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水路交通的變遷【知識導圖+拓展訓練】 高二歷史 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
第12課 水路交通的變遷【知識導圖+拓展訓練】 高二歷史 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
第12課 水路交通的變遷【知識導圖+拓展訓練】 高二歷史 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
第12課 水路交通的變遷【知識導圖+拓展訓練】 高二歷史 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
第12課 水路交通的變遷【知識導圖+拓展訓練】 高二歷史 課件(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交通與社會變遷交通含義:指人、物和信息在兩地之間的往來、傳遞和輸送,

包括運輸和通信兩個方面。狹義的交通專指運輸。交通發展原因

物質生產的豐富交流需求的增加技術的發展交通路線便利人們生活推動城市興起與發展促進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進步讓世界成為密切聯系的整體交通影響單元結構:陸路海路空中第12課水陸交通的變遷課文結構:第一目:

古代的陸路交通與水陸交通第二目:

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第三目:工業革命與交通的發展第四目:

交通與社會變遷課文導入:輪車的使用,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一、古代的陸路交通與水路交通(一)陸路:道路鋪設1.天然道路①原始人習慣性的足跡就形成了“路”②人類轉向定居,以住地為中心的交通進—步發展,運輸物品依賴天然的道路與河流。(1)原因:①陸路的鋪設:羅馬帝國的道路把羅馬和各行省連接起來,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2)表現:2.人工道路生產的發展推動了人工道路的鋪設。西方阿庇烏(阿皮亞)大道興建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全長660千米,用68年建成。秦朝:修筑的馳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構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性道路網。漢代:開通了連接亞、歐、北非的大通道—絲綢之路唐代:驛道以長安為中心向各方輻射。元朝: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的驛路交通網。中國咸陽課本p67史料閱讀:閱讀材料提取信息,分析秦朝能夠建立全國性交通網的背景。信息:史料介紹了秦朝馳道的范圍、規格以及建設的細節。

從中可以看出,秦朝馳道延伸全國,具有嚴格的建設規范和質量要求。背景:政治,國家統一,中央集權;經濟,封建經濟初步發展;思想,法家思想②水路——人工運河的開鑿:春秋時期:已有運河中國秦朝:秦始皇開鑿了靈渠,溝通長

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溝通了

中國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運河為世界之最

洛陽

“胥河,吳王闔閭伐楚,伍員開之,以通松道?!薄獡骞饩w《高淳縣志》靈渠(湘桂運河)隋朝運河

元朝運河①17世紀開通的法國米迪運河,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歐洲歷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運河之一。②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立的運河系統,是荷蘭經濟和文化繁榮的重要體現。西方米迪運河修建前米迪運河修建后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國古代對海洋的探索——海上絲綢之路(1)西漢時期:初步形成東、南兩條航線,東線通向朝鮮半島和日本,南線通向印度洋。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國古代對海洋的探索——海上絲綢之路(2)宋元時期: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了重大進步,磁羅盤、實用航海圖和天文定位技術廣泛應用,使中國海船能夠持續航行。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磁羅盤航海圖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國古代對海洋的探索——海上絲綢之路(3)明朝:鄭和下西洋①時間:②概況:鄭和下西洋船只復原模型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船隊航行至東南亞、印度、波斯灣、阿拉伯半島、紅海和東非沿岸等地?!袊糯?,已經形成連通中國與東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菊n堂探究】材料:中國有悠久的海洋航運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就出現了航?;顒?。春秋戰國時期,激烈的戰爭對海洋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貿易快速發展。秦朝航海事業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局面,也使開辟海上航線成為可能。漢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術都有了進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為了補充河運不足,開創了大規模海運漕糧。明前期,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開創了15世紀世界大規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壯舉。——王崇煥《中國古代交通》分析中國古代海洋航運事業發達的原因有哪些?戰爭和貿易的要求;秦以后大一統局面;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為了彌補陸路及河運的不足;強盛的國力

(1)波利尼西亞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諸島活動。(2)腓尼基人首次橫渡地中海。(3)維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區探險。(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開展繁忙的海上貿易。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2、古代西方對海洋的探索大航海時代來臨前,已經有廣泛的區域探索,但僅僅是局部探索。①達·伽馬發現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東方的航線②哥倫布到達美洲③麥哲倫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環球航行④歐洲人還開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線3.近代以來世界各地對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開辟①1869年開通的蘇伊士運河連接了紅海和地中海,成為西歐和南亞、東亞之間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②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極大地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行距離。(2)開辟運河3.近代以來世界各地對海洋的探索(3)歐洲人開辟了北大西洋到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線三、工業革命與交通的發展1、火車與鐵路交通——火車的發明與影響(1)工業革命引發了交通的變革,1814年,斯蒂芬森改進了蒸汽機車。喬治.斯蒂芬森(1781-1848)(2)19世紀上半葉,英國帶動下,歐美各國紛紛修建鐵路網,帶動了機器制造業、鋼鐵業、建筑業等行業的大發展,人類步入鐵路時代?!盎鸺碧栒羝麢C車①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這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②京張鐵路:1909年竣工,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設計的“人”字形路軌,解決了鐵路的陡坡問題。2、火車與鐵路交通——近代中國鐵路交通的發展唐胥鐵路(唐山至胥各莊)中國最早的鐵路--上海吳淞鐵路

