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2015年4月魯迅研究試卷及答案_第1頁
自考2015年4月魯迅研究試卷及答案_第2頁
自考2015年4月魯迅研究試卷及答案_第3頁
自考2015年4月魯迅研究試卷及答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B129-27039魯迅研究試卷第2頁(共8頁)BB129-27039魯迅研究試卷第頁(共8頁)得分評卷人復查人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簡述魯迅后期雜文的思想內容。得分簡述魯迅詩歌的思想內容。得分舉例說明魯迅雜文的諷刺性。得分50.50.試述魯迅的雜文的形象性的含義及手法。簡述魯迅對中國語言文字的改革問題的相關見解。得分得分評卷人得分得分評卷人復查人五、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試述魯迅的小說《故事新編》中的“油滑”之“利”。49?試述魯迅小說《傷逝》的獨創意義。【參考答案】2015年4月試題微信:11087353[詳細解析I一、單項選擇題C(教材Pll)o2006年4月第1題考過填空題。斯諾在《中國的伏爾泰?一個異邦人的贊詞》中有這樣的評價。A(教材P14)o也正是因為魯迅有著超出同時代人的深刻認識,才使得他取得了超越時人的文化業績。A(教材P141)。魯迅在闡述文藝的本質時,一方面強調文藝的社會功利性,但另一方面卻始終未忽視文藝的獨特性。所以通過美感作用來實現。A(教材P31)。考查魯迅精神的相關知識。魯迅精神:首先體現為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其次是韌性的戰斗精神。2014年4月第2題、2014年7月第3題都考了這一知識點,但本題的出題方式與它們不同,僅摘取一句能體現魯迅“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的話,讓考生判斷。這種命題方式也十分常見,所以考生一定要學會知識的拓展(具體的拓展方法,詳見2014年4月考題分析)。A(教材P41)。魯迅在《河南》上發表的文章比較多:《人之歷史》介紹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科學史教篇》介紹歐洲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摩羅詩力說》主要介紹歐洲文學史的浪漫主義詩人及其作品(2006年4月第17題、2010年7月第1題均考這一知識點)。如果考生在貨習的吋候,僅僅滿足于把題目做對,而不去看與此相關聯的知識點,復習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這里再次重申拓展方法的重要性。Co2011年4月第31題考過“窮途”的填空題。D(教材P26)。魯迅式思維是常考的知識點,各種題型都有出現。本題考的是“魯迅式思維”之一:由果溯因的反向分析法。其實本題就算考生不會,也能通過選項猜出來,難度系數較低。D(教材P38)。2007年4月第40題考過填空題。A。《學界的三魂》是由魯迅1926年1月24日編寫的一本書籍,收錄在《華蓋集續編》。文中有一句話“而這三魂之中,似乎一是“官魂”,一是“匪魂”,還有一個是什么呢?也許是“民魂”罷”。Bc晚清的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渲染類似“戾氣”的文化,被魯迅先生評為“辭氣浮露,筆無藏鋒,過甚其詞,以合時人嗜好”。A(教材P184)。考到雜感文的知識點,如20W年4月第42題、2014年7月第42題都考了名詞解釋。D(教材P197)O考的是魯迅的文學欣賞論,魯迅認為:所謂“鉆入”,與參與作品的藝術“再創造”完全不同,而是一種缺乏“賞鑒的態度”的病態的閱讀傾向。C(教材P205)。2011年7月第36題考過填空題,識記。A(教材P224)O首先排除B、D選項,《<窮人>小引》是現實主義創作代表;《論雷峰塔的倒掉》,是民俗題材文章。A選項《文藝政策》是前蘇聯盧那察爾斯基的作品,魯迅在譯介時講過原話。B(教材P75)O考查的是魯迅文化反省的知識點。2006年4月第49題考簡答題、2014年7月第6題。注意題干是文化反思,在教材上屬于文化反省的批判性特征下的知識點。A(教材P261)O拓展:獸迅是創造新形勢的先鋒,具體有那些新形式呢?就敘事順序而言,比如:《阿Q正傳》式的順序、《祝福》式的倒序、《故鄉》《在酒樓上》是補敘(14年7月第23題)、《狂人曰記》是日記體、《傷逝》是手記體、《頭發的故事》對話體、《示眾》《一件小事》隨筆體、《風波》寫場聚有如獨幕劇、《兔和貓》《鴨的喜劇》是“成人的童話”等等,這些考點經常在選擇題、填空題中出現,重點記憶。B(教材P231)O2011年4月第17題考過同一題目。考生可以看出,這道題的題號、選項都與2011

