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中學2022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明朝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其廢紙洗去朱墨、污穢,浸爛入槽再造,全省從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紙,耗亦不多。江南竹賤之國,不以為然,北方即寸條片角在地,隨手拾起再造,名曰還魂紙。”由此可知,還魂紙①生產遍布全國各地
②降低了生產成本
③制造工藝更加復雜
④擴大了原料來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C2.上海紡織女工楊燕秀從1965年開始記錄家庭的開支情況,事無巨細,無一遺漏,一記就是37年。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賬”卻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它的歷史價值主要在于:A.記錄內容是民眾的日常生活
B.記錄者是普通老百姓C.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社會變遷
D.記錄時間具有連續性參考答案:C考點:現代社會的變遷。本題考查知識的再現和遷移運用能力。這本長達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賬”,記錄家里的每一筆開銷,其實記錄的百姓衣食住行的進步和變遷。它反映了我國現代時期社會歷史變遷。故C項正確。3.“1961年,蘇聯成功發射載人飛船,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美國政府十分震驚,馬上著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1969年,美國成功發射‘阿波羅1l號’飛船,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對材料理解最恰當是A.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和冷戰的關系C.科技與戰爭的關系
D.論科技造福人類。參考答案:B題干中重點強調了美蘇之間的競爭和爭霸四個選項中B項最符合題意。考點:現代科技與政治的關系4.中國古代的文官憑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結成小集團,有學者概括稱之為“姻誼”、“鄉誼”、“年誼”等。例如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有:“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其中的“年誼”最早出現在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參考答案:B5.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某文學流派“以藝術的方式描摹了這一特定時代人的激蕩、亢奮而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展現了有著強烈個性擴張欲望的自我”。其創作風格是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C.古典主義
D.理性主義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通過時間信息和藝術特征來判定選項。根據所學知識,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西方浪漫主義文學興起,這一流派不再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發掘人類的感情世界,與材料“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有著強烈個性擴張欲望的自我”反映的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相符。故選A項。從時間信息和藝術特征上看,B、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6.右圖為義和團戰士。陳獨秀在1918年指出:“義和團何等可惡!”1924年又指出:“不能否認義和團事件是中國民族革命史上悲壯的序幕。”他的觀點這一變化,是基于當時的A.社會性質
B.斗爭對象C.主要矛盾
D.革命性質參考答案:B7.英國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對來自印度、中國、波斯的絲織品、混紡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過色的白細布、薄毛織品,均封存倉庫”。上述“違禁品”一經發現,均予沒收。對其所有者和販賣者課以二百英鎊的罰金。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英國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B.英國保護自身棉紡織業的發展C.斯圖亞特王朝試圖“閉關鎖國”D.英國為工業革命開拓國內市場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與禁止外國優質紡織商品在本國銷售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故A項錯誤;題干中材料“對來自印度、中國、波斯的絲織品、混紡品……封存倉庫”體現出英國實施防止外來優質商品流入國內市場的政策,這樣有利于減輕國內紡織商品的競爭壓力,故B項正確;材料中“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過色的白細布、薄毛織品,均封存倉庫”說明英國政府還是允許外國普通商品流入,不符合“閉關鎖國”的特點,故C項錯誤;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于1733年飛梭的發明,所以材料中所體現出的時代工業革命還未開始,故D項錯誤。8.古代雅典一直沒有成文法,貴族利用手中的權力任意解釋傳統習慣法。公元前621年,雅典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規定:“凡能自備武裝的人有公民權,而不能自備武裝的人則無公民權;官吏由貴族會議選拔制改為公民抽簽選舉制;公民通過選舉.組成一個四百零一人的議事會。”該法典A.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B.保證了民眾的民主權利C.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統治基礎D.使貴族失去了最高權力參考答案:C【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詳解】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故A錯誤;雖然官吏的選拔由公民抽簽產生,但是有財產的限制,當選國家官吏的仍然是貴族,因此不能說保證了民眾的民主權利,故B排除;根據材料“凡能自備武裝的人有公民權”且公民擁有一部分公民權,這樣使得獲得公民權的平民擁護統治,擴大了統治基礎,故C正確;雖然官吏不再由貴族會議選拔,但是擔任國家官吏的仍然是貴族,故D錯誤。