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儒家文化浸潤下的企業一、 同仁堂300年基業常青的秘訣典籍原文子曰:“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一一《論語?里仁》經典導讀孔子說:“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實行仁德,由智慧的人才能善于利用仁德。”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仁",比如"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而《論語-里仁》篇里更是以“仁”為中心,圍繞“仁”的理念展開討論。精要摘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企業精神,同仁堂才有一個個令人欽佩的壯舉,才有一個個企業經歷國家與民族的苦難而不衰,始終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一個民族的發展需要一種民族精神作為支撐,一個企業的發展也需要一種精神和文化理念來指導自己的運營與發展。給企業以準確的“定位”,一切經營活動就等于沒有了靈魂,就失去了方向,更談不上發展。從同仁堂的經營理念中,,我們認識到,一個企業把眼光單純地放在追求利益上,是短視的,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點燃自己的靈魂之燈。就像一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靈魂一樣,企業一旦失去了優秀的文化理念,就會失去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戰斗力和競爭力。從同仁堂的員工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企業的文化精神在影響員工理念的同時,也影響著員工的行為。文化價值觀是企業經營中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著企業的命運,影響著企業的每一個人。員工思索“仁”在企業文化中可以發掘出哪些深意?在企業中,“仁”與“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二、 全聚德:《論語》仁德思想的最佳詮釋者典籍原文子曰:“為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一一《論語?為政》經典導讀孔子說::“用道德管理國家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固守自己的位子,眾星便會四面環繞著它。”《論語》中提倡的“仁德為本”思想,幾千年來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帶給我們許多人文理念上的觀照與思索O孔子堅信,只要為上者修養自己的德行,并對天下百姓推行德政,人民就會凝聚在他的周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精要摘錄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成長經營中倡導和積累,經過篩選提煉而成形的,是以企業管路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以企業使命、愿望、核心價值和道德觀念等為主要內容的,能夠激發和凝聚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是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潛在的智力支持。作為企業的主人翁,難道我們不應該大力弘揚企業的先進文化理念,用熱情和行動去點亮企業未來的希望之燈嗎?員工思索全聚德用自己的企業文化詮釋了對儒家“仁德”的理解,結合自己的企業,你能得到哪些新啟示?你認為自己公司的企業文化應該闈繞孔子的哪種觀點來構建或完善?三、 海航:孔孟之道是構建核心價值觀之本典籍原文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者也;不知禮,無以立;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一一《論語?堯曰》經典導讀孔子說:“不懂天命,就無法做君子;不懂禮,就無法立足于社會;不憧分析辨別別人的言論,就無法了解認識他人。”這句話中的“禮”字包括了文化,一切禮儀只有真正懂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哲理,才能屹然站立于人世間,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歷史環境中保持獨立獨行。“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只有深刻理解了古人先賢告誡我們的話,才能如何為人處世,《論語》便是孔子以其人生經驗積累總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有隨時隨地體驗人生修養,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才能達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堅守,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企業文化背景下的個人,和個人所處企業文化景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生生不息!下面是海航員工的使命宣言,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所煥發出來的力量。員工思索做人與經營企業之間有什么關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企業員工來說,有什么意義?四、 對我影響最深的是了是論語典籍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國,散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一一《論語?學而》經典導讀孔子說:“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要嚴肅慎重和專心認真辦理國家的政事,又要嚴守信用,節約財政開支,又要愛護部下和人民;按照農忙時的忙閑去役使農民。”精要摘錄一種優勢文化會帶給企業長久的生命力,而貫徹于體現這種生命力的是企業里的每一個員工,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的循環。