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高中歷史第8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課后習題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2年秋高中歷史第8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課后習題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2年秋高中歷史第8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課后習題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2年秋高中歷史第8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課后習題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2年秋高中歷史第8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課后習題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7PAGE第23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課后·訓練提升合格考過關檢驗一、選擇題1.下面是民主人士黃炎培的一則日記。日記中黃炎培的“悲憤的心情”源于()1931年9月19日星期六到史宅,史量才正和一群朋友打牌。我說:電報到了……沈陽完全被占了,牌不好打了。一人說:中國又不是黃任之(注:黃炎培的字)獨有的,你一個人起勁!我大怒,一拳猛擊牌桌中心,哭叫:你們甘心做亡國奴嗎?別人說:收場罷。A.日俄在中國東北開戰B.溥儀建立偽滿洲國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D.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沈陽完全被占了”“甘心做亡國奴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并迅速占領中國東北地區,中華民族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之中,故C項正確;日俄戰爭的目的是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控制權,故A項錯誤;溥儀建立偽滿洲國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故B項錯誤;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是為了支持中國抗日,故D項錯誤。2.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學“中高年級”東北事件教學大綱》,提出了各學科在處理同一國恥事件時,結合學科特點各有側重(部分如下表)。這反映出當時()科目內容社會事件本體之研究:東北研究、東北事件之遠因近果、抗救方案國語讀:東北槍聲、被壓迫者的呼聲等算術事件損失方面的計算:建筑物的損失、工商業等音樂國恥歌、義勇軍歌等A.學校教育對民族精神和責任的重視B.國恥教育始終是近代學校教育的主題C.國民政府為全面抗戰進行輿論準備D.教育界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愿望強烈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體現的是1932年小學“中高年級”各學科教學中都在滲透東北事件的影響,這說明學校教育對民族精神和責任的重視,故A項正確。3.歌曲是時代的產物。以下這兩首歌曲()《國民革命歌》1926年發表打倒列強……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工農學兵,工農學兵,大聯合……《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發表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A.反映了尋求救亡之道的時代主題B.推動了土地革命的最終勝利C.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促進了中華民族意識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打倒列強”“除軍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可知不同時期的歌曲體現了不同時期尋求救亡之道的時代主題,故A項正確。4.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這里的“統一”指()A.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統一了全國B.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局面形成C.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從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選D項;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是在1928年張學良宣布改旗易幟后,與題干材料中西安事變時間不符,排除A項;西安事變后,國共兩黨尚未正式實現合作,排除B項;C項與題干材料主旨無關,排除。5.毛澤東曾致函傅作義:“先生北方領袖,愛國寧肯后人?保衛綏遠,保衛西北,保衛華北,先生之責,亦紅軍及全國人民之責也。今之大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符合該函件思想的是()A.國共合作,推翻北洋軍閥B.團結一致,抵御外敵侵略C.靈活作戰,堅持敵后抗戰D.接受改編,和平解放北平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該函件出現于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后,故A項錯誤;根據題干材料“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可知全國人民要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未體現敵后抗戰,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未體現解放北平,故D項錯誤。6.1937年七七事變后,潘孑農、劉雪庵創作了《長城謠》,傳唱一時。下列是該歌詞節選,它的內容反映的時代主題是呼喚()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自從大難平地起,……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賊虜逞豪強。……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A.國共合作B.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C.停止內戰D.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937年七七事變后,潘孑農、劉雪庵創作了《長城謠》,傳唱一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時代的主題是團結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時代的呼喚,故D項正確;抗日是時代主題,國共合作是為了團結抗日,排除A項;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長城謠》沒有直接聯系,排除B項;停止內戰是為了團結抗日,抗日是時代主題,排除C項。7.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深切愿望是()A.牢記歷史,牢記仇恨B.以史為鑒,科學發展C.正視史實,告慰冤魂D.