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常識_第1頁
政治經濟學常識_第2頁
政治經濟學常識_第3頁
政治經濟學常識_第4頁
政治經濟學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修二經濟學常識專題一: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又稱“古典政治經濟學”或“古典經濟學”,產生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處于成長階段的17世紀中葉,代表了英、法等國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它由英國的威廉·配第和法國的布阿吉爾貝爾所始創,被法國的魁奈、杜爾哥,特別是英國的亞當·斯密加以發展,而以英國李嘉圖和瑞士西斯蒙第為結束。古典經濟學反對封建制度和重商主義的國家干預制度,主張經濟自由,并試圖闡明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聯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成分,并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其重要貢獻是:把理論考察從流通領域轉入生產領域;初步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并據以說明剩余價值的一些具體形式;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三大階級,并論證他們之間的矛盾。但因階級局限性,古典經濟學不能正確闡明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而把資本主義社會說成是永恒的;有時停留于表面現象的觀察,以致在他們的理論中包含一些庸俗的成分。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矛盾的激化,在19世紀30年代被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所取代。*古典經濟學標志經濟學的誕生*古典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直接來源之一(你知道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及其直接來源嗎?)*古典經濟學所提出的政策主張影響猶在本專題介紹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建立者亞當·斯密和完成者大衛·李嘉圖。為什么要學習古典政治經濟學:知識體系古典經濟學巨匠的理論遺產斯密的理論貢獻斯密的政策主張李嘉圖的政策主張李嘉圖的理論貢獻“富國裕民”主張勞動價值論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勞動價值理論收入分配理論經濟自由與政府職能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重商主義者與斯密對于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不同看法;斯密對價值的理解;斯密的勞動價值論、階級結構理論、收入分配為理論、分工理論的主要觀點內容。能力目標:著重培養學生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學會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重、難點:**重點:斯密的勞動價值論**難點: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教法:問題導學法、討論法、比較法一、斯密的理論貢獻課標基本要求:簡述斯密所處時代市場經濟發展的特征,闡述“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斯密生活的年代,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兩股作用相反的力量的影響。一股力量推動著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影響這股力量的因素有“圈地運動”的加速、對殖民地掠奪的加劇和科技進步的加快發展。另一股力量阻礙著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影響這股力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封建勢力的存在和重商主義的影響。從總體上來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迫切呼喚新理論的出現。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目的是“富國裕民”,而擴大分工、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主要途徑。斯密認為發揮市場的作用,有利于社會分工的發展,有利于資本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會利益的增進。因此,斯密反對政府干預,主張充分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斯密的理論主張反映了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斯密的理論貢獻:1、時代的呼喚問題1:斯密所處年代的英國社會狀況?問題2: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利因素)問題3:其他不利因素有哪些?問題四:這一背景下呼喚什么經濟理論?想一想亞當·斯密簡介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建立者。作品《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奠定了斯密在英國經濟學界中的權威地位,并對以后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他從“人類利己心”出發,以經濟自由為中心思想,以國民財富為研究對象,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內在關系,但又把資本主義的現象庸俗地加以敘述。他所主張的自由競爭政策,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曾起過重大作用。問題1:斯密所處的時代(斯密理論產生的必然性;對經濟理論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已經達到鼎盛時期**圈地運動達到高潮。加速資本原始積累進程。(“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圈地運動”已經由議會給予合法的形式,資本主義農場日益增加,大批破產的農民淪為雇傭工人,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國內資本主義工農業的發展,對外貿易也迅速發展,18世紀中葉,英國不僅奪得了海上霸權,而且經歷三次英荷戰爭、英葡戰爭、英西(西班牙)戰爭、英法戰爭,成為最大的殖民帝國。掠奪性貿易使英國資產階級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取得必要的資本。****科技進步的加快。產業革命初露端倪,機器大工業的建立,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名詞解釋——圈地運動“圈地運動”是指15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英國貴族用暴力大規模剝奪農民土地的過程。15世紀末,因毛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和羊毛價格的大幅上升,英國的新貴族用柵欄和溝渠圈占農民的土地,把耕地變成牧羊場。被圈地區的房屋、村莊被毀,農民破產。破產農民不得流浪和乞討。否則就會受到鞭打、割耳甚至被處死的處罰。他們被迫成為雇傭勞動者。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在《烏托邦》一書中,將“圈地運動”比作“羊吃人”。“圈地運動”加速了英國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積累是發生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完全確立之前,加速了封建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的歷史過程。問題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有利條件)(英國如何實現?)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資本英國的“圈地運動”和殖民地的掠奪。問題3:其他不利因素有哪些?束縛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因素受重商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影響。束縛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觀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是指十五六世紀的英、法等國,適應資本主義生長對貨幣積累和擴大市場的需要,而產生的代表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思想和政策體系。重商主義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義亦稱“重金主義”,堅持“貨幣差額論”,主張禁止貨幣輸出,增加金銀輸入。晚期重商主義堅持“貿易差額論”,主張發展工業,擴大對外貿易出超,保證大量貨幣輸入。