行文至此,三星領導人推崇儒家優秀文化理念的匠心己不難領會,他們真正的睿智之處,就在于從企業開創伊始,就讓優秀的儒家文化為其奠定了口后繁榮的堅實基礎!員工思索儒家文化的浸潤對于企業與員工來說有什么深層的意義?企業管理中需要關注哪些人性問題,才能讓企業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五、 儒家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生產力典籍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旦格。”一一《論語-為政》經典導讀孔子說:“用行政命令來治理,用刑法來處罰,人民雖然能避免犯罪,但還不是從心里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來教化來治理,用禮來約束,人民就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會自覺地改過。”文化具有巨大的魔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你。精要摘錄當企業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優秀文化力時,我們會更加切身地感受到它的影響力。就像上面的幾種“力”,那不是簡單的規章制度就能產生的,是有文化才能做到。當文化在企業內部逐步形成并執行時,它就會顯示出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生產力,能夠轉化為現實經濟目標的潛在力量。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力量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不會衰竭,歷久彌新。員工思索給自己所在的企業,思考一下,企業文化與企業道德的潛移默化都體現哪些方面呢?儒家思想中延伸出的哪些道德品質是企業文化中所倡導和追求的?六、 提升組織商業理論,為企業注入不渴原動力典籍原文子曰:“知及知,仁不能守之,隨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一禮,未善也。”一一《論語?衛靈公》經典導讀孔子說:“用聰明才智足以取得官職和祿位,但若仁者不足以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一定還會失去:才智得到了,仁德也足以保持它了,但不能以莊嚴的態度去任職,那么老百姓就會不敬;才智達到了,仁德足以保持了,也以莊嚴的態度任職了,但行動起來不合乎禮儀,那也是不完善的。”從企業和員工的角度看,這段話的引申意義是,一個人從事政治活動,還是經商謀利,都要堅持有利于整個社會的行事原則,不與大家的公共利益相沖突。只有堅持這樣一種倫理價值,個人和組織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員工思索“商業倫理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你認為這一命題成立嗎?談談你的理解。商業倫理與企業道德之間有什么聯系?七、 以組織文化潤澤員工職業素養典籍原文殷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一一《論語-為政》經典導讀在《論語》中,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十世以后的禮儀制度能不能知曉,孔子回答說:“殷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意思是說,殷代沿襲夏代的禮制,所增減的能知曉;周代沿襲殷代的禮制,所增減的能知曉。如果有誰能繼承周代,即使一百世也能知曉。我國歷史上,西周和東周加起來有800年之久,遠遠超過了400年的兩漢和300年的盛唐,所以孔子一再強調“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而周朝是以“禮”治天下的,因此春秋時期周禮衰落時,孔子倡導恢復周禮,并以此為己任,一生誨人不倦。員工思索你認為企業文化的背后是什么?如何讓員工融入企業文化的氛困之中?第二章領悟《論語》智慧,成就常青職道一、 “仁義禮智信”是職場生存的5字箴言典籍原文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一一《論語-八伶》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藏武仲知之,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一一《論語-憲問》經典導讀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仁德,如何對待禮貌呢?一個人不講仁德,如何對待樂呢?”作為職場中人,為了企業的最高利益,犧牲個人的得失,不計回報,全力以赴,四符合《論語》中關于“義”的標準的。員工思索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思考一下“仁義禮智信"在工作中的體現。除了“仁義禮智信”還有哪些重要的品質是做人做事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的呢?二、 向孔子的高徒們學什么典籍原文德行:顏淵、閔子騫、冉博牛和仲弓;言語:宰我和子貢;政事:冉有和季路:文學:子游和子夏。一一《論語-先進》經典導讀孔子本人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以育人無數,桃李滿天下。《史記》記載了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論德行,弟子中優秀的有顏淵、閔子牛、冉博牛和仲弓;論言語:弟子中擅長的有宰我和子貢;論政事:弟子中能干的有冉有和季路;論文學:弟子中出色的有子游和子夏。員工思索你人為孔子的弟身上哪些優點是應該學習的,又有哪些缺點是應當避免的?將自己的優缺點描述出來,結合工作中的體會,一一說明。三、 成功的境界取決于人生修養的高度典籍原文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一一《論語-衛靈公》經典導讀孔子說:“君子謀求學道行道,不謀求衣食。去種地,會常常挨餓;去學習,可以獲得俸祿。君子擔心學不成道,不能行道,不擔心貧窮。”孔子這段話,講的是人生的目的、意義理想和信念的定位問題,是人生修養的境界問題。作為君子和士人,任務就是修道,為社會為國家效力,并依據“道”提出治國的辦法。當然,修道和維護道是一個困難、曲折和復雜的過程,理想與現實經常會有差距,甚至會產生沖突。正是基于理想與現實會發生矛盾和沖突的情況,孔子提出“君子謀道不謀食”和“君子憂道不憂貧”的主張。他它賦予以道自任的君子和士人以生命力和抗拒力,使真正的知識分子在挫折和顛沛之時能保持一種完整的人格尊嚴,保持思想,弘揚精神。