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山西省呂梁市后發達村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現代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我不怕轉基因①作為一個積極支持現代生物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的人,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像轉基因食物這樣“安全性還沒有得到完全確認”的食物,你敢吃嗎?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慮是不是轉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美國的食物除非特別說明,默認都是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貼著“非轉基因”標簽的,一是貴,二是也說不清有什么好處,所以我是一貫敬而遠之。算起來,我吃轉基因食物快10年了。②其實,對于大多數公眾來說,最擔心的還是“這東西會不會不安全”。我的專業知識告訴我:“絕對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對于傳統食物,轉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會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風險甚至較低。③對于讓許多人憂心忡忡的轉基因水稻,最常見的疑問是:“蟲子吃了會死,難道對人不會有害么?”與傳統水稻相比,目前的轉基因水稻不過是轉入了一個Bt基因而已。Bt基因的作用就是表達出一種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對于害蟲來說是毒藥。它之所以能夠毒死害蟲,是因為昆蟲吃下去之后,能與昆蟲體內的受體結合,從而產生毒性,殺死昆蟲。所以
,Bt基因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決定,還取決于相應受體的存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Bt蛋白相當于“虎符”的一半,而動物體內的受體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兩部分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對于人體來說,受體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質不會在人體內產生“毒性”。實際上,用細菌生產出Bt蛋白,作為農藥噴灑到農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幾十年,而且是作為一種“無公害”的“綠色農藥”來使用的。轉基因不過是讓這種“綠色農藥”的生產直接在植物體內進行而已。④還有人擔心,這種“非自然”的蛋白質在人體內會不會產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擔心。所有蛋白質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會被分解成單個的氨基酸,而來自不同蛋白質的氨基酸對于人體來說都是一樣的,只有一小部分沒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質片段,可能在腸道內引發人體的過度免疫反應,從而導致過敏。在我們傳統食物中,很多都能夠導致過敏,比如花生、面粉、大豆、牛奶、雞蛋、海鮮等。轉基因作物開發的規則之一,就是避免從這些可能含有過敏原的物種中尋找被轉基因。而且,對于轉基因作物來說,轉進去的基因是明確的,很容易跟蹤它會不會引起過敏。而某些“傳統育種技術”,比如誘導突變篩選,是通過人工誘導的方式讓農作物發生基因突變的。這樣產生的突變基因是未知的,我們很難跟蹤它表達出來的蛋白質,也就無法知道它是否會引起過敏。從這個角度講,轉基因的作物是更安全的。⑤還有一些人擔心,轉基因水稻中的Bt基因會不會轉移到人體中。雖然從邏輯上我們不能說“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學家們要費多大的氣力、使用什么樣的手段才能把一個基因轉到另一種作物中,就不難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轉移到人體中,跟隨手一箭射中了月亮差不多。同時Bt基因已經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轉移到人體中的機會——即使有也不會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轉移到人體,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會有同樣的機會轉移到人體。既然我們不相信吃了豬肉會有豬的基因轉移到我們的身體中,又怎么會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⑥因為微生物中的基因轉移要容易一些,所以從理論上說,Bt基因有可能轉移到人體內的菌群中,從而影響到菌群的正常形態。這種擔心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再一次地,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中有各種各樣的基因,BT基因轉移到菌群中的可能性并不會比其他的基因更高。而那些其他的基因,也不乏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功能明確、容易追蹤的BT基因,也就不會比那些我們未知的基因更加“危險”。⑦轉基因作物的開發與推廣,除了作為食品本身的安全性,還受到其他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比如環境、政治、經濟、倫理等等。但是,就作為食物的轉基因作物來說,只要被批準上市了,就沒有什么不能吃的。(摘自2011年5月19日《廣州日報》)1.下列各項中對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轉基因食物的研發動機是滿足人類對品種改良的需求,但其作為相對新生的食物,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確認,食用轉基因食物當然存在風險。B.轉基因水稻主要轉入了一個BT基因,BT基因實質上就是一種蛋白質,BT基因對蟲子因“虎符效應而中毒,對人體則因無受體配合而無毒。C.轉基因水稻中新轉入的BT基因功能相對明確,比較容易追蹤,即便轉移到人體內,應不會出現什么實際危險。D.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應辯證看待。與傳統食物相比,從專業角度分析,其安全風險相對較小。2.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轉基因食物對許多消費者來說還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對此還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感可以理解。B.轉基因作物如果能避免從可能含有過敏原的物種中尋找被轉基因,則可以成功避免相關的人類過敏反應。C.轉基因食物的開發與推廣受諸多因素影響,但從安全性角度而言,我們無需杞人憂天。D.傳統食品不見得比轉基因食物安全。因為傳統育種技術會使作物中產生不可知的突變基因,所以我們無法預知其制成的食品的安全性。