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_第1頁
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_第2頁
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_第3頁
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_第4頁
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

第一節穩定同位素示蹤原理第二節穩定性核素15N的測定方法第三節15N示蹤技術在農業生物學中的應用第一節穩定同位素示蹤原理

一、穩定同位素、豐度和原子百分超

穩定同位素

原子核結構是穩定的,不會自發地放出射線而使核結構發生改變的同位素。

豐度

某種同位素的原子數在該元素總的原子數中所占的百分數。通常以原子百分數表示。例如:

15N

15N+14N

自然物質中某元素的同位素豐度稱為自然豐度或天然豐度。×10015N原子%=

元素

同位素

自然相對豐度(%)

樣品來源H1H2H(D)99.9850.0147

新鮮的表面淡水C12C13C98.8921.108

捷克特波利茲石灰石N14N15N99.6350.365

大氣中的氮氣

O16O17O18O99.7590.03740.2039

大氣中的氧氣幾種化學元素的穩定同位素

原子百分超

某一同位素豐度與自然豐度之差稱為同位素的原子百分超。

將15N濃縮到自然豐度的10倍,其原子百分超是多少?

3.65%-0.365%=3.285%

在實際測定中,應該采用對照組生物樣品的自然豐度。

二、穩定同位素示蹤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一)基本原理

1.自然界中一種元素的同位素組成(自然豐度)是相對恒定的。

2.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

3.同一元素的同位素間存在質量差異。

(二)穩定同位素示蹤法的特點

優點:

1.無放射性;

2.操作安全,對人無輻射損傷;

3.不污染環境,試驗范圍不受限制;

4.試驗周期不受限制;

5.可以代替某些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難以進行的示蹤試驗。

局限性:

1.標記化合物偏高;2.樣品制備復雜;3.所需的儀器如質譜儀比較昂貴。

第二節穩定同位素15N的測定方法

同位素射線種類半衰期自然豐度(原子%)

12N

13N

14N

15N

16N

17N

18Nβ+

β+βββ0.011s9.96min7.1s4.15s0.63s99.6350.365氮元素的同位素

一、15N豐度的選擇

不同豐度的15N標記化合物價格差異比較大,因此,在試驗允許情況下,盡可能應用低豐度的。15N豐度的選擇主要考慮兩個因素:

1.試驗中15N被普通N稀釋的程度;

2.15N分析儀器的精確度。/product/

二、15N示蹤試驗的布置

一般采用微區試驗。

三、15N測樣的制備

測定15N的質譜儀對測樣的要求是以簡單的分子態進行。

具體制備過程如下:

1.將樣品中的標記氮轉化成銨

用凱氏法將含氮樣品在增溫劑和催化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使其中所含的各種形態的氮轉化為氨,與硫酸結合形成硫酸銨,然后加堿蒸餾,使氨吸收在硼酸溶液中,用標準酸測定樣品的全氮量。

一般用硫酸鉀、硫酸銅和硒粉組成的混合催化劑,三者的質量比為100:10:1。

2.將銨轉化成氨氣

在高真空氣化裝置中,用堿性次溴酸鈉將銨氧化而產生氮氣,其反應式:

2NH4++3NaBrON2↑+5H2O+3NaBr

四、質譜法測定15N豐度

(一)質譜儀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電磁學原理,使帶電粒子按照質荷比進行分離,從而測定其質量的分析儀器。MAT253型同位素比值質譜儀為德國Finnigan公司制造,可以精確測量13C、15N、18O、34S和H/D的相對同位素豐度。最多有10個積分通道用于多種離子流的同時測量。

FlashEA1112型元素分析儀與MAT253型同位素比值質譜儀聯機(EA-C(ConFloIII)-IRMS)可以在線測定固體(或液體)樣品的C、N同位素組成。

穩定同位素質譜儀

DELTAplusAdvantage美國

菲尼根質譜公司

主要指標

質量范圍:1-70Dalton(道爾頓)at3KV

分辨率(m/Dm):=95(C、N、O、S)

精密度:優于0.2‰(C、N、O、S)

V電離室出口縫·R1R2M1M2出口加速電壓

1/2M1v12=eV(1)

M1v12

R1

根據上述兩式可得:=eHv1(2)M1e=R12H122V

如帶電粒子的電荷數以電子所帶的電量為單位,則上式可改寫成:

或:R=(3)M1e=R12H12V4.82×10-5144HMVe

(3)式表示了磁式質譜儀的工作原理,從中可得到如下結論:

1.在加速電壓V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連續改變磁場強度H而得到同一R而不同M的掃描質譜圖,此即為磁掃描。

2.在磁場強度H不變的情況下(永磁鐵),可以通過改變加速電壓而得到同一R而不同M的掃描質譜圖,此即為電壓掃描。(二)15N質譜分析的計算公式

1.質譜峰的選擇

氮分子經電離后產生質量不同的離子:

離子種類質荷比

[15N15N]+30[15N14N]+29

[14N14N]+28

[15N]+和[15N15N]++15[15N14N]++14.5[14N]+和[14N14N]++14

通常選用質荷比為28,29,30的峰。當樣品中的15N豐度小于5%時,質荷比為30的峰高比28,29的小得多(?),只能測量質荷比為28和29峰的離子強度進行計算。

