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第三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第三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第三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第三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第三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第三中學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人生不需要別人來定義大約11年前,在《今日美國》報上讀到一篇寫鮑勃?迪倫①的報道,說迪倫拒讀別人寫他的傳記。現在他又自己來寫回憶錄,自有一股從公眾、媒體和評論界的過度詮釋中還原、奪回自己隱藏在巨大名聲之下的生命真實的倔強。迪倫把書命名為《編年史》,也體現了文體上的追求,有意打破嚴謹的結構和敘述,迪倫如此解釋他的自傳文體:“就像把手上的紙牌在桌上攤開,我隨意挑哪張就從哪張進去……這些紙牌之間未必有多少聯系。”正是這種散亂撲克牌式的寫法成就了一部散文杰作而不僅僅是一本名人回憶錄或者什么“歷史見證”。《編年史》重新誘發人們探討迪倫的文學——而不僅僅是音樂——價值和地位。迪倫的紐約青年時光令人想到海明威《流動的圣節》中寫的巴黎青年時光,但有別于海明威淡淡的傷感,迪倫在憶舊時筆觸堅韌有力;他天馬行空的跳躍也讓人想到亨利?米勒;迪倫對人物的精妙刻畫,還令人想到馬爾科姆?考利的《流放者的歸來》。《編年史》讓人再一次領略迪倫在他的歌詞中已一再展示的修辭尤其是用喻的魅力,比如:“五十年代的文化就像是一個再過幾天就要退休的老法官。它就要走了,在今后十年的時間里,它會掙扎著起來,然后跌落到地板上。”詩人、抗議歌手、美國的良心、60年代的代言人、民謠教父、搖滾宗師……鮑勃?迪倫的這些頭銜早已寫進教科書。然而這位老人平靜地說:“我確實從來都只是我自己,一個民謠音樂家,用噙著淚水的眼睛注視灰色的煙霧,寫一些在朦朧光亮中漂浮的歌謠。”迪倫二十出頭便能寫出眾多流傳千古的好歌,人們惟有贊嘆這是天才的奇跡,但迪倫卻毫不隱瞞地披露自己的一個個學習對象,比如范容克、哈里?巴里方蒂、麥克?西格、保羅?德萊頓等等,甚至是當年下等酒吧的無名賣藝者,他們中有的人早已被音樂史淡忘,但迪倫以近乎贊美的方式讓他們復活。迪倫談論同道音樂家的方式讓人一再感受到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公正,誠實,開放。人們習慣把邁爾斯?戴維斯稱作爵士變色龍,把大衛?鮑伊稱作搖滾變色龍,迪倫何嘗不是一個民謠搖滾的變色龍?他提及布萊希特的歌謠寫法給他的影響,以及布魯斯天才羅伯特?約翰森給他的啟發,越到后來,迪倫越是變來變去,也有點存心推倒外界對他偶像化、模式化的定論,他一會唱得像個牙齒掉光的布魯斯瘋子,一會又像約翰尼?卡什那樣字正腔圓地唱起鄉村歌曲,甚至偶爾會唱得像個兇巴巴的朋克。迪倫一再宣稱:“我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代言人,我不過是一個音樂家而已。”“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會司儀。”迪倫坦言:“我的命運就是隨遇而安,這與代表任何一種文明毫不相干。我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定義,真實地面對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事。”后世的憤青很容易批評迪倫守舊。但問題是迪倫從來都更迷戀于歷史,以發現“歷史的樣板”和“人性的全部復雜性”而保持對現實的冷眼旁觀。“我喜歡舊新聞,不喜歡新新聞,一個二十四小時都是新聞的世界就是地獄。”他初到紐約曾經在圖書館從微縮膠卷上閱讀1855年到1865年間的報紙。一個憤青也很容易痛感迪倫往往立場不明,他隱喻疊出、話中有話、模棱兩可的歌詞也令那些把他視為預言家的人找不著北。然而這就是迪倫作為一個藝術家和詩人的可貴之處,那就是絕不自詡為真理的代言人和真相的發現者。“真相是我腦子里所想的最后一件東西,即使有這樣的東西存在,我也不希望它留在我的家里。俄狄浦斯去尋找真相,當他找到時,真相摧毀了他。這是個非常殘酷的笑話。真相不過如此。我打算模棱兩可地說話,你從中聽到什么完全取決于你的立場。”迪倫說,“當我開始說教的時候,我便成為自己的敵人。”迪倫回憶錄的最后一段給人很大的震撼:“……很多人誤會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真的有過正確的認識。我徑直走進去,它敞開著,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它不僅不受上帝的主宰,也不被魔鬼所控制。”(選自《當代》2016年10月13日,有刪節)注:①美國民謠藝術家,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A.詩人、抗議歌手、美國的良心、60年代的代言人、民謠教父、搖滾宗師……迪倫拒絕這些標簽式的榮譽。他說自己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代言人,只不過是一個民謠音樂家而已。B.迪倫的文學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地位,因為他在文學風格上博采眾長,師承于海明威、亨利·米勒、馬爾科姆·考利和伍迪·格思里等文學大師。C.迪倫拒讀別人寫的他的傳記,現在又自己來寫回憶錄,因為在他看來,他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定義和過度詮釋,只有他自己,才能還原和奪回屬于自己的生命真實。D.迪倫絕不自詡為真理的代言人和真相的發現者。他壓根就不相信有所謂真相的存在,他認為每個人都會被自己找到的真相徹底摧毀。E.迪倫是一個民謠搖滾“變色龍”,這個比喻形象地寫出迪倫音樂上的多變風格,他擅長從前輩大師身上學習,把他們的音樂特質融進自己的演唱,以此存心推倒外界對他偶像化、模式化的定論。12.自傳回憶錄《編年史》重新誘發人們探討迪倫的文學價值和地位,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編年史》體現出的文學魅力。13.結合文章內容,概括鮑勃·迪倫的性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14.迪倫坦言:“我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定義,真實地面對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事。”請結合文本并聯系現實,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參考答案:11.AC

