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中國歷史文化總論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中國歷史文化產生的基礎,認識其基本特征,明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正確態度。學習目的古代中國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狀況是中國古代文化產生的基礎文化的含義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基本特征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批判與弘揚主要內容中國歷史文化,就是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文化。它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它是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和古老的國度中所產生的文化;第二,它是文化的歷史,是已往的歷史文化;第三,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是仍在發展演變的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已往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表現形式,是今日中國文化的源頭。要全面地理解中國歷史,要深刻地認識中華民族,要清醒地把握中國的未來,就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第一節中國與中國古代社會一、自然的中國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塊被喜馬拉雅山—天山—阿爾泰山和大海環抱的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大封閉圈里的古人,以為這里是居天之中的神州,因而稱之為“中國”。在中國這個大封閉圈中,幅員廣闊,大約有100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地形復雜,西南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西及北為綿亙的戈壁沙漠,由東而南瀕臨海洋;腹地群山縱橫,河流交錯,黃河、長江、珠江、遼河、松花江、黑龍江等眾多河流滋潤著錯落相連的高原和平原;氣候多樣,大部分屬于北溫帶,南經亞熱帶直至熱帶,北至寒帶。中國古代的各個民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中,共同創造了中國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民族文化。二、中國古代社會的特點(一)農業為主體的多元經濟結構社會(三)多民族同居共處的大一統社會(二)以血緣團體為社會細胞的宗法制社會(四)君權、父權、夫權至上的專制主義社會(一)農業為主體的多元經濟結構社會在遠古和上古時代,古人類主要是依賴自然條件而生存的,選擇什么樣的生產方式更多取決于其所處的自然環境。中國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最適于農耕,因此,中國古代的先民們大多數以農耕為主。今甘肅、青海、西藏以東的廣大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或炎熱,成為著名的農耕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其北形成以麥、粟、稷等為主要作物的旱地農業區,其南部則是以水稻為主要農作物的水田農業區。而西部和今長城以外的北部地區,多為戈壁、沙漠,間雜草原,氣候偏冷,雨量比較少,自古即為射獵畜牧區。居住在這里的先民們先以射獵繼而以游牧為生,是為牧獵經濟,其人數要少于農耕之民。從考古發掘的資料看,在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初期就已經開始有了分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原始鋤耕農業發展最早的地區。在距今七千至五千年的仰韶文化和距今七千至六千年的河姆渡文化等遺址中,都出土有大量的石刀、石斧、石鐮、石鏟、石耜、骨耜等農耕器具和石磨盤、磨棒等谷物加工器具,更發現許多粟、稷、稻等谷物的籽粒以及蔬菜籽等。在距今五千至四千年的時候,中國的歷史由母系氏族公社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在考古學上為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原始的鋤耕農業進入更加繁榮的階段。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就以善于組織農業生產而著稱于世,因此被稱為“神農氏”。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飼養業的發展。后世的所謂“六畜”,即豬、狗、牛、羊、馬、雞,這一時期已經俱全。同時,西部、北部各民族的游牧、射獵經濟也有所發展。這樣,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多種經濟結構的雛形形成了,它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結構的類型基礎和發展方向。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從夏至清的歷代王朝,皆以農業為國本,以重農為國策。這樣的經濟基礎深深地影響和制約著中國古代各種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二)以血緣團體為社會細胞的宗法制社會在原始社會的原始群時代,先民們還沒有形成穩定的血緣團體。在距今十萬年至一萬年前后,中國歷史進入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即出現了以女性為主導的、世系以母系計的血緣團體,后世稱之為母系氏族。氏族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團體,它既是生活單位,也是生產單位。距今五千年前后,母系氏族公社轉變為父系氏族公社,男性成為氏族的主導力量。國家形成以后,由于生產的需要、戰爭的需要,作為血緣團體的氏族,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得到了加強。古代的中國就是拖著長長的血緣紐帶進入階級社會的。在夏、商、周三代,血緣團體的宗族是集生活、生產、行政、軍事于一體的社會集團。周代組織各級政權的分封制和體現政治關系、人際關系的禮制,就是以宗法制為基礎的。這種血緣團體,經漢、唐至明、清,幾經改造,一直保留著。中國古代許許多多的文化事象無不打著宗法制的印記。