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精神系統_第1頁
神經精神系統_第2頁
神經精神系統_第3頁
神經精神系統_第4頁
神經精神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精神系統(1)1.男,70歲。因觀看足球比賽突然暈倒而入院治療。查體發現左上側上、下肢癱瘓,腱反射亢進,左側眼裂以下面癱,伸舌時舌尖偏向左側。左半身深、淺感覺消失。雙眼左側半視野缺失,瞳孔對光反射存在。考慮病變的部位在A.左側中央前、后回B.右側中央前回C.左側內囊D.右側內囊E.右側中央后回D三偏征2.內囊出血所致的對側肢體運動障礙(偏癱),主要是損傷了A.皮質脊髓束B.皮質紅核束C.頂枕顳橋束D.額橋束3.右側囊后肢(后腳)受損,可能出現的病癥是A.嗅覺喪失B.同側肢體麻痹和半身軀體感覺喪失C.雙眼左側半視野偏盲D.對側半身痛溫覺喪失而觸覺存在E.右耳聽覺喪失A,C4.患者男,25歲。不慎被汽車撞傷,當時昏迷,醒后感四肢麻木無力。查:神情,四肢中樞性癱,頸4以下的深淺感覺障礙,受損部位可能是A.頸膨大B.腰骶膨大C.胸髓D.頸膨大以上頸髓E.腦挫裂傷D頸膨大:支配上肢的運動感覺腰(骶)膨大:支配下肢的運動感覺5.肌張力障礙的臨床表現是一組肌群的A.伸肌和屈肌張力呈增強B.伸肌和屈肌張力呈斷續停頓樣增強C.低張力伴無目的、急速多變的不自主動作D.促動和拮抗肌不協調收縮,出現不自主運動和異常姿勢E.促動和拮抗肌協調收縮,出現不自主運動和異常姿勢D肌張力: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分靜止性,姿勢性,運動性6.可有痙攣性斜頸表現的病是A帕金森病B錐體系損害C舞蹈病D腦干疾病E肌張力障礙E痙攣性斜頸是指原發性頸部肌肉不隨意收縮引起的頭頸扭轉和轉動為表現的癥候群。以成人肌張力障礙局限性發作最為常見

上運動神經元(錐體系)是大腦皮層下行控制軀體運動的最直接路徑。主要是管理骨骼肌的隨意運動。包括皮質脊髓束,和皮層延髓束兩部分。

錐體束損害所致的肌張力增高,稱為痙攣性肌張力增高,即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張力增高更明顯,被動運動開始阻力大,終了時較小,稱為折刀樣肌張力增高。廣義的錐體外系包括紋狀體系統及前庭小腦系統,共同調節上下運動神經元的運動功能。錐體外系損害時所致肌張力增高,稱為強直性肌張力增高,及伸肌屈肌張力均等增高,被動運動所遇阻力是均勻的,稱鉛管樣肌張力增高;若伴有震顫,出現規律而斷續的停頓,稱齒輪樣肌張力增高。7.無暈眩、無聽力障礙和肌力完好的患者,出現右上肢指鼻實驗不正確和輪替動作差、右下肢跟膝脛試驗差。病損部位在A小腦蚓部B右側小腦半球C左側小腦半球D左側腦橋前庭神經核E右側腦橋前庭神經核B小腦支配同側共濟運動(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輪替動作等均用于檢查共濟運動)。8~9題共用選項A丘腦腹外側核B脊髓后角細胞C延髓薄束核與鍥束核D脊髓前角細胞E后跟神經節8.振動覺和位置覺傳導通路的第二級神經元是9.痛覺和溫度覺傳導通路的第二級神經元是C,B10.某病人因外傷致使脊髓腰1節段右側半橫斷,損傷平面以下會出現A右側痛溫覺喪失B右側粗觸覺喪失C左側本體感覺喪失D右側本體感覺喪失E左側肢體隨意運動喪失D淺感覺(來自皮膚和黏膜)痛覺、溫度覺和觸覺深感覺(來自肌腱、肌肉、骨膜和關節)運動覺、位置覺和振動覺復合感覺(皮質感覺)實體覺、圖形覺、兩點辨別覺、定位覺和重量覺等。是通過大腦頂葉皮質對深淺各種感覺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而形成。脊髓半切征:脊髓損傷平面以下同側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深感覺消失,精細觸覺障礙,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對側肢體痛溫覺消失,雙側觸覺保留。

11.位于延髓內的腦神經核是A滑車神經核B三叉神經運動核C面神經核D展神經核E疑核E延髓不具有明顯的分節性。延髓內有較多的神經核團,可將其分為3類:第Ⅸ、Ⅹ、Ⅺ、Ⅻ腦神經的感覺和運動核,如孤束核、迷走神經背核、疑核以及舌下神經核,三叉神經脊束核也下延至此;其次是一些上下傳導路徑上的中繼核,如薄束核、楔束核;(以T4為界,薄束傳導下半身,楔束傳導上半身。)另一類是分布在網狀結構內的核,如巨細胞網狀核、外側網狀核以及腹側網狀核等。