12.①《編年史》這個命名體現了他有意打破嚴謹的結構和敘述的文體追求,成就其為散文杰作;②迪倫憶舊時筆觸堅韌有力,思維跳躍天馬行空,人物刻畫精妙;③迪倫的用喻獨具魅力。

13.①倔強真實、不慕名利。他拒讀別人寫他的傳記,拒絕別人對他的過度贊譽,反復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民謠音樂家,不是別的任何身份;②公正開放、誠實好學。向同道音樂家學習,公正認可他們的才華,引領人們去發現民謠的寶藏;③打破常規、勇于嘗試。無論是寫作還是音樂都博采眾長,力求變化。④迷戀歷史、冷靜客觀。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保持對現實的冷眼旁觀。⑤蔑視權威、尊重真理。他絕不自詡為真理的代言人和真相的發現者,不妄談,不說教。

14.結合文本分析:①迪倫拒讀別人寫他的傳記,就是拒絕別人對他的標簽式過度詮釋,他用自傳的方式還原奪回自己的生命真實。②迪倫拒絕“詩人、抗議歌手、美國的良心、60年代的代言人、民謠教父、搖滾宗師……”等寫進教科書的頭銜,他一再宣稱:“我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代言人,我不過是一個民謠音樂家而已。”“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會司儀。”“我從來都只是我自己。③迪倫從來都只做真實的自己,他的守舊和他的立場不明都讓人費解,但這正是迪倫的與眾不同與可貴之處。聯系現實評價:①現實中很多人都活在別人的定義和評價里,恨不得身上的頭銜越多越好。能夠做到像迪倫一樣義正言辭地拒絕溢美之詞的人少之又少,迪倫的這種淡名薄利著實難能可貴。②迪倫這種不虛名、不膨脹只做真實自己的品質令人欽佩,他開放寬容的胸襟非一般人可企及。所以他堅持自己的守舊和模棱兩可,他絕不妄談真相,不輕易說教,比現實中那些自以為是、主觀臆斷、妄稱真理者和真相掌握者高明得多,這才是真正的靈魂藝術者。(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B項鮑勃?迪倫并沒有真正師承于海明威、亨利?米勒、馬爾科姆?考利等文學大師,只是作品里有他們的影響和影子。D項“他壓根就不相信有所謂真相的存在,他認為每個人都會被自己找到的真相徹底摧毀”錯,原文只說“真相是我腦子里所想的最后一件東西,即使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俄狄浦斯去尋找真相,當他找到時,真相摧毀了他……”。E項原文只說“有點”存心。(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篩選。概括《編年史》體現出的文學魅力,主要內容集中在文本第二三節,《編年史》這個命名體現了他有意打破嚴謹的結構和敘述的文體追求,成就其為散文杰作;迪倫憶舊時筆觸堅韌有力,人物刻畫精妙等。(3)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傳主的人物性格特征。鮑勃?迪倫的性格特征,倔強真實、不慕名利;公正開放、誠實好學;打破常規、勇于嘗試;迷戀歷史、冷靜客觀等,結合文本內容分析。點睛:通讀全文,把握與人物相關的重要事實,了解人物的生活經歷或人生軌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個性;把握人物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態度與評價;把握人物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等。2.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4題。(12分)①最早的天文學的一部分,就是用日、月、星來測定時間,它是如此恰當,而從那時起一直保留下來。一天和一月一下就確定了下來。用多雨時節、冬時或植物生長時期作為一年的時間,是一種不太精確的計算時間的方法。例如,蒙昧人說到自己父親的死,他就連續說三個多雨季節或三個冬季以前。原始部落的人,他們觀察星星,以便按照它們來尋找道路,同樣也看到,特殊的星或星座的沉沒或升起,表明了一年的時間。例如,南澳大利亞的土著們稱天琴星座為“倫鳥”,因為他們發現,每當天琴星座同太陽坐在一起時,便開始了拾到當地一種名叫倫鳥的蛋的時期。不言而喻,一年周期的大量事實,如太陽正午高度的變化,一天的長短,想必所有的人們——即使還沒有對這些現象做某種精確測量的那些民族的人們,都注意到了,畢竟會存在即使是模糊的關于年的概念。其次,在一年之內,具有某種正確性地又分為一系列的月。例如,印第安人中的奧基伯威人按順序是:野稻月,落葉月,冰月,滑雪板月,等等。不過,這類的月只是如射中一般,配成一年。事實上,非文明社會的歷法是以下列的事實作為特點的:人們雖然都知道日、月、年,但是這些日還沒有正確地配成月,也沒有確定由多少月一一尤其是由多少日組成一年。②如果我們由這種歷法轉過來看看古代文明民族的天文學,那么,我們就會發現。無論是觀察還是計算,都獲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許多世紀中觀察并記錄了天象的天文學家——祭司,還沒有擺脫他們種族祖先——野蠻人關于被看作整體的宇宙像什么的那種觀念。在埃及的《亡靈書》中,死人的靈魂閌太陽神一起通過西天門降下來,并且沿著地府的田野和河流旅游。亞述的證據也同樣地傳達著陰間的情況,在那里,伊什塔爾降落到飛行著幽靈們的一所黑房子里,人們可以進到這所房子里去,但他們進去就出不來了。③雖然埃及人掌握著這種原始的天文學,但是他們卻相當精確地按照東西南北四方建立了巨大的金字塔。在計算一年的時候,他們不只把十二個月作為一年,把三十日作為一月,又插入或補充了五日,以便構成365,而且得出結論,說這并不是十分精確的,他們指出了一年的變化,暫時還沒有完成在1461年由天狼星上升時所決定的完全周期。鄙野之人的天文學前進得更遠,他們關于蝕的解釋統治了兩千多年。在野蠻人的天文學中,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比起太陽和月亮來很少引起注意。但是在鄙野的人們中,所有七大行星構成一組作為崇拜的對象。對它們的觀察,也就成了七數神圣意義的出發點。由此。七數也就傳遍了古代所有的神秘哲學。在巴比倫人那里,可能正是對行星運動的天文學研究。導致行星沿著七重透明的天運動的理論。迄今為止,人們還在繼續說到迭“第七重天”。④當巴比倫人和埃及人長期積累的知識寶庫轉入希臘人手中的時候,在天文學中就有了下列的偉大進步。希臘人的天文學跟關于地球是球狀體的觀念非常熟悉。他們計算了它的圓度。并且通常把它放在宇宙的中心,測量看得見的天體運動。這種體系。以最完善的形式而著名的是普托勒玫體系,直到中世紀末它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地位,當時它跟哥白尼的太陽中心體系進行了競爭。我們沒有必要在這里重述后一種理論在開普列爾和牛頓手中如何成為宇宙機械論,以及最后,人們如何擺脫他的小行星是宇宙中心點的妄想。