3.近來,轉基因的話題變得異常火爆,很多人恐懼,作者則力挺,請結合全文內容,聯系實際生活,預測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并簡述理由。(2分)參考答案:1.D2.B3.【答案示例1】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雖然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夠驗證,它的發展也受環境、政治、經濟、倫理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但它產量高,價格低,少蟲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環保,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各種特定需要,相信會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認同度的提高而被更多的人所接收的。【答案示例2】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雖然產量高,價格低,少蟲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環保,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各種特定需要,但畢竟它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夠驗證,它的發展也受環境、政治、經濟、倫理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因而很難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干一般是“下列關于……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聯系題干。此題的D項根據文本第六節內容“Bt基因有可能轉移到人體內的菌群中,從而影響到菌群的正常形態。這種擔心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可知,BT基因如果轉移到人體會影響菌群的正常形態,當然存在危險。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辨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本題比較簡單。先找出選項所在文章語段,B項不是所有的傳統育種技術都會使作物中產生不可知的突變基因,只有某些“傳統育種技術”比如誘導突變篩選之類才有可能。【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根據文意第四段內容“就是避免從這些可能含有過敏原的物種中尋找被轉基因。而且,對于轉基因作物來說,轉進去的基因是明確的,很容易跟蹤它會不會引起過敏。而某些‘傳統育種技術’,比如誘導突變篩選,是通過人工誘導的方式讓農作物發生基因突變的。這樣產生的突變基因是未知的,我們很難跟蹤它表達出來的蛋白質,也就無法知道它是否會引起過敏”可知,B項不是所有的傳統育種技術都會使作物中產生不可知的突變基因,只有某些“傳統育種技術”比如誘導突變篩選之類才有可能。【考點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技巧點撥】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內挖掘的題目主要是分析文本內容,不要脫離文本隨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針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對自己的啟示,答題時實現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論證,論證要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做到中心突出、簡單明了。如本題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雖然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夠驗證,它的發展也受環境、政治、經濟、倫理等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但它產量高,價格低,少蟲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環保,能滿足人類對食品的各種特定需要,相信會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認同度的提高而被更多的人所接收的。本題只要觀點明確,言之有理即可。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凝固的《史記》徐劍大先生病入膏肓,時日無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撐起羸弱之軀,從病榻上坐起身來,對許廣平道:“研墨,我要寫信。”許廣平且喜且憂,說:“先生,還是我來代筆吧。”“此信豈可代筆,”大先生搖了搖頭,“這是寫給靜農兄的。”何等要事,竟煩大先生病中親筆?許廣平連忙扶先生下床,至書案前,連忙研墨,鋪好信箋,惟見大先生落座后揮毫,留下數行力透紙背的魯體:“南陽畫像,倘能得一全份,極望……”許廣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陣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僅兩個月。魯迅何以對南陽漢畫情有獨鐘?我暗自忖度,大先生執拗于斯,決不僅僅是為中國版畫謀尋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頭,尋找一種化繁為簡、大拙至美的哲學之境,一股奇崛粗獷、野性靈動的上古氣象,一掃文壇萎頓、低迷之風。大風起兮,漢魂何在?我們迷失于何處?其實,對于漢畫的概念與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創作室有一畫師,棄傳統勾線之法,揮筆潑墨于宣紙之上,如云,如霧,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濃卻有層次,似漢非漢,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畫室,觀后,總覺得缺點什么。但并不妨礙彼在書畫市場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國新漢畫開山之人自許,大師性格顯露,脾氣見長。也是這樣八十年代的仲夏,吳冠中背著畫篋,心事重重,走下洛陽龍門盧舍那大佛殿,竟無一點留戀。驀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張并不生動的臉,佛眸半睜,千年一笑,卻笑不出一絲一靨的燦爛與大唐氣象。吳冠中很失望。身臨伊水,遙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兒時背過的《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年近六旬的吳冠中正在尋求藝術之旅的盛年變法,可是他尋找了半個多世紀,藝術女神在何處?“先生不妨去南陽看看。”龍門石窟博物館館長溫玉成見吳冠中神情沮喪,建言道。“臥龍崗?去看諸葛孔明隆中對?”生性孤高的吳冠中多少有點不屑。“南陽有一個中國最早的漢畫館,建于三十年代。