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設計_第1頁
《青春有格》設計_第2頁
《青春有格》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2《青春有格》教學設計課題

3.2《青春有格》教學設計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公民意識和法治觀念。培養正確的榮辱觀,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能力目標:重視修身,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慎獨,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3.知識目標:知道“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的內涵,掌握具體的要求和做法。教學重點教學難點1.重點:怎樣做到“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2.難點:理解“止于至善”和“行己有恥”的內涵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啟發式教學,情境體驗法,案例討論教學準備學生預習,教師搜集資料,準備課件、教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圖片展示)活動:運用你的經驗——“格”字解密1.看到熟悉的田字格,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2.“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有格。”這些語句中的“格”是什么意思?點撥:格:規矩、規則學生觀察圖片或教材P27頁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田字格進行聯想以及詩詞句引導學生探討對“格”字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第一目:行己有恥活動1:名言展示:孔子曰:“行己有恥”思考;什么是“行己有恥”?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朱熹曰:“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思考: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點撥:意思是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恥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所以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1)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活動2:閱讀盧梭材料分析思考:盧梭后來的行為做的對么?內心隱隱作痛說明盧梭是個怎樣的人?點撥:盧梭是一個知恥的人,他為自己不敢負責的行為感到羞恥。他后來對自我的拷問的行為是正確的。“行己有恥”是青春探索的底線,是人之為人要遵循的基本底線。活動:名言賞析: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什么意思?點撥:“羞惡之心”引導我們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怎樣做的有知恥之心,提高辨別“恥”的能力?行動之前,審查愿望,行動之中,監督調解,行動之后,反思效果與影響。2)樹立底線意識,堅決不做觸碰道德底線,違反法律的事情。活動:材料分析【案例】小剛是一名七年級學生,小學時他的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小剛去網吧找表哥,看到表哥在玩網絡游戲,在游戲里表哥無所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不痛快!于是在表哥的鼓動下,小剛也開始去網吧玩游戲,后來發展到一玩就是一整天。在網吧里,小剛還學會了抽煙。現在,他上課時滿腦子都是游戲情節,下課就想抽煙,成績也直線下降。思考:怎樣不犯小剛的錯誤?點撥:首先要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自身“免疫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其次,我們要鍛煉自己的意志。因為許多人抵制不住不良誘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意志力。3)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活動:名言賞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點撥:意思: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勵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舊習,是人達到完美的境界。第一目: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種精神境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

“至善”追求;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美好的、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活動:出示材料微塵分析思考:為什么奉獻愛心要留名“微塵”?點撥: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思考:面對“微塵”的行為,青島市民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做?點撥:1.見賢思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尋找身邊的“賢”,將他們作為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2.見賢思齊,在生活中尋找“賢”,作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思考:“微塵”這個榜樣對青島產生了什么影響?點撥;榜樣的作用:1.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激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2.善于尋找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活動:閱讀材料分析思考:這位太太為什么會鬧笑話?此事例啟示我們怎樣做到“止于至善”?活動:出示楊震材料分析思考:做到“止于至善”是否要依賴別人的監督?點撥:3.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

同學們仔細閱讀材料,分析材料,思考問題

同學回歸教材,聯系材料,回答問題

通過課前的查閱資料或回歸教材,了解這些名言的內涵

啟發學生思考、探討怎樣做到“知恥”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分析問題并分享答案。

學生結合自身的體驗回答問題

師講解,學生仔細聽講,明白止于至善是一種精神境界,一種追求

通過名人的事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引領學生向名人學習,學會自我反省,樹立榮辱觀念。

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感知,提高對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引經據典,解釋教材中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文學修養。

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有助于合作能力,培養學生對于道德的崇敬心理。

以“微塵”的事例進行案例教學的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古代名人楊震的故事,引導學生學會自省慎獨的含義及做法。

課堂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課所學板書二、青春有格(一)行己有恥:1.行己有恥的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