其主要觀點是:財富——貨幣金銀——商業——對外貿易——國家扶植問題4:斯密所處的時代對經濟理論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英國工業資產階級需要在理論上論證資本主義制度比封建制度優越,論證資本主義經濟要順利發展,就必須實行完全的經濟自由。(比較重商主義者與斯密對財富的不同認識)閱讀教材:概括重商主義者的觀點(1)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2)財富是來自本國金礦或對外貿易的順差(3)民窮國富(要想增加國家財富就必須使本國勞動者處于貧困狀態,理由是:一方面可以給出口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從國外獲得盡可能多的金銀;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工資水平低,可降低本國產品的成本,從而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4)主張國家干預經濟,采取鼓勵出口,禁止或限制進口的政策。2、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含義什么是財富如何增加社會財富評價:重商主義者的觀點和政策主張,反映了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積累貨幣資本的強烈愿望,對加速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曾起過積極作用,但在新條件下妨礙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重商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第一次理論探索,但僅從商業資本運動的表面現象出發,并錯誤地認為利潤來自流通領域。**亞當·斯密的觀點閱讀教材:概括斯密的觀點:(1)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2)財富只能來自生產領域(3)富國裕民(4)提出政治經濟學有兩個不同的目標

——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

——給國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評價:反映了資產階級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愿望。什么是財富(如何增加社會財富)重商主義者的觀點斯密的觀點財富的含義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財富的來源來自本國金礦或對外貿易的順差來自生產領域如何增加財富民窮國富富國裕民學生探究活動比較重商主義者與斯密對財富認識的異同重商主義者的觀點斯密的觀點財富的含義財富的來源如何增加財富

斯密所處的時代說明重商主義者對財富的含義、來源及其如何增加社會財富的主要觀點說明斯密對財富的含義、來源及其如何增加社會財富的主要觀點小結:作業:(1)斯密對財富的理解與重商主義者有何不同?斯密:財富包括一國生產的所有商品,認為只能來自生產領域重商主義者:金銀是社會財富的唯一形態,財富是來自本國金礦或對外貿易的順差(2)他們政策主張有何差異?斯密——富國裕民,必須發揮市場作用,通過深化分工和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來促進生長發展,主張經濟自由。重商主義者——民窮國富論,使本國的勞動者處于貧困狀態。3、斯密的勞動價值論勞動價值論:

——論證商品價值由何而來的理論。這一理論由英國的威廉·配第和法國的布阿吉爾貝爾所始創,被英國的亞當·斯密、大為·李嘉圖加以發展,最后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前人觀點的基礎上,科學地全面予以完成。(1)斯密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認識(2)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閱讀教材P4—5回答:*斯密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含義是什么?二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斯密認為:價值有兩個不同的意義A使用價值:特定的物品的效用B交換價值: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二者關系:使用價值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至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可能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至沒有。**試對斯密的上述認識進行分析?經濟學史上,斯密是

第一個明確提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概念的人。科學認識到了商品的交換價值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但未能認識到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可能有交換價值。(2)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商品的價值量是由什么決定的?斯密有兩種觀點。閱讀教材P5回答問題:☆斯密的說法一、說法二的含義各是什么?☆☆如何評價斯密關于商品價值量的觀點?閱讀思考說法一含義與評價說法二含義與評價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勞動量決定價值)評價:正確的揭示了價值的源泉。商品的價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換中所能購買到的勞動量決定的(交換價值決定價值)評價:顛倒了價值與交換價值的關系。當商品作為資本形式時,它的價值的確會增值,這種增值發生在生產過程中,并非發生在交換過程中。

&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是二元的,有科學的成分又包含了一些錯誤的觀念。課堂小測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迅速發展需要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簡要分析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4、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斯密認為:一個國家的全部產品要分解為土地地租——以地租為生的地主階級勞動工資——以工資為生的工人階級資本利潤——以利潤為生的資產階級評價:在經濟學史上,斯密第一個根據生產資料的占有狀況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將資本主義社會的成員劃分為地主階、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人。這一劃分大致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是一個巨大進步。