【點睛】《德拉古法典》:公元前621年,為了用平息人民的怨恨的方法加強貴族對雅典的統治力,雅典當局委托司法執政官之一的司法執政官德拉古制定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典,稱之為《德拉古法典》。這次改革沒有改變雅典的寡頭制,也沒有改變雅典的貴族制。廣大下層平民仍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他們是雅典的“民”,不是雅典的“主”。德拉古法典只不過是把舊的習慣法換成了文字而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貴族的專橫,但本質上還是維護貴族專政的。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平民的要求,反而使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更加激化。公元前六世紀初,雅典平民開始醞釀武裝起義,貴族聞訊大為震驚,被迫選擇梭倫為執政官,開始了梭倫改革。9.無論是古代的東方大國,還是近代西方國家,都通過建章立制來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轄。下列具有此類性質的文獻和制度是①秦漢郡縣制②《十二銅表法》③英國《權利法案》④美國1787年憲法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參考答案:B10.清制規定督撫擁有保舉權,但對于保舉名額和官職有嚴格限制。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清廷不斷放寬限制,使得各地督撫借軍功保舉自己的門生、部下等,湘、楚、淮軍等政治軍事集團因此逐漸形成。該現象說明當時()A.政治危機開始出現B.集權體制受到沖擊C.割據勢力迅速膨脹D.專制制度名存實亡參考答案:B【詳解】據材料“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清廷不斷放寬限制,使得各地督撫借軍功保舉自己的門生、部下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保舉權的放松說明當時清朝中央集權體制的削弱,故B正確;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開始出現政治危機,故A錯誤;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湘、楚、淮軍等政治軍事集團還沒有形成地方割據勢力,故C錯誤;材料無法體現清朝專制制度名存實亡,故D錯誤。11.20世紀著名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說:“作為長時段的實在,文明具有無窮的生命力……事實上,近百年來的史學,除人為的斷代史和個別的長時段解釋外,幾乎都是以‘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政治史,歷史研究的內容和對象都是短時間。”由此可見,羅布代爾認為史學研究應該①放棄政治史的研究②窮盡人類一切歷史③進行長時段的研究④整體把握人類文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參考答案:C史學理論·史學研究方法。“幾乎都是以‘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政治史”說明作者贊同不以政治史為主研究歷史的方法,故①錯誤;作者意思是強調歷史研究的多元化,而不是“窮盡人類一切歷史”,故②錯誤;“歷史研究的內容和對象都是短時間”說明作者主張進行長時段歷史研究,故③正確;綜上所述,作者意思要整體把握人類的歷史,故④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12.蘇聯時期,曾流傳一則笑話:一個美國代表團訪蘇,參觀“偉大的建設成就”。陪同的蘇聯官員得意地說:“到下一個五年計劃時,每個蘇聯家庭都可以擁有一架私人飛機!”美國人驚訝:“你們要飛機干什么呢?”蘇聯官員說:“當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聽說列寧格勒開始供應面包了,我可以馬上開著飛機趕去排上隊。”請問:造成當時蘇聯家庭要“開著飛機”趕去“排隊”買面包的主要原因是A.長期戰爭嚴重破壞社會經濟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食品短缺C.片面發展重工業的消極影響
D.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參考答案:C1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最根本的歷史條件是A.工人運動的興起B.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C.社會主義思想的高漲D.吸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參考答案:B14.一部史學著作評論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種妥協,是俄國通往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次暫時的退卻,為的是給國家一個喘息和恢復的機會。用列寧的話來說,這是一個“農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約》”。這一事件指的是A.退出一戰
B.余糧收集制的實行C.糧食稅的實行
D.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展參考答案:C15.2011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臺上成功開創了()A.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模式
B.大小國家之間的新型區域合作模式C.發達國家加強經濟合作的新模式
D.大國之間加強軍事安全的協作模式參考答案:B16.“品”是我國古代官吏的級別,分一到九品。隋唐時期六部最高長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為正二品。這主要是因為明代(
)A.官員晉升相對容易
B.中樞機構設置調整C.科舉選拔趨向嚴格
D.中央集權不斷強化參考答案:B分值:(1分)考查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析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官位級別,不是官員晉升,故A項錯誤;隋唐時期六部隸屬尚書省(尚書省長官屬丞相),到明代廢除丞相,六部直接隸屬皇帝,六部官品地位提高,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科舉選拔,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機構,也未反映出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利,故D項錯誤。【考查方向】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唐代、明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易錯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概念不清,史實掌握不準確而誤選D項。【解題思路】:明確題意強調六部官員品級在唐代和明代的變化,是中央官制調整適應皇權變化需要,與中央集權無關,進而排除錯誤選項即可。17.在2015年央視春晚節目中,《梨園芳華》糅合了京劇、川劇等各派戲曲藝術,呈現出濃濃的中國風韻。下列關于“戲曲藝術”的表述正確的是A.元雜劇是宋元時期流行的戲曲形式B.京劇融合了徽、漢等眾多劇種增長C.首部影片《定軍山》展現了昆曲魅力D.“雙百”方針使戲曲藝術一枝獨秀參考答案:B南戲是宋元時期流行的戲曲形式,A錯誤;京劇是融合了徽、漢等眾多劇種所長形成的劇種,B正確;首部影片《定軍山》是京劇,C錯誤;“雙百”方針促進各種戲曲藝術繁榮發展,D錯誤。18.有學者認為近代中國人實際上經歷的探索過程是“西化”、“反西化”、“現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現代化”兩個階段的是A.虎門銷煙——太平天國運動