勿忘歷史,珍愛和平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可知反映了中國人民“勿忘歷史,珍愛和平”的愿望,故D項正確;“牢記仇恨”與題意相悖,排除A項;B、C兩項均未能全面涵蓋題意,排除。8.日軍侵華的罪行,有制造大屠殺(如南京大屠殺),有放火與轟炸(如重慶大轟炸),有細菌戰(如731部隊)等。現在我國各地建立有關日軍暴行的紀念館,保存了大量真實的史料。這些史料()A.反映了抗戰反攻階段日軍罪孽深重B.表明日本政府已承認侵華的罪行C.表明全民族團結抗日的決心D.說明日本侵華戰爭罪行不容掩蓋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我國各地建立的紀念館保存了大量記載日軍侵華罪行的史料,為揭露日本侵華戰爭的罪惡本質提供了大量確鑿可信的歷史證據,故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大屠殺發生在抗日戰爭防御階段,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未涉及日本政府的態度,無法得出日本政府承認侵華罪行的結論,故B項錯誤;題干材料未提及全民族團結抗日的決心,故C項錯誤。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文藝正是激勵人民發動大眾最有力的武器……但自抗戰展開以來……而因中心都市的淪陷,出版條件的困難,文藝人的流亡四散,雖一方產生了大量新型的報告、通信等文藝作品,且因抗戰的內容,使新文藝消失了過去與大眾間的隔閡,但在一切文化部門的對比上,文藝的基本陣營,不可諱言是顯得寂寞了一點。反視敵國,則正動員大批無恥文氓,巨量濫制其所謂戰爭文學,盡其粉飾丑態,麻醉民眾的任務。我們感到文藝抗戰工作的重大,散處四方的文藝工作者有集中團結,共同參加民族解放偉業的必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發起旨趣》材料二關于抗日文化統一戰線:一切文化人,只要他們贊成抗日,均應在抗日的目標下團結起來,不論他們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無直接的關系。歡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學、藝術、科學等)為抗戰直接服務。在文化人中發展文化應該服從于抗戰,服從于政治的思想。文化人間,除以抗日不抗日作為團結的分界線外,還可以在關于文化的各個方面與各種問題上進行統一戰線。抗日文化統一戰線,同其他抗日統一戰線一樣,有它的統一性,也有它的斗爭性。斗爭的目的是求得更充實的與堅強的統一。——摘編自張聞天《抗戰以來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運動與今后任務——一九四○年一月五日在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大綱》(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日文化統一戰線形成的原因。(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抗日文化統一戰線的特點。參考答案:(1)原因:抗戰全面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文藝能夠作為激勵民眾抗戰的途徑;文藝界抗戰分散。(2)特點:廣泛性;以抗戰為共同目的;既統一又斗爭;沒有嚴密的統一組織。等級考素養提升一、選擇題1.1936年5月5日,毛澤東、朱德聯名向南京國民政府和各黨派、各團體發出《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呼吁:“在全國范圍首先在陜甘晉停止內戰,雙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體辦法。”通電未再提“討蔣”“反蔣”口號。這一通電()A.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B.是全面抗戰爆發的必然選擇C.順應了西安事變之后的政治形勢D.適應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答案:D解析: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193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呼吁兩黨停止對抗,商討抗日救亡,而且在通電用詞方面弱化了“反蔣”色彩,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適應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適時調整方針政策,故D項正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A項;全面抗戰爆發時間是在盧溝橋事變之后,排除B項;西安事變發生時間是1936年12月,排除C項。2.1937年9月,毛澤東指出:在現階段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是基本上沒有沖突的”,他呼吁國民黨“放棄個人和小集團的私見……立即實行符合于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毛澤東的主張()A.體現兩黨對三民主義認識一致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理論形成C.維護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抵制了國民黨的反共高潮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937年9月”“在現階段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是基本上沒有沖突的’,他呼吁國民黨‘放棄個人和小集團的私見……立即實行符合于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主張有利于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C項正確。3.下表為華北地區煤礦資本及產量情況(1943年),該表反映出()資本關系資本額/元占華北煤礦資本/%產量/噸占華北煤礦產量/%中日合11655432232.23日資獨891377920167.77合計29028000010020333523100A.中日間經濟矛盾成為主要矛盾B.日本推行“以戰養戰”的侵華策略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D.日資完全控制了中國的煤炭產業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期間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故A項錯誤;根據題干材料“中日合辦”“日資獨辦”在華北地區煤礦資本及產量的份額,可知日本加緊掠奪華北的煤炭資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侵略者實行“以戰養戰”,通過經濟侵略來繼續和擴大對華戰爭,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日益萎縮,故C項錯誤;“完全控制”表述過于絕對,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由于不滿蔣介石的內戰政策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蔣抗日,震驚世界。圍繞著西安事變,出現了極其復雜的局面,各方紛紛表態。①日本等國的勢力力圖借此挑起中國內戰,譴責張學良、楊虎城,以便乘機大規模侵華。②國民黨親英美派宋美齡、宋子文等堅決反對討伐張學良、楊虎城,堅持營救蔣介石,主張和平解決。③國民黨親日派何應欽等視張學良、楊虎城為叛逆,主張武力討伐。④張學良、楊虎城為停止內戰,要求抗日,實行“兵諫”。但面對復雜的形勢,騎虎難下,急切盼望中國共產黨協調解決危機。⑤廣大人民群眾(尤其西北人民)痛恨蔣介石禍國殃民政策。除以上表態的勢力外,你認為還缺少哪幾種(至少兩種)較重要勢力的表態?他們的態度應該是怎樣的?闡明理由。(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參考答案:(1)英美等國勢力:擔心蔣介石被殺,主張和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