(1)斯密的階級結構理論內容及評價斯密收入分配理論是二元的資本出現以后,勞動者對原材料增加的價值,被分為兩部分一方面認為另一方面又認為工資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工資是雇傭工人勞動的價格利潤支付雇主的利潤利潤是資本家墊付的自身生活資料的補償,是他的實際費用的一部分。地租是勞動產品的一部分,是農產品價格超過農業資本和普通利潤的部分是地主借給農業資本家使用的自然力的產物,其大小取決于想象上的自然力的大小。評價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及地租的來源和資本主義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認為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成了自然力的產物,是“自然的恩賜”。掩蓋了工資、利潤及地租的實質和資本主義三大階級的經濟關系。(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論概括評析斯密的三種收入來源的理論

斯密關于三種收入來源的理論是二元的。一方面認為資本主義工資、利潤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認為工人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全部成果,利潤是對資本家支出的一種補償,地租是自然力的產物、是“自然的恩賜”。評價:

ABA科學揭示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地主階級之間的關系。B掩蓋了三大階級之間特別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概念辨析:勞動≠勞動力勞動是勞動力的使用過程。勞動力是一種商品。工人在勞動過程中創造新價值,其中一小部分被資本家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資,因此,工人實際上只得到了他創造的全部價值中的一部分。因此說,工資只是工人勞動力這個商品的價值,而不是雇傭工人勞動的價格。二、斯密的政策主張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斯密的分工理論、增加國民財富的途徑;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樹立分工、協作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了解“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計劃和市場有得要的原因。2、重點:斯密的分工理論、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3、難點:斯密的分工理論4、教法:教師講授法、討論法(一)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1、斯密的分工理論(閱讀概括)斯密認為經濟學要研究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富國裕民)

首先取決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主要途徑

擴大社會分工為什么(原因)(1)分工能夠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技巧和勞動熟練程度(2)分工能免除由一種工作轉移到另一種工作的時間損失(3)分工有利于機械的發明和使用斯密的

政策主張

斯密認為:市場規模越大,市場作用發揮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發展和國民財富的增長。因此,他認為應取消一切限制市場和交換的措施,自由放任。評價:斯密意識到了市場規模對分工的制約,這是非常可貴的,但顛倒了分工與交換的關系,實際上是分工決定交換,而不是交換決定分工。2、斯密認為:增加財富的另一重要途徑是

——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最好辦法是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理解:(1)市場能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活動中及時、靈活地傳遞供求信息,引導資本投向,從而強調市場的作用,這對擺脫封建勢力的束縛,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揮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2)市場發揮作用的機制,自由競爭。國民財富增加勞動生產率提高提高資本利用效率主要途徑分工取消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主張自由競爭,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看不見的手)斯密關于財富觀點(1)斯密所說的“看不見的手”是什么?(2)應當如何評價斯密的上述觀點?閱讀教材P8回答問題:(1)市場。“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2)斯密從自然秩序思想出發,認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社會利益如何提高?斯密認為,背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評價:斯密看到了市場在配置社會資源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而忽視了市場本身的不足。3、通過“看不見的手”實現社會利益的增進回答:市場自身缺陷和后果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資源浪費、經濟波動、分配不公等問題4、國家職能斯密從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出發,認為擴大市場范圍,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實現國民財富的增長。與此同時,他極力主張限制政府的作用。認為國家的職能只限于保衛本國不受侵犯,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設和維護公共工程和公共事業三個方面。憶一憶(二)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1、內容: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國的優勢。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上,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以從中獲得好處。2、評價:這一學說解釋了國際分工,自由貿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學性;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自己的絕對優勢,各國的絕對優勢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某一種社會資源不可能被用來生產任意一種商品。從根本上看,這一學說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通過對外貿易進行對外擴張的迫切愿望。

斯密的經濟理論是圍繞著國民財富的增長這一主題展開的。其研究的出發點是自然秩序的思想。斯密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這一本性,一方面決定了交換的產生,而交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會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資本的利用效率提高。這兩個方面都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因此,斯密主張經濟自由,反對政府干預。斯密認為,人的自私的本性決定了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人們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會利益是如何提高的呢?斯密認為,背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這只“看不見的手”不是別的,就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機制,是自由競爭。斯密經濟理論與政策主張的邏輯框架人的利己本性增加社會財富進行交換分工狀況使資本的利用效率增加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反對政府干涉研究主題出發點“自然秩序”的思想途徑途徑斯密的理論貢獻時代的呼喚經濟學的目的與財富的含義斯密的勞動價值理論斯密的階級結構與收入分配理論斯密的政策主張自由放任與‘看不見的手’自由貿易與絕對成本學說斯密知識框架課堂訓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對外貿易方面表現,就是主張度外貿易的自由化,反對對外貿易壟斷和政府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斯密這一主張的理論來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義時期提出的對外貿易優勢原理。為了論證對外貿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絕對成本學說。