B.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C.辛亥革命——戊戌變法
D.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參考答案:D19.明朝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是A.廢除了中國近兩千年的人頭稅B.封建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逐步松馳C.社會隱蔽人口現象大大減少D.客觀上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參考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一條鞭法”中賦役貨幣化,使較多的農村產品投入市場,促使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為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故D項符合題意;清代“攤丁入畝”政策廢除了中國近兩千年的人頭稅,大消弱了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使社會隱蔽人口現象大大減少,推動了清代經濟發展,故排除ABC三項。20.徐天麟在《西漢會要》中說:“漢祖龍興,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矯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實行印證了這一觀點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國并行制參考答案:D21.亞里士多德說:“梭倫的政體在三個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許以人身自由作擔保的借貸,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權保護被欺凌的人,第三則是可以向陪審法庭提出申訴。據說,因此群眾有了力量。民眾既然在表決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體的主人”。材料認為“梭倫政體”的突出貢獻是A.沖擊了貴族相互保護的習俗
B.強化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職能C.發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觀念
D.增強了剝削奴隸及異邦人的意識參考答案:C22.公元前399年的春天,雅典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被控瀆神和蠱惑青年,被501名雅典公民組成的民主陪審法庭以360票對140票判處死刑。在獄中,蘇格拉底拒絕了友人克力同逃亡他邦的勸說,飲鴆而亡。這一悲劇主要體現了是A.雅典民主性質的原始性
B.雅典民主范圍的狹隘性C.雅典民主運作方式的隨意性
D.雅典民主決策的公正性參考答案:C23.自北宋出現紙幣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紙幣,可是都迅速貶值,明中期基本放棄紙幣,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民間貿易發展起來的白銀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銀作為主要支付手段最終獲得政府認可。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
)A.“重農抑商”政策的失敗
B.政府對貿易的控制加強C.白銀成為一種主要的流通貨幣
D.政府對貿易的控制遇挫參考答案:D略24.商代的統治者在封賞貴族時,往往會冠以相應名號。例如,血緣相近而輩分低者稱為“子”;輩分高或年長者稱為“公、伯”;負責邊境地區警戒安全任務者稱為“侯、衛”;在畿內主要負責墾殖者稱為“男、甸(田)”。這說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貴族爵位等級萌芽 C.統治秩序尚未穩固 D.神權色彩比較濃厚參考答案: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調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題干中強調“子”“公、伯”“侯、衛”“男、甸(田)”的分級,可見爵位等級萌芽,B項正確。A、C、D三項都在材料中未體現,均排除。25.北宋初年規定:租佃土地須“命立要契,舉借糧種,及時種蒔,俟收成,依契約分。無致爭訟”。如有糾紛,“只憑契斑為之定奪”,其目的是A.保護佃農利益
B.增加政府收入
C.維護地主特權
D.規范租佃關系參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農業經濟。材料中政府規定的關于租佃土地的契約,涉及地主和佃農雙方,故選擇D項,排除A、C兩項;B項與材料無關。26.圖這一革命綱領,后來被孫中山概括為A.中體西用B.適者生存C.三民主義D.民主科學參考答案:C根據材料“驅除韃奴、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等信息可知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C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張,排除A。適者生存是進化論的體現,排除B。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排除D。【答案】【解析】27.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相同點包括①都是思想解放運動
②都弘揚了科學精神③都強調人的解放 ④都反對專制王權強調民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參考答案:C28.隋唐時期,造紙、冶銅、制棉等行業出現了行會,并有公推的長老,對內掌管行務,對外負責處理與其他行業及官府之間的關系,配合政府維持市場秩序。這反映了隋唐時期手工業()A.行業經營由官府計劃
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強與市場聯系
