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_第1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_第2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_第3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_第4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文化史本冊總復習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密★啟用前興義八中2023—2023學年第一學期第5周月考15級歷史試卷出題、審閱:高二歷史組本次考試范圍為必修三《文化發展歷程》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第1-6課)。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古代,“天”被尊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湯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無常”,于是提出“順天應民”的觀點,以后歷代都遵循。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強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體地位被確立C.政治統治借助于人倫秩序D.天命觀被賦予實際內容2.先秦時期,人們認為四季時序是神靈意志的體現,應該順時而動,春苗冬狩。而《春秋》一書中記載了魯桓公四年春正月在郎地狩獵的事情。這反映出A.古代統治者尊重自然規律B.《春秋》作者對歷史有價值觀評判C.古代先民缺乏自然科學知識D.《春秋》作者重視人與社會的關系3.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當希臘人正在探討物質世界的性質、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靈魂和神的關系時,中國的圣人正試圖去發現人類社會的基礎和賢明政治的根本原則。導致中國思想家關注這一主題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的劇烈變動 B.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C.統治者政策的引導 D.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4.諸子百家中,號稱顯學的兩家學派創始人對生活的態度截然不同,一個“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下列所述思想主張與其對應的是A.前者主張有為,后者主張無為 B.前者主張王道,后者主張霸道C.前者主張兼愛,后者主張仁愛 D.前者主張非攻,后者主張戰功5.“守株待兔”的故事耳熟能詳,“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下列言論中,與該觀點同屬一個學派的是A.“道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6.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諸子百家“其言雖殊,譬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這反映了諸子百家A.在理論上求同存異B.均為穩定統治服務C.有相互融合的特點D.最終達到殊途同歸7.美籍華裔學者杜維明在《超越啟蒙心態》一文中說:“儒家……有這樣一種認識,即每個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條件下的獨一無二的人。但是,每一個人同時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內在可能。”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儒學的核心是“仁”和“禮”B.儒學強調個人與集體的協調C.儒學注重個人的身份地位D.儒學對秩序和個人發展同等重視8.費孝通先生曾將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系描述為“差序格局”,即“以己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關系網絡”。這種差序格局的結構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國傳統社會之中。其中,父子、兄弟關系是最基本的層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個層次都從這里獲得其構造原則。如同鄉關系、師徒關系、君臣關系。據此可知,“差序格局”A.產生于儒家三綱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緣政治得以延續C.可能阻滯社會結構的更新D.成為社會等級的表現形式9.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往往意味著國家顏色的變換。周得火德,尚紅;秦滅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禮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簡單的黑紅白青黃更替背后,是一種影響了中國王朝政治幾千年的“五德始終說”。“顏色革命”實質上反映出A.儒學宣揚以德治國B.君權神授深入人心C.維護統治的合法性D.陰陽五行相生相克10.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時還提出“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至董仲舒時,將孔子的這一人倫秩序改造成“三綱五常”。這一變化反映出A.強化了倫理關系 B.束縛人性加強君權C.強化了父權社會 D.有利于思想大一統11.荀子認為:“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董仲舒也說:“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乎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相對于荀子,董仲舒A.繼承了荀子的天命觀B.強調了對君主暴政的制約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權觀念12.漢武帝時期,“公孫弘以《春秋》白農(平民服裝)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這表明A.儒學得到重視B.民間廣泛接受儒學C.平民地位提高D.西漢重視人才選拔13.佛教傳入中國后,佛經譯文屢遭改動,例如,“丈夫供養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體貼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這種現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學成為了官方正統思想C.佛教借助儒學實現中國化D.儒學吸收了佛教基本教義14.魏晉南北朝時期,官方意識形態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種被后人稱之為“魏晉風流”的人生范式,他們“非湯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這表明當時A.文化觀念呈現多元化 B.儒學失去了正統地位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發展15.唐太宗推崇道教,成書于唐代的道教經典《玉清經》中說元始天尊講十戒,第一戒不違戾父母師長,第二戒不殺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謀害國家。這主要反映了A.儒釋道三教融合的趨勢 B.道教地位超過佛教C.儒教地位受異教的沖擊 D.佛教地位較為穩固16.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經斷絕。他的這一主張被宋代儒者接受并發揚。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新儒學”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學對儒學有所發展的是A.繼承“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主張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歸孔孟之道,使儒學思辨化并形成譜系D.否定漢代以來的儒學17.《二程文集》載:“以富貴為賢者不欲,卻反人情。人無利,直生不得,安得無利?”該觀點A.肯定人正當利益的訴求B.闡述先理后物的哲學觀點C.倡導格物致知的認識論D.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要求18.一日某思想家輾轉難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從床上跳了起來。然后他回顧心中記得的“五經”中的話,印證他的新認識。他發現“五經”之言與他的認識完全相合。該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認識是A.“存天理,滅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19.朱熹曾編著《論語訓蒙口義》、《童蒙須知》,對兒童的衣著、語言、行為、讀書、寫字、飲食等方面的習慣,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為規范。這一做法推動了儒學的A.世俗化B.政治化C.宗教化D.哲學化20.南宋理宗在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下詔:“朕觀朱熹集注《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發揮圣賢蘊奧,有補治道。