(節選自愛德華·泰勒(英)《人類學》第十三章《科學》)1.下列對“非文明社會的天文學”的說明,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用日、月、星來測定時間是當時天文學的重要任務,因為它測算的比較準確,所以得以保留下來。

B.原始部落的人,最初觀察星星,并不是為了天文學的目的,當他們發現了特殊的星或星座的沉沒或升起時,星星對他們才具備了天文學意義。

C.原始部落的人們根據一年周期內事物有規律變化的現象,產生了模糊的年的概念。

D.當時的歷法中有年、月、日的概念,但是還不能確定一年由幾個月組成,更不知道一年有多少天。2.下列對第②段中加點的“巨大成就”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亞述的證據傳達了陰間的情況,在那里,伊什塔爾降落到飛行著幽靈們的一所黑房子里。人們可以進到這所房子里去,但他們進去就出不來了。

B.埃及人掌握著原始的天文學,他們據此相當精確地按照東西南北四方建立了巨大的金字塔。

C.在計算一年的時候,不只把十二個月作為一年,把三十日作為一月,又插入或補充了五日,計算出了一年365天,而且得出結論,說這并不是十分精確的。

D.野蠻人雖然還沒有注意到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但他們早已注意到了太陽和月亮。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推斷準確的一項是()(3分)

A.蒙昧人用多雨時節、冬時或植物生長時期作為一年的時間,這種計算時間的方法雖然不太精確,但他們卻因此獲得了對“年”的認知,這是人類天文學的源頭。

B.古代文明社會的天文學取得巨大的成就應歸功于古代的天文學家——祭司,因為他們不僅在許多世紀中觀察并記錄了天象,而且還形成了新的宇宙整體觀。

C.以最完善的形式而著名的普托勒玫體系,之所以直到中世紀末它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地位,是因為它在跟哥白尼的太陽中心體系的競爭中取得了勝利。

D.開普列爾和牛頓的宇宙機械論取代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體系,隨著人類的觀察和計算的不斷深入,它也可能會像以前的理論體系一樣被取代。4.文章所述古代文明社會的天文學依次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3分)