12.屬于紋狀體的核團是A動眼神經副核B疑核C舌下神經核D尾狀核E屏狀核13.屬于副交感神經核的是A動眼神經副核B疑核C舌下神經核D尾狀核E屏狀核D,根據發生的早晚可分為新、舊紋狀體,新紋狀體指豆狀核的殼和尾狀核,舊紋狀體指蒼白球,紋狀體屬錐體外系的結構,與骨骼肌的活動有關。

A,動眼神經副核(E-W核)支配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14.屬于特殊內臟運動核的是A動眼神經副核B疑核C舌下神經核D尾狀核E屏狀核15.滑車神經支配的肌肉是A上斜肌B下斜肌C外直肌D眼輪匝肌E瞳孔開大肌B(特殊內臟運動核:三叉神經運動核,面神經核,疑核)A動眼神經:上瞼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約肌、睫狀肌滑車神經:上斜肌外展神經:外直肌16.動眼神經支配的肌肉是A上斜肌B下斜肌C外直肌D眼輪匝肌E瞳孔開大肌17.交感神經支配的肌肉是A上斜肌B下斜肌C外直肌D眼輪匝肌E瞳孔開大肌B,E面神經:眼輪匝肌交感神經:瞳孔開大肌,睫狀肌18.管理舌前2/3味覺的神經是A三叉神經B面神經C舌咽神經D迷走神經E舌下神經19.只受對側大腦運動皮層支配的腦神經運動核為A三叉神經運動核B迷走神經背核C疑核D舌下神經核E動眼神經核B面神經:前2/3,舌咽神經:后1/3D只有舌下神經核,面神經核下部只受對側大腦運動皮層支配20.在上運動神經元和感覺完好情況下,右上腹壁反射消失提示A右側胸髓3~4節段病損B右側胸髓5~6節段病損C右側胸髓7~8節段病損D右側胸髓9~10節段病損E右側胸髓11~12節段病損C單側腹壁反射消失:單側錐體束受損,雙側腹壁反射消失:昏迷,急性腹膜炎T3~4:乳頭平面T5~6:劍突平面T7~8:上腹壁平面T9~10:中腹壁平面T11~12:下腹壁平面反射弧分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

21~22題共用備選答案ABrudzinski征BBabinski征CRomberg征DKerning征EWeber綜合征21.深睡眠時可能出現的體征是22.小腦損傷時可能出現的體征是B,C

Babinski征:錐體束受損,錐體束發育不完善(1歲半以內),深睡眠Romberg征:閉目難立征。僅閉目不穩提示雙下肢感覺障礙,閉目睜眼皆不穩提示小腦蚓部病變。Weber綜合征:一側中腦大腦腳腳底損害可出現大腦腳綜合征,損傷動眼神經和錐體束,又稱動眼神經交叉癱,腦膜刺激征是腦膜病變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包括頸強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腦膜受激惹的體征,是腦膜病變時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響到脊神經根,當牽拉刺激時引起相應肌群反射性痙攣的一種病理反射。見于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顱內壓增高等。23.引出Chaddock征提示A皮質腦干束損害B脊髓丘腦束損害C椎體束損害D薄束損害E鍥束損害C,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onda征24.腰椎穿刺的常規部位是A第2~3腰椎棘突間隙B第1~2腰椎棘突間隙C第3~4腰椎棘突間隙D第4~5腰椎棘突間隙E以上均為常規穿刺部位25.正常人腦脊液中糖的最低含量為A4.0mmol/LB3.5mmol/LC3.0mmol/LD2.5mmol/LE2.0mmol/LC,兒童穿刺部位靠下。D,壓力:80~180mmH2O細胞:0~5×106/L蛋白質:0.15~0.45g/L糖:2.5~4.4mmol/L氯化物:120~130mmol/L26.真菌性腦膜炎時腦脊液氯化物濃度應低于(mmol/L)A160B150C140D130E12027.面頰部有短暫的反復發作的劇痛,檢查時除“觸發點”外無陽性體征,常見于A特發性面神經麻痹B三叉神經痛C癥狀性癲癇D面肌抽搐E典型偏頭痛E,真菌性、細菌性腦膜炎糖和氯化物均降低。