2.計算公式

設:

R=

質荷比為28的離子強度質荷比為29的離子強度同位素質譜儀euro-03

又設:全部氮原子中14N占的比例為p,而15N的為q;則p+q=1。由此可得:(p+q)2=p2+2pq+q2

其中:p2為質荷比為28的離子數目;

2pq為質荷比為29的離子數目。也即:R==(4)p22pqp2q

15N

14N+15N

==(5)

(5)式就是通用的以同位素離子強度比計算15N原子數的公式。×10015N原子%=qp+q×10012R+1×100第三節穩定同位素示蹤技術應用

一、作物的氮營養及代謝運轉研究

加藤忠司等應用(15NH4)2SO4

及K15NO3研究大豆對N素的吸收、分配及運轉規律,結果表明:作為基肥施用的銨態氮的吸收率相當低,只有27%;然而在開花前追肥的吸收率可達68%。

硝態氮的吸收率以始花期追肥者為最高,達91%,其后減少。追肥的N肥在收獲期有85%分配籽實中,積累在豆株各部位的N素隨著籽實的膨大而進行再分配,從夾伸長期到籽實肥大期,葉柄的N素最先開始運轉。

Kunio等應用13C標記13CO2

及15NO2的雙標記技術研究水稻植株從頂葉到根對C和N的吸收及轉移規律。結果表明:C和N從葉到根的運轉中,13C從喂飼葉運轉到其它器官需1天;15N通過喂飼葉片在幾小時內迅速運轉。15N進入成熟根后再運轉至新根及鞘中,大量15N從葉運輸到根后,最后累積于新根中。

二、土壤肥料研究

此類試驗常用以說明土壤、肥料與植物營養的關系,須得到以下數據:

1.試樣的總含氮量和15N原子百分超;

2.施入15N標記肥料的總氮量;

3.標記肥料的15N原子百分超;

4.試樣的干重、肥料用量、供試土壤量。

例如:在應用15N的盆栽試驗中,每盆裝土1千克,供試作用為大麥,標記肥料為15NH415NO3,15N豐度為5.365%,施肥量為100mg氮/盆(相當于200kg氮/公頃),出苗后生長6周沿表土割下植株地上部,將根系從土壤中取出,用噴霧器細水沖冼根,洗下的水回到原盆栽盆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呈泥漿,定其容積,并在充分攪拌后取100ml泥漿。

試樣測定項目

15N豐度(%)3.5973.5470.45415N原子百分超(%)3.2273.1770.084N%(全氮百分含量)4.571.310.19

質量(g)1.160.741000N的數量(mg/盆)53.09.71900地上部分根系土壤表1:試驗所得數據(一)植物中來自肥料及土壤氮的百分數

植物中來自肥料氮:NDFF%

(nitrogenderivedfromfertilizer)

植物中來自土壤氮:NDFS%

(nitrogenderivedfromsoil)

NDFF%=×100NDFS%=1–NDFF%植物樣品中15N原子百分超肥料中15N原子百分超地上部:NDFF%=

×100=64.5%NDFS%=1-64.5%=35.5%根系:NDFF%=

×100=63.5%NDFS%=1-63.5%=36.5%土壤:NDFF%=

×100=1.68%NDFS%=1-64.5%=98.32%3.22753.17750.0845

(二)“A”值

“A”的概念是假定土壤中的某一營養物質(如氮)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土壤中固有的營養物質(土壤氮)即“A”,另一為已知數量的施入土壤的營養物質(肥料氮),而用作物對兩個來源的氮吸收幾率相等。也即:

“A”

值NDFS%

施肥量(公斤氮/公頃)NDFF%=

“A”值=×施肥量(公斤氮/公頃)由表1可得:

地上部:

×200(公斤氮/公頃)

=110(公斤氮/公頃)

“A”值可用于評價土壤肥力狀況,定量地評定同土壤有效養分水平密切相關的因素。NDFS%NDFF%35.5%63.5%(三)肥料氮素利用率

肥料氮素利用率

=

NDFF%×植物全氮量(kg/公頃)施氮量(kg/公頃)肥料氮素利用率%(地上部)

=

=34.19%肥料氮素利用率%(根系)

=

=6.20%64.5%

×53mg/盆100mg/盆63.5%

×9.7mg/盆100mg/盆三、環境科學研究

一個研究實例

珠江三角洲鉛及相關重金屬的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的評估資料來源:常向陽等,元素-同位素示蹤在環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1No.13,2002年5月。研究背景鉛對人體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可導致智力低下、造血機能障礙、高血壓、腎病等[1]。大氣鉛污染是對人體健康危害十分嚴重的無機污染;它主要來自汽油燃燒產生的汽車尾氣和工業用鉛。科學家已對鉛的污染源和污染程度進行了大量鉛同位素示蹤研究,鉛同位素示蹤已成為追蹤污染源和評價污染程度的有效方法。[1]孟金萍等,鉛的生物學毒性效應,《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