這正是當今大部分所謂知識分子所缺少的。員工思索你是怎樣規劃個人發展前景的?你的發展愿景與公司愿景有著怎樣的聯系?四、 聰明的立身法則: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典籍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不所欲,勿施于人。”一一《論語-衛靈公》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 一一《論語-里仁》經典導讀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孔子說:“參啊!我的學說貫穿著一個基本思想。”曾子說:“是。”孔子出去后,學生們問曾子說:“老師的話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說:“老師的學說,忠恕兩個字罷了。"什么是忠?什么是恕?曾子沒有說,但孔子自己在別的地方有解說。思維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所以孔子說是“一”以貫之,而不是“二"以貫之。孔子所說的忠,是從積極的方面來分析的,在《雍也》篇里他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這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想要有所作為,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也有所所作為。自己想飛黃騰達,也盡心盡力地讓別人飛黃騰達。這其實就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總起來說,忠恕之道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所謂人心都是肉張的,自己想這樣,也要想到人家也這樣;自己不想這樣,也要想到別人也不想這樣。員工思索“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在企業中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本節內容在上下級關系上的處理上能夠帶給你什么啟示?五、 學會中庸是完美的人生智蕙經典原文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一一《論語?雍也》經典導讀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尚的了!可惜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己經很久了。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為一種道德觀念,它是孔子和儒家尤為提倡的。《論語》中提及"中庸"一詞,僅此一條。雖然在《論語》中“中庸”一詞僅出現過一次,但中庸的意思卻時閃時現,如在《論語》中孔子評價他的弟子們時說:“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偏激,仲由魯莽。”孔子認為,他們這些學生各有所偏,不和中行,對他們的品質和德行必須加以糾正。再如《論語》中記載,又一次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說:“子張過分,子夏不足。”子貢說:“那么是子張好一些嗎?”孔子說:“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既然子張做得過分,子夏做的不足,那么兩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對二人的評價就是:“過猶不及。”“過猶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體說明。員工思索現代人對“中庸”之道有哪些誤解?這些誤解具體體現在企業管理中的哪些方面?中庸之道的靈活運用能夠避免企業中的哪些問題?第三章工作是砥礪德行的修道坊一、 是企業選用才能的第一標準典籍原文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一一《論語-憲問》經典導讀孔子說:“一匹馬的可貴之處在于它的德行,而不在于它的力量。”孔子借對千里馬的評價,給我們樹立一個標準。對一個人品行優劣的評判,不在于他長得怎樣,甚至也不單看他是否具有過人的才華,而在于這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孔子的心中,“唯德是舉”應成為我們對人才的科學取向。員工思索你對于“有才無德”之人和“有德無才”之人怎么看?員工的道德素養與企業的發展有什么關系?二、 鑄就品德是一種立足長遠的投資典籍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一一《論語-里仁》經典導讀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獨無助的,必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親近,就像有了芳鄰一樣。”德行是具有磁性的,久而久之,有德之人的周圍就會聚足人氣,而且芳名遠播,形成一種無形而又無價的品牌,這是成功的最大助力。孔子認為,如果你真是一個有德之人的話,真為德而活的話,就絕對不會孤苦伶仃,一定會有與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有很多擁護你的人。員工思索從道德的角度如何看待個人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德”與“得”之間有什么關系?三、人格是人一生的最高學位典籍原文南宮適問孔子曰:“羿善射,?鼻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一一《論語?憲問》經典導讀南宮適問孔子說:“羿善于射箭,泉善于水戰,都沒有得到好的結局。禹和稷親自下地種田,卻取得了天下。對這些歷史人物應該怎么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適出去了。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君子啊!這個人真是崇尚道德啊!”在孔子眼中,南宮適是個值得稱道的人,他的道德修為使他贏得了孔子的尊重。員工思索在企業在中,人格會遇到哪些道德的試探?你認為內在道德的約束與外在制度的規范應該如何完美結合?三、 心有仁念方能遠離惡行典籍原文子曰:“茍志于人矣,無惡也。" 一一《論語-里仁》經典導讀孔子說:“一個人如果立志去實行仁德,那就不會去做壞事。”《論語?