堪稱漢王朝藝術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哦,”吳冠中沉吟著,“在北京有所風聞,有的拓片亦見過,那就走一趟吧。”吳冠中背上畫篋,登上了洛陽開往南陽的長途班車。二十世紀最后一位大師走進南陽盆地,走進漢畫館,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這才是我想要的東西。”吳冠中流連忘返,擊節感嘆。南陽漢畫館果然平地吹來一股凌厲的漢風,其藝術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氣蓋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種刪繁就簡、大巧若拙的線條之美,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態,飛鳥禽獸,栩栩如生。吳冠中支起畫架,就著漢畫館里并不透亮的燈光,如癡如醉地臨摹起來。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來。不得不承認,面對漢畫像石壘成的大門時,二十年間,從同事積累得來的漢畫知識儲備,都在那一刻,被徹底顛覆了。大風起兮,一股藝術漢風撲面而來:左門柱上之青龍,右門柱上的白虎,上闕銜著輔首門環的朱雀,仿佛于瞬間御風而起,直上云間,仰天長嘯,或藏雷納電,或云譎波詭,或驚天動地。我可以想見魯迅第一次翻閱南陽漢畫拓片時的驚訝神情,我也毫不懷疑吳冠中第一次面對石像涌動于心的巨瀾。漢代南陽的帝王將相、漢儒先賢、達官顯貴、纘纓之族,用永不風化腐爛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驕奢淫逸、繁華一夢、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與記憶。而制作者卻是一群默默無聞的民間大工匠,一釬一錘一鉆一刻,與太史公一點一劃一字一句,異曲同工,風流趨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煙火氣。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記》,不著一字,卻盡占風騷。西門豹除巫治鄴、二桃殺三士、梁女傳、鴻門宴等耳熟能詳的典故和人物,端詳之際,依舊有溫度,呼之欲出。然而,南陽漢畫館最打動我的,還是那些有人間煙火氣的石雕像,捕魚、狩獵、田獵、弋射,舞百樂戲、斗雞、講學、喪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長袖舞、倒立、樂舞、踏鼓舞等,簡直就是一部大漢王朝的民俗百科全書,在領略漢代簡約粗獷藝術之美時,其服式民俗風情皆巨獻于前。許多年后,吳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陽之行:“漢畫館的歡樂讓我忘記了龍門的悵惘。”他對這股漢風對自己藝術之旅的洗塵、洗心,感慨萬千。吳冠中佇立于東西方藝術的巔峰上,最終蛻變化蝶,南陽漢畫館的軌跡清晰可觀。我的同事,自戀為新漢畫大家,卻反其道行之,終不得開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陽漢畫的奇崛與力量,臨終之時,擺放在他枕邊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這樣一位敢于直面慘淡人生和敢于正視淋漓鮮血的猛士。大風起兮云飛揚。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獨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塵,大聲喊道:“誰配做我的敵人?!”(選自《2016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有刪改)7.下列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手法,生動傳神地再現了魯迅逝世前對南陽漢畫殷切關注的情景,極富感染力。B.吳冠中成為二十世紀最后一位大師,完全得益于南陽漢畫的藝術啟迪和他自身的悟性與努力,與西方藝術并無關系。C.第九段引用《詩經·秦風》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吳冠中當時謀求藝術創新而不得的苦悶失意、彷徨無助的心情。D.文章多用四字詞語和文言詞匯,長句短句交錯,整句散句結合,既古樸典雅又靈動別致,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8.文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選擇三處簡要賞析。9.本文以“凝固的《史記》”為題意蘊豐富,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探究。參考答案:7.B
8.①龍門石窟與南陽漢畫(或“吳冠中對龍門石窟和南陽漢畫館的不同態度”)對比,表現了龍門大佛的毫無生氣與南陽漢畫的凌厲博大。②“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終不開悟與吳冠中勇于創新、蛻變化蝶對比,表達了我對“我的同事”的鄙夷不屑和對吳冠中由衷敬佩。③吳冠中對南陽漢畫館前后態度的對比,表現了吳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實事求是、眼光獨到。
9.①南陽漢畫用永不風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與記憶,內容豐富,人物生動,展現了漢畫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記》般不朽。②魯迅對重返民族精神源頭的不懈追求,對漢畫那種奇崛粗獷、野性靈動的上古氣象的凌厲之風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記》般不朽。③吳冠中在南陽漢畫的藝術滋養下成長為一代大師,其人其畫必將載入史冊,流傳后世。【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散文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點)分析,思想情感賞析,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對散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立足考查“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B項,“完全得益于”“與西方藝術并無關系”錯誤,這一表述過于絕對,于文無據,從文中吳冠中在南陽盆地的做法和表現來看,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后一位大師與他自身的悟性和努力有關,從倒數第二段“吳冠中佇立于東西方藝術的巔峰上,最終蛻變化蝶,南陽漢畫館的軌跡清晰可觀”可知,還與南陽漢畫的藝術啟迪有關,但無法看出是“完全得益于”,同時也無法體現“與西方藝術無關”。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文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選擇三處簡要賞析”,然后到文中找到有對比的有效的答題區間,結合文意指出運用該對比手法的好處。。如“我創作室有一畫師,棄傳統勾線之法,揮筆潑墨于宣紙之上,如云,如霧,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濃卻有層次,似漢非漢,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畫室,觀后,總覺得缺點什么。