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_第1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_第2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_第3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_第4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別了不列顛尼亞“新聞”知識1、什么是“新聞”2、新聞的結構3、標題的構成4、新聞六個要素5、消息6、消息的構成第1頁/共40頁

新聞:新聞是對新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或者早已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

狹義新聞專指“消息”,指對國內外新近或正在發生的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人和事實的簡要而迅速的報道。種類較多,有動態消息、評論消息、社會新聞、文教新聞、國際新聞等。

廣義的新聞指及時報道新近發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現象的各種文章,包括消息、通訊和兼有新聞、文學雙重特征的報告文學。

第2頁/共40頁

新聞的結構:

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第3頁/共40頁1.標題

新聞的標題可以分為:正題、副題和引題。

正題:是新聞內容的高度概括,說明最主要的事實或思想,字體最大的

引題:位于正題的上面,是說明形勢、交代背景、引出主題的。

副標題:又名子題,位于正題的下面,是對正題的補充和說明。第4頁/共40頁

主標題標題中最主要的部分,用以概括、說明新聞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實和思想。是新聞標題中的最核心部分,即發生了什么。(在整個標題中所用字號最大,居于最顯著的位置。)第5頁/共40頁引題引題,位于正題之上,常用于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提示意義等,以引出主題

。(位于主題之前、用以引導主題的輔題,又稱肩題或眉題,字號小于主題)

第6頁/共40頁副題主要用事實對主題作補充和解釋,常用于補充交代一些次要事實,以彌補正題的不足。(位于正題之下,字號小于主題、引題)第7頁/共40頁2、導語

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主體

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

5、結語

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話,可有可無。它用于揭示事實的意義,指出事件發展的趨向。

4、背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背景,是補充部分。

第8頁/共40頁新聞六個要素:“5個W”:When(何時)

Where(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為什么)“1個H”:

How(何果)第9頁/共40頁1、新聞(消息),是指以記敘為主要表現手段,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對國內外新近發生的具有傳播價值的事實進行迅速及時報道的文體。

2、新聞的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新穎性

什么是新聞(消息)?第10頁/共40頁1、一則完整的新聞(消息)一般包括哪幾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

2、哪幾部分是缺一不可的?標題、導語、主體第11頁/共40頁

衛生部4月30日發出公告,決定撤銷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同時將在疾病預防控制局成立口腔衛生處,負責全國牙病防治管理工作。據介紹,全國牙防組是1988年經衛生部批準成立的牙病防治組織。牙防組自成立以來,在改善大眾口腔健康狀況、提高群眾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監測口腔疾病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公告指出,隨著近年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不斷強化和行業民間組織的快速發展,牙防組已難以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衛生部決定予以撤銷。牙防組撤銷后,原承擔的工作由衛生部統一安排,群眾性牙病預防保健技術工作和有關事務性管理工作,將以委托形式交專業社團或機構承擔。

衛生部撤銷全國牙防組標題導語主體第12頁/共40頁

也稱“倒三角”結構,是消息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結構方式。它以事實的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心程度依次遞減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寫在前面,然后將各個事實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寫下去,一段只寫一個事實,全部陳述事實,猶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聞。倒金字塔結構第13頁/共40頁第14頁/共40頁第15頁/共40頁

香港回歸場面第16頁/共40頁第17頁/共40頁香港會展中心第18頁/共40頁港督府資料圖片展示第19頁/共40頁天安門廣場慶祝香港回歸第20頁/共40頁1.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強占香港島。2.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3.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4.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占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5.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香港被日本占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6.1945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后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7.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7月1日歸還中國。8.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有關“香港問題”的歷史資料第21頁/共40頁

找出本課的六個要素:“5個W”:

When(何時)

Where(何地)

Who

(何人)

What

(何事)

Why

(為什么)“1個H”:

How

(何果)第22頁/共40頁

六個要素:“5個W”:

When

(何時)——1997年6月30日-7月1日

Where(何地)——香港

Who

(何人)——中英雙方政府代表

What

(何事)——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Why

(為什么)——《香港聯合聲明》“1個H”:

How(何果)——香港回歸第23頁/共40頁香港維多利亞港

本文的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分別是哪些段落?1、導語(第1段)2、主體

(2—10段)3、結語(最后1段)第24頁/共40頁

這篇特寫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還適當的運用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在哪些段落里)。如:第4、7、11自然段。第25頁/共40頁第26頁/共40頁《別了,“不列顛尼亞”》

獲第8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一等獎它的新穎,僅從標題上就可見一斑,讀了本文,你覺得標題好在哪里?(見《非常學案》44頁)

標題有兩層含義:1、從字面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海面。2、象征義,“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3、標題一語雙關,寓虛境于實境,獨具匠心。第27頁/共40頁【一】這篇新聞是按什么順序把“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記錄下來的

?【二】文中描寫了英國撤退時的三次降旗,具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三】找出文中哪些地方插入了關于背景描寫的內容,并說說對這些背景的描寫表明了什么。【四】理解“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完成“自主探究”44頁《非常學案》)第28頁/共40頁理解“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分析鑒賞1、現實場景。1841年,大英帝國橫跨印度洋而來;1997年,“不列顛尼亞”號黯然從海上離去。2、歷史輪回。“從海上來”標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正式開始;“從海上去”標志著香港脫離英國統治,回歸祖國。3、作者沒有任何修飾性的語言,然而就在這不動聲色的描寫中,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第29頁/共40頁

主體部分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文章共有10段。有8段寫的是現實的場景,同學們從文章中按時間順序找出相關描寫現實場景的句子。第30頁/共40頁時間

地點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點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降下旗桿

下午4點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車最后一次離開港督府

下午6點15分

距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面的廣場

舉行“告別儀式”,查爾斯宣讀女王贈言

下午7點45分

“威爾士親王”軍營旁

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最后一分鐘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現場

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與此同時,五星紅旗在英軍添馬艦營區升起

7月1日:零點40分

中國南海

查爾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不列顛尼亞”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第31頁/共40頁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第三自然段)彭定康和女兒離開總督府第32頁/共40頁第二場景:6時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象征英國統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五自然段)彭定康接過降下的旗幟第33頁/共40頁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第八自然段)第34頁/共40頁場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場景二:下午6:15,添馬艦東面廣場降英國國旗場景三:7月1日子夜時分,中英交接儀,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象征意義英國殖民主義者結束在香港的統治權,中國恢復香港主權。三次降旗第35頁/共40頁

這篇特寫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還適當的運用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在哪些段落里),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第36頁/共40頁1、從寫法看,現實的場景是文章的重要內容,是文章的綱,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實的場景,依靠一些關聯詞銜接在一起,歷史與現實自然過渡,渾然一體,前后鮮明對比,洋溢著中華民族雪洗百年恥辱后的自豪情懷.

2、從主旨看,背景中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治香港的天數,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歷史事件有了歷史的縱深感,也使人在豐富的知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背景材料的作用第37頁/共40頁課后思考題如何理解“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