相套的五級行政區劃,由近至遠分別為郊、甸、稍、縣、畺,五者分別以百里為界。
王城郊甸畺縣稍2.國家的行政體制
(2)地方組織
《周禮》中的居民組織共有三類,即比伍法、鄰里法和卒伍法。距王城百里的四郊設六鄉,六鄉實行比伍法,又稱比閭法。其組織形式是把全體居民編組,《地官·大司徒》規定: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比、閭、族、黨、州、鄉形成了由下而上層層相套的各級地方組織。每一級組織都設有官吏進行行政管理。六鄉之外的六遂實行鄰里法。其組織形式,《地官·遂人》規定:“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酇,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鄰、里、酇、鄙、縣、遂自下而上形成了層層相套的各級地方組織。每級組織也都設有官吏進行行政管理。
卒伍法是與軍隊的編組方式結合在一起的行政組織。六鄉和六遂每家各出一人當兵,六鄉和六遂各有七萬五千家,則各出七萬五千人。六鄉所出七萬五千人建立六軍,稱正六軍;六遂所出七萬五千人,也建立六軍,稱為副六軍。其編制據《地官·小司徒》記載為:五人為伍,設伍長;五伍為兩,設兩司馬,管二十五人,由中士出任;四兩為卒,設卒長,管一百人,由上士出任;五卒為旅,設旅師,管五百人,由下大夫出任;五旅為師,設師帥,管二千五百人,由中大夫出任;五師為軍,設軍將,管一萬二千五百人。(四)《考工記》中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考工記》中具有豐富的科技內容,反映了先秦時期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領域的成就,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認為《考工記》是“研究中國古代技術史的最重要的文獻”。《考工記》主要記錄了當時官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的三十個工種。這三十個工種又可分六大類,即“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李約瑟博士(JosephNeedham,1900-1995)是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著名專家,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英國文學院院士,英中友誼協會會長。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被認為是是二十世紀完成的重大學術成果之一,是歐洲人學術研究的最高成就。1.攻木之工即木工,包括輪人、輿人、梓人、廬人、匠人、弓人、車人。負責車、車輪、弓、兵器柄、舟、木質農具、家具、鐘磬架等的制造。2.攻金之工即銅工,包括筑氏、冶氏、桃氏、鳧氏、氏、段氏。負責削刀、兵器鋒刃、鐘、量器、劍等的制作。3.攻皮之工即皮革工,包括函人、鮑人、韋軍人、韋氏、裘氏。負責甲、鼓等皮制品的制作。4.設色之工包括畫、繢、鐘氏、筐人、巾荒氏。負責畫、繢、染羽、練絲等的制作。5.刮摩之工包括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負責圭、璧、琮、璋等玉器的制作。6.搏埴之工即陶工,包括陶人、人。負責甗、盆、甑、鬲、籃、豆等陶器的制作。四、歷代《周禮》研究概況東漢研究《周禮》的著名學者以東漢末鄭玄的成就最為顯著。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而為《周禮》作注。在《周禮》的闡釋中,他著重強調了“定名分,序尊卑之制,崇敬讓之節”的思想,以達到維護封建等級制的目的。
魏晉時期,聲韻學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當時出現了許多《周禮》的音義之作,如晉干寶、劉昌宗、徐邈、李軌、聶熊等都撰有《周禮音》。南北朝時期,經學有南學、北學之分,然禮學則同遵鄭玄。這一時期,南朝雷次宗、崔靈恩、戚袞,北朝沈重、熊安生等,在《周禮》研究方面有較高成就。沈重撰有《周官禮義疏》、熊安生撰有《周官義疏》。隋唐兩朝《周禮》的研究在這一時期雖然顯得較為冷清。但卻出現了賈公彥這樣的禮學大師,他的《周禮疏》是繼鄭玄《周禮注》之后,又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研究《周禮》的著作。
宋代經學家反對已經僵化的漢學,他們對漢以來的經文訓詁義疏都以懷疑的目光加以審視,一掃漢唐舊疏,結合時代的需求,重新解釋儒家經典.《周禮》研究呈現出較為繁盛的局面,研究整理《周禮》的著作約有一百多部,其中王安石的《周禮新義》在當時影響較大.其后,王昭禹《周禮詳解》,王與之《周禮訂義》,林之奇《周禮講義》都祖王安石之說。
以圖解的形式注釋《周禮》,是宋代《周禮》研究的特點之一.主要有王洙的《周禮禮器圖》,陳祥道的《周禮纂圖》,聶崇義的《三禮圖集注》等.此外,還出現了對《周禮》進行專題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周必大的《周禮庖人講義》,夏休的《周禮井田譜》,林亦之的《考工記解》,曹叔遠的《周禮地官講義》等等。
