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本冊總復習 校賽得獎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本冊總復習 校賽得獎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本冊總復習 校賽得獎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本冊總復習 校賽得獎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本冊總復習 校賽得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郫縣2023—2023學年度下期期末考試高一語文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試題卷請妥善保管以備考后講評。

第I卷閱讀題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傳統的審美觀點,是要求文藝作品服從于道德倫理政治,提倡溫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白居易更是主張文章和詩歌要“為君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禪宗的興起,打破了這個格局。由于禪宗主張“心即是佛”,內心便是一個可以作無窮探索的宇宙,而中唐從“安史之亂”中醒來的知識分子們,不再想對人世作進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靈的安適,便紛紛投向禪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動、事業,而是人的心情意緒成了藝術和美學的主題。這形成了一個新的審美趨向。蘇軾便是這個審美趨向的典型人物。他身為北宋文壇的泰斗,卻從未有過如韓愈那種“好為人師”的不可一世;在藝術上,則用實踐反對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張,開創了一種遠離憂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質樸無華,寧靜自然的韻味情趣的風格。這種風格的思想基礎,依然是禪宗自然適意的生活主張,大千世界不過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禮佛、坐禪念經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內心的探索。蘇軾將這種理論用之于文學,便出現了“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說法。所以,蘇軾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種風格的另一體現,是蘇軾將“平淡”解釋為“絢爛之極也”,而這種平淡,還應該包含“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豐富內涵。他的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說明了這種審美趣味,一是寫西湖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豈非說明最美的審美對象,正是姿態橫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寫李花,“不得梨英軟,應慚梅萼紅。西園有千葉,淡佇更纖秾”。在東坡先生的眼中,純白的李花雖然沒有其他花卉的絢麗色彩,卻是更強烈、更濃烈地傳遞出春天的信息。這不正是平淡為絢爛之極的生動寫照嗎?曹雪芹先生就在《紅樓夢》中讓他筆下的人物,寫出了“淡極始知花更艷”這樣的絕妙好辭。蘇軾先生在評人論文時,也貫徹了這種美學觀點。在黃州,他是一個待罪的不自由的官身,可他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自稱“閑人”;在《方山子傳》中,他稱頌一個任俠居山,棄冠服、絕仕進的異人。在當時的“太平盛世”中,把這樣的人當作理想的人格標本,明顯地與其作品一樣,是一種退避社會,只求內心安寧的生活態度。所以,在古往今來的詩人中,就只有陶淵明最符合蘇軾的美學標準了。他那“心遠地自偏”的處世哲學才是蘇軾最為加以注目而贊嘆的。整個南北朝,陶詩并不很被看重,終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直到蘇軾,才被抬高到了獨一無二的地位。《蘇東坡全集》里,和陶詩的作品就有120首之多。他發現了陶詩那種?“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詩歌真諦,和在極為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表達出的牧歌式的情調,認為是美的極致,藝術的頂峰。之后,陶淵明的地位被確立,陶詩也以蘇化面目流傳下來。可是,人們只關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飄逸瀟灑而忽略了“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金剛怒目”,不正證明了禪宗的影響力么?(摘自《新民晚報》)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禪宗的興起,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審美格局,中唐以后經歷“安史之亂”的知識分子都投向禪宗,徹底拋棄了傳統的審美觀點。B.中國傳統的審美觀點提倡所謂溫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要求文藝作品要為道德倫理政治服務。C.白居易主張文章和詩歌要“為君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說到底,也是主張寫文章要為道德倫理政治服務。D.