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海濱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福州市海濱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福州市海濱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福州市海濱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福州市海濱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福州市海濱中學2021-2022學年高二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是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中的臺詞。這段臺詞表達的思想是(

)A.人文主義B.啟蒙思想C.禁欲主義D.蒙昧主義參考答案:A2.戰國末期的韓非子提出了系統的法治理論和君主駕馭大臣的諸多權術,這代表了哪一種歷史發展趨勢(

)A、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

B、以德治國,實行“仁政”C、建立大一統的專制國家

D、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參考答案:C3.商鞅變法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錢財投入農業

B.鼓勵人民從耕織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貸者兼并土地

D.滿足發動兼并戰爭的需要參考答案:D4.晚清由在鄉官吏和科舉出身的士紳建立起來的地方武裝,如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即便曾國藩、李鴻章掌握一地財權、軍權甚至部分人事權也沒有形成地方割據。對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的合理解釋是A.缺乏封建割據的經濟基礎B.科舉制度固化了中央權力的合法性C.地方武裝軍事實力不夠強D.晚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科舉制度的影響的相關知識點,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材料的解讀能力。材料特別提到了科舉出身,其實是在強調由于科舉制度選拔官吏的權力在于中央,所以也就沒能形成地方割據,即是科舉制度固化了中央權力的合法性才沒能形成地方割據,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沒有論及地方軍閥的經濟基礎,故A錯誤;地方武裝勢力是逐步增強,故C錯誤;材料現象說明中央集權的弱化,故D錯誤。故選B。5.“董仲舒是自漢代以來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封閉自我,因循守舊等等劣根性,都與之直接相關。”(馮天諭等著《中華文化史》)這一觀點(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

B.肯定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主張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統”學說

D.否定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學說參考答案:C6.“壬寅立約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變革也。”此處的“約”指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參考答案:A7.有人撰文稱“四大名著”是中國人的四面鏡子:映照出中國人的雅趣;映照出中國人的俠義;映照出中國人的信仰;映照出中國人的天下觀。這“四面鏡子”分別是()A.?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B.《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C.《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D.《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參考答案:考點:3P:明清小說.分析:本題考查明清小說,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在藝術結構上,明清小說借鑒并發展了古代史傳編纂體制的傳統,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說結構.如歷史演義小說基本借鑒了編年體史書的結構體制,按照時間發展順序,依次記述一段歷史時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諷刺小說主要取資于記傳體史書的結構體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經歷事跡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解答:結合四大名著的內容常識即可,《紅樓夢》中的人物描寫體現出雅趣,《水滸傳》體現了中國人的俠肝義膽,《西游記》體現了對天對神的敬仰,《三國演義》體現了一統天下的天下觀,故D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故ABC錯誤.故選D.8.有學者認為,《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是古羅馬平民階層的勝利。該學者的主要理由應該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羅馬公民法的基礎

B.法典規定了債務法規,改善了奴隸的處境C.與習慣法相比,該法典內容有大量的補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貴族對法律的壟斷參考答案:D9.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記載:“民國的建立并沒有帶來和平、秩序和統一;相反,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君主復辟運動、軍閥割據,以及帝國主義勢力加劇。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運動來喚醒國家及人民。”上述材料中,徐中約先生在強調哪一個關鍵詞A.淪落

B.復辟

C.革新

D.喚醒參考答案:D10.荷蘭人從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裝載香料、絲綢和黃金,然后把它們運銷到歐洲各地。16世紀末,他們幾乎壟斷了歐洲的海運貿易。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額占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下列選項中能夠全面反映上述材料信息的是(

)①處于大西洋沿岸,海外貿易便利

②造船業發達,被稱為“海上馬車夫”③已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④建立商業壟斷公司,成為貿易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C11.對維新變法運動評述不正確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運動

B.是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救亡圖存運動

C.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

D.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參考答案:B12.南宋時,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到了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諺語十分流行。這一變化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經濟重心已經向中部移動B.江浙一帶的農業開始轉型C.太湖流域經濟開始大衰退D.江浙地區不再是經濟重心