B,特發性面神經麻痹:一側表情肌癱瘓,眼裂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試閉眼時,癱瘓側眼球向上外方轉動,露出白色鞏膜(貝爾現象),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28.患者男,70歲。左側下頜部陣發性抽搐劇痛3天,不能吃飯,查:雙額紋對等,閉目有力,面部感覺對稱存在。診斷A右面神經麻痹B偏頭痛C左三叉神經痛D右三叉神經痛E左面神經麻痹29.左側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除出現左面部痛覺減退外,尚有的體征為A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頜向右偏斜B左角膜反射存在,下頜向右偏斜C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頜無偏斜D左角膜反射消失,下頜向左偏斜E左角膜反射存在,下頜無偏斜C,D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表現為三叉神經麻痹并持續性疼痛(面部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常合并其他腦神經麻痹30.格林-巴利綜合癥的典型臨床表現之一為四肢遠端A感覺障礙比運動障礙明顯B感覺和運動障礙均十分嚴重C僅有感覺障礙D疼痛明顯E感覺障礙比運動障礙輕31.男,26歲,感冒2周后出現雙下肢近段無力。查體:雙上肢肌力3級,雙下肢肌力3級,四指腱反射消失,手套襪子樣痛覺減退,雙腓腸肌壓痛陽性。A急性脊髓炎B脊髓壓迫癥C周期性麻痹D急性肌炎E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E,E32.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A肢體對稱性麻木B肢體對稱性無力C發作性肢體無力D發作性肢體麻木E雙側眼外肌癱瘓33.老年人脊髓壓迫癥狀最常見病因A淋巴瘤B脊索瘤C脊膜瘤D轉移癌E膠質瘤B,起病前1~4周感染病史,腦脊液蛋白(高)細胞(正常)分離現象,主要危險:呼吸麻痹,免疫球蛋白,D34.脊髓半橫斷(Brown-sequard)綜合征常見于AGuillam-Barre綜合癥B急性脊髓炎C急性硬脊膜外膿腫D脊髓髓外腫瘤E脊髓空洞癥D最常見于脊髓髓外占位性病變和脊髓損傷35~37題(三題共用題干)成年男性。三個月來雙下肢無力、麻木逐漸加重,背后疼痛且咳嗽時加劇。查體:左半側T8以下痛、溫覺消失,右下肢肌力3級,腱反射亢進,Babinski征陽性,右下肢足趾振動覺,位置覺消失。35.可能的診斷為AT8附近脊髓髓內癌變B左T8附近脊髓髓外病變C右T8附近脊髓髓內病變DT8附近脊前動脈閉塞E右T8附近脊髓髓外病變E36.病變脊髓外,MRI表現為A脊髓呈梭形膨大,廣泛低信號B正常脊髓C脊髓不膨大,髓內廣泛點狀高信號D脊髓外腫塊E中央管擴大呈空腔37.該脊髓損害為A脊髓后角損害B脊髓橫貫性損害CBrown-Sequard綜合征D脊神經根損害E脊髓后索和側索聯合損害D,C38.女性,35歲。5月來間歇性胸背劇痛。體檢:右側下肢肌力IV級,半膝、踝反射亢進,Babinski征陽性。右踝振動覺消失,左胸6下痛覺消失。余神經系統無異常。胸椎平片無異常。胸段MRI結果見圖可能診斷為A髓內腫瘤B髓外腫瘤C脊髓炎D脊柱轉移癌E脊柱結核B39.急性脊髓炎的可能誘因為A疫苗接種B腸道感染C敗血癥D肺炎E強直性脊柱炎40.脊髓休克見于A脊髓膠質瘤B脊髓蛛網膜粘連C急性橫貫性脊髓炎D脊髓空洞癥E脊髓后動脈血栓形成A,病因不明,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受涼、過度勞累,外傷為常見誘因,以T3~5節段最常受累。起病較急,首發癥狀: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病變節段有束帶感,2~3天進展至高峰。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C,脊髓休克:起病急病情重,癱瘓肢體肌張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41.女性,30歲,2天來進行性雙下肢癱瘓,大小便障礙,體溫正常。胸4水平以下深淺感覺喪失和截癱。