但并不妨礙彼在書畫市場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國新漢畫開山之人自許,大師性格顯露,脾氣見長”“我的同事,自戀為新漢畫大家,卻反其道行之,終不得開悟”“吳冠中佇立于東西方藝術的巔峰上,最終蛻變化蝶,南陽漢畫館的軌跡清晰可觀”,這里用“我”對“我的同事”和對吳冠中不同態度的對比,“我的同事”自高自大、終不開悟與吳冠中勇于創新、蛻變化蝶對比,流露出作者對前者的鄙夷不屑和對吳冠中由衷敬佩。吳冠中對龍門石窟和南陽漢畫館的不同態度對比,表現了龍門大佛的毫無生氣與南陽漢畫的凌厲博大,表現在龍門石窟,“身后大佛仍是那張并不生動的臉,佛眸半睜,千年一笑,卻笑不出一絲一靨的燦爛與大唐氣象”,而南陽漢畫,“漢代南陽的帝王將相、漢儒先賢、達官顯貴、簪纓之族,用永不風化腐爛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驕奢淫逸、繁華一夢、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與記憶”“而制作者卻是一群默默無聞的民間大工匠,一釬一錘一鉆一刻,與太史公一點一劃一字一句,異曲同工,風流趨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煙火氣。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記》,不著一字,卻盡占風騷”。除此之外,吳冠中對南陽漢畫館前后態度的對比,表現了吳冠中的孤高、率真以及實事求是、眼光獨到,表現在“‘臥龍崗?去看諸葛孔明隆中對?’生性孤高的吳冠中多少有點不屑”“我也毫不懷疑吳冠中第一次面對石像涌動于心的巨瀾”。考生根據這些內容進行分析即可。【9題詳解】本題考查探究散文標題豐富意蘊的能力。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標題要注意從和文章的內容、結構、主旨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情節主要分析文章的情節以什么為主,結構看文章的標題是否能串聯文章的內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線索,人物(或物象)看標題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運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夠暗示或點明主旨,有時還從制造懸念和吸引讀者的角度進行分析,有時還要分析標題中藝術手法,如雙關、反語等。含義的分析注意從表層和深層的角度進行,表層含義注意結合情節作答,深層含義要注意結合主旨作答。閱讀全文,可以抓住下面的句子來探究標題的意蘊,“南陽漢畫館果然平地吹來一股凌厲的漢風,其藝術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氣蓋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種刪繁就簡、大巧若拙的線條之美,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態,飛鳥禽獸,栩栩如生”“漢代南陽的帝王將相、漢儒先賢、達官顯貴、纘纓之族,用永不風化腐爛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驕奢淫逸、繁華一夢、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與記憶”“而制作者卻是一群默默無聞的民間大工匠,一釬一錘一鉆一刻,與太史公一點一劃一字一句,異曲同工,風流趨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煙火氣。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記》,不著一字,卻盡占風騷”由此可知,標題“凝固的《史記》”本意是指南陽漢畫用永不風化的青石,留住了不朽與記憶,內容豐富,人物生動,展現了漢畫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如《史記》般不朽。“魯迅何以對南陽漢畫情有獨鐘?我暗自忖度,大先生執拗于斯,決不僅僅是為中國版畫謀尋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頭,尋找一種化繁為簡、大拙至美的哲學之境,一股奇崛粗獷、野性靈動的上古氣象,一掃文壇萎頓、低迷之風”“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陽漢畫的奇崛與力量,臨終之時,擺放在他枕邊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這樣一位敢于直面慘淡人生和敢于正視淋漓鮮血的猛士”,由此可探究標題的深層意蘊是“魯迅對重返民族精神源頭的不懈追求,對漢畫那種奇崛粗獷、野性靈動的上古氣象的凌厲之風的追求,以及其不屈的斗士(如猛士般的)精神,如《史記》般不朽”。“他對這股漢風對自己藝術之旅的冼塵、洗心,感慨萬千。吳冠中佇立于東西方藝術的巔峰上,最終蛻變化蝶,南陽漢畫館的軌跡清晰可觀”,吳冠中在南陽漢畫的藝術滋養之下成長為一代大師,其人其畫必將載入史冊,流傳后世。這也是標題的意蘊之一。主要從漢化的本身特點,漢代對吳冠中的影響和而魯迅對幻化的追求方面回答即可。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15分)治
印聶鑫森著名的老篆刻家厲刃,一早起來,心情特別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陽花。猩紅的花骨朵正迎著霞光慢慢地展開,然后踱進他的書房。書房的門楣上掛著一塊匾額,是他親手寫和刻的三個篆字:“石窩窩”。這個名字似乎有點土,但卻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處堆著各種各樣的印石和關于篆刻的書籍,空氣里飄裊著石頭的氣息。昨夜,厲刃其實睡得很遲,一口氣為本城評選出來的五名優秀的清潔工人,各刻了一方印。是總工會的同志交下的任務,酬金當然是按他的潤格,每印四千元。但厲刃說:“為他們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這幾方印確實刻得既有氣勢又有韻味,采用的是漢官的風格,下刀雄渾奇肆,但細部卻又婀娜多姿。他覺得這些身處底層的工人,正直樸厚,情感豐富,有一種值得人欽佩的奉獻精神。刻完印,已是凌晨三點,他又興致勃勃地把印文和連款拓到宣紙冊頁上,將來可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譜中去。老伴忽然走進來,說:“有個年輕人要見你,他是市政府辦公室的主任,叫任之。”厲刃說:“我并不認識他,不見,哪有來這么早的?”老伴說:“八點都過了,還早?也許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進來吧。”厲刃點點頭說:“也好。”走進書房里來的任之很年輕也很英俊,上穿銀灰色短袖襯衣,系著一根紫紅色的領帶,下穿一條牛仔長褲,挺時髦的。“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擾,請您原諒。”“行石”是厲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見這小伙子是很懂禮貌的。任之遞過一張介紹信,上面寫著“茲有任之主任前來拜訪,求請為市長華陽刻一名章。”“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厲刃笑了笑:“我給任何領導刻印,都是要收取潤金的。這是我的規矩。”“能不能破個例?”“不能!”任之猶豫了一陣,說:“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點?”