禪宗主張“心即是佛”,內心便是一個可以作無窮探索的宇宙,人的心情意緒成了藝術的和美學的主題,由此形成了新的審美趨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反對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張,在藝術上開創了一種遠離憂憤、質樸無華、寧靜自然的韻味情趣的風格。B.蘇軾的創作風格是以禪宗自然適意的生活主張作為思想基礎的,表現在其文學創作上就是作品如行云流水,嬉笑怒罵,皆成文章。C.曹雪芹在創作上深受蘇軾審美趣味的影響,因而在《紅樓夢》中讓他筆下的人物,寫出了“淡極始知花更艷”這樣的絕妙好辭。D.蘇軾所主張的“平淡”,不只是“絢爛之極也”,還應包含“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豐富內涵,這種審美趣味在他的詩中得到了體現。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自稱“閑人”,在《方山子傳》中稱頌了一個任俠居山,棄冠服、絕仕進的異人,并把這些對象當作理想的人格標本。B.整個南北朝,陶淵明的詩并沒有被人們看重,整個唐代,李白杜甫的詩地位也不高,是蘇軾將陶淵明的地位抬高到了獨一無二的地步。C.蘇軾把陶淵明看作是最符合自己美學標準的人,對陶淵明的“心遠地自偏”的處世哲學最為推崇,他有120多首和陶的詩歌。D.蘇軾發現了陶詩那種“此中有真味,欲辯已忘言”的詩歌真諦,并認為陶詩用極為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表達出的牧歌式的情調,達到了藝術的頂峰。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讓縣自明本志令曹操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后,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內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故于譙東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后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爭,倘更為禍始。故汴水之戰數千,后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袁術僭號于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紹,梟其二子。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復定之,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

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B.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C.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D.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于后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孤:古代君王的專稱。曹操當時任丞相,但實為君王,故以此自稱。B.孝廉:漢代以來薦舉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C.遷: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升職;也有貶謫、放逐之意。D.執事:指管事的人,是一種敬稱,本文則指把軍權交還朝廷。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操年經時的志愿是做一個好太守,好好搞政教來建立名譽,因此他在濟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B.曹操在濟南辭官之后,本想筑舍讀書射獵,但回頭看看與他同樣五十歲的人,還沒有被人稱作年老。于是又去做官了。C.收編了黃巾軍的三十多萬人后,曹操先后打敗了袁術、袁紹和劉表,自己也當上了宰相。他認為,作為臣子,顯貴至極,這已超過了他原來的愿望。D.曹操主動提出辭退三縣的封地,但絕不放棄兵權。他這樣做,既是為自己及子孫打算,又考慮到自己垮臺后國家會有顛覆的危險。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4分)(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3分)(《赤壁賦》)(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游褒禪山記》)(二)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8—9題。(8分)春日吳錫疇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后第三年南宋滅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于廬山,世稱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8.請簡要賞析頸聯的對偶和擬人手法。(4分)9.請結合全詩概括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三)名句名篇默寫(8分)10.(1),以望復關。(《氓》)(2)長太息以掩涕兮,。(《離騷》)(3),悠悠我心。(《短歌行》)(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蘭亭集序》)(5)曹操感嘆人生短暫“譬如朝露”,蘇軾則云:“,。”