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資料-斷句_第1頁
高中語文資料-斷句_第2頁
高中語文資料-斷句_第3頁
高中語文資料-斷句_第4頁
高中語文資料-斷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斷句瞻前顧后,意標結合古書沒有標點什么叫斷句

古書無標點,古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常常在一句話的末尾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òu)。

現代用的標點符號是“句讀”的發展,所以用標點符號給古書斷句也可以叫斷句讀。-4-【典題】

(2018全國Ⅱ卷,節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為太守陳寵功曹,當職割斷,不避豪右。寵風聲大行,入為大司農。(節選自《后漢書·王渙傳》)-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B.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C.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D.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B-7-參考譯文

:王渙字稚子,是廣漢郪縣人。王渙的父親王順,擔任安定太守。王渙年少時喜好行俠仗義,崇尚力氣武藝,與強悍輕捷的少年交往頻繁。后來才改變了自己的志向,鉆研儒學,學習《尚書》,研讀律令,大體明曉了這些書典的主要旨意。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剽piāo輕少年/晚而改節/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一、通讀句子(必要時聯系上下文),

了解大意,把握某幾處斷句點。二、找出選項間的差別點,把題目簡化為二選一。三、借助“方法”,巧妙斷句。四、通讀檢查,確定選項。

斷句技巧問:你是怎么做斷句題的?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探究一: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

微觀其意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文言斷句方法技巧竅門1:借名詞、代詞斷句名詞或代詞常作主語或賓語,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①

專有名詞,如官署名、官職名、人名、籍貫名、關系名,它們內部一般不能斷開。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

死于九江”。②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戰》中,“初,魯肅

聞劉表卒”,先用全稱,后面的“肅

徑迎之”、“肅

宣權旨”就不再提姓了。名詞竅門1:借名詞、代詞斷句名詞或代詞常作主語或賓語,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第一人稱: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稱:爾、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稱:彼、之、其近指代詞:是、此、斯、茲遠指代詞:彼、夫、其疑問代詞:

誰孰何奚胡曷安焉惡烏代詞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書而讀之。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書而讀之。

牛刀小試逮:到,及。鄰家有燈燭但燭光穿不過墻來。《鑿壁偷光》刺史燕國徐邈有女才淑,擇夫未嫁。邈乃大會佐吏,令女于內觀之。女指浚(王浚)告母,邈遂妻之。浚后參征南軍事,羊祜hù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高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所抑之。祜曰:“浚有大才,必可用也。”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高奢侈/

不節不可專任/宜有所抑之

B.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高/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所抑之

C.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高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所抑之

D.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高/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所抑之B單獨擔當大事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探究二: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

竅門2:

借虛詞斷句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在復習虛詞時要善于歸納它們的規律。1、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表敬副詞有:

2、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等;夫、惟、蓋、竊、請等;者、也、矣、焉、乎、哉、與(歟)、耶、耳3、一些放在句首的關聯詞:4、時間詞如:等;嘆詞如等,前后都可斷。文言中常見虛詞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雖然、且夫、向使、縱使、然而、然則、況、于是

等等。頃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嗟夫、嗚呼溫馨提示:利用虛詞進行斷句時,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可生搬硬套。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之二蟲又何知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且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者”,在作“……的人”(如:古之學者必有師),或“者也”連用時(如: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者”后不能斷句。

“也”也常用在句間,表句間語氣舒緩(如: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其后不能貿然斷句。“乎”有時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詞(如:生乎吾前、相與枕藉乎舟中),其后不能貿然斷句。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

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資治通鑒·周紀五》

牛刀小試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

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務愛粟為國計者過矣。”《資治通鑒·周紀五》////////////

(趙圍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為此而務愛粟為國計者過矣。”///////////譯文:趙國對于齊國、楚國來說,是強有力的屏障。猶如牙齒有嘴唇,如果嘴唇沒有了,那么牙齒會感到涼的。如果現在趙國滅亡了,馬上禍患就會危及到齊國和楚國。況且,救趙國,會顯示我們高尚的節義;擊退秦國的軍隊,可以彰顯我們的名聲。不致力于救趙而吝惜糧食,從為國家打算的角度考慮,這是錯誤的。/(1)遮蔽、遮擋:捍蔽。(2)保護、保衛。(3)抵御、抵抗。(4)觸犯。(5)臂衣。古代射箭時用的皮制臂套。(6)通“悍”,勇猛:捍將。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捍”是“捍”的古字。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探究三: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竅門3:對話、引語常用標志詞有:借對話標志詞斷句“曰”“云”“言”“白”“語”“道”“謂”“對”等。

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注意:

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后宮安敢不賀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驚曰

皇后何為若是對曰

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后宮安敢不賀/////////////////譯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氣地說:“真該殺了這個鄉巴佬!”文德皇后問:“誰惹陛下生氣了?”太宗說:“誰能比魏征更讓我生氣?每次朝會上都直言勸諫使我受辱,弄得我經常不自在。”皇后聽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驚地說:“皇后為什么這樣呢?”皇后回答說:“我聽說君主圣明臣子們就忠誠,現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夠直言勸告。我因能在您這圣明之君的后宮而感到慶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賀呢?”

備數:充數,常為居官的自謙之詞。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后宮安敢不賀爭:通“諍”。諍諫:直言規勸。朗讀下列語段,看有什么特點: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探究四: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竅門4

頂真、排比、對偶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

句式整齊,四六句多。修辭斷句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

牛刀小試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不亦……乎其……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朗讀下列語段,看有什么特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探究五:下列語段斷句有什么特點判斷句式:……者……也、……者也被動句式:為……所……、受……于……倒裝句:定后狀后賓前竅門5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斷句固定句式:不亦……乎、何……為(何以……為)、豈……哉、安……哉(也)、

孰與……(什么與什么相比,哪個更……)

孰若……(怎么比得上:夫保全一身,

孰若保全天下乎?)更多竅門六: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守信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里不一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總分斷句法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piánpì】,友善柔,友便佞[piánnìng],損矣。”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也。

牛刀小試有個詞是“鰥寡孤獨”,就是一類無依無靠的人。

西南之名產有荊山之麝香焉楚人有逐麝者麝急則抉其臍下麝投莽中逐者趨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屈文聞之曰是獸也而人有弗如其知者或以賄亡其身或累及其家何其知不如麝耶

西南的名貴特產中,有荊山出產的麝香。楚國有人追捕麝鹿,麝鹿被追急了,就從臍下擦下麝香,扔到草叢里,追麝的人趕著去拾麝香,麝就乘機逃脫了。楚國的令尹屈文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這僅只是一只獸啊,但它的智慧,有的人都趕不上。有的人貪圖財物,丟了自己的性命,有的人連累了全家,為什么他們的智慧反而不如麝鹿呢?”西南之名產/有荊山之麝香焉/楚人有逐麝者/麝急/則抉其臍下麝/投莽中/逐者趨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屈文聞之曰/是獸也/而人有弗如其知者/或以賄亡其身/或累及其家/何其知不如麝耶鞏固練習(2016新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曾公亮,…….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囊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

譯文: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聲名在外,盜賊全部逃竄到其他州縣,以至于晚上不用關閉大門。曾經有過客丟失囊中財物,發布文書詰查盜賊,曾公亮上報:“我所轄境不窩藏盜賊,恐怕是同行的人隱藏起來了吧。”進行搜查,果然如此。(2017新課標Ⅰ卷)10.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時/精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