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根據材料中的“南宋時,民間有‘蘇湖熟,天下足’”,說明南宋時期蘇湖地區種植業的發展,再到“明清時期‘湖廣熟,天下足’”、“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說明明清時期出現了棉紡織業,可以說明江浙一帶的農業開始轉型。故答案為B項。ACD項材料不能反映。考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達的古代農業·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名師點睛】中國古代農業經濟具有以下特點:①中國古代農業起源較早,耕作技術先進,居于古代世界的領先地位。②從耕作方式上看經歷了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過程。③從基本特征上看經歷了從原始粗放到精耕細作的過程。④從生產方式上看經歷了從集體勞作到個體農耕的過程。⑤從土地制度上看經歷了從氏族公社所有、奴隸制國家所有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轉變過程。13.空間技術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現代中國空間技術發展的三個里程碑不包括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C、“神舟5號”發射成功

D、“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參考答案:A14.1895年4月以后,《申報》有關中日戰爭的報道中對日本國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正面報道開始增加,這反映了A.國人對洋務運動的反思

B.政府放寬對輿論的管控C.民眾開始關注日本文化

D.報刊等傳媒業迅猛發展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題干涉及甲午中日戰爭,4月后,中國人對戰爭的反思增多,對日本的關注也在增加,說明國人對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反思,故A正確;C項錯在“開始”兩字上15.宋朝經過摸索,創建了路制。一改漢州、唐道固定區域、固定治所、固定機構、固定人員、權力集中的設置原則。路以交通路線為主干來劃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這一建制A.旨在擴大宋朝疆域B.體現了文武分權的特點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據現象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路以交通路線為主干來劃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據,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這利于解決藩鎮割據現象,故D正確;宋代路制與擴大宋朝疆域無關,故A錯誤;材料并不能體現文武分權的特點,故B錯誤;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問題,故C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學生可以緊扣材料關鍵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牽制的方針”,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16.康有為在《請尊孔圣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折》中寫道:“特發明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覽觀,知大圣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為此舉的主要用意是A.樹立孔子權威B.否定君主制度C.促進思想啟蒙D.減小變法阻力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知大圣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根據材料可知,康有為利用孔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宣傳變法改制,主要用意是減少變法阻力。ABC不符合題意,錯誤,因此選擇D.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維新變法·康有為17.1876年,美國為紀念建國100周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當時中國官員寧波海關文案李圭作為中圖工商業的代表參加了這次博覽會。當時,李圭在博覽會上最可能見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A.①②

B.③④

C.①

D.④參考答案:B18.蔡元培對于教員,以學詣為主。其在校外之言動,悉聽自由,本校從不過問,亦不能代負責任。夫人才至為難得,若求全責備,則學校殆難成立。”由此可見蔡元培任用教師的原則是A.學識優先B.重視道德C.思想自由D.民主科學參考答案:A根據材料可知,蔡元培校長“對于教員,以學詣為主”即注重學識;而不看其“言動”,聽其自由;用人貴在于才,不必“求全責備”;故可知他在任用教員時以學識優先,A項正確。材料強調蔡元培任用教師的原則是學識優先,而不是重視道德,排除B。材料強調蔡元培任用教師的原則是學識優先,而不是思想自由,排除C。材料強調蔡元培任用教師的原則是學識優先,而不是民主科學,排除D。19.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指出:“理學并不僅僅是前秦和兩漢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它部分是對傳統的重新發展,部分是全新的創造。”“全新的創造”是指A.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并且凸顯人性的尊嚴B.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學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學哲理化、思辨化D.強化了儒家的綱常倫理道德并借此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試題分析: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宋明理學。依據所學可知,A項是先秦、秦漢儒學的共性,不屬于創新;B項是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D項是對儒家思想的繼承,不屬于理學的創新。理學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基礎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學體系,完成了哲理化、思辯化的過程。所以選C。考點: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宋明理學?特點20.梁啟超說:“我支那4萬萬余人大夢喚醒,是自甲午戰敗,割中國臺灣,償200兆之后始也”。他說的“大夢喚醒“主要是指(

)A.認識到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B.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反清斗爭興起C.認識到民族危亡資產階級救國運動興起

D.認識到日本比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紛紛赴日留學參考答案:C21.“從此,這個國家不僅有了統一的政府,還有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貨幣,統一的稅收。”(大國崛起·美國篇解說詞)這種局面出現主要得益于A.華盛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