(用《赤壁賦》里面的句子回答)(6),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7),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史記·屈原列傳》)三、現代文閱讀(共4小題,共22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一14題。飲一口汨羅江熊召政汨羅一水,迤迤邐邐,在中國的詩史中,已經流了兩千多年。詩人如我輩,視之為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飲者,更是大有人在。當然,飲的不是玉液瓊漿,而是在漫長的春秋中濁了又清,清了又濁的苦澀。這苦澀,比秋茶更釅。這會兒,我正在汨羅江的岸邊,掬起一杯渾黃得叫人失望的江水。為了在端午節這一天,飲一口汨羅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馳特意趕來的啊!脖子一揚,我,飲了一口汨羅。立刻,我感覺到,就像有一條吐著芯子的蛇竄入我的喉管,冰涼而滑溜,在我肝膽心肺間穿行,如同在煙雨迷蒙的天氣里穿過三峽的蛟龍。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臉色難堪,埋怨說:“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這水太臟了。”我報以苦笑。朋友繼續說:“你們詩人都是瘋子,不過,也像圣徒。恒河的水污染那么嚴重,圣徒們也是長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我得承認,朋友這么說,并不是譏笑我,他只是不理解。我的行囊中,帶有青島啤酒和可口可樂,為什么,我非得飲這渾黃的汨羅?這小小的隔閡,讓我想起禪家的一段公案。一次,著名禪師藥山椎儼看到一個和尚,問:“你從哪里來?”和尚答:“我從湖南來。”藥山又問:“湖水是不是在泛濫?”答:“湖水還沒有泛濫。”藥山接著說:“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為什么沒有泛濫?”和尚對此沒有滿意的回答。因而藥山的弟子云巖說:“是在泛濫。”同時,藥山另一個弟子東山大叫道:“何劫中不曾泛濫!”細細品味這句話,不得不佩服禪家獨特的思維品質。何水不臟?我想對朋友當頭棒喝的這四個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濫的追問。不過,那四個字我終究沒有問出口。然而由禪家推及詩家,我想得更多了。汛期湖水泛濫,每個人都看得到。可是,干旱季節的湖水泛濫,又有幾個人能感覺到呢?屈原淹死在汨羅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汨羅不只是湘北的這一條,也不盡然是由波濤組成,知道這一點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何劫中不曾泛濫!還可以推補一句,何處沒有汨羅江?嵇康的汨羅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廣陵散》;李白的汨羅江,是一片明月;蘇東坡的汨羅江,是一條走不到盡頭的貶謫之駱;秋瑾的汨羅江,是一把砍頭的大刀;聞一多的汨羅江,是一顆穿胸的子彈……到這里,我禁不住問自己:你的汨羅江會是什么呢?據考證,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從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寫詩做人的坐標。每當災難來臨,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羅江。好多次,當我的憤怒無法宣泄,我就想跑到這里來,跳進去,讓汨羅再汨羅一回。今天,我真的站到了這汨羅江的岸邊,飲了一口渾黃后,我的憤怒被淹滅了,浮起的是從來也沒有經歷過的惆悵。江面上,二三漁舟以一種“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悠然,從我眼前飄過。不知道屈原為何許人也的漁翁,一網撒去,撈回來的是最為奢侈的五月的陽光。偶爾有幾條魚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葉,也被漁翁扔進了魚簍。那也是他的收獲啊!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漁翁之意,卻是肯定在于魚的。中國的漁翁形象,從勸屈原“何不隨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慣看秋月春風”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權力更迭,人間興廢,與他們毫不相干。船頭上一坐,就著明月,兩三條小魚,一壺酒,他們活的好逍遙啊!你看這條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羅江上,屈原早就不見了,而漁翁仍在。這就是我的惆悵所在。一位清代的湖南詩人寫過這么一首詩:蕭瑟寒塘垂竹枝,長橋屈曲帶漣漪。持竿不是因魴鯉,要斫青光寫楚辭。看來,這位詩人的心態和我差不多,又想當屈子,又想當漁翁,結果是兩樣都當不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這么說過。既如此,我的飲一口汨羅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歸去罷,歸去來兮,說不定東湖邊上的小書齋,就是我明日的汨羅。(選自《問花笑誰:熊召政美文精選》,有刪改)1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在作者朋友眼中,詩人的追求是崇高的,但行為是怪異的,所以他們是“圣徒”與“瘋子”的矛盾集合體。B.作者認為,汨羅一水,迤迤邐邐,在中國已經流了兩千多年,渾黃而不清澈,因此,它的味道是苦澀的。C.文中“禪家公案”一段,在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拓展了文章的表現空間。D.“嵇康的汨羅江”一段,作者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語勢增強。E.