(三)多民族同居共處的大一統社會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同居共處的大一統社會。雖然也曾屢有民族間的斗爭、政權上的分立,但正所謂“分久必合”,民族同居融合、國家統一始終是主流。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五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中國古代社會,從家至國,都是以分裂為恥,以統合為榮。中華民族是重統一的民族,中國社會是重和合的社會。原始社會末期。當時居住在中原地區及其附近的有東夷的九黎族、炎帝族、黃帝族、苗族、鳥夷、淮夷等。這些部族經過不斷的斗爭、聯合、融合,最后形成了以融合炎帝族后的黃帝族為主體的與東夷族聯合共處的部族共同體,是為華夏族的前身。第一次:原始社會末期中原地區的炎黃族及周邊的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等族,經過兩千年的同居共處、斗爭融合,形成了華夏族。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繼之而起的兩漢長達四百年,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了更廣泛的民族共處與融合。漢王朝直屬的各民族,被周邊的民族稱為“漢人”,即漢族。“漢人”之名雖然見于南北朝時期,但實際上漢族的形成是在漢代。第二次:夏、商、周三代,經春秋而至戰國魏、晉時期,中原戰亂空虛,周邊強大起來的匈奴、鮮卑、氐、羯、羌等少數民族紛紛乘機進入中原。從公元304年至581年,先后建立了19個少數民族政權。至隋、唐時期,這些民族許多都融入漢族之中,也有的漢族融入各少數民族之中。同時,周邊還生活著許多其他民族,如突厥、回紇、吐蕃、南詔、靺鞨等,他們都臣屬于中原王朝。隋、唐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第三次: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以及由中亞等地遷入的色目人與其他各族融合而成回族等,經過三百年的紛爭和長期共處,出現了又一次的民族融合。第四次:宋、元時期這個時期,以滿族與漢族的融合最為突出。清王朝是一個由滿、漢、蒙、藏、回等數十個民族同居共處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數千年來,中國的歷史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歷史、民族融合的歷史。第五次:清代(四)君權、父權、夫權至上的專制主義社會君權、父權、夫權至上的專制主義是中國古代社會最為突出的特征,中國古代的種種文化事象無不受它的影響。君權:古代中國在原始社會末期,由于長期頻繁的戰爭和大規模的治水等活動,氏族、部落、部落聯盟的各級首長獲得了凌駕于氏族之上的獨裁權力。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奪取了政權的國王,實行家國合一。國是一家一姓的家,國家就是家庭的擴大。國王把原本屬于氏族、部落公有的土地和掠奪來的土地變為以自己為代表的“國有”土地,即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然后,同姓按血緣關系的親疏、異姓按功勞的大小進行土地分封,形成對土地的層層占有。國王稱為天子,是全天下土地的所有者;所分封的諸侯是一國土地的占有者;卿大夫是一個邑或幾個邑的土地的占有者;廣大的民眾都是土地的使用者。“臣”就是奴隸。各級貴族、官員無論地位多么高,對國王來說都是奴隸,國王對他們有生殺予奪之權,這就是君主專制。秦代以后,皇帝仍然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由于廢除了分封制,各級官員都按皇帝的意志隨時任免、生殺予奪,君主專制得到進一步加強。明朝時的“廷杖”,即皇帝可以在朝廷之上當眾責打甚至打死大臣。父權、夫權:夏、商、周三代,每個個體家庭都包括在一個大的宗族之內。族長被稱為“宗子”,他把所占有的土地分配給各個家庭使用。因此,在一個宗族之內,族長享有至高無上的支配權,對違背族規者甚至可以“戮于宗”。同樣,在每個家庭中,父家長是財產的所有者,對兒子、妻子也享有絕對的支配權。在宗族、家庭中,父權、夫權是至高無上的,這是家族中的父權、夫權專制。秦、漢之后,在土地私有制度下,父家長是土地的所有者,所以父權、夫權仍然得以沿續。漢代所提出的“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把從國到家的層層專制以法律的形式、道德的形式肯定下來,直至清王朝滅亡才得以終止。第二節中國歷史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文化的含義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文化”一詞的雛形見于《易·賁卦·彖傳》,其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即“文化”一詞的源頭其書《說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誅。”劉向所說的“文化”與“人文化成”是一脈相承的。西漢劉向將“文”與“化”合成一個詞它產生的基礎是人的思想,它的外在表現形式是行為方式、典章制度、諸類器物。文化也是在不斷交流的。因為產生文化的基礎是在不斷發展的,體現文化的人、創造文化的人是不斷流動的。文化是具體的,不僅是現世存在的,還是可以世代傳承的。文化不是抽象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是由載體表現或表達出來的。如語言載體、行為載體、文字載體、器物載體等。文化就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二、中國歷史文化的根本特征——內中和而外禮制中和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文化禮制文化禮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集中體現。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是思想。中國古代各類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和”。中和,析而言之,為“中”,為“和”;合而言之,則為“中和”。中和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國古人的思想中,“中”是最重要的。“居中”是最尊貴的地位,“用中”是最好的方法,“中正”是對錯是非的尺度。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諸類器物、文字書畫、詩詞歌曲、宗教信仰、年節喜慶等無不體現“中和”“和合”精神。“中和”是認識、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一把鑰匙。