元明時期,雖然對《周禮》的研究也并未停止,研究整理的著作約有一百多部,但株守宋儒之說,故多無所發明。《周禮》研究在清代最為昌盛,名家輩出,著作宏富,約有二百五十余部。從清初到清末,疏解整理《周禮》的主要著作有:方苞的《周官集注》,惠士奇的《禮說》,江永的《周禮疑義舉要》,任啟運的《田賦考》,沈彤的《周官祿田考》,莊存與的《周官記》與《周官說》,王鳴盛的《周禮軍賦說》,戴震的《考工記圖注》,段玉裁的《周禮漢讀考》,程瑤田的《溝洫疆理小記》與《考工創物小記》,錢坫的《車制考》,阮元的《考工記車制圖解》以及《附釋音周禮注疏》(附校勘記),王聘珍的《周禮學》,宋世犖的《周禮故書疏證》,孫詒讓的《周禮正義》,劉師培的《周禮古注集疏》等。其中,阮元的《附釋音周禮注疏》及其后附的《校勘記》,是阮元搜校各本及陸德明《音義》而成,最后由阮元統稿,是清人校勘《周禮》的最佳版本。
孫詒讓的《周禮正義》是清代《周禮》學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凡86卷,約230萬言,成書于清末。中華書局1987年出版點校本,計十四冊。此書有三大特點:其一,征引宏富,廣搜博輯,群經諸子及唐宋以來各家之說,尤其是清代研究《周禮》的重要成果幾乎甄錄無遺。所引典籍及各家之說都一一標明篇目,以備復查。其二,博采眾長,廓清是非。實事求是地對待前人注疏,正確者詳加援引、引申,錯誤者有理有據加以糾正,既正確地吸收了以往注疏的正確成果,又澄清了其中的誤說。其三,持論宏通,無門戶之見。如對鄭玄與王肅之說,雖然推崇鄭注,但又客觀地指出,鄭注亦有其短,王注不可盡廢。“然如郊社禘祫,則鄭是而王非;廟制昏期,則王長而鄭短。……無所黨伐,以示折衷”。孫詒讓《周禮正義》第1冊,中華書局1987年12月版3頁。其四,釋經簡,釋注詳。孫氏認為,注明即經明,故疏釋經文,則簡明扼要;疏釋鄭注,則詳贍縝密。該書代表清人經學新疏中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周禮》學的必備參考書。
20世紀較為重要的《周禮》研究著作有:郭沫若的《周官質疑》,載《金文叢考》(修訂本,人民出版社1954年)。顧頡剛《周公制禮的傳說和〈周官〉一書的出現》,載《文史》第6輯(1979年)。林尹《周禮今注今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年)。錢玄《三禮名物通釋》(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錢玄《三禮通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錢玄、錢興奇《三禮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重要的《周禮》索引有: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周禮引得附注疏引書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重印出版),野間文史《周禮索引》(中國書店1989年出版)。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疏]釋曰:六官皆有此敘者,欲見六官所主雖異,以為民極是同故也。乃立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國。(教所以親百姓,訓五品。有虞氏五,而周十有二焉。擾亦安也,言饒衍之。)[疏]“乃立”至“邦國”○釋曰:此經所云為立官之意,六官亦同有此語,唯地官司徒與安擾之字不同,欲見所主雖曰有殊,佐王之事是一故也。○注“教所”至“衍之”○釋曰:云“教所以親百姓”者,案《尚書·舜典》云:“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彼舜欲使契布五教,親百姓,遜五品,是鄭君所取義也。但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寧德同心順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冊期中聯合考試數學試題
- 志愿者培訓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理策略考核試卷
-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 絲印染在汽車內飾扶手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節能型低溫倉儲技術考核試卷
- 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信息透明度與保密性考核試卷
- 作業場所物理因素健康風險評估工具開發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GSM汽車遠程防盜報警器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CPP印刷膜數據監測報告
- GB/T 2982-2024工業車輛充氣輪胎規格、尺寸、氣壓與負荷
- 醫療保險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
- 三家比價合同范例
- 項目駐地安全防火培訓
- 風險評估培訓課件x
- DB34∕T 3468-2019 民用建筑樓面保溫隔聲工程技術規程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評價規范
- NBT 47013.4-2015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4部分:磁粉檢測
- 湖北2024年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及直屬法院招聘雇員制審判輔助人員2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生物-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