作者又想當屈子,又想當漁翁,但慮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而決定躲進書齋,做一個明哲保身的人。12.文中多次出現“汨羅江”,有怎樣的作用呢?請結合文意,簡要作答。(6分)13.本文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請簡要分析。(6分)14.柳宗元《江雪》中的“漁翁”與本文“漁翁”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附,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第II卷表達題四、語言文字運用與表達(24分)15.下列詞語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梵(fàn)高椽(yuán)筆飄緲落寞B.掇(duō)拾漸(jiān)染靜躁平添C.符契(qiè)漁父(fǔ)滄海朔流D.弭(mí)謗訾(zǐ)詈國觴蜿蜒1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3分)A.犯罪分子通過走私毒品發財,純屬火中取栗,最后只能落入法網。B.這次考試我考得十分滿意,老師教導我應該得隴望蜀,不能驕傲。C.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城市建設發生了石破驚天的變化。D.北京大學享譽中外,能夠考入北大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1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A.省公安廳要求各級公安局局長著力解決刑訊逼供、濫用警械、超期羈押、隨意扣押財物、巧立名目收取辦案費等問題。B.任何一種文明的發展都是與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過程,完全封閉的環境不可能帶來文明的進步,只會導致文明的衰落。C.多線建設的成都地鐵不可避免地暫時影響了道路通行能力,但要解決成都的交通壓力,必須盡快推進以地鐵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形成。D.舞蹈伴隨著人類的生命活動和生存意識的覺醒而產生,在人類文明演進的歷程中,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獨立品格和獨特審美的藝術門類。18.下列關于名著《家》《巴黎圣母院》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A.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的典型,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的進步青年。他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許多行為未免單純幼稚。B.《家》寫了覺慧與鳴鳳,覺新與琴、瑞玨,覺民與梅芬等幾對青年愛情上的不同遭遇,全面展示一個大家族的衰亡過程,藝術結構類似《紅樓夢》。C.作者說《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敘說人的“命運”的作品。愛斯梅拉達逃不脫被絞死的命運,卡西莫多也沒有擺脫被毀滅的命運,狡詐無比的副主教也沒有得到幸福,這些都值得讀者去思考。D.《巴黎圣母院》的描寫具有浪漫主義的夸張和抒情的特色,小說主要采用了對比手法塑造人物,有人物間的對比,也有同一個人物身上的對比。19.從整個文段來看,下面畫線的三個句子在語言表達上都有問題,請予修改。要求語意連貫,銜接自然,語句通順,不改變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不得超過15個字。(6分)我的朋友老王,人稱“戲癡”,自號“梨園客”。①由于用“客”來稱呼,可見不是戲曲界的專業人士。但是,凡說起他,②他在戲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別愛聽戲、愛唱歌,后來還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熱衷于戲曲資料的收藏:買劇本,集唱片,淘劇照等,忙得不亦樂乎。③還有700余份戲單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個世紀的。答:①②③20.根據提示補寫對聯。(6分)(1)上聯:下聯:秋味秋色秋意間品悲涼(根據《荷塘月色》補寫上聯)(2)上聯:逸少蘭亭一序嘆生死下聯:(根據《赤壁賦》補寫下聯)五、作文(60分)21.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進入中學,我們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是莫懷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細琢磨過“散步”這個尋常的詞語呢?“散步”,可結伴同行,也可獨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們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請以“散步”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實感;②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郫縣2023—2023學年度期末考試題高一語文答案1.A解析:A項以偏概全,文中說的是從安史之亂中“醒來的”知識分子“紛紛投向禪宗”,所以不能說“都”投向禪宗;另外,“徹底拋棄了傳統的審美觀點”言過其實。2.C解析:C項,無中生有。“曹雪芹在創作上深受蘇軾審美趣味的影響”。在文中無根據。3.B解析:B項,偷換概念。“整個唐代,李白杜甫的詩地位也不高”。錯,文中說的是“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意思是李白杜甫也沒看重陶淵明的詩。“孤”是古代王侯自謙之稱,并非“君王”專稱。