參考答案:1、A(有兩處錯誤,一是測時間只是最早的天文學的一部分,二是測算比較準確不合原文意思,原文所說“比較恰當”是指“用日、月、星來測定時間”的方式恰當。)2、C(A所述并非“成就”,而是講祭司們的局限;B所述又非天文學的巨大成就,且“據此”是錯誤的;D所述不是“古代文明民族”的天文學成就。本題要注意關注“巨大成就”前的限定“古代文明民族的天文學”。)3、D(A蒙昧人還不知道用日、月、星來測定時間,因此還不能算作天文學。B“歸功于祭司”的說法錯誤,首先祭司也僅觀察和記錄了“許多世紀”,同時他們也沒有擺脫其祖先的錯誤宇宙觀。C望文生義和強加因果,文中沒有“它跟哥白尼的太陽中心體系進行競爭中取得了勝利”的表述,同時它長期保持自己的地位也不是因與哥白尼的競爭。)4.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依次經歷了古埃及人的原始天文學、鄙野之人的天文學、古希臘人的天文學。(注意文中表述發展進步的關鍵語句“鄙野之人的天文學前進得更遠”、“當巴比倫人和埃及人……時候,在天文學中就有了下列的偉大進步”。)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不速之客梁曉聲幾天前,我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認識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過飯,他吞吞吐吐地請求:梁教師,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當時已是晚上九點半了。我爽快地說:當然可以,好不容易見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幾天吧!他笑了搖頭:那可不行。只有半個月假。在滄州住三五天,還想回家見我母親呢。我奇怪地問:那么你到滄州去,并不是……他又搖了搖頭:您忘了我家在大慶?到滄州農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親在天津站上車找我。我們一起去滄州……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記憶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他見我困惑,于是娓娓道來:梁老師,您是知道的,我們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別人以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實不盡然。有時調令一下,一走就是幾千里,一別就是七八年!他問我:您還記得我們隊上的小侯么?我說:記得,那個下了班就抱著吉它彈起來沒完,外號叫觀賞猴的小伙子,對不對?他說:對。就是他。人們都說我倆長的像雙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滄州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間有什么聯系。他吸了兩口煙,說:小侯是在大風暴中,為了保護十幾萬美金進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護好器材,自己卻被沙暴埋住了。人們從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來,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了一封信,是他父親寫給他的。他父親是一勝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倆九年沒見面了。父親在信上說,因公要路過蘭州,父親在信上說,因公要路過蘭州,希望可以在蘭州站見上一面。火車在蘭州停車二十分鐘,是可以敘敘父子情的。隊友們一傳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覺得,還是暫不告訴他父親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將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隊里的領導,請求批準我冒充小侯一次。領導當即就批準了,還方方面面地囑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親見面之后露出破綻,最后交給我小侯遺物中的他父親的一張照片。在車站,他望著我,我望著他。過了好一陣兒,他問我:兒子,是你么?我說:爸,是我啊!我和那人就擁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仿佛我們真的九年沒見過面了。他也落淚了。后來我們就找了個僻靜的地方,蹲下,互相望著,都不停地吸著煙。聊了一會兒之后。父親似乎起了疑心,從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頭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猶豫好一陣兒,終于單刀直入的問:小伙子,別演戲了。說吧,你為什么冒充我兒子?我無奈,只有老實交待。聽完我的話,他將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說:兒子,不,對不起,我現在已經不該叫你兒子了。既然你老實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實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親。小侯的父親死在工作崗位上了。和你一樣,我也是被大家推選出來,經領導批準,專為了完成這一項任務的……我們彼此再也不知道說什么好,互相望著,都默默流淚。列車即將啟動,我們不得不都站起。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彼此約定要常往家里寫信。小侯有一個雙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嬸子們住在滄州鄉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當年冒充小侯父親那個人寫給我的信。信上說,小侯八十三歲雙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兒子,又想孫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無論怎樣,也應該了卻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歸天之前,和兒子、孫子,團圓上幾天。我想,這一路上,能節省幾元線,就節省幾元錢吧!唉。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這么奇特的人啊!我流下了淚,默默從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給我的幾盒蜂王漿,遞給他,誠摯地說:把我這點兒心意,也給老人家帶去吧!(有刪改)18.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他,但作者并沒有給他一個具體的名字,頗具匠心,強調了主人公的平凡,凸顯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義。B.去見小侯父親之前領導交給他小侯父親照片的細節看似閑筆,其實它是情節發展的關鍵,否則,他和父親無法見面。C.文中多次使用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或用來表現石油工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用來表達我對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D.作品完成于20世紀80年代,通過兩個石油工人冒充父子關系的故事,贊揚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獻精神和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19.小說以“不速之客”為標題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20.小說在情節設置上有什么特點?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8.C

19.①吸引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②“不速之客”略帶貶義,而文中的“他”厚道熱情、樂于助人,這樣使讀者形成理解上的反差,從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情節特點:①出乎意料:小侯是假的,父親也是假的;他們都發現對方的假之后,還愿意再假下去。②符合情理:小侯父子為國家建設獻出生命,感動了“他”和老孟,再加上中國人對親情的傳統認識,所以“他”和老孟愿意完成這個特殊的任務。[2]藝術效果:這樣的情節安排表現出平凡的石油工人偉大的家國情懷。(意思對即可給分。答“主要用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故事情節平中見奇”等,并解釋清楚都可以酌情給分。)18.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項,“多次使用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說法有誤,只有最后“我”拿出蜂王漿的言行才從側面表現出“我”對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19.試題分析: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標題注意從和文章的情節、結構、人物(或物象)、主旨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小說故事內容主要是“不速之客”講述的,在結構上,“不速之客”是整個事件的串聯著,故事又圍繞“不速之客”展開。從人物形象的表現角度看,“不速之客”代表著普通的石油工人,從主旨角度看,兩個石油工人冒充父子關系的故事,展現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獻精神和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從制造懸念和吸引讀者的角度進行分析,“不速之客”這個標題非常具有吸引了,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0.試題分析:文章在情節的設置上具有戲劇性,跌宕起伏。在故事中,巧妙設置了“父子”均是冒充者來相會的情節。本已是冒充犧牲的小猴去車站見久別的父親,卻萬萬沒想到“父親”也是別人冒充來的。這樣的情節出人意料,但細想起來又在情理之中,這樣安排非常有利于小說主題的表現。同時,這樣的情節又極富戲劇性,波瀾起伏,具有感染力。點睛:小說的構思或材料的組織主要從敘事方式的選用、敘事的人稱的選用,文章的線索,結尾的方式,伏筆、照應的運用,情節設置的波瀾,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等角度進行性分析,答題時注意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此題主要從前后文的關系的角度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李襲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后,父圖,為洛陽令,因家焉。襲吉乾符末應進士舉,遇亂,避地河中,依節度使李都,擢為鹽鐵判官。及王重榮代,不喜文士,時喪亂之后,衣冠多逃難汾、晉間。襲吉訪舊至太原,武皇①署為府掾,出宰榆社。光啟初,武皇遇難上源,記室歿焉,既歸鎮,辟掌奏者,多不如旨。或有薦襲吉能文,召試稱旨,即署為掌書記。襲吉博學多通,尤諳悉國朝近事,為文精意練實,動據典故,無所放縱,羽檄軍書,辭理宏健。自武皇上源之難,與梁祖②不協,乾寧末,劉仁恭負恩,其間論列是非,交相聘答者數百篇,警策之句,播在人口,文士稱之。三年,遷節度副使,從討王行瑜,拜右諫議大夫。及師還渭北,武皇不獲入覲,為武皇作違離表,中有警句云:“穴禽有翼,聽舜樂以猶來;天路無梯,望堯云而不到。”昭宗覽之嘉嘆。洎襲吉入奏,面詔諭之,優賜特異。天復中,武皇議欲修好于梁,命襲吉為書以貽梁祖,書曰:“一別清德,十有余年,失意杯盤,爭鋒劍戟。山長水闊,難追二國之歡;雁逝魚沉,久絕八行之賜……”梁祖覽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謂敬翔曰:“李公斗絕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襲吉之筆才,虎傅翼矣!”又讀至“馬邑兒童”、“陰山部落”之句,梁祖怒謂敬翔曰:“李太原殘喘余息,猶氣吞宇宙,可詬罵之。”及翔為報書,詞理非勝,由是襲吉之名愈重。襲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視事之暇,手不釋卷。獎誘后進,不以己能格物。參決府事,務在公平,不交賂遺,綽綽有士大夫之風概焉。天祐三年六月,以風病卒于太原。同光二年,追贈禮部尚書。(節選自《舊五代史·卷六十》)[注]①武皇,唐末割據軍閥李克用死后被追贈的謚號。②梁祖: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朱溫,曾在上源襲擊武皇。7.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父圖,為洛陽令,因家焉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B.天路無梯,望堯云而不到