庸也》篇中有孔子這樣的一段話:“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個人能夠很好地生存是因為他品行正直,而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生存卻是因為品行不正直的情況很少,即使能夠很好地生存,在孔子看來那也是因為他僥幸地躲過了災難。員工思索“仁者無敵”在職場上是如何體現的?一個人的品行對于其企業發展有哪些作用?四、 善良謙恭是職場生存的護身符典籍原文子禽問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問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一一《論語?學而》經典導讀子禽問孔子說:“老師每到一個國家,必然能了解那個國家的國情政事。這是他自己去問的,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這是由于老師的溫和、善良、恭敬、節制和禮讓的高尚表現,使各國君主主動拿政事向他請教。老師得到的方法,大概與別人求得的方法不一樣吧?”子貢評價孔子的這五個字,“溫、良、恭、儉、讓”不僅是對孔子的贊譽,也是《論語》所宣揚的儒家思想的精粹。朱熹在《朱子類語》中有云:“圣人之德無不備,非是只有此五者。但是此五者,皆有從后謙退不自圣之意,古人皆親信而樂告知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員工思索站在企業的角度,談談你對“溫、良、恭、儉、讓”的理解。在職場中應該怎樣與上級和下級交往?五、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顯大胸襟典籍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一《論語?憲問》經典導讀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說:“那么拿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拿公平正直來回答怨恨,難恩德來報答恩德。”別人對不起我,我要是還對他好,那么,那些對我好的人,該怎樣報答呢?所以孔子主張,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對我好的,我當然對他好;對我不好的,我可以不記恨他就是了。員工思索“以直報怨”與“以德報德”有什么區別?同事之間在相處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六、 進德修業是卓越人士的長修課典籍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一一《論語-為政》經典導讀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明白了一切事物的道理而不再有所惑,五十歲憧得了天命的道理,利庫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己經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但從來都不會逾越法度。”員工思索對比自己不同年齡階段的優缺點,自己做出一個公正的評價。對于自己的工作崗位來說,個人有哪方面需要不斷地歷練和完善?第四章研習《論語》,達到“共和"之境一、和諧是一種通往共贏的境界典籍原文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蕙,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一一《論語-泰伯》經典導讀孔子說:“恭敬而不符合禮就會勞倦,謹慎而不符合禮就會畏縮,勇敢而不符合禮就會作亂,直率而不符合禮就會尖刻傷人。”按照儒家的禮制觀點,就是人們在遵守立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以,一方面是“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為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這就是和與禮的辯證關系。員工思索企業應該怎樣營造和諧氛I韋I?員工應該怎樣在和諧企業中保持自己的個性?二、 “和而不同”才是君子之和典籍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一《論語?子路》經典導讀“和”與“同”是春秋時代常用的兩個概念。“和”,即和諧、調和,指不同性質的各種因素的和諧統一,如五味的調和、八音的和諧。君子尚義,無乖戾之心,能和諧共處,但不盲從附和,能用自己的正確意見來糾正被人的錯誤意見,對不合理的事情,就要反對,所以會有不同,故說“和而不同”。“同”,即相同、同類、同一。小人尚利,在利益一致時,同流合污,能夠“”同;對有損個人利益的事他也不會干,對有利于自己的事則不管是否合乎正義他都干,一旦利益發生沖突,則不能和諧共處,更不能用道義來調和人情世故,故說“同而不和二員工思索你如何理解“和而不同”這個理念?如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存劑與穩定劑在藝術品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印刷設備維護工具維護計劃制定考核試卷
- 公共設施安全設施維護考核試卷
- 印刷技術在圖書裝幀中的特殊印刷工藝應用考核試卷
- 兔飼養與森林資源合理利用考核試卷
- 智能環保監測技術考核試卷
- 品牌價值評估在出版業的運用考核試卷
- 古籍收藏與歷史研究考核試卷
- 部編六年級語文上冊全冊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IP電話計費軟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4幼兒園親子運動會活動服務合同范本3篇
- 呼和浩特市國企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2025
- 金融計量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管理學院
- 機械制圖-形成性任務2-國開(ZJ)-參考資料
- 糖葫蘆課件教學課件
- 華南理工大學《機器學習》2023-2024學年期末試卷
- 氣胸完整版本
- 十七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手冊
- 大學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名詞解釋主觀題復習資料
- 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QCT1177-2022汽車空調用冷凝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