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秦漢)復習課件_第1頁
七年級歷史(秦漢)復習課件_第2頁
七年級歷史(秦漢)復習課件_第3頁
七年級歷史(秦漢)復習課件_第4頁
七年級歷史(秦漢)復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歷史(秦漢部分)復習1:第8課p41—472:第9課p48—523:《中國歷史填充圖冊》p14--18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曇花一現十五年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為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王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后北擊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文化及對外開拓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強了全國之一統,對后世亦產生頗大的影響。

關注課本1:第8課p41—472:第9課p48—523:《中國歷史填充圖冊》p14--18秦朝疆域四至與萬里長城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稱前漢,與東漢(后漢)合稱漢朝,是繼秦朝之后的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史稱“新莽”,西漢滅亡。華夏族在漢朝以后逐漸被稱為“漢族”。西漢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關注課程標準●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知道司馬遷和《史記》;關注課本第10課“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第11課統一國家的鞏固第13課漢朝的中外交流第14課探究活動課“我走絲綢之路”第22課文化藝術漢高祖——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得到迅速的發展。1、原因:①秦末農民戰爭動亂,楚漢戰爭,急需時間休養生息,重建家園。②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仁政。③北方匈奴侵擾2、措施:①凡退役歸農的軍吏族,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②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③因饑餓而賣身為奴婢的釋放平民4.減輕田租,定稅率為十五稅一文帝、景帝的時候,西漢出現了繁榮安定的局面,史稱“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文帝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修養生息政策,奉行安民為本的方針,創造安定局面,進一步發展生產。文景之治的內容:1、輕徭薄賦。首先,十五稅一改三十稅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為三年一次;2、減輕刑罰。文帝廢除連做法和肉刑,景帝減輕笞刑。民族關系:經濟措施思想措施:鞏固大一統局面的措施東北拓展(設行政機構進行管理)北擊匈奴(衛青、霍去病)河西屯田(開通河西走廊、移民屯田)西南開發(西南夷歸漢、漢辦學校)1、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2、興修水利(六輔渠和白渠;黃河)建立太學、發展儒學教育∴政治措施:頒布“推恩令”文化措施: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司馬遷(西漢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

公元前91年《史記》全書完成。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練一練張騫通西域1、西域:是指甘肅

以西,

以東,今新疆

南北等地區。從廣義上講,西域包括

以西更遠的地方。2、目的:漢武帝準備聯絡

攻打匈奴。3、結果:西漢與西域的聯系日趨密切。到漢宣帝時,設立,進一步促進了漢朝的西域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經營西域1、目的:東漢

時期,為了恢復對

的管轄。2、時間:公元

年,

出擊

。東漢政府重建

,并于當年派

出使西域。3、影響:西域和漢王朝的聯系更加密切。絲綢之路1、路線:以絲綢為代表的中國手工藝品從長安往

,經

,越過今

境內,運到

,再轉運到

。2、影響:把古老的

連接起來,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挑戰練習1、唐代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漢朝時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稱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2、漢朝時期,中國同西方的貿易通道稱為“絲綢之路”,其線路是()A、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亞、歐洲B、長安、今新疆、河西走廊、歐洲C、長安、今新疆、西亞、河西走廊、歐洲D、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歐洲、西亞3、酷愛旅游的小明準備在暑假沿著絲綢之路古道進行游覽。請你確認他將會瀏覽到的著名文化遺址是()A、都江堰B、龍門石窟C、敦煌莫高窟D、承德避暑山莊4、如果你是秦朝人,下面你不可能吃到的食物是()A、桃、B、粟C、牛肉D、葡萄5、西域地區(含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開始于()A、西域各國使節回訪長安B、張騫兩次出使西域C、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D、東漢政府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6、歐洲人能穿上中國絲綢制成的衣服最早應在()A、秦朝B、漢朝C、唐朝D、明朝

東漢(公元25年~220年),又稱后漢,是中國古代繼秦朝和西漢之后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由光武帝劉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斷代史—《后漢書》,即記載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東漢一朝共196年歷史。

東漢一朝中發生了許多影響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如在東漢大軍的打擊下匈奴人西遷進入歐洲、造紙術的發明和以“永平求法”為代表的佛教東來,均為深遠的影響了中國甚至是世界的大事。

關注課程標準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關注課本第12課東漢的盛衰第13課p72頁佛教東傳第24課p125頁造紙術

p127頁地動儀

p128—129醫學

釋放和禁止虐殺奴婢以“柔術”治天下廢除捐稅,減輕田租提倡節儉,精簡機構整頓吏治光武中興注重文治建立多個皇家圖書館擴大太學規模興辦地方官學——郡國學皇帝即位年齡和帝10歲殤帝1歲安帝13歲順帝11歲沖帝2歲質帝8歲桓帝15歲靈帝12歲少帝17歲獻帝9歲東漢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齡

你能發現此表中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會導致什么后果?看一看,議一議1、東漢豪強地主勢力的膨脹(1)表現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經濟:土地兼并嚴重,建立自然經濟形態的莊園軍事:組建“家兵”、“部曲”之類的私人武裝,稱雄一方文化:憑借精通儒學的文化優勢成為官宦世家,甚至連續數代在朝中位居高位(2)結果:這些豪強地主演變為地方割據勢力后,對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構成巨大威脅。東漢的衰敗

比較“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共同原因:吸取前朝的繁民勞眾,激化矛盾的教訓,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納諫;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政策的有效性、持續性、穩定性。

歷史作用: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統一,推進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延續王朝的統治和強盛。

主要內容: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增加社會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社會地位;整頓吏治,節省開支。雖然劉秀利用農民起義,重建漢朝,但他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戰的局面。并以非凡的膽識,采取以柔治天下、注重文治的方略,鞏固了東漢王朝,在位三十余年間,創造了光武中興的業績。你怎樣評價光武帝?填空題1.公元25年,劉秀利用農民起義重建了漢朝政權,建都

,史稱“

”。2.劉秀注重注重文治,在都城建立了多個皇家圖書館,擴大了

規模。并在各地興辦地方官學—

,形成重視教育的風氣。3.東漢中后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官僚宗族時代把持政權,他們還擁有私人武裝

。4.劉秀在位30余年間,社會出現較為安定繁榮景象,史稱“

”。洛陽東漢太學郡國學部曲光武中興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教產生于公元前10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20歲時離家成道,此后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大體在公元前后兩漢之際。主要有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三大派別。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課本p72頁佛教東傳《歷史填充圖冊》p28

漢傳佛教日本朝鮮越南大乘佛教北傳:印度中國藏傳佛教(喇嘛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