驪山北構而西折C.山長水闊,難追二國之歡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D.武皇議欲修好于梁

趙嘗五戰于秦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擢、遷、拜,均指古代對官員的任命情況。其中“擢”指選拔、提拔,“遷”指晉升或調動官職,“拜”指授與官職。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多代指士大夫。“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詩)中的“衣冠”也是這種用法。C.乾寧,與下文的“天復”均屬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有的帝王只用一個年號,有的用多個年號。D.卒,古代稱大夫死日卒。古代對死的稱呼還有:帝王和王后死曰“薨”,諸侯死曰“崩”,士死曰“不祿”,平民死曰“死”。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襲吉生逢亂世,早年仕途頗有挫折。先是參加科考遭遇禍亂,后依附節度使李都,代替李都的王重榮不喜歡文官,李襲吉又到武皇官署做了屬官。B.李襲吉博學多通,為文善于引經據典。他寫給唐昭宗的《違離表》,把自己比為洞中的禽鳥,把武皇比作堯舜,唐昭宗看后也頗為嘉許贊嘆。C.李襲吉辭理宏健,辭采氣度折服對手。梁祖讀李襲吉寫的修好書信,或高興或憤怒,這些情緒從側面表現了李襲吉所寫書信的非凡卓異。D.李襲吉作風嚴正,身后深享顯職高位。他參與決策公事,力求公平,不搞送禮請托等歪風,頗有士大夫的風度氣概,去世后被追贈禮部尚書。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襲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視事之暇,手不釋卷。獎誘后進,不以己能格物。(2)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參考答案:7.D

8.D

9.B

10.(1)李襲吉在武皇幕府接近十五年,處理公事之余,手中從不放下書卷。他勉勵引導后輩,不憑借自己的才能苛責他人。(2)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它。(敲擊后)能發出鏗鏗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有,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為什么呢?【7題詳解】該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此題考查對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時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虛詞大多是多義的,具體解答時要根據它在句中的作用來確定它的詞義。同時還需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平時學生中要注意積累虛詞的用法和意義。A項,焉,前一個是兼詞,于之,在那里;后一個是代詞,他。B項,而,前一個連詞,表轉折;后一個連詞,表承接。C項,之,前一個是結構助詞,的;后一個是代詞,這些,這類。D項,于,兩個都是介詞,和。故選D項。【8題詳解】該題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識,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D項,“帝王和王后死曰‘薨’,諸侯死曰‘崩’”陳述有誤。古代,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王后死也叫薨。故選D項。【9題詳解】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B項,“把自己比為洞中的禽鳥,把武皇比作堯舜”分析有誤。是把武皇比作洞中的禽鳥,把唐昭宗比作堯舜。故選B項。【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文言實詞和虛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該題第一句中,垂,接近;視事,處理公事;暇,空閑;獎誘,勉勵引導;后進,后生;以,憑借;格,苛責。第二句中,然,但是;是,這;石之鏗然有聲者,定語后置句,鏗然有聲之石,之……者,是定語后置標志詞;以,用;名,命名。這些詞語都是句中關鍵詞,要用心翻譯。翻譯時還要注意語言表達是否通順流暢。【點睛】文言翻譯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書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古代專有名詞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2.補:補出省略成分。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文言中凡是無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補足音節和舒緩語氣等的虛詞,都可略去。4.換: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匯。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按現代漢語習慣句式將其調整過來。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則和方法,翻譯時還必須有步驟:解詞——串意——順句。注:直譯即逐字逐字地譯。意譯即譯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時,用意譯。參考譯文:李襲吉,自己說是唐朝左相李林甫的后代,父親李圖,擔任洛陽令,所以居家洛陽。李襲吉在乾符末年應進士舉,遇遭戰亂,逃避到河中,依附節度使李都,被提升為鹽鐵判官。等到王重榮代替李都任節度使,不喜歡文士。當時正值喪亂之后,士大夫多逃難到汾、晉二地。李襲吉到太原探訪故交,武皇委任他為官署屬員,出任榆社縣宰。光啟初年,武皇在上源遭遇襲擊,武皇的記室死了,回來之后,征召掌管進言上書的人,多不合心意。有人推薦說李襲吉善于寫文章,召來一試果然合意,即刻任命他為掌書記。李襲吉博學通識,特別熟悉國朝近代之事,寫的文章精意練實,動輒引經據典,從不縱性為文,不管是寫檄文還是軍書,均辭旨宏遠理氣雄健。武皇自從在上源遭暗算后,與梁太祖一直不合。乾寧末年,劉仁恭忘恩負義,這期間李襲吉撰寫的由聘答者送去的論說是非的書信幾百篇,其中警策之句,人人傳誦,文士稱贊。光啟三年,遷升為節度副使,隨行征討王行瑜,任右誅議大夫。等到回師渭北,武皇沒獲準入宮覲見唐昭宗,李襲吉替武皇做《違離表》,里面有警句:“洞中飛禽有翼,聽到舜樂所以飛來;天路沒有長梯,望見堯云卻難到達。”唐昭宗讀后頗為嘉許贊嘆。等到李襲吉上奏時,昭宗當面教導他,優待賞賜特別多。天復年中,武皇想和梁朝修好,命李襲吉寫信給梁太祖,信上說:“與君一別,已十幾年,酒宴推杯失睦違和,持劍握戟爭鋒對決。山長水闊,難追兩國交歡之時;雁逝魚沉,往來書信久已斷絕…………”梁太祖看信,到“毒手尊拳”一句時,高興地對敬翔說:“李克用偏居一隅,怎么會得到這種文士!像我這樣足智善謀,如果再得到李襲吉的文才,就像老虎添了翅膀一樣啊!”又讀到“馬邑兒童”、“陰山部落”等句,梁太祖生氣地對敬翔說:“李克用只剩下一口氣,仍然氣呑宇宙,可以臭罵他。”等到敬翔寫回信時,詞句理氣均超不過李襲吉之信,因此李襲吉的名聲更大了。李襲吉在武皇幕府接近十五年,辦公事之余,手中從不放下書卷。他勉勵引導后輩,不憑借自己的才能苛責他人。李襲吉參與決策公事,務求公平,不搞送禮請托的歪風,很有士大夫的風度氣概。天祐三年因患風病死于太原。同光二年,追贈禮部尚書。5.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5-8題。(12分)王羲之起家秘書郎,復授護軍將軍。羲之既拜護軍,又苦求宣城郡,不許。乃以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嘗詣門生家,見棐(通“榧”,樹名)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①,當抗行;比張芝②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嘗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嘆伏,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謝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復征之。

