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級《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_第1頁
2009級《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_第2頁
2009級《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_第3頁
2009級《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_第4頁
2009級《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9級《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一、課程設計的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基礎結構設計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條件,明確理論的假定條件,掌握理論的適用范圍;能夠選擇和運用相關規范,初步選擇基礎方案,進行基礎結構設計;能夠繪制和識讀基礎結構施工圖,增強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設計中,樹立作為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和敬業務實精神;培養團隊協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科學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并具有環保意識和開拓精神。二、課程設計的內容和要求(一)設計題目某教學樓為多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室外地坪標高同自然地面,室內外高差450mm。柱網布置如圖所示,試設計該基礎。(二)設計資料(1)工程地質條件該地區地勢平坦,無相鄰建筑物,經地質勘察,工程地質資料:自上而下依次為:①雜填土:厚約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質粘土:厚1.2m,軟塑,潮濕,承載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濕,承載力特征值fak=210KN/m2;④全風化砂質泥巖:厚2.7m,承載力特征值fak=230KN/m2;⑤強風化砂質泥巖:厚3.0m,承載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風化砂質泥巖:厚4.0m,承載力特征值fak=620KN/m2;地基巖土物理力學參數表地表1層代號土名天然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內摩擦角(Φ壓抗壓縮縮壓系數模強(a1-量度2)(E(fr(fs)k)ak)重度(γ)(e)孔隙比凝聚力(c))KN/m3度雜填土18201粉質粘土0.34252220130.2010.0365020.粘土192022230.228.21580全風化砂質泥巖強風化砂質泥巖023025.38033.000(三)設計內容(1)確定基礎埋置深度(2)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3)確定基礎的底面尺寸(4)對基礎進行結構內力分析、強度計算(5)確定基礎的高度(6)基礎底板配筋計算、并滿足構造設計要求(7)編制設計計算書(8)繪制基礎結構施工圖(含平面圖、詳圖),提出必要的技術說明。三、課程設計成果形式及要求(1)計算書要求:書寫工整、數字準確、圖文并茂。(2)制圖要求:所有圖線、圖例尺寸和標注方法均應符合新的制圖標準,圖紙上所有漢字和數字均應書寫端正、排列整齊、筆畫清晰,中文書寫為仿宋字。四、課程設計的考核按照學生所提交的設計計算書、施工圖及答辯情況,由指導教師進行評分。評分等級分五級: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評分標準:優秀:計算書工整,條理性好,計算結果準確無誤;施工圖符合制圖標準要求,正確反映設計結果,布圖合理,圖面整潔;答辯正確,學習態度認真。良好:計算書工整,條理性好,計算結果大部分準確無誤;施工圖符合制圖標準要求,布圖較合理,圖面較整潔;答辯基本正確,學習態度認真。中等:計算書較工整,計算結果基本正確;施工圖基本符合制圖標準要求,布圖較合理,圖面較整潔;答辯基本正確,學習態度較認真。及格:計算書內容基本完整,計算結果無原則性錯誤;施工圖基本符合制圖標準要求,圖面還算整潔;在老師的提示下答辯基本正確,學習態度一般。不及格:下列情況之一均屬不及格:沒有完成設計任務;計算書錯誤較多;圖紙不符合制圖標準要求;不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習態度差,有抄襲現象。五、主要參考文獻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2.孫維東主編.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六、工作計劃及進度第一天上午:布置設計任務書,設計指導。