(1874年)

“天朝號”機車龍號機車(中國火箭號)(1)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2)1812年英國人制造的汽船試航成功。(3)蒸汽機以及后來的內燃機逐漸成為驅動船舶的主要動力,噸位大、速度快、航距遠的輪船出現了。3、輪船與航運業的發展——輪船的產生與發展富爾頓(1765~1815),美國人,工程師,發明家,輪船的發明者。4、輪船與航運業的發展——近代中國航運業的發展(1)19世紀20年代,西方的輪船開到中國。(2)19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人建造的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試航成功,揭開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3)1872年,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為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里程碑?!包S鵠號”模型圖徐壽(1818年—1884年),清末著名科學家,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華蘅芳(1833—1902年)清末數學家、科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5、動力升級:西方汽車的發明

1885年德國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內燃機汽車。但20世紀前還不夠普及??枴け敬暮退摹氨捡Y1號”汽車卡爾·弗里德里?!け敬?/p>

(汽車之父)四、交通與社會變遷(一)、交通的改進,加強了溝通,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秦朝“車同軌”政策和道路建設,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不同地區的經濟往來,具有深遠的影響."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薄抖Y記·中庸》同文共軌——四海統一四、交通與社會變遷

1.清江浦因京杭大運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運路線的改變和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衰落。2.京漢和隴海兩大鐵路開通后,鄭州發展態勢超越了洛陽與開封兩大古都。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車鱗集,冠蓋喧闐,兩河市肆,櫛比數十里不絕”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車輻輳,竟赴捷足,昔之都會遂成下邑”南船北馬九省通衢天下糧倉運河沿岸“東南四都”津浦鐵路(天津—南京浦口)鄭州—火車拉出的城市中國(二)交通的改變影響了城市的發展,使許多城市成為重要樞紐或港口哈德遜河紐約

1.美國的伊利運河將紐約與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區聯系起來,推動紐約發展成為國際化商貿中心。

2.通海運河的建成,使曼徹斯特迅速成為英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世界(二)交通的改變影響了城市的發展,使許多城市成為重要樞紐或港口(三)、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傳遞和信息交流②1897年創辦的大清郵政官局,是近代中國國家郵政的開端;③電報、電話在晚清時傳入中國。甘肅博物館藏郵驛畫像磚民信局收據1.歷史悠久:郵驛歷史超過3000年,主要為官方服務。2.唐朝:郵驛事業發達。

古代,官方傳遞信息靠郵驛制度。據《唐六典》記載,唐最盛時有水驛260個,路驛1297個。唐專門從事郵驛的人員有兩萬多人,其中驛夫1.7萬多人,這和新中國成立前全國郵政人員總數幾乎相等。

柳宗元在《館驛使壁記》中,記載了以首都長安為中心的七條國內驛道;中唐地理學家賈耽寫的《記四夷入貢道里》記載了可達朝鮮、日本、中亞、印度、東南亞各國的七條國際驛道。3.明朝:出現了民間通信機構民信局;4.清朝:①1878年,天津海關書信館對公眾開放郵寄業務;大龍郵票課堂小結:影響: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條件;拓寬了商品市場,促進了國際間人口和資本的流動,促進了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聯接世界經濟的紐帶逐漸形成。

如果海上及陸地上的交通沒有同時發生革命,工業和農業就不可能如此迅速發展?!阼F路與運河沿線出現了新的工業區,鐵路與運河能將產品運往遙遠的市場。港口擴大了,以應付貿易的發展。1851年,在倫敦舉行了第一屆萬國博覽會,此時在全世界的鐵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遠航船中,有一半屬于英國。——德尼茲·加亞爾等《歐洲史》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交通運輸業的革命對世界市場的影響。拓展:一、交通工具的變遷1.依次為:A、B、E;C、D。2.依次為:畜力、人力、風力、蒸汽動力。3.工業革命時期。二、交通與貿易1.據圖概述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環地中海貿易路線即可。2.海上交通路線范圍擴大,陸上交通路線范圍縮??;歐洲海上交通路線的起點由地中海沿岸轉移至大西洋沿岸;西歐國家逐漸替代中國占據海上交通主導地位;等等。3.新航路開辟使全球海路暢通,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