(節選自《晉書·王羲之傳》)

[注釋]①鐘繇:曹魏大臣,精于術法。②張芝:字伯英,東漢人,書法家,專習草書,被尊為“草圣”。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養好鵝,羲之往觀焉

觀:觀賞B.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

惡:壞事C.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

覺:覺察D.亦不復征之

征:征召

6.下面的語句編成四組,不能表現王羲之“任率”的一項是(2分)

()

①見棐幾滑凈,因書之

②書其扇,各為五字

③姥如其言,人競買之

④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⑤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

⑥我卒當以樂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王羲之很喜歡鵝,當他得知老婦人將善啼叫的鵝燒煮時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讓他書寫《道德經》作為交換鵝的條件時,他卻欣然命筆。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張芝練習書法那樣刻苦,但又常常認為自己的書法成就應該在鐘繇、張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體寫給哥哥的信后,感嘆羲之的書法光彩有如神靈的光輝,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戰亂中丟失的張氏書法的風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間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堅決而不再征召他為官,這與他早年請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8.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3分)譯文:

(2)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3分)譯文:

參考答案:5.B解析:“惡”,不高興,難受。

6.C解析:“任率”意為“任性率真,不做作”。③是側面指王羲之書法高妙。④是指庾翼感到王羲之書法煥發出來的光彩有如神靈的光輝,頓時讓自己感覺到過去張氏的作品風貌又在眼前。⑤是講王羲之不能免俗。均與“任率”無關。

7.B解析:B項,王羲之認為自己的書法如與鐘繇相比,應當并肩媲美;假如與張芝的草書相比,還可以像大雁排隊一樣緊跟在他后面。并不是認為自己的成就應在鐘繇、張芝之上。

8.(1)王羲之前往觀賞,感到非常愉快,堅持要買。

(2)后來,老婦又拿了一些竹扇來,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書寫了。王羲之的書法受到世人的看重,都像以上的情況。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高稼,字南叔,邛州蒲江人。真德秀一見以國士期之。稼持論不阿,憂世甚切,及鄭損為制置使,即求去。未幾,改知綿谷縣。制置司以總領所擅十一州會子①之利,請盡廢之。令下,民疑,為之罷市。稼亟出私錢以給中下戶。稼弟定子時為總領所主管文字,相與征其誤而力救之,得存其半,公私僅濟。歲大饑,有司置弗聞,稼捐橐中裝,市粟以食之,全活甚眾。損之入蜀也,稼同產弟了翁誦言于朝,謂必敗事。損銜之,遂劾稼罷。制置使趙彥吶以參議官辟之。制置司近漢中,稼言漢中蕩無藩籬,宜經理仙人原以為緩急視師之地。彥吶以委稼,稼至原,繕營壘,峙芻糧,比器甲,開泉源,守御之規,罔不備具。以直秘閣知沔州、利州提點刑獄兼參議官。始至,曰:“郡當兵難之后,生聚撫摩,所當盡力,去之日,誓垂橐以入劍門。”乃葺理創殘,招集流散,民皆襁負來歸。北兵自鳳州入,吏民率逃,議欲退保大安。稼白彥吶曰:“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若倉皇召兵,退守內地,敵長驅而前,蜀事去矣。”彥吶曰:“吾志也。”已而竟行,留稼守沔。沔無城,依山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為疑兵。何璘軍無紀律,稼捕其縱火者三人,誅之。未幾,北兵大至,璘遁。其眾皆潰,遂下沔州。先是,曹友知沔不可守,勸稼移保山寨。稼曰:“吾郡將也,城不可棄。即事不濟,有死而已。”且曰:“吾得死所,何憾!”及事迫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吏士力請稼少避稼不為動城既陷眾擁稼出戶稼叱之不能止兵騎四集圍之遂死焉。稼為人慷慨有大志,聞人有善,稱之不容口;不善,面折無所避。推轂人士,常恐不及,視財如糞土。死之日,聞者莫不於邑流涕。(選自《宋史·忠義四》)

