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學高一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992年,許多國家舉行紀念哥倫布成功遠航美洲的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一條標語,上面寫著:“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印第安人后裔這樣說的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成千上萬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殺、奴役或染上疾病而死去B.促進西歐資本主義發展C.美洲大量金銀被掠奪
D.美洲的傳統社會遭到滅頂之災參考答案:B2.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待農而食之,虞(指開發山林川澤等自然資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蔭而通之。”并引《周書》的話說:“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馬遷的經濟主張是A.肯定人們的求利活動B.對農工商業一視同仁C.以農為本D.重農輕商參考答案:B3.右圖漫畫《春天到,河冰解》是華君武先生所作。圖中河冰解凍,河上漂浮著七零八落的幾塊冰塊。冰塊上的是當時幾個殘存的國民黨軍政要人:蔣介石、李宗仁等。漫畫反映的歷史時期是()
A.國民革命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國共對峙時期參考答案:C4.《南京條約》簽訂后,由于不了解國際慣例,中國進出口實行同一稅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訂關稅稅率的談判中,堅持要求“進口稅重,出口稅輕”。直到1902年,中外商約談判,進口稅由5%增至12.5%。對材料的正確解讀是(
)A.清政府提高進口稅是為保護民族工業B.進出口實行同一稅率屬于國際慣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稅是為抵制外資侵略D.改訂稅率后清政府掌握關稅主動權參考答案: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由于不了解國際慣例,中國進出口實行同一稅率”可知B項錯誤;再根據“1902年,中外商約談判,進口稅由5%增至12.5%”可見突出的是清政府提高進口稅,排除C項;D項與所學知識不符,1902年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且僅憑進口稅提高也不足以說明清政府掌握關稅主動權;結合所學知識,關稅是一國政府保護本國民族經濟的重要工具,而且當時晚清新政開展,獎勵實業,因此選A。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清末關稅5.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主要是因為:A.工人階級開始成為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B.無產階級開始擔負起革命的領導任務C.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D.它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參考答案:B6.201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將改革開放初期制定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三法合一”,并增加了簡化投資手續、保護投資者利益等新內容。此過程反映出中國A.對外開放從“引進來”變為“走出去”B.為加入WTO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作準備C.通過完善法律文件引領和保障對外開放D.基本建立起以憲法為核心法律體系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初期制定了相應法律,在2019年又補充相關法律,體現的是通過完善法律文件引領和保障對外開放,C選項正確;材料中未提及中國對外開放的方式改變,A選項排除;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B選項排除;材料中未提及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D選項排除。7.“無論黃昏時的樹影有多長,它總和樹根連在一起”。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的偉大構想是A.和平共處B.獨立自主C.“一國兩制”D.“依法治國”參考答案:C【詳解】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故答案為C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周恩來總理1953年提出的,排除A項;獨立自主是新中國成立時確立的外交方針,排除B項;“依法治國”是1997年提出的,排除D項。8.古史記載,西周“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建”指的是
A.封邦建國
B.營建都城
C.制定周禮
D.建立軍隊參考答案:A9.197l年10月27日蔣介石說:“本屆聯合國大會,競自毀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置公理、正義不顧.對于本屆大會所通過此次違反憲章規定的非法決議,決不承認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調的“非法決議”A.縱容了美國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B.否定了臺灣的主權國家地位C.恢復了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肯定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71年10月27日”和蔣介石發表文告的內容,說明此文告是蔣介石為聯合國驅逐國民黨駐聯合國代表而作的,因而材料中所謂的“非法決議”是指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決議,故C項正確,AB項錯誤;1972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考點: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0.中國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鄭和下西洋時達到了頂峰。然而,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問清朝時“驚奇地發現中國的帆船很不結實,由于船只吃水淺,無法抵御大風的襲擊,中國船的構造根本不適應航海。”導致當時中國造船技術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幅度下降
B.中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C.中國致力于內河航運的發展