“分文不少!”厲刃有些不高興了。這樣的事他見得多了,頭頭愛風雅,下屬要討上司的歡心,送個字畫、印章,卻又不想花錢。厲刃從不讓人占這樣的便宜。“潤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來取。”“不,一星期后來取,這幾天我沒時間。”“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潤金,悻悻地走了。任之走后,厲刃覺得心里憋得難受,便找了塊印石,操刀刻“華陽之印”。仍然是漢官印的格局,但筆筆畫畫端莊質樸,邊款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華陽先生雅正。厲刃奏刀。”不久,市長華陽親自主持了一個本地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的座談會,厲刃應邀參加了。在開會之前,華陽特地走到厲刃面前,誠懇地說:“厲老,謝謝您贈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華市長,您不必客氣,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華陽愣了一下,隨即說:“當然要謝您的,藝術——是無價的。”這個座談會開了整整一天,華陽下微笑著聽取大家對文化建設方面的意見,并認真地做了筆記。在中午的宴會上,華陽特意給厲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創輝煌。幾天后,厲刃收到了華陽的一封親筆信。信是這樣寫的:厲老:夏安!您在座談會上發表的意見,令我茅塞大開,獲益匪淺,謝謝!首先要向您道歉,辦公室主任任之未經我的應允,擅自上門求印,多有打擾。謝謝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財務室查了賬,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潤金。我除補交這筆款子外,還特意在機關黨員大會上做了檢討。任之主任雖然年輕有為,但此種行為卻不可姑息,已暫調離辦公室,去一個鄉鎮鍛煉,以觀后效。“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語,我會牢記在心的!厲刃讀完這封信,久久說不出話來。他忽然問老伴:“捐獻給希望工程的五萬元寄了嗎?”“早寄走了。”“那就好,那就好……”15.小說主人公厲刃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5分)
16.小說在情節安排上別具匠心,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4分)
17.小說命名和人物命名含義頗豐,請結合全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15、(5分)厲刃是一位人品端方正直、醉心于藝術創作篆刻大師。不僅技藝精湛,而且堅定地保有做人的氣節和尊嚴,做人、做事任何時候都堅持原則、遵守“規矩”,律己、律人同樣嚴格。給樂于奉獻的清潔工刻印,他分文不取;對待阿諛奉承、討好附庸風雅的上級的人,他名如其人,分毫不讓;對待藝術,他深知“治印必端方”,筆筆畫畫,端莊質樸;對待市長,借治印之機,行勸諫之事;對希望工程,他慷慨捐助五萬,樂于奉獻。16、(4分)小說的情節安排欲揚先抑。主旨是褒揚“華陽市長”,但是作者在情節的安排上先故意“造”了點假象:辦公室主任身份的特殊性、一張介紹信、“能不能少一點”的請求、“謝謝您贈我的印”的感激。直到華陽市長“愣了一下”,小說的情節才發生了逆轉。如此引人入勝的情節安排,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匠心。17、(6分)“治印”有兩層意思:(1)“治印”是小說的故事情節,小說情節是圍繞“治印”展開的;(2)一語雙關,治印的“治”除了刻制印章之外,還有治理的意思;“印”除了印章之外,還有權力的含義。厲刃用“治印”的行為來“治理”社會的不良習氣。(或華陽市長用手中的“印”,來“治”不稱職的干部。)人物命名也別具深意:厲刃——厲害的刀刃、鋒利的刀刃(厲刃語言鋒利,對市長不阿諛奉承)。華陽——“華”,中華的簡稱,“陽”蘊涵著坦誠正直的品性和作風。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6分)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于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與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于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司馬遷《史記·管仲列傳》)
9.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匡:匡正,糾正。B.公子糾敗,召忽死之
死:為動用法,為(之)死。C.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
窮困:貧窮。D.貴輕重,慎權衡
權衡:指對待得失利弊的選擇。10.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鮑叔“能知人”的一組是:
(
)①鮑叔知其賢
②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③鮑叔遂進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齊⑤故論卑而易行
⑥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齊桓公做公子時與公子糾是對手,但他即位后卻能重用公子糾的親信管仲,可見其心胸開闊,難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業。B.“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是對真摯友情的禮贊,表現了管仲達而念舊,富貴不忘本的一面。C.管仲早年和鮑叔經商,老是賠本,做了齊國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華,他利用地處海濱的便利,發展經濟,使齊國強盛起來。D.管仲作為齊國的名相,順民意,精于謀略,善于因勢利導為政,糾正了齊桓公的許多失誤,政績顯赫。
12.把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及所學課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2分)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2分)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3分)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9.C(窮困:困厄,窘迫。)10.A
11.C(“做了齊國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華”錯)