朕方勵志講學,緬懷典型,深用嘆慕,可特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南宋理宗嘉獎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發展文化,繁榮學術B.統一思想,加強統治C.獎勵學術,端正官風D.懷念先賢,光大懦學21.明末思想家李贄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頭發留著長須,“儒帽裹僧頭”,穿著亦僧亦儒的怪異服裝;他講學傳道,卻收女弟子。由此可見,李贄A.致力于儒學和佛教的融合B.認可明代婦女地位的變化C.力圖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22.顧炎武在《亭林文集?與施愚山書》說到:“理學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謂理學,……不取之‘五經’,而但資(宋明)之語錄,……又曰:‘《論語》,圣人之語錄也。’舍圣人之語錄,而從事于后儒,此之謂不知本矣。”顧炎武之言論旨在強調A.理學之名出現于宋代B.為學應注重經世致用C.孔孟之道為儒學的根本D.理學造成思想界因循守舊23.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潛書》中寫道:“殺人之事,盜賊居其半,帝王居其半……蓋自秦以來,屠殺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盜賊之毒至于如此其極哉!”以下表述與其觀點相似的是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威勢獨在于主,則群臣畏敬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D.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4.蕭公權在《中國政治思想史》評論道:“夫專制之威至明而極,故專制之至明而顯。梨洲(黃宗羲)責民之古義,不啻向專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擊。使黃氏生當清季,其為一熱烈之民權主義者,殆屬可能。然而吾人細繹《待訪錄》之立言,覺梨洲雖反對專制而未能沖破君主政體之范圍。故其思想實仍蹈襲孟子之故轍,一未足以語于真正之轉變。”蕭公權在此認為黃宗羲A.具有近代民權主義思想B.沒有超越傳統儒家思想的范疇C.徹底否定君主專制政體D.反映了早期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25.如圖是根據汪盼玲《中國婚姻史》中統計的歷代節婦烈女人數繪制的柱狀圖.該圖呈現的發展趨勢,深刻表明A.清代統治者最重視婦女的貞節教育B.中國的傳統主流思想逐漸趨于保守C.兩漢以前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較小D.宋明理學對中華民族性格的積極塑造26.利瑪竇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1582年他來到澳門,通過“送禮”獲準到內地傳教,利瑪竇傳教時尊重中國人“祭孔祀祖”的習俗,同時宣稱“上帝就是你們所知的天,他曾經啟示過你們的孔丘、孟軻和許多古昔君王,我們的來到,不是否定你們的圣經賢傳,只是提出一些補充而已。”這表明利瑪竇在中國傳教A.適應君主專制國情和儒家統治思想現實B.要將天主教和中國儒家的經典融合起來C.將傳播西方科技文化作為傳教的敲門磚D.試圖突破天主教的基本原則和思想精神27.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長期以來確切紀年是從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算起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近年來史學家協同自然科學家,通過研究日食規律,確定文獻記載的“(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日食)”的時間為公元前899年,從而將確切紀年上推半個多世紀。下列說法中最為合理的是A.歷史記載存在純粹客觀性B.自然科學事實等同于歷史事實C.跨學科研究是歷史學發展的重要途徑D.研究自然和物的科學方法同樣可以用來研究社會與人28.下表是16~17世紀中國、歐洲著名科學家及其成就。以下對其解讀正確的是姓名成就中國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歐洲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天體,證實太陽中心說牛頓提出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①中國古代科技采用傳統的典籍整理,以應用技術為主②中國明清科技發達,領先世界③西方科技采用觀察和邏輯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論科學④西方農業落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29.李約瑟在《中華文明科學史》中說道:“中國之所未能發展出現代的科技,問題不在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缺乏邏輯推論思維),而在于中國傳統上以儒士大夫為首,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文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儒家思想重人倫不重實用是導致中國現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邏輯推論思維是導致中國未能發展出現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專制禁錮中國文人的思想導致中國現代科技未能形成D.科舉、四民觀念等使中國人輕視科技進而造成現代科技的落后30.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說:“一種文明的歷史,就是對古代材料中那些對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東西的探索。它有待解決的問題不在于要告訴人們關于希臘文明或中世紀中國我們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訴人們在西歐或現代中國以前的時代與今天仍舊相關的東西。”在這里,布羅代爾強調的是A.史學是當代人的歷史認識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歷史C.史學無需窮盡人類的文明史D.從文明傳承的角度研究歷史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31題16分,32題10分,33題14分,共40分)31.(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顯學”以及雖然在變革動蕩的形勢下顯得迂闊難行,而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后又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漢代以后,儒學幾經變化。禮教德治思想始終一貫,從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區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滅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認為當時國之大患根在君王心術已受蒙蔽。應該根據《大學》之教,以正心誠意作為治國平天下的根本。針對當時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禪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得知識”。——洪映萱《另一種聲音——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材料三在物質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經濟上有實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現了精神上的反叛。這種生活本體的變化引發了作家創作意識變化,時代前進的要求也為時代前進的思想變化提供了基礎。李贄在這樣一種生存環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識”,從而為他的“民本意識”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會基礎。從李贄生存的地理環境來看,當時李贄生活在比較繁華的貿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進思想和觀念通過這一窗口傳播進來。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響下,李贄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戰斗性。——肖國華《李贄的儒家情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學說在漢代“被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理學思想的進步之處。(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李贄思想產生的主要社會背景。(6分)32.(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時間14世紀—16世紀歐洲大學10世紀—13世紀(宋)中國書院課程教學主要內容文法、文學、歷史(1)基本教材:儒家經典著作。(2)重要讀物:理學大師著作、講義、語錄、注疏;史學著作包括《左傳》《漢書》等;詩詞教材包括《詩經》《楚辭》等。(3)其他:治民、講武、水利、算數等學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經地位高。文法辯證法算術幾何學、地理學天文學、力學音樂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4—16世紀歐洲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