D.西方把蒸汽機運用于造船業參考答案:B11.中共的壯大與一座山的名字緊緊相連,這就是被稱為“革命搖籃”的井岡山。作為中國革命的圣地,井岡山創造了數個“第一”。下列判斷不準確的是A.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道路的起點B.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C.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D.開展了中國第一次土地革命運動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分析能力,屬于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歷史事件是“南昌起義”,故選擇C項。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型革命道路,所以A、B兩項正確。土地革命是革命根據地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D項正確。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土地革命時期12.1915年時任當時駐日公使陸宗輿等人與日本代表簽訂“二十一條”,五四事件后,浙江海寧宣布開除陸宗輿鄉籍,并在陸家門口樹立“賣國賊陸宗輿”字樣;鄉人唾罵不止。而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在當時并未收到太多的譴責。陸宗輿受如此不同待遇的主要原因是A.20世紀初東南沿海地區思想解放程度比北方更高B.20世紀初中華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C.“二十一條”比《馬關條約》危害更大D.近代中國宗族組織發揮重要作用參考答案:B【詳解】五四運動前后,民主愛國思想傳播,近代教育發展,知識分子與民眾關注國家前途命運,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故選B。A無法體現。危害大小不是主要原因,故C錯誤。D不符合題意。13.之所以稱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主要是因為這次革命A.創建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B.它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君主專制制度C.結束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D.使人民獲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參考答案:B14.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腐敗無能,危機四伏
B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受挫
C
中國開展嚴厲的禁煙運動
D
把中國變成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參考答案:D15.下列詩句比較恰當地形容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期間發展狀況的是(
)
A.千呼萬喚始出來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風來
D.無可奈何花落去參考答案:C16.日本在侵華過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變,其中標志著局部侵華戰爭開始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參考答案:A17.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規定:“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用普選方式選出……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此規定體現的特點不包括
A.體現了分權制衡的原則
B.實行代議制民主
C.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D.內閣對總統負責,不對議會負責參考答案:D18.“壟斷”這種經營方式產生于一個“新時代”,下列最能體現這一“新時代”特征的發明是A
B
C
D參考答案:C略19.有學者認為,“信息社會的戰略資源是信息”。下列能典型反映信息社會到來的是A.信息成為經濟的增長點
B.網絡技術的出現C.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D.證券行業的成熟參考答案:C20.(2010·開封高三一聯)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發表《中美聯合公報》。《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許不會在公眾中引起這樣大的反響。這簡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關系緩和的主要影響不包括()A.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展
B.推動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C.遏止了蘇聯霸權主義行為
D.發展了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參考答案:B20世紀70年代,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失敗,以及在與蘇聯爭霸中處于守勢,想以中制蘇,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這一歷史事件直接影響到中日關系正常化。中美關系正常化以后,許多西方國家與中國建交,迎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新高潮。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是在1971年第26屆聯大通過“兩阿”提案,時間與題意不符,此為錯誤選項。21.“在八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沒有人煙,只有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紀的時候,這里卻成為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這個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國家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法國參考答案:C考點:荷蘭對外擴張。從材料“這個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國家是”很容易做出這是指的荷蘭,荷蘭17世紀獲得了霸主地位,因為其航運業發達,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故選C。22.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開始的標志是A.南昌起義
B.八七會議
C.秋收起義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參考答案:A23.中國最精美的手工業產品大多來自(
)
A.家庭手工業
B.民營手工業
C.私營手工業
D.官營手工業參考答案:D略24.哥倫布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黃金,要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歐洲人對黃金的這種貪婪地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
A.掠奪黃金是為了滿足歐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奪黃金是新航路開辟的重要原因
C.資本主義生產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需求