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斯密如何運用絕對成本學說解釋對外貿易的必要性?答:(1)生產相同的產品,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國有各自過的優勢。(2)如果各國將本國的全部資源用于生產在成本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牛,然后通過對外貿易,用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本國需要而由其他國家生產的東西,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貿易參與國均可以從中獲得好處。解析:解答本題要審清設問的角度,設問考察“必要性”及“原因”,而原因要包括“客觀依據”和“積極意義”兩個層面,從這個層面分析作答即可。復習提綱1.斯密生活的年代,英國社會處于一種什么狀況?呼喚什么經濟理論?2.斯密的階級結構理論的內容是什么?3.斯密收入分配理論的內容是什么?4、斯密的勞動價值論的認識?5、斯密的對財富的認識?6.分工為什么會提高勞動生產率?7.斯密認為國家的職能有哪些?8.斯密“絕對成本學說”的內容是什么?如何評價這一學說?斯密理論貢獻政策主張三、大衛·李嘉圖的理論貢獻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李嘉圖所處時代特征;他對影響財富增長因素的認識;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關系的認識;勞動價值論和收入分配理論。能力目標:通過了解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對斯密的勞動價值論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使學生認清斯密、李嘉圖經濟理論為新興工業資產階級服務的階級本質.李嘉圖的經濟理論學說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建立的影響。2、重點:李嘉圖勞動價值理論、李嘉圖收入分配理論3、難點: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4、教學方法:教師講授法、問題教學法大衛·李嘉圖的理論貢獻課標要求:

簡述李嘉圖有關國際貿易中“比較成本”的理論觀點。

李嘉圖生活的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加速發展,英國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在此背景下,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迫切需要增加資本積累和擴大海外市場。但受封建貴族勢力的影響,當時英國所采取的一些政策和法案,比如“谷物法”,不利于資本積累的增加和海外市場的擴大。

李嘉圖與斯密一樣,反對政府干預,主張經濟自由。他認為,對外貿易自由化,可以從國外進口廉價的商品,可以提高資本的利潤率。為了論證對外貿易的必要性,李嘉圖在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比較成本學說”。與斯密的理論主張一樣,李嘉圖的理論主張反映的也是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英國經濟學家,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完成者。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反對英格蘭銀行發行不兌現的銀行券,要求穩定通貨;反對“谷物法”,和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馬爾薩斯相對立。在經濟理論上,提出了在資產階級眼界內所未達到的最徹底的勞動價值論。他以此為基礎,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指出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利益的沖突,對經濟科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主要著作有《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大衛·李嘉圖ABC英國的貨幣制度改革:

當時英國發行可兌換黃金的銀行券,但大量發行使兌換出現困難,所以英國在1797年宣布停止兌換銀行券,使貨幣制度發生混亂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資產階級要求穩定通貨,取消國家發行的不兌換銀行券的權利。谷物法在181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谷物法》,該法廢除了英國出口谷物的任何限制,而對進口谷物確定了高額關稅,并規定了當國內谷物價格過低時,禁止從外國輸入谷物。其實質是維持國內谷物高價,進而保持高額地租,而如果谷物價格高會使國內工人階級的生活費用上漲,貨幣工資提高,降低資本家的利潤,并且也迫使外國抵制英國出口工業品,做為報復。因此,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廢除谷物法。馬爾薩斯

是英國經濟學家,與李嘉圖是同時代的人,由于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的思想理論代表不同階級的利益,李嘉圖是產業資產階級的代言人,馬爾薩斯是資產階級化了的土地貴族的代言人。私人關系很好,但在經濟學的所有問題上都是對立的。他們之間的交往就是一部爭論史。