12.譯文:(1)我曾經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知道我是沒有遇到好時機啊!(得分點:不肖、被動各1分。)(2)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才干,反而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得分點:多;知各1分)(3)軍隊遭到挫敗,國土被削割,失掉六個郡,自己客死在秦國,被天下的人恥笑,這都是不會用人招來的禍患。(挫;削;為-所,各1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黃福,字如錫,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學生歷金吾前衛經歷。上書論國家大計。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深見倚任。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成祖入京師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黨福曰臣固應死但目為奸黨則臣心未服帝置不問復其官。未已,拜工部尚書。永樂三年,陳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書。明年坐事,逮下詔獄,謫充為事官。已,復職,督安南軍餉。安南既平,郡縣其地,命福以尚書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時遠方初定,軍旅未息,庶務繁劇。福隨事制宜,咸有條理。上疏言:“交阯賦稅輕重不一,請酌定,務從輕省。”又請:“循瀘江北岸至欽州,設衛所,置驛站,以便往來。開中積鹽,使商賈輸粟,以廣軍儲。官吏俸廩,倉粟不足則給以公田。”又言:“廣西民饋運,陸路艱險,宜令廣東海運二十萬石以給。”皆報可。于是編氓籍,定賦稅,興學校,置官師。數召父老宣諭德意,戒屬吏毋苛擾。一切鎮之以靜,上下帖然。時群臣以細故謫交阯者眾,福咸加拯恤,甄其賢者與共事,由是至者如歸。鎮守中官馬騏怙寵虐民,福數裁抑之。騏誣福有異志。帝察其妄,不問。仁宗即位,召還,命兼詹事,輔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還,交人扶攜走送,號泣不忍別。福還,交阯賊遂劇,訖不能靖。仁宗崩,督獻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參贊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機務。福豐儀修整,不妄言笑。歷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當官不為赫赫名,事微細無不謹。憂國忘家,老而彌篤。自奉甚約,妻子僅給衣食,所得俸祿,惟待賓客周匱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縉評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確乎有守。”無少貶。(選自《明史·黃福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成祖入京師/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黨/福曰/臣固應死/但目為奸黨/則臣心未服/帝置/不問復其官/B.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成祖入京師/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黨/福曰/臣固應死/但目為奸黨/則臣心未服/帝置不問/復其官/C.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成祖入京師/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黨/福曰/臣固應死/但目為奸黨/則臣心未服/帝置/不問復其官/D.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成祖入京師/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黨/福曰/臣固應死/但目為奸黨/則臣心未服/帝置不問/復其官/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號,“太祖”是朱元璋的廟號;“永樂”是朱棣的年號,“成祖”是朱棣的廟號。B.“工部”是我國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務,最高長官為工部尚書。C.“交恥”即“交阯”,原指盤腿而坐,后成為古代地理區域,范圍在現今越南北方,與“安南”意思相近。D.“商賈”指做買賣的人,是古代對商人的稱呼,住著出售貨物的為“商”,行走販賣貨物的為“賈”。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黃福仕途順達,頗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級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時,輔助太子;英宗時,他加贈少保,參贊機務。B.黃福胸有謀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務繁雜,他編戶籍,定賦稅,辦學校,向當地父老宣講圣上德治,告誡下屬不要擾民,上下安然。C.黃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權貴。他提出的輕省賦稅、讓廣東海運糧食等多項建議,均被皇上認可;對恃寵欺壓百姓的宦官馬騏,他多次加以壓制。D.黃福頗有豐儀,為官清廉節儉。他身材修長儀表整潔,家資僅夠妻子兒女衣食,俸祿用于接待賓客和周濟貧困的人,皇帝評價他為人有原則操守。13.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時群臣以細故謫交阯者眾,福咸加拯恤,甄其賢者與共事。(2)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深見倚任。參考答案:10.B
11.D
12.D
13.(1)當時群臣因為細小的事情被貶謫到交阯的很多,黃福(對他們)都加以拯救和撫恤,選出賢明者與他們共事。(2)太祖很賞識他,把他越級升為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期,他深被信任和倚重。【10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意的理解和斷句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把握句子特征,結合上下文的理解斷句;其次,要掌握一些應試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虛詞,句式特點(如判斷句和對稱句);最后還應注意選項特征以及文體的語言風格。可用排除法。斷句完畢,再回讀一遍審查。觀察選項,先看“成祖列奸黨二十九人福與焉”如何停頓。“奸黨二十九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不能斷開,排除A和C項;看原文,“福”是黃福,“福與焉”,指黃福是其中之一,“福”和“成祖”分別領起兩個句子,“福”前應該斷開。“李隆基”是“指”這個動作的發出者,是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指福奸黨”意為“指稱黃福為奸黨”,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所以不應斷開,排除D項。據此分析選擇即可。故選B。【11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職和科舉、姓名和稱謂、宗法和禮俗、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考生平時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看清題干要求,選擇“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注意結合語境,對選項進行辨析。