[注]①會子:南宋時的一種紙幣。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損銜之,遂劾稼罷

銜:特指懷恨B.比器甲

比:排列C.即事不濟

濟:救濟D.聞者莫不於邑流涕

於邑:同“嗚咽”,低聲哭泣。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損之入蜀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彥吶以委稼

申之以孝悌之義C.罔不備具

罔不因勢象形D.乃葺理創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事迫/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吏士力請稼少避/稼不為動/城既陷/眾擁稼出戶/稼叱之不能止/兵騎四集圍之/遂死焉B.及事迫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吏士力請稼少避/稼不為動/城既陷/眾擁稼出戶/稼叱之不能止/兵騎四集圍之/遂死焉C.及事迫/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吏士力請/稼少避/稼不為動/城既陷/眾擁稼出戶/稼叱之不能止/兵騎四集圍之/遂死焉D.及事迫/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吏士力請稼少避/稼不為動/城既陷/眾擁/稼出戶/稼叱之不能止/兵騎四集圍之/遂死焉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稼為官,不忘百姓。在他的極力挽救下,糾正了制置司廢除會子的錯誤,得以留存其中的一半,使公私雙方勉強能夠接濟。

B.高稼具有遠見卓識。趙彥吶征召他為參議官時,他認識到漢中空虛沒有屏障,建議應該治理仙人原來作為緊急時刻視察軍隊的地方。

C.高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剛到沔州時,就立下誓言,當盡力去做。由于治理有方,百姓都背著嬰兒前來歸附他。

D.高稼對國家忠誠。守衛沔州時,有存活下來的機會,但他不放棄城池,與敵人頑強戰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沔無城,依山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為疑兵。(5分)

(2)稼為人慷慨有大志,聞人有善,稱之不容口;不善,面折無所避。(5分)

參考答案:4.C(濟:成功)5.D(A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以”指“把”,C項“沒有”,D項分別為“于是”“竟然”)6.A

7.A(是高稼與弟弟高定子共同所為)8.(1)沔州沒有城墻,依靠山作為險阻,高稼站到高處擊鼓吶喊,大張旗鼓制造假象。(“升高鼓噪”“盛旗鼓”“疑兵”各1分,句意2分)(2)高稼為人慷慨有大志,聽到別人的善行,就贊不絕口;聽到別人的惡行,就當面斥責他,沒有什么隱諱。(“善”“稱之不容口”“無所避”各1分,句意2分)【參考譯文】高稼,字南叔,是邛州蒲江人。真德秀一見到他就把他看做國家的有志之士。高稼堅持觀點剛正不阿,非常憂國憂民,等到鄭損任制置使,就要求離去。不久,改知綿谷縣。制置司因統領所占有十一州會子的利潤,請求全都廢除它。命令下達,百姓懷疑,為此而罷市。高稼急忙拿出私錢發給中下等家戶。高稼的弟弟高定子當時擔任統領所主管文字,和他一起糾正其中的錯誤而極力挽救它,得以留存其中的一半,公私剛剛能接濟。年成大饑荒,有司置之不問,高稼捐出布袋里所裝的東西,買了糧食讓百姓吃,救活了很多人。鄭損進入蜀地的時候,高稼的同胞兄弟高了翁向朝廷進言,認為他一定會壞事。鄭損忌恨他,于是彈劾高稼使他被罷免。

制置使趙彥吶用參議官征召他。制置司接近漢中,高稼說漢中空虛沒有屏障,應該治理仙人原來作為緊急時刻視察軍隊的地方。趙彥吶把這件事給高稼去做,高稼到了原上,修繕營房堡壘,儲備草糧,排列武器鎧甲,鑿開泉水,守御的規則,沒有不準備齊全的。以直秘閣的身份知沔州、利州提點刑獄兼參議官。剛剛來到,說:“本郡在兵難之后,生靈需要撫慰,應當盡力去做,在離去的那一天,誓將垂著空袋子進入劍門。”就修理戰爭留下的創傷,招集流散百姓,百姓都背著嬰兒前來歸附他。

北兵從鳳州進入,官吏百姓全都逃走,趙彥吶商議想退保大安。高稼對趙彥吶說:“現在的事,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如果慌忙召兵,退守內地,敵人長驅向前,蜀地大勢已去了。”趙彥吶說:“這是我的意志。”不久竟然走了,留下高稼守衛沔州。

沔州沒有城墻,依靠山作為險阻,高稼站到高處擊鼓吶喊,大張旗鼓制造假象。何璘的軍隊沒有紀律,高稼逮捕了其中三個放火的人,殺了他們。不久,北兵大舉到來,何璘逃跑。他的部下都潰散了,于是敵人攻下沔州。

在此之前,曹友知道沔州不能守住,勸說高稼轉移到保山寨。高稼說:“我是沔州的將領,城池不能丟棄。即使事情不能成功,那只有一死罷了。”并且說:“我死得其所,有什么遺憾的呢!”等到事情急迫,常平司屬官馮元章率領官吏和士人極力請求高稼稍微躲避一下,高稼沒有被他們說動。城被攻陷后,眾人擁著高稼出門,高稼不停地叱責他們,北兵的士兵和騎兵從四面包圍了他,于是就犧牲了。高稼為人慷慨有大志,聽到別人的善行,就贊不絕口;聽到別人的惡行,就當面斥責他,沒有什么隱諱。推舉人士,常怕有沒做到的地方,把錢財看做糞土。死的那天,聽到的人沒有不流淚哭泣的。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處依次填入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l)讀者欣賞作品清新的故事,卻忽略了蘊藏的熱情,欣賞文字的樸實,卻忽略了作品隱伏的悲痛,實際上近于