年4月第17題完全相同。歷年真題重復率非常高,因為出卷人員基本相同,知識點考來考去也就那么多,重復是一定的,因此歷年真題的重要性就毋庸贅言了。C(教材P145)o2014年4月第16題考過同一題目。本題考查魯迅的悲劇觀:“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拓展:魯迅的喜劇觀:“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2005年4月第49題即考到了喜劇)B(教材P270)。2014年4月第17題考過同題。B(教材P45)。2014年4月第18題考過同題。C(教材P272)。2008年4月第10題、2012年4月第17題均出現過同題。有關《故事新編》的考點非常多,涵蓋各種題型,考生應加強記憶。C(教材P274)OB(教材P345)C(教材P274)OB(教材P345)OD(教材P357)O知識均是重點。B(教材P366)O魯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的表述。 彳2006年4月第39題。《朝花夕拾》也是常考點,出現次數極高,與此相關的所有魯迅1936年10月離世,《亥年殘秋偶作》是他于1935年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贈與好友許壽裳,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首詩。B(教材P308)o2012年4月第26題考過同題,2010年4月第43題考過名詞解釋。識記。昝迅的雜文創作分為前期和后期,與此相關聯的知識點,考生應引起注意。B(教材P357)O2012年4月第24題考過同題。本套試題第24題考了《朝花夕拾》,這里再一次出現。其實《朝花夕拾》的內容我們在小學語文就學過一些片段,就算不看書,這個不應該做錯。B(教材P343)o2010年7月第11題、2011年7月第25題均考過這一知識點。關于幾個幵篇之作考生應注意。比如本題《野草》的開篇之作《秋夜》;《吶喊》的開篇之作《狂人日記》(2008年4月第8題);《朝花夕拾》的開篇之作《狗?貓?鼠》(20W年4月第25題)。 說明:在本套題的詳解中,拓展的方法處處可見,考生們應該重視,并在復習中加以應用。D(教材P367)。2011年7月第27題出現同一題目。魯迅詩歌創作有早、中、后三個時期,這三個階段及特點都應掌握,如2012年4月第46題就考了這個簡答題。A(教材P401)。本題B選項最具迷惑性。類比2007年4月第28題:魯迅認為,“詩歌起源丁?(勞動和宗教)。類似的出題方式,不同的知識點,千萬不要混淆了。二、填空題 ‘“吃人”本質(教材P16)o2007年4月第45題也考查了這一知識點。關于“吃人”主題、“吃人”本質等相關的知識點,都是常考點,考生應重點識記。比如《狂人日記》所表現的“吃人”主題,選擇、填空、簡答等題型都有出現。倒退衰落(教材P74)。2003年4月第40題、2010年4月第6題都考過這一知識點。魯迅的“排外則鉍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嬰。”具體含義考生理解之后,就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域外小說集》(教材P41)。與2006年4月第3題、2011年7月第5題基本相同。常考點,識記。陽剛之美(教材P143)。2011年4月第12題考過選擇題,2012年4月第9題考過類似知識點。《苦悶的象征》(教材P337)O2005年4月第38題、2014年4月第10題考過同一題目,2008年4月第22題考過相關知識點。《苦悶的象征》的作者廚川白村。作者和作品都是考點。《理水》(P272)。常考點,重點★★★、歌頌了“中國的脊梁”式的人物一一大禹的作品是《理水》(加粗部分都是考點)。此知識點考查次數非常多,比如2005年4月第12題、2007年4月第46題、2008年4月第10題、2010年4月第37題、2010年7月第25題、2011年4月第7題,都是考査這一知識點,必須掌握!微信:11087353

《中國小說史略》(教材P387)。2011年4月第29題考的是選擇題。這個是常識,就算不學魯迅研宄也應知道。詩歌(教材P366)O2010年4月第40題原題出現,2014年4月第26題考過選擇題。魯迅的文學創作足始于詩歌的,從1900年春寫《別諸第三首》開始,到1935年底寫《辛亥殘秋偶作》(本套題第25題考了這個知識點),詩歌創作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常識題,記住。《傷逝》(教材P294)。有關《傷逝》的知識點,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論述各個題型均有出現,而且考査次數非常之多,下面該怎么做?不要再解釋了吧。《地底旅行》(教材P408)。2010年4月第30題、2014年7月第27題考過選擇題,這里再次出現,考的是魯迅與自然科學的知識點。再次重申:雖然該章節內容不多,但是經常考選擇、填空等題型,如2007年4月第1題、2011年4月第40題考了《人之歷史》等等,考生不可忽視。三、 名詞解釋 、笑中有刺(教材P149):是魯迅對諷刺美學特征最精確的概括。這里包含兩方面的意思:第-,對丑惡的事物進行鞭撻、貶斥,通過所引起的“笑”來達到批判時弊、發人深思、引起療救注意的社會效果。第二,笑中有“刺”,是指在對“隱情”進行揭露時,具有尖銳性,不調和,不折中,不遮掩,不姑息,以匕首般的鋒利,撕得鮮血淋漓。