D項,表述有誤。“商賈”指做買賣的人,是古代對商人的稱呼,行走販賣貨物的為“商”,住著出售貨物的為“賈”,選項把“商”和“賈”的解釋顛倒,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篩選歸納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即選“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與原文不符合之處。D項,曲解文意。黃福頗有豐儀,為官清廉節儉。聯系文章末尾“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縉評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確乎有守’”看,原文是說,當初,成祖寫下十位大臣的名字,命解縉品評,(解縉)只對黃福評價說:“持心平易正直,為人的確有操守。”沒有絲毫貶抑他。由此可見,認為黃福為人有原則操守的是解縉,選項認為“皇帝評價他為人有原則操守”,這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故選D。【13題詳解】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自己注意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解答本題要注意關鍵詞語的翻譯。(1)中“細故”譯為“細小的事情”;“謫”譯為“被貶謫”;“咸”譯為“都”;“拯恤”譯為“拯救和撫恤”;“甄”譯為“選拔”。句中,“與共事”是省略句,應是“與(之)共事”。(2)中“奇”譯為“以……為奇”,覺得他與眾不同,即很賞識他;“超拜”譯為“越級提升”;“見”譯為“被”;“倚任”譯為“信任和倚重”。句中,“深見倚任”是被動句。參考譯文:黃福,字如錫,昌邑人。洪武年間,由太學生歷任金吾前衛經歷。曾上書論國家大計。太祖認為他很奇異,把他越級升為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期,他深受倚重和信任。成祖列出奸黨二十九人,黃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師后,黃福迎接并歸附。李景隆指出黃福是奸黨,黃福說:“臣本來應該死,只是被視為奸黨,臣心中不服。”皇上放置不追問,給他恢復了官職。不久,被授予工部尚書。永樂三年,陳瑛彈劾黃福不體恤工匠,他被改任為北京行部尚書。第二年因事獲罪,被逮捕并關押到監獄之中,被貶謫充當為事官。不久,督運安南軍餉。安南平定后,在那里設置郡縣,命黃福以尚書身份掌管布政、按察兩司的事務。當時邊遠之地剛剛平定,戰火還未平息,事務繁重,黃福根據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都很有條理。他上疏說:“交趾賦稅輕重不一,請斟酌制定標準,務必從輕省考慮。”他又請求說:“沿瀘江北岸到欽州,設立衛所,安置驛站,以方便往來。實行開中法積累食鹽,讓商人輸運糧食到交趾,來充實軍糧儲備。官吏的俸祿,倉庫儲糧不足就給他們公田。”他又說:“廣西百姓輸運糧餉,陸路艱險,應該讓廣東由海運二十萬石去供給。”這些建議都被批準了。于是他編制戶籍、制定賦稅、興辦學校、設置百官,多次召見當地父老宣布曉諭皇帝的恩德和旨意。告誡下屬官吏對百姓不要騷擾,一切用清靜無為的方式來治理當地,上下安定(順服)。當時群臣中因犯小過被貶到交趾的很多,黃福都加以救助和周濟,區分出賢明的人與自己共事。因此貶謫者有歸家之感。鎮守的宦官馬騏恃恩寵欺辱百姓,黃福多次制裁、抑制他。馬騏誣陷黃福懷有二心。皇上察出這并不真實,不過問。仁宗即位后,黃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輔導太子。黃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來時,交趾人民扶老攜幼奔走相送,呼號哭泣不忍分別。宣德七年(1432),皇上讓黃福到南京任官。第二年黃福兼掌南京兵部。黃福回來后,交阯的反叛加劇,最終無法平定。仁宗去世,他督獻陵工程。宣德七年,皇帝讓黃福到南京任官。第二年黃福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后,加封他為少保,參與輔助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的機要事務。留都的文臣參預機要事務,就是從黃福開始的。李隆采納黃福的意見,政局寧肅,百姓安定。正統五年(1440)正月去世,終年七十八歲。成化初年,贈謚號忠宣。黃福豐姿修整,不茍言笑。歷事六朝,提出過不少建議,他公正廉恕,向來使人信服。他當官不為赫赫之名,對待微小的事情無不小心謹慎,為國憂勞忘記家事,年老更加忠誠。他自己的日常供養非常儉約,妻子兒女僅夠衣食,所得的俸祿,只用于待賓客和周濟貧困而已。當初,成祖寫下十位大臣的名字,命解縉品評,(解縉)只對黃福評價說:“持心平易正直,為人的確有操守。”沒有絲毫貶抑他。【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譯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刪”,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調”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靈活譯出有關文字。翻譯標準:信達雅。答好此題,要積累文言基礎知識,要兼顧上下文分析把握關鍵詞、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暢表述。關鍵詞,一般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字、多義詞等,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敲斷定解釋即可。6.閱讀《項脊軒志》語段,回答2-4題。(10分)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啟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2、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對的一組是(
)
A.雨澤下注(流入)
先妣撫(撫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寬暢的樣子)
以乎闔(關閉)門
C.迨(等到)諸父異爨
往往(到處)而是
D.風移影動,姍姍(緩慢的樣子)可愛
室西連于中閨(內室)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B.頃之,持一象笏至
他日汝當用之C.而庭階寂寂