腦脊液檢查壓力正常,白細胞80x106/L(80個/mm3),淋巴細胞占80%,蛋白輕度增高,最可能的診斷為A脊髓出血B急性脊髓炎C脊髓腫瘤D多發性硬化E急性硬膜外膿腫B,腦脊液檢查:壓力不高,白細胞數正常或增高(20~200x106/L),淋巴細胞為主。42.頭部外傷后,最常捫及頭皮下波動的是A皮下血腫B帽狀腱膜下血腫C骨膜下血腫D皮下積液E皮下積膿B(三種血腫鑒別)43.巨大帽狀腱膜下血腫處理原則A熱敷B冷敷C預防感冒D抽吸后加壓包扎E切開引流44.帽狀腱膜下血腫不能吸收者,首選治療方法是A切開止血B應用止血藥C加壓包扎,促進血腫吸收D穿刺引流E穿刺抽液,加壓包扎D,E45.頭皮裂傷清創的最佳時限,最遲應在A8小時內B12小時內C24小時內D48小時內E72小時內46.處理頭部創傷時,必須遵循的外科原則A頭皮下出血點必須一一結扎B盡量切除可能污染的頭皮創緣組織C傷口一律全層縫合D大塊的頭皮缺損只能留作二期處理E清創術應爭取在8小時內進行,一般不得超過24小時C,E47.診顱部的線形骨折主要靠ACTBMRICX線攝片DB超E腦血管造影48.顱骨骨折的手術指征不包括A位于重要的功能區B骨折片刺入腦內C線狀骨折合并頭皮血腫D骨折引起癱瘓、失語等功能障礙成局限性癲癇者E凹陷深度>1cmC,C49.腦膜中動脈穿過的孔裂是A圓孔B卵圓孔C棘孔D枕骨大孔E破裂孔50.患者,男性,車禍傷及頭部,傷后出現在左側鼻唇溝變淺,鼻出血,左耳聽力下降,左外耳道流出淡血性液體。診斷首先考慮A顱前窩骨折B顱中窩骨折C顱后窩骨折D左顳骨骨折E腦震蕩C,三叉神經第一支(圓孔),第二支(卵圓孔),破裂孔(頸內動脈)B51.單獨作為診斷顱底骨折的依據中,錯誤的是A腦脊液漏B遲發性乳突部皮下淤血斑CCT顯示神經管骨折D單純鼻出血E“熊貓眼”征52.顱底骨折的診斷主要依靠A病史B臨床表現CX線攝片DB超ECTD,B53.治療腦脊液鼻漏,以下錯誤的處理是A注射抗生素B鼻腔填塞C臥床休息D抬高頭位E應用鎮靜劑54.一建筑工人由高空墜落,左枕著地,傷后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右側瞳孔逐漸散大,診斷應首先考慮A左枕部急性硬腦膜外血腫B右枕部急性硬腦膜下血腫C右側額顳極挫裂伴硬腦膜下血腫D左側額顳部腦挫裂傷E小腦血腫B,C(對沖傷)55.對外傷性腦內血腫顱內壓增高的病人,下列哪項措施是最危險的A臥床休息B不規則服用利尿劑C腦室外引流D腰穿放腦脊液E以上都不是56.男,20歲。因交通事故頭部可見直徑10cm血腫,意識清楚,惡心、嘔吐,急救處置時不恰當的措施是A血壓、脈搏、呼吸監測B注意意識狀態C穿刺抽吸頭皮下血腫D給與鎮靜劑E給予脫水劑C,C(考慮帽狀腱膜下血腫,加壓包扎)D57.硬膜外血腫的來源是A大腦前動脈B大腦中動脈C腦膜中動脈D顳淺動脈E枕動脈C58~59題(兩題共用題干)男,25歲,頭外傷昏迷5分鐘后清醒,送醫院途中再度陷入昏迷,伴嘔吐。體檢:淺昏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光反射遲鈍,左側肢體肌力IV級,巴林斯基征陽性。58.最可能的診斷是A腦震蕩B腦挫裂傷C硬膜外血腫D硬膜下血腫E腦內血腫59.若行CT檢查,典型表現是A顱內無異常B顱內散在點片狀高密度影C顱骨內板與腦表面之間雙凸鏡形高度密影D顱骨內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E腦內圓形高密度影C,C(D硬膜下血腫,E腦內血腫)60~61題(兩題共用題干)男,28歲。枕部著地,昏迷5分鐘后清醒,并自己回到家中,其后出現頭痛并逐漸加重伴嘔吐,1小時后不省人事,急送醫院。查體:BP160/90mmHg,脈率65次/分,呼吸15次/分。淺昏迷,右枕部頭皮挫傷,左側瞳孔4mm,對光反應消失;右側瞳孔2.5mm,對光反應存在。60.最可能的診斷是A顱腦腫瘤B顱內血腫C腦硬塞D蛛網膜下腔出血E腦挫傷61.最適當的檢查方法是A頭顱超聲檢查B腦電圖C頭顱MRID頭顱x線片E頭顱CTB,E62~64題(三題共用題干)男性,18歲,枕部著地,昏迷5分鐘男,并自己回到家中,其后出現頭痛并逐漸加重伴嘔吐,1小時后不省人事,急送醫院。查體:BP140/90mmHg,脈率75次/分,呼吸16次/分。淺昏迷,右枕部頭皮挫傷,左側瞳孔4mm,對光反應消失;右側瞳孔2.5mm,對光反應存在。62.最可能的診斷是A腦硬塞B蛛網膜下腔出血C顱內血腫D腦挫傷E顱內腫瘤C63.最好的診斷措施是A頭顱超聲檢查B腦電圖C頭顱MRID頭顱CTE頭顱X線片64.引起病人淺昏迷、左側瞳孔散大最可能原因是A枕骨大孔疝B動眼神經麻痹C小腦幕切跡疝D頸髓損傷E右側視神經損害D,C65.