(2011年7月第41題、2014年7月第33題也考了該知識點)語絲體(教材P48):1924年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孫伏園、川島等,成立語絲社,創辦《語絲》雜志,魯迅被稱為“語絲派”的主將。《語絲》多發表雜文、小品、隨筆,他們所創造的那種若筮社會與文化批評、任意而閑淡的隨筆文體,形成了生動、潑辣、幽默的“語絲文體”,即語絲體。(與2011年4月第42題一致,連題號都相同)《吶喊》(教材P233):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收入1918年至1922年所寫的14篇小說,于1923年8月出版。《吶喊》中的小說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熱情,與五四時代的精神一致,表現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啟蒙的特色。四、 簡答題簡述魯迅后期雜文的思想內容。(教材P318-325,2012年4月第45題考的是“前期雜文思想”,可以類比記憶)答:(U憤怒聲討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共禍國行徑和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2) 堅持文化戰線上的思想斗爭;(3) 大力倡導和扶植左翼文藝; ?(4) 歌頌中國共產黨并莊嚴地宣示自己的政治信仰;(5) 豐富、廣泛、深刻的“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簡述魯迅詩歌的思想內容。(教材P368-376)答:(1)抒發獻身祖國的豪情壯志:(2)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殘暴和丑惡;(3)為革命風雷唱贊歌; (4)抒寫與親人、友人的真摯情懷。舉例說明魯迅雜文的諷刺性。(教材P330-332,與2010年4月第46題重復)答:其一,夸張。將客觀存在的特點放大,使人感到驚異或可笑。其二,反語。正話反說。其三,摹擬。魯迅經常故意先承認對方的邏輯,按照對方的腔調、神情推理,充分顯示其荒謬。其四,諧趣。采用多種藝術手段制造詼諧趣味,從而產生獨特的諷刺、幽默的藝術效果。備注:本題中要求舉例,具體例子見教材。簡述魯迅對中國語言文字的改革問題的相關見解。(教材P401-403,與2012年4月第47題重復)答:獸迅對中國語言文字的改革問題發表了相當多的見解,涉及面較廣,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魯迅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闡述了語言文字的起源與發展,并指出了文字改革的必然性;第二,魯迅分析了漢字的繁難,以及形成漢字繁難的原因,并從“將漢字交給大眾”的目的出發,指出了漢字改革的必要性;第三,魯迅總結了漢字改革的歷史經驗,一方面提倡簡化漢字,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根本改革漢字的拉丁化方向;第四,魯迅從純潔和統一祖國語言的目的出發,還堅決主張發展普通話和提倡實現漢語規范化。五、論述題試述魯迅的小說《故事新編》中的“油滑”之利。(教材P276-277,與2005年4月第53題、與2011年7月第48題基本一致)答:“油滑”之利,首先在于這呰糅入古人古事中的現代細節可以借古諷今,引發人們對現實生活中丑惡、迂腐的現象和人物的憎惡;其次,創造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在歷史小說的體裁上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油滑”使《故事新編》中的那些“新”編“故”事呈現出獨特的“戲說”藝術的趣味。試論魯迅小說《傷逝》的獨創意義。(教材P295-298o與2011年4月第49題一致,本題第一點即包含2006年4月第53題、2007年4月第53題、2008年4月第48題、2014年4月第49題全部,再次重申《傷逝》的重要性) %答:(1)《傷逝》的獨創意義就在于深刻地揭示了造成涓生、子君愛情悲劇的原因,顯示了深遠的思想意義。造成涓生、子君愛情悲劇原因有:家庭之外有一個可怕的社會;他們基本上是愛情的盲者,并不是真正的懂愛情;還有男女主人公過髙地估計了個人的力量。涓生與子君的悲劇充分顯示,個性解放的思想雖有一定的反封建威力,但畢竟不是銳不可當的武器,在社會尚未解放之前,個性不可能獲得徹底的解放。(2)《傷逝》獨創意義還在于創造性的運用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手法,取得了最佳效果。首先,作者采用“手記體”,給作品帶來了濃郁的抒情色彩;其次,作品一系列真實的細節描寫極為生動而感人。試論魯迅雜文形象性的含義及手法。(教材P329-330,與2011年7月第50題一致,與2007年4月第51題部分重疊)答:雜文的形象性也就是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也可以說是形象化地說道理。獸迅雜文的形象化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