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市近代歷史革命遺跡
調查報告
自動化1506班劉永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閱馬廠北端,又稱“紅樓”,原來是清政府于宣統元年(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議局大樓。此樓為兩層,磚木結構,樓面闊(長)73米,進深42米。它直接采用了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行政大廈和會堂的建筑形式,大樓平面呈“山”字形,前方及兩翼是門廳和辦公室,后方正中為會堂,門前的門廊突出,屋頂正中有圭形鐘樓。舊址面對閱馬場,院門外立有孫中山銅像。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取得了成功,即在此樓組建成革命軍政府,發布了第一號布告,宣布廢除清朝的帝制,結束了統治了中國人民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并向全國各省發出通電,號召各地舉行武裝起義。
1981年在此建立了“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紀念館”,館內保存、陳列有起義的有關歷史資料和革命文物。武昌起義軍舊址
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位于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同志倡議創辦并主持的一所培養全國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棟磚木結構的房屋組成,中間有一個大操場。農講所舊址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學宮式建筑,占地面積12850平方米。當初為張之洞創辦的北路小學堂。1927年為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校址。起義門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辛亥革命的見證。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門,位于武昌城內區首義路起義街,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門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門。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起義后,迅速控制中和門,參加起義的南湖馬炮營得以從此門入城,在城頭架炮轟擊湖廣總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義部隊的戰斗。城門高7.1米,寬5米。城門上有重檐歇山頂城樓,朱柱青瓦,斗拱飛檐。1981年略依舊制重修,城樓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頂式兩層建筑,朱楹華確,頗為壯麗。檐下環以朱紅廊柱30根。半圓形城門高5米,城門上方新嵌長方形石額,刻“起義門”三字,為葉劍英元帥親筆手書。登上城樓,遠眺洪山,叢林蓊蔚,禪院清幽;近覽紫陽湖公園,亭臺錯落,柳絲飄拂,別有一番韻味。起義門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位于武漢市武昌都府堤二十號的中華路小學譚秋校區,始建于一九一八年,其前身為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附小。紀念館占地面積7700平方米,內有七幢融合西式風格的學宮式建筑,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設規模系國內黨代會紀念館之最。目前,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征集到文物珍品110多件,歷史資料800多份,并部分對外展出。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與同條街上的農講所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互相映襯,形成了一片“紅色景區”。毛澤東舊居位于距農講所200米遠的都府堤41號,是毛澤東1927年主持農講所工作并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舊居,也是毛澤東、楊開慧一家最后團聚的地方。占地面積909平方米。毛澤東在這里完成了他的光輝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當時與他同住在這里的有他的夫人楊開慧及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蔡和森、彭湃、郭亮、夏明翰、毛澤民、毛澤覃、羅哲等共產黨人也都先后在這里居住過。在湖北省武漢市龜山西頭。向警予(1895-1928),原名俊賢,又名振宇,湖南溆浦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婦女運動領導人之一。1927年汪精衛叛變革命后,她仍留在武漢,負責中共湖北省委的工作。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審訊時,面對敵人,大義凜然,威武不屈,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同年5月1日壯烈犧牲。向警予墓原在月湖之畔,后遷至扁擔山。1978年,為了紀念烈士英勇就義50周年,將墓移至此地重新修建。墓呈圓形,白色,基環方圍,構造新穎。墓前的方座上塑烈士半身像,表現出烈士堅貞不屈,正氣浩然的形象。座的正面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向警予烈士墓”六個字。座的后面刻有記述烈士革命事跡的文字。經過此次對武漢存留的革命遺跡的調查,我感受頗深,如今,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遺跡在逐漸逝去,而革命的硝煙早已散去,然而我們生活在快速發展的都市武漢,應該始終牢記前輩們的革命精神,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更是應當把學好文化知識作為首要任務,為國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奮斗!!二七紀念館位于武漢市漢口,是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及“二七慘案”,在林祥謙、施洋等39位烈士犧牲的江岸地區修建的,1963年對外開放。1987年新館建成開放。館內的陳列廳分為七個部分,詳細地介紹了“二七”革命斗爭的全過程;陳列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當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字、文章、畫作,以及“二七”發源地繼承和發揚“二七”傳統、再創新業績的各個時期的英模事跡。二七紀念館周圍還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二七烈士紀念碑”、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林祥謙烈士就義的江岸車站、施洋烈士墓等紀念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著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9號,依托舊址而建,于1978年8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現舉辦有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用大量文物、圖片和資料再現八七會議的歷史。紀念館自建館以來堅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鄧小平、李維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分別來館視察,鄧小平同志還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武昌首義公園內,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而建日知會舊址武昌崇福山街33號,為辛亥革命時期湖北秘密革命團體日知會機關地,建于1906年六一紀念亭
在珞珈山西北的武漢大學內。建于1948年,是為紀念1947年6月1日武漢大學學生在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中犧牲的烈士而建。亭六角尖頂,翠瓦飛,宏麗壯觀。亭內立有大理石碑,在正面刻有“六一慘案紀念碑”七字。背面記載著1947年5月22日武漢大學等校師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的經過和烈士殉難始末起義門省級保護單位。位于武昌首義南路,武昌古城門之一,原叫中和門,武昌起義部隊占領楚望臺同時,占領此地,開門迎南湖炮隊入城,被譽為“首義勝利的開端”解放公園蘇軍烈士墓
1938年,蘇聯派空軍志愿隊來到中國支援抗戰,有100多蘇軍戰士犧牲在武漢大空戰中,1956年,15位蘇軍烈士的遺骸從萬國公墓里被分辨出來,遷到解放公園立碑安葬,即“蘇聯空軍志愿隊烈士墓”中共湖北省委暨中共中央長江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