在以“中和”為核心的各種表象文化中,禮制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集中體現。“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中和”是本質,是精神;“禮”是形式,是“中和”外化于行為、外化于器物的制度。禮就是用來區別等級、尊卑長幼之序、體現敬意的制度。人的舉止言談、物的類別形制,小自個人、家庭,大到國家的政治、軍事、文化、宗教等都有體現差別的禮的規定。中國古人的生活完全以禮為指南,因此,古代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第三節中國歷史文化的批判與弘揚一、正確認識中國歷史文化中華民族世世代代都是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哺育下繁衍生息的。每一個中國人,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沐浴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每一個中國人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都有強烈的認同心理及親和感,渴望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渴望鑄造一顆中國心。中國歷史文化是每個中國人離不開的、少不了的精神食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國民力量、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優秀的中國歷史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第一,優秀的中國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財富。歷史文化中的消極因素也必然會通過種種形式而延續至今,在不知不覺中侵害我們健康的肌體,有的時候甚至會沉渣泛起,擾亂社會,妨礙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中,為什么會出現瘋狂的個人迷信?在社會主義改革進程中,為什么會阻力重重?在政權機構中,為什么官僚主義、貪污受賄屢禁不止?在當今的社會上,為什么賭博販毒、賣淫嫖娼泛濫,黑社會橫行?雖然各有其現實的社會原因,但腐朽的舊文化的影響是絕不能低估的。第二,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糟粕不容忽視。二、中國歷史文化的批判與弘揚歷史文化的兩重性,提醒我們對待歷史文化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既不能盲目地全盤否定,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贊頌和繼承。要把各種形態的文化都拿到理性的審判臺上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的時代需要為取舍,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在批判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弘揚創新。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文化獲得再生力而不斷發展的途徑。(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當今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是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地總結全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有史以來最科學的思想結晶。(二)以時代的需要作為篩選的標準第一,要批判民族虛無主義,建設突出“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鑄造中華魂。第二,要批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專制主義和神權至上、“天人感應”、宿命論等封建迷信思想,弘揚歷史文化中具有科學性、民主性的精華,建設以科學、民主、人權、自由、法制為內容的新文化。第三,要批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極端個人主義,弘揚歷史文化中的“天下為公”“公而忘私”“臨患難不忘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思想精華,建設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新文化。第四,要批判小農經濟的“天朝大國”、妄自尊大及因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產品批發市場合作運營協議
- 智能工廠智能生產線控制系統開發協議
- 委托加工制造合同及質量保證條款
- 浙江國企招聘2025臺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質量安全員試題及答案
- 2025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商產業園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 紡織品設計師證書考試理念總結試題及答案
- 淘寶平臺客戶關系管理(CRM)戰略與實踐
- 河南五市2025年高三俄語二模試卷(無答案)
- 2025-2030中國旅游景區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9.2 歐洲西部課件3-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人教版2024
- 2024年山東泰安岱岳區職業教育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 2025-2030工程塑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涂料設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業務員合同范本與業務員和公司的合同6篇
- 2025年大學生學習鄉村振興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60道題)
- 2025年廣東廣州市高三二模高考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會上校長引用6個關鍵詞講話:深耕、融合、賦能、深耕、創新、協同、堅守
- 2025屆高三化學備考:山東高考模擬練習-工業流程61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