主要著作有《論影響于社會將來進步的人口原理,反對葛德文、康多塞和其他作家思想的評論》(簡稱《人口原理》)、《政治經濟學的實際應用》、《政治經濟學原理》、《對地租本質和增長的研究》、《價值的尺度》、《政治經濟學定義》等。(一)時代的產物(李嘉圖理論產生的必然性)問題一:李嘉圖生活的時代簡介問題二:閱讀教材簡述李嘉圖生活年代的英國社會狀況?問題三:這一社會狀況對經濟理論發展提出的要求??問題一:李嘉圖生活的時代經濟方面:英國處于產業革命的高潮時期,產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力空前發展,產業資本家實力大大增加政治方面:產業革命使無產階級開始形成,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開始顯現。但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突出表現為“谷物法”的存廢和貨幣制度的改革上。思想方面:李嘉圖學說的哲學思想依據是邊沁主義哲學,其要點是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追求人的功利。每一個人追求的功利同社會目標是一致的,社會利益就是個人功利的總和,實現個人功利的最好辦法是實行個人競爭,自由放任。問題二:閱讀教材簡述李嘉圖生活年代的英國社會狀況?產業革命使英國實現了由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工業的轉變,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工業資產階級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資本積累,以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自由貿易以便在國際市場上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獲得更多利潤和廉價的原材料。(產業革命的影響)由于“谷物法”存在,國外廉價的谷物進不來。只是國內市場谷物價格昂貴,這一方面提高了雇傭工人的貨幣工資,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業資產階級收獲減少。同時,谷物價格的提高必然帶來成本的上升,這不利于降低英國產品的價格,提高英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谷物法案的影響)問題三:這一社會狀況對經濟理論發展提出的要求?19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貴族的影響,取消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廢除“谷物法”,發展自由貿易。時代的發展,呼喚新理論的出現。(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李嘉圖極力主張發展生產力,增加國家財富是增加資本積累必要條件收入的分配狀況影響重大來自一個國家總收入分為工資、利潤、地租三部分。

資本積累來自利潤主張通過降低地租的方式來增加資本積累,實現財富增長措施1、財富增長的條件2、李嘉圖對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認識閱讀教材P12分析:李嘉圖關于商品價值的認識(1)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沒有交換價值(糾正了斯密的觀點)(2)使用價值不能成為交換價值的尺度(同意斯密的觀點)(3)意識到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區別

一只羊=2把石斧3、李嘉圖的一元勞動價值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意識到商品生產過程中新價值與舊價值的轉移問題。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意識到在商品價值量決定問題上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區別4、李嘉圖對勞動價值論理論的發展評價:李嘉圖極大豐富了勞動價值論的內容,把勞動價值論推到了古典經濟學的最高峰。但由于他把商品生產看成永恒的,所以他無法理解價值所體現的商品生產者之間關系的特殊性,由于解決不了價值規律與勞動和資本的交換規律之間的矛盾,以及價值規律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規律之間的矛盾,李嘉圖體系最終走向解體。比較斯密與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三)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1、李嘉圖的一元收入理論認為:工資、利潤、地租都來自雇傭工人創造的新價值。這是從一元勞動價值論必然得出的結論。閱讀教材:P14在收入分配問題上,李嘉圖的觀點一、二,說明工資、利潤、地租的來源是什么?閱讀觀點三,說明了什么問題?*從質的方面科學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說明了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從量的方面揭示了資本主義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比較斯密與李嘉圖的收入分配理論2、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1)相對工資的含義——是指在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工人所得工資與資本家所得利潤、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較的工資。

雇傭工人的相對工資下降,意味著在資本主義的國民收入中,工人階級所占的份額下降,工人階級與其他階級收入差距拉大。評析:李嘉圖的相對工資理論,從量的方面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三大階級之間的對立。他是第一個提出相對工資這一概念的人。3、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閱讀教材P15(1)說明什么是名義工資、實際工資?(2)真實反映工人生活狀況的是什么?(3)在李嘉圖看來,工人實際工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名義工資:資本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工人的貨幣量,是工人獲得的名義工資。實際工資:工人用獲得的貨幣工資所能購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獲得的實際工資。(2)其實反映雇傭工人生活水平的應該是實際工資,而不是名義工資。(3)名義工資上漲,實際工資不一定增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口的增長導致對農產品需求上升,致使農產品的價格上漲。這樣,雖然名義工資是不斷上升的,但其增加速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漲速度,結果導致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評價:李嘉圖把資本主義工資區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并敢于承認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趨勢,這是他的一大貢獻。把工人實際工資的下降歸因于人口的增長,表明他對此問題未能作出科學的回答。四、李嘉圖的政策主張(一)經濟自由與政府職能1、李嘉圖的經濟主張:

認為,利己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通過市場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對國家干預,主張經濟自由。2、政府的職能:認為政府的作用應主要體現在保障私有財產、革除政治弊端和振興教育上。與斯密的觀點相同(二)自由貿易與比較成本學說1、廢除“谷物法”利潤工資高低決定利潤大小勞動力價值工資個人購買的各種必需品的價格通過貿易的擴張,從國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