D.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地方時所要的第—件東西參考答案:C略25.“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選‘村官’,拆掉干群之間墻,架起溝通連心橋。”這種現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頒布后的直接結果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參考答案:C【詳解】“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選‘村官’”反映的是基層民主選舉,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結果,故C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沒有規定基層民主選舉,故A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民族問題的法律,故B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的準則,不符合題意,排除D。【點睛】本題考查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的法律。要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6.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此舉旨在A.削弱侯國力量、加強中央集權B.樹立皇帝的威信、加強君主專制C.改革嫡長子繼承制、完善分封制D.為推行郡縣制掃除障礙參考答案:A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將諸侯國越分越小,其目的是削弱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故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權和地方諸侯國的關系,不能體現加強君主專制,故B錯誤;分封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瓦解,漢武帝的推恩令與完善分封制無關,故C錯誤;秦朝已經推行郡縣制,故D錯誤。故選A。27.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成功探索。兩次會議的共同之處是(
)A.提出“拔亂反正”
B.決定實行改革開放C.認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不是階級矛盾
D.明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是經濟建設參考答案:CD28.小李同學用“千呼萬喚始出來”“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風來”“無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詩形象概括了中國民族工業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形容中國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那么,中國民族工業進入“黃金時代”的歷史時期是(
)A.洋務運動期間
B.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C.抗日戰爭期間
D.人民解放戰爭期間參考答案:B29.《禮記》記載周人飲食生活狀況:“天子之豆(豆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材料反映出西周社會結構的突出特點是A.封邦建國B.中央集權C.等級分明D.分權制衡參考答案:C由材料“天子之豆(豆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說明西周社會結構的突出特點是等級分明,故選C;A是國家結構,排除;三代時期,我國尚未實現中央集權,排除B;D是近代資產階級國家權力關系,排除。30.宋代被稱為“瓷都”的是(
)A.臨淄
B.景德鎮
C.汝州
D.越州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92年,就在西班牙的統一剛剛完成的時候,歷史給西班牙送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從當時已經普遍傳播的地圓學說中,哥倫布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達東方。哥倫布相信,他的航海計劃能很快將歐洲人帶到東方……8月3日,帶著女王授予的海軍大元帥的任命狀,哥倫布登上甲板,對女王資助給他的三艘帆船下達了出航的命令。向西,再向西,帆船駛入了大西洋的腹地。……為了減少船員們因離開陸地太遠而產生的恐懼,哥倫布偷偷調整計程工具,每天都少報一些航行里數。但即便如此,兩個月后,一無所獲的船隊依然走到了崩潰的邊緣。10月10日,不安和激憤的船員們聲稱繼續西行就將叛亂。激烈爭論后,哥倫布提議: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還看不見陸地,船隊就返航。……僅僅在這次騷亂三天之后,曾經反對他的水手就在桅桿上高喊:“陸地!”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英雄就在這一刻誕生了!哥倫布和他的船員看到的陸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馬群島,從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節選自央視《大國崛起》解說詞(1)有人認為,哥倫布是因為“迷路了”,才偶然“發現”了美洲。也有人認為,當時即使沒有哥倫布,也必然會有別人“發現”美洲。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影響。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這一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哥倫布遠航美洲的?參考答案:(1)①觀點:偶然的。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地是東方(或印度、中國),結果卻到了美洲。②觀點:必然的。當時已經具備了發現美洲的歷史條件:如商品經濟發展;尋金熱;王權的強大和支持;陸上商路受阻;傳播天主教;科技條件具備等。③考生能將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結合,全面思考問題。能用史實論證觀點,史實正確,邏輯清楚得10分.(2)積極: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長期孤立隔絕的狀況;加強了世界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開闊了人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殖民掠奪加速了歐洲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經濟的發展;消極:給亞非拉國家帶來了災難,是這些地區長期落后的歷史根源;赤裸裸的殖民掠奪、黑奴貿易、種族滅絕政策,反映了殖民者的丑惡嘴臉。(3)以歐洲為中心。【詳解】(1)只要能夠用史實論觀點,史實正確,邏輯清晰,考生可從同不同的角度作答,如角度一:偶然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地圓學說的指導下,哥倫哥最初的目的是到達東方,結果卻到達沒有美洲。角度二:必然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已經具備發現新大陸的可能,如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受阻;尋金熱;地圓學說,造船技術、羅盤和火炮等。角度三: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將角度一和角度二的理由分列作答即可。(2)影響可用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作答,如積極影響:對歐洲是加速了資本的原因積累;帶來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打破各洲之間的孤立狀態,增加文化交流,開闊人們的視野等;消極影響:給亞非拉國家帶來災難,導致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后等。(3)立場:“發現美洲”是對它的積極評價,是站在歐洲人的角度。32.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和變化。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下資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階層的人競爭。這樣,君主們就被完全解除了監督私人產業、指導私人產業,使之最適合于社會利益的義務。