B.《獨立宣言》的發表C.《邦聯條例》的頒布

D.1787年美國憲法的通過參考答案:D22.在清末的學堂里,學生經常聚看、傳閱不同政見的書報,其中“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應分別出自A.《民報》、《時務報》B.《民報》、《天演論》C.《天演論》、《時務報》D.《海國圖志》、《天演論》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維新派和革命派創辦的報刊。材料所述前者是革命派的觀點,后者是維新派的觀點,分別出自《民報》——同盟會機關報和維新派的《時務報》,只有A項符合題意,正確;B、C、D三項均排除。23.下列中外改革,使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有:①商鞅變法;②王安石變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維新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參考答案:D24.在蒙元帝國統治時期,孔廟經歷了破壞與重建,科舉制也歷經廢而重置過程。這說明A.游牧文化與漢文化的不斷沖突B.儒學統治地位開始確立C.漢族官僚集團已成為權力中心D.文化遺產的政治利用價值參考答案:D孔廟是儒家地位的表征,孔廟的破壞體現了游牧文化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漢文化之間的沖突,而重建則體現了兩種文化的并存融合,A項僅反映破壞未體現重建,A項錯誤;儒學統治地位確立與漢代,故B項錯誤;蒙元時代蒙古貴族掌握主要權力,故C項錯誤;孔廟與科舉先廢后立,源于儒家自身對于統治者的價值—維護統治者統治,故D項正確。25.下圖是新中國科技發展成果曲線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①時期:中近程導彈成功、第一顆氫彈爆炸B.③時期: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秦山核電站建成C.④時期:“東方紅一號”發射、秈型雜交水稻問世D.⑤時期:人工結晶牛胰島素合成、超級計算機誕生參考答案:C26.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中,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有①實行“工農武裝割據”②建立統一戰線③對資本家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B27.“撇開道德方面的考慮,秦只維持了那么短的時間,也是一件好事。不尋常的是盡管曇花一現,它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任者。”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縣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B28.在俄國歷史上因一次革命造成政府同反對派的非對抗性模式,兩個政權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羅斯帝國的傳統觀念:讓人民講話,讓沙皇讓權。下列有關這次革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它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B.它成功完成了俄國社會的轉型C.此次革命類似于英國的光榮革命D.體現了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這一歷史潮流參考答案:A材料反映的是推翻沙皇封建專制統治,這次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在性質上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成功完成了俄國社會的轉型屬于十月革命,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此次革命不類似于英國的光榮革命,因為是暴力革命,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體現了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的是十月革命,而本題考查的是二月革命,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名師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首先要判斷出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二月革命,而二月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9.梁啟超讀到一本書時說:“在盧梭《民約論》前約數十年,有此議論,不能不視為人類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負,亭林亦復推重。乾隆間,此書列入禁書;光緒之季,吾曾私自傳印,以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這本書是A.《日知錄》

B.《明夷待訪錄》

C.《天下郡國利病書》

D.《論法的精神》參考答案:B30.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指出:布爾什維克當在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中爭取多數,把蘇維埃由孟什維克與社會革命控制轉變為布爾什維克黨領導,這反映出列寧A.希望和平奪權B.建立合并其他政黨C.反對暴力革命D.主張實行議會政治參考答案:A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提出“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從材料反映的具體措施來看,在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以后,通過布爾什維克黨壯大力量領導蘇維埃的方式來實現和平奪權。故答案為A項。B、D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列寧認為當時有和平奪權的可能性,爭取和平奪權,并非反對暴力革命,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部分思想家及其主要觀點圍繞表中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說明: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進行闡述;論題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示例: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與時代變遷。公元前5世紀的民主政治完備和商品經濟發達的古希臘,普羅塔哥拉為代表智者學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使人們從關注自然到關注人本身,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14—17世紀,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彼特拉克等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高舉“人文主義”偉大旗幟,將人從基督教的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17、18世紀,伴隨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及封建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盧梭等啟蒙思想家宣揚理性民主、自由平等,把人們從封建專制和等級特權的藩籬中解放出來。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隨著時代變遷不斷豐富和發展,推動了西方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詳解】本題型為論述題,解答論述題的關鍵在于論點的準確提煉,然后用史實來支撐提煉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根據普羅塔哥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到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可知,人文主義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背景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時代背景的變化的需要從政治、經濟、階級關系等角度進行分析,進而得出結論。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同盟會章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材料二: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材料三:蘇共二十大召開之前,毛澤東就在中央領導集體的小范圍內提出了“以蘇為鑒”、走中國自己的路的思路。在我的記憶里,毛澤東是在1955年底就提出了“以蘇為鑒”的問題。——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文選》(1)材料一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論?這一理論對中國民主進程起了巨大作用,概述其具體表現。(2)材料二描述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時期的哪一革命理論的實踐?這一理論實踐有何特點?(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和鄧小平兩位偉人在進行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分別發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