。(2)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們在儒、釋、道哪一條路上行走,

,最終都必然會在山頂上相逢。(3)多年前,集團首席執行官就感覺自己

,在集團迅猛發展、國際市場不斷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機感絲毫未減。A.南轅北轍、異曲同工、如臨深淵B.買櫝還珠、殊途同歸、如履薄冰C.南轅北轍、殊途同歸、如履薄冰D.買櫝還珠、異曲同工、如臨深淵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成語和詞語的運用。南轅北轍:本想往南,而車卻向北行。比喻行動跟目的相反。買櫝還珠:買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歸還賣主。比喻沒有眼光不識貨,取舍不當。句中表達的是取舍不當這一意思,只能用“買櫝還珠”。異曲同工:曲調雖然不同,但演得同樣精彩。比喻不同人的辭章具有同樣高的造詣。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有同樣的效果。殘途同歸:走不同的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結合語境,用“殊途同歸”才準確。如臨深淵:像處于深淵的邊緣一樣。形容存有戒心,做事非常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上一樣。形容非常謹慎,小心翼翼的樣子。【考點定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技巧點撥】對于成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跟語體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如南轅北轍:本想往南,而車卻向北行。比喻行動跟目的相反。買櫝還珠:買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歸還賣主。比喻沒有眼光不識貨,取舍不當。句中表達的是取舍不當這一意思,只能用“買櫝還珠”。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象。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許多胃腸專家認為,空腹時嚼口香糖,會使人感到惡心、頭暈、胃疼甚至胃潰瘍。B.有一部分畢業生剛參加工作,由于社會經驗積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們收入的偏低,這讓他們非常困擾。C.對古漢語及鑒賞技巧的掌握程度,決定了學生能否真正走進宋詞的藝術世界。D.自從“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把原生態唱法列為一個評選的門類后,“原生態”一詞就常在人們的嘴中和傳媒界中頻頻出現。參考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搭配不當,“胃潰瘍”不是人感到的。B項,語義重復。錯在“由于社會經驗積累等方面的原因”,可刪去“的原因”。D項,錯在“常在在人們的嘴中和傳媒界中頻頻出現”。“常”和“頻頻”語意重復。故本題選C項。【點睛】考查語病,先抓典型的語病標志,比如兩面詞、判斷詞、并列動詞;然后壓縮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殘缺、是否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9.下列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①在中國社會和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生產生活方式。②隨著網絡普及,網絡文學創作蔚然成風,出現了一批膾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許多內容低俗,文字粗劣,讓人難以卒讀的作品。③近日,一則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賽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劑,這種添加劑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墊和鞋底。④雖然計算機運用的范圍越來越廣,但擁有了它并不意味著一切工作都會那么輕而易舉,一蹴而就。⑤中國量子雷達系統研制成功,擁有諸多優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聽到這個消息,顧老高興萬分,糾纏他多日的大小病痛全渙然冰釋。⑥神仙鬼怪當然是不經之談,但從中可見如詩之在唐,詞在宋代也十分普及,似好風之吹遍大地,繁花之盛開原野。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參考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①推波助瀾: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此句褒貶誤用。②難以卒讀:文筆太差讀不下去的意思。使用正確。③沸反盈天:指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不適用于“消息被炒得”這一語境。④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符合語境。⑤渙然冰釋:比喻誤會、疑慮、隔閡等完全消除。句中說的是“病痛”,用錯對象。⑥不經之談:荒誕無稽、沒有根據的話。符合語境。故選A。10.下面是一位婚禮主持人為一對新婚夫婦主持婚禮時的一段話,共有四處錯誤,請找出,標上序號,并加以修正。(4分)今天本人能為二位新婚佳麗主持婚禮感到十分榮幸……二位新人經歷相知、相戀、相愛的甜蜜過程,終于修成正果,走進婚姻殿堂……二位今天的美滿婚姻離不開雙方父母的鼎力支持。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出新郎新娘的令父令母。

參考答案:(1)“新婚佳麗”改為“新婚佳偶”。(2)“修成正果”改為“喜結秦晉”。(3)“鼎力”改為“大力”。(4)“令父令母”改為“令尊令堂”。

略六、寫作(60分,共1題)11.請以“座位”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座位蜿蜒回折的公路像一條被曬昏了頭的蛇,懶洋洋地從山腳往上一圈一圈繞著,車子像一只笨重的甲蟲,在蛇背上吃力地挪動著,大大的影子仿佛拖了一個沉甸甸的“!”。太陽揪住樹梢,從這棵樹頂跳到另一棵樹頂,最后一動不動地趴在車窗上,像一只攤在油鍋里圓圓的蛋黃,映得廂內一層昏黃。暖色調的視覺感受揉著收音機散出的“薩克斯”,溫暖得滿車的人昏昏欲睡……小秋秋一直都很興奮:她不停地來回在走道上又跑又跳,歡快地哼唱著,圓圓的小臉蛋綻放了一臉燦爛的笑容,快樂得就像在天空飛翔的小鳥。今天媽媽給她買了一只塑料小板凳,和小草一樣的綠顏色,可好看啦!上面還有烏龜和小兔子賽跑的圖案,這可是小秋秋最喜歡的了!現在,小秋秋覺得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啦!現在,她還舍不得坐哩,回到家要讓小伙伴們好好看看,到時候,他們肯定爭著搶著要坐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