男性,35歲,左顳部被木棒擊傷后昏迷半小時清醒,3小時候又轉入昏迷狀態,頭顱CT檢查示左顳骨內側雙面凸透鏡形密度增高影。下列哪項診斷可以成立A左顳硬腦膜外血腫B左顳硬腦膜下血腫C左顳骨膜下血腫D左顳帽狀腱膜下血腫E左顳蛛網膜下腔出血A66.病人男性,21歲,車禍頭部外傷,昏迷30分鐘后清醒,查體神志清楚,有顳頭皮血腫,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發現。入院觀察,5小時后又轉入昏迷,伴右側瞳孔逐漸散大,左側肢體癱瘓。臨床診斷首先考慮是A腦挫傷B腦內血腫C腦水腫D急性硬腦膜下積液E急性硬腦膜外血腫E67~69題(三題共用題干)女性,30歲,4小時前跌傷后昏迷5分鐘,清醒后步行回家。一小時前因劇烈頭痛,嘔吐3次來診。查體:昏迷,P64次/分,BP180/90mmHg,R18次/分,左瞳3mm,右瞳2mm,下肢肌力III級。67.診斷應考慮A腦震蕩B腦挫傷C急性硬膜外血腫D急性硬腦膜下血腫E急性腦內血腫C68.應立即采取的檢查方法是A腦電圖B腦血管造影C頭部CTD眼底檢查E心電圖69.應立即采取的急救措施是A應用促蘇醒劑B應用降血壓藥C亞低溫治療D嚴密觀察病情變化E靜滴甘露醇,同時作開顱準備C,E70~72題(三題共用題干)70.男,30歲,頭部外傷6小時,傷后有一過性意識障礙,3小時后再次出現昏迷。檢查左顳部頭皮血腫,左瞳孔散大。CT掃描左側顳葉硬膜外血腫。顱內出血的來源是A大腦前動脈B大腦中動脈C腦膜中動脈D顳淺動脈E枕動脈C71.左側顳葉硬膜外血腫已經引起A原發性腦水腫B繼發性腦水腫C原發性腦干損傷D小腦幕切跡疝E枕骨大孔疝72.當前的治療考慮A應用止血藥B應用脫水藥C鉆孔引流術D應用皮質激素類藥物E甘露醇脫水準備開顱D,E73~74題(兩題共用題干)男,25歲,頭部外傷昏迷5分鐘后清醒,送醫院途中再度陷入昏迷,伴嘔吐。體檢:淺昏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光反射遲鈍,左側肢體肌力IV級,巴彬斯基征陽性。最可能的診斷是A腦震蕩B腦挫裂傷C硬膜外血腫D硬膜下血腫E腦內血腫74.若行CT檢查,典型表現是A顱內無異常B顱內散在點片狀高密度影C顱骨內板與腦表面之間雙凸鏡形高密度影D顱骨內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E腦內圓形高密度C,C75.男,35歲。車禍致頭部外傷25小時,具體受傷機制不祥。受傷當時意識不清5分鐘,醒后感覺輕微頭痛。傷后20小時頭痛加重,伴惡心、嘔吐,右側肢體活動障礙。首先考慮為A左側腦內血腫B腦挫傷C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D左側急性硬膜外血腫E腦水腫D76.女,27歲。后仰摔倒左枕部著地,傷后昏迷,檢查發現患者左枕部頭皮血腫,右側瞳孔5mm,光反射消失,左側瞳孔2mm,左側肢體偏癱,右側肢體有自主動作,正確診斷是A左額顳硬膜下血腫并腦疝B左額顳硬膜外血腫并腦疝C左枕頭皮血腫并右額顳硬膜外血腫D左枕頭皮血腫并左額顳硬膜外血腫E右額顳硬膜下血腫并腦疝77.急性硬膜下血腫最多見的出血來源為A腦皮質破裂的小動脈B注入上矢狀竇的橋靜脈C腦膜中動脈D注入橫竇的Labbe靜脈E大腦大靜脈E,A78.男性,32歲,建筑工人,由高空墜落,左枕部著地,傷后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右側瞳孔逐漸散大,診斷應首先考慮A左枕部急性硬膜外血腫B右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腫C右側額顳極挫裂傷伴急性硬膜下血腫D左側額顳部腦挫裂傷E小腦血腫C79.男,50歲,頭撞車門,當時無不適,2周后頭痛,惡心,嘔吐。左側上下肢乏力,語言不清,記憶力下降,智力障礙,伴有精神癥狀。血壓正常,CT見新月形低密度影。考慮A神經官能癥B老年癡呆癥C高血壓腦病D慢性硬腦膜下血腫E顱內血腫D80~81題(兩題共用備選答案)ACT示新月形高密度灶BCT示梭形高密度灶CCT示新月形稍低密度灶DCT示腦內高密度灶ECT示示骨板下圓形高密度灶80.急性硬腦膜下血腫81.急性腦內血腫A,D(B典型硬膜外血腫,D慢性或亞急性硬膜下血腫,E腦膜瘤)82.外傷性顱內血腫的主要致命因素是A急性腦受壓所致腦疝B彌漫性腦水腫C昏迷所致肺部感染D腦脊液循環受阻E蛛網膜下腔出血83.