——亞當·斯密《國富論》材料二:根據工業復興法,成立了有大銀行家、工業家和經濟學家參加的全國工業復興局,由國家監督生產,調節各企業主之間的關系。各企業分成十七個部門,每部門公布“公平競爭法規”,規定產品的產量、質量、市場分配和產品價格、工資和工時。——北京師范大學編:《史學評述》l982年第l期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了什么經濟思想?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作者提出這種觀點的目的。(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說明國家政權在社會經濟中的職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當時的美國狀況分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參考答案:(1)自由主義經濟思想(或自由放任思想)。目的:工業革命以后,資產階級希望進一步解除封建束縛,要求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和自由競爭,以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2)變化:由自由放任到國家干預經濟。原因:自由放任政策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的新發展;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劇了危機;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羅斯福上臺后實行了“新政”。33.閱讀下面材料材料一:英國城市化不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是一個突變的過程:不是以封建城鎮為依托而發展起來的,而是在一些村莊和工礦區發展起來的,到了17~18世紀,形成了以鄉村工商業為依托的中小城鎮,這時期中小城鎮大約已達到了700多個,這一類屬于商業小城鎮。以利物浦發展為例,它由一個小山村發展成為一個僅次于倫敦和布里斯托爾的大商業港口城市,1709年經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達102艘,貨物27210噸,1750年進出口噸位達到65000噸。材料二:英國城市化進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結果城市規模發展過大過快,出現嚴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國國會通過了自1601年起實行的《濟貧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兩次通過《公共衛生法》。1866年通過了《環境衛生法》。1909年,英國通過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規劃的法律《城市規劃法》。1956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氣法律《空氣清潔法》。——均摘編自劉春成等《城市的崛起》材料三:火車、輪船、電報等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聯結在一起。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使歐洲到印度的航路縮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馬運河則使舊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輪船的不斷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歐美航程從42天縮短為5天,從倫敦到加爾各答也由3個月減為18天。此外跨洲鐵路的修建,加強了洲際聯系。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的普及,使世界通訊網絡得以形成。回答下列問題:(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7-18世紀英國城市化發展的主要素。(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城市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3)根據材料三,簡要概括科技進步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主要表現。
參考答案:(1)因素:新航路開辟使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向大西洋,英國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擴張開拓了海外市場,對外貿易活躍。(2)問題:貧富懸殊,環境污染嚴重,城市規模過大。辦法:通過立法手段,解決社會問題。(3)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出現;運河的修建和輪船的改進;跨洲鐵路的修建;世界通訊網絡的形成。【詳解】(1)因素:依據材料一“到了17~18世紀,形成了以鄉村工商業為依托的中小城鎮,這時期中小城鎮大約已達到了700多個”的信息和所學從新航路開辟、英國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擴張以及對外貿易活躍等回答。(2)問題:依據材料二“1824年英國國會通過了自1601年起實行的《濟貧法》的修正案”可知是貧富懸殊;依據材料二“1848年和1875年兩次通過《公共衛生法》。1866年通過了《環境衛生法》”可知是環境污染嚴重;依據材料二“結果城市規模發展過大過快”可知城市規模過大。辦法:依據材料二“《濟貧法》”“《公共衛生法》”等可知是通過立法手段,解決社會問題。(3)依據材料三“火車、輪船、電報等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可知是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依據材料三“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使歐洲到印度的航路縮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馬運河則使舊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輪船的不斷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歐美航程從42天縮短為5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居軟裝設計的重要性及考題試題及答案
- 大學物理幾何思維在考試中的應用題試題及答案
- 多角度探討土木工程師試題及答案
- 農業電商市場細分分析試題及答案
- 地震預警面試題及答案
- 創業扶持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試題及答案
- 醫德仁愛面試題及答案
- 延時門診面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文化創意產業扶持政策探討試題及答案
- 家具設計中的社會文化價值與市場策略結合探討試題及答案
- 中國流行音樂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音樂湘教版(2019)必修音樂鑒賞下篇
- 蘋果落地-牛頓的故事課件
- 船舶管路系統專題培訓課件
- 達美樂比薩線上整合營銷規劃方案
- 水泥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
- 德意志意識形態
- GB/T 14054-1993輻射防護用固定式X、γ輻射劑量率儀、報警裝置和監測儀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六章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第一個重大成果
- 粵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模擬實訓報告
- 八年級英語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