第一天~第三天:編制設計計算書第四天:繪制施工圖紙第五天:答辯并上交課程設計成果《地基基礎結構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地基基礎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根據上部結構條件(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級、建筑布置、上部結構類型等)和工程地質條件(建筑場地、地基巖土和氣候條件等),結合考慮其他方面的要求(工期、施工條件、造價和節約資源等),合理選擇地基基礎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設計,以確保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礎設計可按下列步驟進行:(1)選擇基礎的材料、類型,進行基礎平面布置;(2)選擇地基持力層;(3)地基承載力驗算,確定基礎底面尺寸;(4)地基變形驗算;(5)基礎結構設計;(6)基礎施工圖繪制,并提出必要的技術說明。(一)確定基礎埋置深度d同前所述(二)確定地基承載特征值fa同前所述(三)確定基礎的底面面積A≥式中各符號意義同前所述(四)持力層強度驗算≤1.2fa≤fa式中p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p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大壓力值(kPa);pkmin——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小壓力值(kPa);F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kN);Gk——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kN);A——基礎底面面積(m2);e0——偏心距(m);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l——矩形基礎的長度(m)。(五)確定基礎的高度Fl≤0.7式中Fl——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kN);βhp——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h不大于800mm時,βhp取1.0;當大于等于2000mm時,βhp取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kPa);am——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m);h0——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m)。(六)底板配筋計算;;式中AsI、AsII——分別為平行于l、b方向的受力鋼筋面積(m2);MI、MII——分別為任意截面I-I、II-II處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彎矩設計值(kN·m);l、b——分別為基礎底面的長邊和短邊(m);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N/mm2);pjmax、pjmin——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和最小地基凈反力設計值(kPa);pjI、pjII——任意截面I-I、II-II處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地基凈反力設計值(kPa);az、bz——分別為平行于基礎長邊和短邊的柱邊長(m);(七)繪制施工圖(2號圖紙一張,如不夠可另附一張A3圖紙)合理確定繪圖比例(平面圖1:100、詳圖1:20~1:30)、圖幅布置;符合《建筑制圖標準》。(八)、設計實例1.設計題目某教學樓為四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柱網布置如圖2-1所示,在基礎頂面處的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由上部結構傳來的軸心荷載為680kN,彎矩值為80kN·m,水平荷載為10kN。柱永久荷載效應起控制作用,柱截面尺寸為350mm×500mm,試設計該基礎。圖2-1柱網布置圖2.工程地質情況該地區地勢平坦,無相鄰建筑物,經地質勘察:持力層為粘性土(ηb=0、ηd=1.0),土的天然重度為18kN/m3,fak=230kN/m2,地下水位在-7.5m處,無侵蝕性,標準凍深為1.0m(根據地區而定)。3.基礎設計⑴確定基礎的埋置深度dd=Z0+200=(1000+200)mm=1200mm根據GB50007-2002規定,將該獨立基礎設計成階梯形,取基礎高度為650mm,基礎分二級,室內外高差300mm,如圖2-2所示。圖2-2基礎高度和底板配筋示意⑵確定地基承載特征值fa假設b<3m,因d=1.2m>0.5m故只需對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深度修正,⑶確定基礎的底面面積A≥考慮偏心荷載影響,基礎底面積初步擴大12%,于是取矩形基礎長短邊之比l/b=1.5,即l=1.5b取b=1.6m則l=1.5b=2.4mA=l×b=2.4×1.6m=3.84m2⑷持力層強度驗算作用在基底形心的豎向力值、力矩值分別為<符合要求。<1.2fa=1.2×242.6kN/m2=291.12kN/m2<fa=242.6kN/m2故持力層強度滿足要求。⑸基礎高度驗算現選用混凝土強度等級C20,HPB235鋼筋,查得混凝土ft=1.1N/mm2=1100kN/m2,鋼筋fy=210N/mm2。地基凈反力由圖4-8可知,h=650mm,h0=610mm;下階h1=350mm,h01=310mm;az1=1200mm,bz1=800mm。1)柱邊截面bz+2h0=(0.35+2×0.61)m=1.57m<b=1.6m>F1=171.2kN符合要求。2)變階處截面bz1+2h01=(0.8+2×0.31)m=1.42m<b=1.6m>F1=143.53kN符合要求。⑹基礎底板配筋計算1)計算基礎的長邊方向,I-I截面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