常見以急性和亞急性起病的三類神經系統疾病是A腫瘤、感染、血管性病B外傷、感染、血管性病C退行性變性、感染、血管性病D遺傳代謝病、感染、血管性病E腫瘤、遺傳代謝病、退行性變性A,B84.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完全恢復最長應在A6小時內B12小時內C24小時內D48小時內E72小時內85.頸內動脈系統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癥狀可有A陣發性暈眩B復視C交叉性癱瘓D吞咽困難E運動性失語C,E(勁動脈系統TIA以發作性偏癱或單側輕癱最常見,可有黑曚,主側半球病變可有失語,頸內動脈系統TIA也可出現偏身感覺障礙或偏盲。椎基底動脈系統TIA最常見癥狀為陣發性眩暈,常伴有惡心、嘔吐,少數患者可有猝倒發作)86~88題(三題共用題干)男,56歲,心房顫動患者,突然發一過性黑朦。兩周來共發生過5次,每次持續2-15s。查體無神經系統異常。腦CT無異常。86.可能的診斷是A腦動脈瘤B腦血栓形成C腦出血D腦血管畸形E短暫性腦缺血發作A87.主要累及的血管是A基底動脈系B椎動脈系C頸內動脈系D大腦后動脈E大腦前動脈88.最適宜的預防治療是A阿司匹林B低分子右旋糖酐C丙戌酸鈉D胞二磷膽堿E降纖酶C,A89.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應用阿司匹林治療的目的是A改善神經功能的缺失B保護腦細胞C增加再灌注D預防復發E擴張血管90.腦血栓形成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是A抽煙史B蛛網膜下腔出血史C腦出血史D短暫腦缺血發作史E梅毒病病史D,D91.腦梗死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A動脈硬化B高血壓C動脈壁炎癥D真性紅細胞增多癥E血高凝狀態A92.男,47歲。晨起行走時頭昏,走路不穩,喝水嗆咳,聲音嘶啞。查體:左側Horner征,左面部痛覺減退,左側咽反射消失,懸雍垂右偏、左側指鼻實驗和膝脛實驗查,右側肢體痛覺減退。病損的定位診斷在A腦基底部穿支動脈B左小腦后下動脈C左大腦后動脈D左頸內動脈主干E雙側椎動脈B(小腦后下動脈梗塞:延髓背外側綜合征或Wallenberg綜合征)93.男,78歲。晨起四肢乏力。2小時前行走中跌倒,不能起立。體檢:意識清楚,只能以眼球上下運動示意。雙側周圍性面癱,張口伸舌和吞咽不能,留置鼻飼。四肢肌力0級,腱反射亢進,雙側Babinski征陽性。感覺無異常。腦梗死部位在A中腦B腦橋基底部C內囊后肢D丘腦底部E基底節區B(腦橋基底部梗塞可出現閉鎖綜合征)94.一側丘腦梗死多導致A偏身抽動B智力下降C偏身麻木D偏身無力E偏身投擲D,丘腦綜合征(Dejerine―Roussy)包括:①病變對側肢體輕癱。②病變對側半身感覺障礙(以深感覺為主)。③病變對側半身自發性疼痛。④同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⑤病變同側舞蹈樣運動。

95~96題(兩題共用備選答案)A椎-基底動脈血栓形成B大腦前動脈血栓形成C大腦中動脈血栓形成D蛛網膜下腔出血E小腦出血95.有暈眩、眼震、構音障礙、交叉性癱瘓,見于96.有癱瘓、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覺障礙,見于A,C97.男,65歲,平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多年。一天前發現左側上、下肢活動受限,吐詞不清,神志清楚。無明顯頭痛、嘔吐,檢查發現左側上、下肢肌力3級,左半身痛覺減退。臨床上考慮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A腦出血B腦栓塞C短暫性腦缺血發作D蛛網膜下腔出血E腦血栓形成E98.腦血栓形成急性期有效治療方法是A3小時內用rt-PAB12小時內用rt-PAC罌粟堿D尼莫地平E低分子量肝素A(rt-PA: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99~101題(三題共用題干)男,63歲。晨起床時,發現言語不清,右側肢體不能活動。既往無類似病史。發病后5小時,體檢發現,神志清楚,血壓16/10.7kPa(120/80mmHg),失語,右中樞性面癱、舌癱,右上、下肢肌力2級,右半身痛覺減退,顱腦CT未見異常。99.