D.部門間聯系減弱參考答案:C根據題干“對外負責處理與其他行業及官府之間的關系,配合政府維持市場秩序”,只是起到協調和配合作用,不能說明在隋唐時期行業經營由官府計劃,故A項錯誤;根據“配合政府維持市場秩序”可知隋唐時期的手工業要受到政府的監管,沒有突破政府的管理,故B項錯誤;根據題干“對外負責處理與其他行業及官府之間的關系,配合政府維持市場秩序”可知手工業中的行會的產生的作用對外是協調行業之間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配合政府維持市場秩序,說明行會注重加強與市場的聯系,故C項正確;根據“對內掌管行務,對外負責處理與其他行業”說明行會的出現加強了行業部門之間的聯系,故D項錯誤。29.“(唐)初,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時“徙政事堂于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下設吏、兵、戶、刑、禮等再房分理有關政務。根據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終都是二省議事機關
B.促使三省體制走向完備D.發展成為中央決策機構
C.成為尚書省的替代機構參考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唐初“門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時“徙于中書省”、玄宗“改為中書門下”可知A、B、C項說法有誤;材料中“玄宗開元十一年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下設吏、兵、戶、刑、禮等再房分理有關政務”可分析出,“政事堂”下設六部,相當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尚書省。故選:D思路點撥:本題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正確解讀和對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準確把握。30.某校高三文科班王同學為了加強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單元的理解和記憶,直觀地反映了秦漢以來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繪制了四幅相關朝代中央機構的圖表,其中首次體現了削弱相權,加強君權的是()
皇
帝
皇
帝
皇
帝
皇
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樞密院中書省宣政院
A
B
C
D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國內學術界基本上還沒有開展對新中國外交史的研究。改革開放以后,中外關系史研究工作重新啟動,并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呈現出蓬勃發展、豐富多彩的局面。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當代中國外交,選取適當的研究方法和角度無疑是重要的。大致來看,國內開展的中國外交研究工作有三種比較常用的方法,一是事件描述,二是現象歸納,三是外交政策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對于“冷戰”時期中國外交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間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研究成果的理論色彩和思辯性不夠,外交檔案和文獻的開放嚴重不足,研究狀況的不平衡及研究的重復等等。——摘編自馬榮久《“冷戰”時期中國外交研究綜述》據新中國外交史的相關史實,對新中國外交史的研究方法及其努力方向進行探討。(說明:研究方法探討的角度可一種或多種,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參考答案: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下列“示例”只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示例:方法一:“事件描述法”。這是研究中國外交的基礎環節,是對歷史事件盡量客觀和準確的描述,努力做到還歷史以原貌。比如,中蘇關系由同盟到對抗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國抗美援朝的有關情況,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的歷史過程等等。方法二:“現象歸納法”,是對一系列個別的外交現象和事實的梳理、總結和推理,從而得到普遍性的規律。這是史學認識上的一步升華。如對新中國頭幾年外交進行梳理,可發現具有三大特征——“革命性”“內向性”和“過渡性”等等。這種研究方法有助于人們從全局高度相對完整地把握問題,從而更加深入和準確地認識、解釋歷史研究對象。努力方向:加強理論指導,注重研究方法;拓寬研究范圍和視野,綜合運用多邊的檔案和資料;加強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對話。32.【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00年前的7月1日7時30分,隨著戰斗哨聲響起,成千上萬的英國士兵開始向法國索姆河岸邊進發。這場戰役的第一天成為英國軍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僅在這一天內,英軍士兵陣亡1.9萬多名,受傷超過4萬名。而德軍方面這一天的損失也十分慘重。這場戰役持續了4個多月,有統計數字顯示,英軍傷亡人數超過48萬,法軍傷亡人數約25萬,而他們的對手德軍傷亡人數超過了50萬。然而,這場規模空前、傷亡巨大的戰役,卻沒有贏家。這場戰役結束之后,英法聯軍僅僅將戰線向前推進了7英里,并沒有能夠突破德軍的防線,德軍方面則承受了巨大的人員損失。直到今天,昔日索姆河戰役的土地中還埋藏著大量沒有清理的彈藥,法國當地農民在從事耕作和運輸等生產活動時通常要小心翼翼。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哲學專業副教授馬修·夏普表示:“‘索姆河’已經在100年后的今天成為工業化的、毫無道理的大規模殺戮的代名詞。”“‘帝國主義’成為了一個骯臟的詞匯”。——摘編自閆勇《傷痛難平:英法追思索姆河戰役百年》(1)根據材料,概括索姆河戰役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索姆河戰役的歷史影響。參考答案:(1)特點:人員傷亡巨大;持續時間長;兩敗俱傷。(2)影響:巨大的戰爭傷亡,使人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加速了一戰的結束;惡化了生活環境,使當今法國深受其害;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對戰爭。本題考查索姆河戰役的特點和歷史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概括歸納能力。(1)索姆河戰役的特點,可以根據材料中的“這場戰役持續了4個多月”“有統計數字顯示,英軍傷亡人數超過48萬,法軍傷亡人數約25萬,而他們的對手德軍傷亡人數超過了50萬”“然而,這場規模空前、傷亡巨大的戰役,卻沒有贏家”等信息概括歸納得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