對原文理解錯誤,“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是指年紀還輕,同年被薦舉的人當中,有的年紀已五十歲了,還沒有被人稱作年老。7.(1)因而被豪強權貴所恨,我恐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托病還鄉了。(得分點:為……所、忿、致,大意1分)(2)何況我和您在江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得分點:漁樵,于江渚之上,侶、友各1分)(3)這就是今天治學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謹慎地采取的緣故了。(得分點:所以、學者各1分,大意1分)【參考譯文】:我剛被舉為孝廉時,年紀很輕,自以為不是那種隱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無能之輩,所以想當一個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來建立自己的名譽,讓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濟南時,開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選拔、推薦官吏,這就觸犯了那些朝廷的權貴。因而被豪強權貴所恨,我恐怕給家族招來災禍,所以托病還鄉了。辭官之后,年紀還輕,回頭看看與我同年被薦舉的人當中,有的年紀已五十多歲了,還沒有被人稱作年老。自己內心盤算,從現在起,往后再過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歲中那些剛被舉為孝廉的人相等罷了。所以在譙縣東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棟精致的書房,打算在秋夏讀書,冬春打獵,只希望得到一點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斷絕和賓客交往的念頭。但是這個愿望沒有能實現。

后來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調任典軍校尉,心里就又想為國家討賊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當個征西將軍,死后在墓碑上題字說:“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這就是我當時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亂,各地紛紛起兵討伐。這時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馬,然而我卻常常裁減,不愿擴充;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兵多了意氣驕盛,要與強敵抗爭,就可能重新引起禍端。所以汴水之戰時,我部下只有幾千人,后到揚州再去招募,也仍不過三千人,這是因為我本來的志向就很有限。后來我擔任兗州刺吏,擊敗了黃巾農民軍,收編了三十多萬人。再有袁術在九江盜用皇帝稱號,部下都向他稱臣,改稱城門為建號門。衣冠服飾都按照皇帝的制度,兩個老婆預先搶著當皇后。計劃已定,有人勸說袁術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開宣布。袁術回答說:“曹公尚在,還不能這樣做。”此后我出兵討伐,擒拿了他的四員大將,抓獲了大量部屬,致使袁術勢窮力盡,瓦解崩潰,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紹占據黃河以北,兵勢強盛,我估計自己的力量,實在不能和他匹敵;但想到我這是為國獻身,為正義而犧牲,這樣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敗了袁紹,還斬了他的兩個兒子。還有劉表自以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進忽退,觀察形勢,占據荊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當上了宰相,作為一個臣子已經顯貴到極點,已經超過我原來的愿望了。

今天我說這些,好象很自大,實是想消除人們的非議,所以才無所隱諱罷了。假使國家沒有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霸呢!我所以這樣勤勤懇懇地敘說這些心腹話,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書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恐怕別人不相信的緣故。但要我就此放棄所統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這實在是不行的啊。為什么呢?實在是怕放棄了兵權會遭到別人的謀害。這既是為子孫打算,也是考慮到自己垮臺,國家將有顛覆的危險。因此不能貪圖虛名而使自己遭受實際的禍害。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個兒子為侯,我堅決推辭不接受,現在我改變主意打算接受它。這不是想再以此為榮,而是想以他們作為外援,從確保朝廷和自己的絕對安全著想。現在天下還未安定,我不能讓位。至于封地,可以辭退一些。現在我把陽夏、柘、苦三縣的二萬戶賦稅交還給朝庭,只享受武平縣的一萬戶。姑且以此來平息誹謗和議論,稍稍減少別人對我的指責吧!8.(1)對偶:“一窗”與“五畝”數量短語相對,“草”與“園”名詞相對,“逆”與“私”動詞相對,“濂溪”與“涑水”地名相對,“濂溪老”與“涑水翁”人名相對,對仗工整,節奏鮮明,相互映襯,富有表現力。(2分)(2)擬人:以“逆(迎接)”“私(偏愛)”兩個動詞,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人的熱情親昵之狀。(2分)9.韶光易逝的惆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