病變的部位可能是A左側大腦前動脈B右側大腦前動脈C左側大腦中動脈D右側大腦中動脈E椎-基底動脈C(病變部位:左側基底節,血供大腦中動脈)100.病變的性質是A腦出血B腦栓塞C腦腫瘤D腦血栓形成E蛛網膜下腔出血101.應選擇治療方法是A調整血壓B溶栓治療C應用止血劑D手術治療E腦保護劑D,B102.心源性腦栓塞3小時內最宜選用的藥物治療是A罌粟堿B低分子肝素C尿激酶D降纖酶E阿司匹林103.高血壓病腦出血時,最常見的出血部位是A小腦齒狀核B小腦皮質C橋腦D基底節E延腦C,D(基底節區出血最多見,約占60%~70%,其中殼核出血最多,約占60%,出血向內發展可損傷內囊,量大可破入側腦室)104.高血壓病腦出血破裂的血管多為A大腦中動脈B大腦基底動脈C豆紋動脈D內囊動脈E大腦前動脈105.高血壓病腦出血時,最常見的出血部位是A小腦齒狀核B小腦皮質C橋腦D基底節E延腦C,D106~107題(兩題共用備選答案)A暈眩、頻繁嘔吐、頭痛、病變側共濟失調B意識喪失,雙側針尖樣瞳孔、四肢癱瘓C突發劇烈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右側偏癱D安靜時發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癱瘓,無意識障礙E活動中急驟發生癱瘓、偏身感覺障礙,伴短暫意識障礙106.腦栓塞的常見表現107.小腦出血的常見表現E,A(小腦出血:起病突然,眩暈明顯,嘔吐頻繁,病側共濟失調,可見眼球震顫,同側周圍型面癱,頸項強直,易誤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108.男性60歲。2小時前與人爭吵后突發頭痛,吐咖啡色液體。查體:血壓190/120mmHg,深昏迷,雙側瞳孔小,四肢癱,頸有阻力。四肢有陣發性強直出現,診斷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出血部位可能為A內囊B額葉C小腦D腦室E枕葉C(腦室出血臨床表現:頭痛,嘔吐,頸項強直,Kerning(+),腦脊液血性,酷似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量大,發病即昏迷,嘔吐,瞳孔極度縮小,兩眼分離斜視,四肢遲緩性癱)109.基底節區出血的典型表現A意識障礙、病灶對側偏身癱瘓、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B意識障礙、病灶對側偏身癱瘓、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C病灶對側偏身癱瘓、偏身感覺障礙及同向性偏盲D病灶對側偏身癱瘓、偏身感覺缺失及共濟失調E意識障礙、病灶對側同向性偏盲、雙眼向病灶對側凝視110.腦出血最好發的部位是A腦葉B小腦C腦室D腦橋E基底節區出血C,E(基底節區,腦葉,腦橋,小腦,腦室)111~113題(三題共用備選答案)A腦出血B蛛網膜下腔出血C腦血栓形成D腦栓塞E靜脈竇血栓形成111.患者突發頭痛,嘔吐,頭部CT平掃示基底節區高密度影112.患者突發頭痛,嘔吐,頭部CT平掃示腦溝與腦池密度增高影113.患者活動中突發偏癱,有房顫,頭部CT平掃示基底節區低密度影A,B,D114~115題(兩題共用備選答案)A腦血栓形成B腦栓塞C蛛網膜下腔出血D腦出血E短暫性腦缺發作114.男性,48歲、打牌時突感頭痛、頸部僵硬、CT示腦池內高密度影115.女性,58歲,晨起后覺頭暈,下午語言不清,右側肢體運動不便,次日癥狀加重。CT左側內囊低密度影C,A116.男性,58歲,高血壓患者。爬山時突發一側肢體無力。3小時后偏癱。腦CT見附圖。可能的診斷為A高血壓腦病B腦轉移瘤C腦血栓形成D腦出血E腦栓塞117.適合手術治療的高血壓腦內血腫是A丘腦出血,深昏迷B內囊型血腫,深昏迷C橋腦出血,深昏迷D外側型血腫,病情加重E外側型血腫,病情穩定D,D118.病人男性,21歲,右側肢體抽搐2年,突然昏迷一小時。查體:神志淺昏迷,左側肢體偏癱。CT顯示右額葉腦內血腫,臨床診斷可能是A原發性癲癇B腦動脈硬化C腦動脈瘤D腦血管畸形E高血壓腦出血119.女,18歲,突然劇烈頭痛、嘔吐,查體:頸項強直,克氏征陽性,布氏征陽性,CT示側裂池、環池內高密度影。診斷首先考慮A腦炎B腦膜炎C蛛網膜下腔出血D腦腫瘤E腦膿腫D,腦血管畸形是腦血管先天性、非腫瘤性發育異常。是指腦血管發育障礙而引起的腦局部血管數量和結構異常,并對正常腦血流產生影響。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現為腦內出血或血腫。