呱呱而泣D.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而母立于茲4.最后一段文字,寫到有關亡妻的幾件事:“憑幾學書”、“歸寧述語”和“手植枇杷”,對這種寫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這幾件事均與“項脊軒”有關,又可表懷念亡妻之意。B.本文主題在“念舊”,由物及人,亡妻幾件事的補記應是順理成章。C.枇杷樹在這里有象征意義,“亭亭如蓋”象征了自己對亡妻排遣不開的濃濃戀情。D.三個細節平實真切,尤其是最后一個細節意味深長,融入了作者綿綿不盡之思。5、將選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每題2分)(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參考答案:2、C(A.先妣撫(對待)之甚厚B.室始洞然(明亮的樣子)D.風移影動,姍姍(美好的樣子)可愛)3、D(介詞,在;A.介詞,憑借/連詞,表修飾;B.時間詞后,無實義/代詞,它;C.連詞,表轉折/連詞,表修飾)5、(1)東邊的狗對著西邊叫,客人越過廚房去吃飯。(“西”、“逾”各1分)(2)我的孫兒,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太像)個女孩子了?”(若、竟日、大類、句意各0.5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A.附庸風雅的人主觀意圖是為了裝點門面,但他們不去學野蠻,卻來學風雅,也總算見賢思齊,有心向善,未可厚非。B.據報道,目前上汽已經派遣相關人員進駐煙臺車身廠進行接收準備工作,國產藍龍轎車很快就會全面推向市場,山東大宇即將“咸魚翻身”。C.翠翠的心情壞到了極點。雖然爺爺給她準備了漂亮衣服和最愛吃的飯菜,可她惡衣惡食,一點興致也沒有。D.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導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為銀幕前的我們打開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門。參考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核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應首先明確成語的意思,然后結合語境辨析正誤。A項,未可厚非: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句中說對附庸風雅的人不必過分責備,使用正確。B項,咸魚翻身:指短時間內處境由壞變好。句中用來指山東大宇將迎來好的前景,使用正確。C項,惡衣惡食:形容生活非常儉樸。句中用來指不喜歡衣服和食物,不合語境,屬于望文生義。D項,匪夷所思: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象的。句中用來指電影特技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使用正確。故此題答案為C項。8.從高中所學古典詩詞中再舉一個恰當的例子補寫在下面橫線處。要求所舉例子引文正確、緊扣虛實關系,并有適當的分析,字數在100字以內。
(4分)
人們在分析藝術品虛和實的關系時常說:“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這一現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字面上是寫景,但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濃情厚誼,又是抒情。所寫之景是實,所抒之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再如蘇軾《(江城子》中的“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作者與妻子伉儷情深,雖生死殊途而舊情難忘。積思成夢,悲喜交加,這是虛寫。而實則是寫夢醒后的悲傷。這樣虛實結合,寫出了詩人對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還比如
。
參考答案:略.【答案示例】【例1】白居易《琵琶行》三次寫月:“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依次烘托了詩人凄涼的心境、琵琶聲的美妙動人和琵琶女孤獨悲傷的心境。景是實,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是虛。【例2】李煜國亡家破,一國之君,淪為囚徒,終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難以盡言。詞人用一比喻,極言愁苦之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化虛為實,以實寫虛,把“愁”物化為一江東流的春水,多而不絕的愁緒形象地表達出來。【例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塑造了三國時周瑜風流儒雅,才華出眾,英俊偉岸的形象,再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赤壁之戰時的場景,這是虛寫。對歷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頌,正包含了詩人對自己的現狀的不滿,虛實結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對比中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評分標準:作者、作品名稱正確1分,引文準確恰當1分,虛實分析各1分,語言表達1分。)(意近即可,酌情給分。)9.仿照下面的句子,造兩個句式一致,意思與整個語境吻合的句子,填寫在橫線上。(6分)當蔥綠的葉子逐漸變黃,紛紛飄落時,我們卻收獲了累累的果實;當圣潔美麗的雪野消失后,我們卻迎來了生機盎然的春天;,;,
。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如果沒有失去,我們就不可能有新的獲得。參考答案:當一輪輝煌的太陽隱退后我們卻欣賞到充滿詩意的月亮;當童年的天真和稚氣離我們遠去后我們卻擁抱了朝氣蓬勃的青春。(每句3分)
略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粒小小的糖丸,______的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甜蜜記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粒糖丸里包裹著的,是病毒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長顧方舟為抗擊脊髓灰質炎而無私奉獻的艱辛故事。當時,國際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茶飲作為健康生活的核心力量
- 營銷效果評估數據驅動的決策優勢
- 職場心理健康與工作場所的和諧共融
- 職場人士的營養策略與工作效率優化
- 2025年紡織、服裝、鞋帽批發服務項目建議書
- 沖壓模具設計答辯
- 環保企業資源回收運營計劃
-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組工作計劃
- 購房定金與購房合同的關系
- 購房補助協議
- 上海市境內旅游合同 示范文本(2013版)
- 電路(2)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
- 鋼構制品加工協議
- 化肥農藥種子購銷合同
- 臨床護理實踐指南2024版
- 兒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療指南(2024)解讀
- 老年期常見心理問題的護理(老年護理課件)
- 病毒蛋白相互作用
- 2019魯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 地形變化的原因》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0課標
- 《民法典》2024年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3年嘉興海寧水務集團下屬企業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