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武昌起義_第1頁
第三節武昌起義_第2頁
第三節武昌起義_第3頁
第三節武昌起義_第4頁
第三節武昌起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

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發一、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一)1901年“新政”(二)1905年“預備立憲”2、內容: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獎勵實業等1、原因:直接原因:應付危機根本原因:

維護清朝統治3、結果:加劇的階級矛盾。1、含義:預備(準備)實行君主立憲制2、背景(原因):遏制革命形勢的發展,維護清朝統治3、經過(了解)4、立憲派:5、實質:是一場騙局。6、結果:統治集團內部分裂立憲派分化,一部分傾向革命漢族地主離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張褰主張:主張改革,反對革命想一想如何評價“預備立憲”?(1)性質:(2)積極意義:(3)消極意義:地主階級的一場自救運動A、具有進步性,它的有些措施反映了歷史發展潮流,有利于社會進步。B、它使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A、具有反動性:實施的目的是為維護清朝統治B、具有落后性:沒有沖出:“中體西用”的范疇二、武昌起義和湖北軍政府成立1、武昌起義首先取得成功的原因:請閱讀材料,結合課文知識概括。(一)武昌起義材料材料一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他們打死了反對材料一10月9日,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14號機關配制炸彈,不慎引起爆炸。孫武受傷進了醫院,其余人員倉促轉移。俄國巡捕聞聲趕至現場,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印信等物,并轉交總督署,瑞立即下令關閉四城,搜捕革命黨人。在此風云突變之際,蔣翊武、劉復基、彭楚藩、楊宏勝等人在午后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發動起義。蔣翊武以臨時總司令的名義起草命令,派人送往各標、營革命黨人手中,約定當晚12時,以南湖炮隊的炮聲為號,城內城外同時起義。但是,湖廣總督已于事先聽到風聲,派軍警查抄了武昌的各個革命機關,逮捕了劉復基、彭楚藩、楊宏勝等人,蔣翊武逃離武漢。瑞下令殺害劉、彭、楊3人,按查獲的名冊搜捕革命黨人。由于武昌戒嚴,內外交通斷絕,起義的命令未及時送到南湖炮隊,10月9日晚起義的計劃落空。在群龍無首的緊急關頭,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約定10月10日晚以槍聲為號,按原計劃發難。起義的軍官,奪取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庫。材料二“端方的領兵入川,不但更加激起四川人民的仇恨,使四川人民斗爭的火焰愈益增高;而且鄂軍西調,武漢空虛,又給武漢的革命黨人造成了一個發動起義的絕好機會。后來武昌起義之所以能夠比較容易成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客觀條件。

1、武昌起義首先取得成功的原因:A、20世紀初,武漢地區民族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經濟基礎)B、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階級基礎)C、湖北出現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群,成為革命黨的骨干;D、武漢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高漲——群眾基礎E、文學社、共進會作了長期的宣傳和組織工作——起義準備;F、新軍中革命黨人能主動革命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四川保路運動造成武漢地區兵力空虛武昌起義領導機關:(文學社、共進會)總指揮:蔣翊武參謀長:孫武軍事籌備員:劉復基、彭楚藩2、經過:(了解)3、結果:湖北軍政府成立(二)湖北軍政府成立時間:都督:黎元洪國號:“中華民國”政權性質: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聯合建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立憲派和舊官僚混入革命陣營中來并掌握政權,混入方式有:A革命黨人拱手相讓(如黎元洪當都督)B、舊官僚投機革命(如:江蘇)C、被立憲派和舊官僚發動政變方式奪取政權。(如湖南)(三)武昌起義的影響:1、各省紛紛響應,十幾個省宣布獨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圖)2、各省立憲派和封建官僚投機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權,革命潛伏著失敗的危機。思考:根據示意圖概括武昌起義后革命發展形勢的特點,并分析說明為什么具有這些特點?特點:發展迅猛,革命集中在南方地區原因:發展迅猛的原因

A、武昌起義的成功促進革命形勢在全國的發展

B、立憲派和舊官僚投機革命,加速革命的發展

C、清政府反動腐朽

D、漢族地主、官僚背離清政府集中在南方的原因:A、武昌起義前的革命黨人主要在南方活動B、南方帝國主義勢力,封建統治勢力相對薄弱C、南方人們較早較多的接受西方思想的熏陶

1.(2000年春季卷)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國考察政治后,于1906年

A頒布《欽定》憲法大綱

B裁撤軍機處

C宣布“預備仿行憲政”

D設立責任內閣

()2.(1999年廣東卷)

清政府“預備立憲”之所以是一場騙局,主要是因為

A借“預備”之名拖延立憲

B載灃人任攝政王總攬大權

C不能滿足立憲派的要求

D極力維護君主專制權力

()3.(1995年全國卷)

清政府“預備立憲”騙局破產的標志是

A“皇族內閣”成立

B“成都血案”發生

C宣布實行鐵路國有政策

D頒布《欽定憲法大綱》

()4.(2002年上海卷)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皇朝的喪鐘,具體組織和發動這次起義的團體是

A興中會、華興會

B華興會、文學社

C文學社、共進會

D共進會、興中會

()5.(1996年全國卷)

下列武昌起義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當局無力抵抗

B革命黨人籌劃周密完善

C起義新軍的革命主動精神

D立憲派改變策略乘機附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