其多見于年輕人,確診年齡平均20-40歲。C120~121題(兩題共用題干)女,17歲。突發右側肢體癱瘓,惡心、嘔吐,急診CT顯示左側頂葉高密度區3cmx3cmx5cm,側腦室受壓,BP110/70mmHg,血WBC7.6x109/L。120.首先考慮的診斷是A腦膿腫B腦出血C腦結核D腦腫瘤E腦栓塞121.確診此病的金標準是ADSABPTCECTDMRAEMRIB,A122.以下哪項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措施不妥A臥床休息4-6周B應用止血藥物C低分子肝素注射D靜滴20%甘露醇E口服尼莫地平123.顱內腫瘤中最多見的是A轉移瘤B腦膜瘤C神經上皮性腫瘤D垂體腺瘤E膽脂瘤C,C124.神經膠質細胞瘤占有顱內腫瘤的百分比是A10%-15%B20%-30%C40%-50%D60%-70%E70%-80%125.屬于顱內腫瘤非定位癥狀的是A頭痛、視乳頭水腫B癲癇、幻嗅C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D視力、視野障礙E眼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C(神經膠質瘤來源于神經上皮的腫瘤,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全部顱內腫瘤的40%~50%)A顱內腫瘤臨床表現(一)一般表現:顱內壓增高→腦疝(二)局部(定位)癥狀和體征:人格改變和記憶力減退,精神癥狀:額葉腫瘤(癡呆,個性改變)失語:優勢大腦半球腫瘤視野改變:顳葉深部和枕葉腫瘤癲癇發作:額葉,顳葉,頂葉腫瘤感覺障礙:頂葉腫瘤(兩點辨別覺,實體覺,對側肢體位置覺)運動障礙:腫瘤對側肢體肌力減弱或上運動神經元完全性癱瘓126~128題(三題共用題干)男性,30歲。頭痛,是有嘔吐,逐漸加重一個月,近期嗜睡,反應遲鈍,時有頭暈、猝倒,無頭部外傷及急性炎癥病史,血壓正常。檢查見視神經乳頭水腫,血常規、血沉正常。126.初步的臨床診斷應考慮為A顱腦損傷B顱內腫瘤C顱內感染D急性腦疝E椎動脈型頸椎病B127.根據以上的初步診斷,其首選的輔助檢查應是A頭頸X線攝片B腰椎穿刺C腦血管造影D腦CTE腦MRI128.根據以上的檢查結果,最重要的治療是A降低顱內壓B藥物鎮靜治療C手術治療D抗炎治療E吸氧治療D,C129.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是A血壓升高、脈搏細弱、呼吸微弱B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C意識不清、嘔吐、行走不穩D頭昏、頭痛、嘔吐E血壓下降、脈搏緩慢、呼吸微弱130.顱內壓增高的典型表現是A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B昏睡、昏迷C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D頭暈、猝倒E頭皮靜脈怒張B,A131.顱內壓增高的三大主征是A頭痛、視力下降、惡心B頭痛、偏癱、抽搐C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D血壓升高、麥博變快、呼吸變快E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132.急性顱內壓增高時病人早期生命體征改變為A血壓升高,脈搏變緩,脈壓變小B血壓升高,脈搏增快,脈壓增大C血壓降低,脈搏變緩,脈壓變小D血壓降低,脈搏增快,脈壓變小E血壓升高,脈搏變緩,脈壓增大E,E庫欣反應133.下列慢性顱內壓增高所引起的頭顱X線改變,錯誤的是A腦回壓跡增多加深B陸風增寬C蛛網膜顆粒壓跡擴大增深D枕骨大孔擴大E蝶鞍擴大,前后床突及鞍背的骨質吸收134.腰穿的禁忌癥A腦動脈硬化B精神系統變性病C急性脊髓炎D后顱窩占位病變E神經系統炎癥D,D135.一青年患者,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和嘔吐,意識清、四肢無癱瘓、頸項有阻力。為鑒別其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還是化膿性腦膜炎,宜采用的主要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