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_第1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_第2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_第3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_第4頁
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感動中國觀后感1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馬蘭花般的林俊德,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善良的何玥,臥底考察的陳家順,心和泥土一樣質樸的高淑珍,冰雪為容玉作胎的張麗莉,能受天磨為鐵漢的李文波,悲莫悲兮生別離的高秉涵,清香傳得天心在的周月華和艾起,為沈飛而生而死的羅陽。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的人,感動了偉大的中國!

馬蘭花生命力強,默默開放。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了45次核試驗的馬蘭花,在人們人中默默。“做核試驗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林俊德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用他的事跡真正體現了它的含義。20某某年5月4日,林俊德被查出患病,5月23日為了工作還轉院,5月26日他的病情惡化,護士與妻子都勸他躺下休息會兒吧,但他說:“做起來才是正常人,躺在床上是病人。”直至五月三十一日二十時十五分他安然入睡,再未醒來的那一刻,他的心中仍然是工作,以至于未來得及給孫子留下一句遺言。他對親人是歉疚,但對工作是無悔,他是中國的驕傲,他是林俊德。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何玥的生命在愛中延續。何玥,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兒,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閃光,把生活照亮。在病危的時候,何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捐獻器官,給他人生的希望。當小何玥第一次向家人提出這個決定時,父親把她罵了一頓,但由于她的堅持,終于在11月16日,他的家人正式表達捐獻何玥的器官,但此時,一個花樣年華的女花卻已悄然離開了我們。她的平凡愛舉,開啟了一個有愛的未來!包括老師們對她捐獻的兩千元錢,她把愛留給了他人,轉捐她人這件事都無不令我們佩服,敬愛。“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是他臨終前反復唱的,何玥為五星紅旗自豪,我們十三億中國人為何玥驕傲。

在茫茫人海中,因為有愛,我們走到一起,因為有愛,我們彼此相識,因為有愛,我們為之動容,因為有愛,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感動中國觀后感2

這個星期五下午的社團時間,老師給我們放映了感動中國的電視節目。這個電視節目講的是每一年十位人物的感動事跡。

胡忠,他是高義蒲云的好老師。他放棄了和妻子孩子的團聚,是為了去教更多的孩子。他離開了父母,是為了去當更多孩子的好爸爸。他當了幾年的志愿者,卻從不申請成為正式的老師,每月只領著300元微薄的生活費。他是高原上怒放的一朵雪蓮!

劉偉,也許上帝對他并不公平,十萬伏的高壓電無情地奪去了他的雙肩。然而他并沒有放棄還參加了殘疾人游泳隊。不幸的是,他卻又患上了重病,不能劇烈運動了。游泳的夢想被徹底擊碎了。再大的打擊也擊垮不了堅強的劉偉。他自學了鋼琴。艱苦的努力使他能用腳趾彈出正常人用手彈出的鋼琴七級水平。劉偉在為夢想執著地奮斗著,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最后,我想來說說我們杭州人的驕傲,也是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吳菊萍阿姨。她的一托,托起了杭州人的驕傲。時間把我們定格在20某某年7月2日。吳菊萍阿姨正準備出門。忽然,她聽見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她跑去一看,只見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妞妞正懸掛在鐵窗上,有著生命危險!只聽“嗖”的一聲,一個黑影飛快地從十樓落了下來。吳菊萍阿姨有一個七個月大的孩子,但這時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妞妞從十樓墜下的生命危險。她立即扔掉了遮陽傘,脫下高跟鞋,一個箭步沖了過去,接住了從十樓墜下的妞妞。可是沖擊力太大了,吳菊萍阿姨摔倒在地上,左手嚴重骨折了。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是最美麗的媽媽。

這些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有殘疾人,有老師,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年輕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們的事跡讓我們感動,令我們欽佩。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觀后感3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我感觸良深。

我們看了四個人的事跡,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有“兩彈一勛”朱光亞,他和他的工作伙伴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制造出了核武器,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從此強大了!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不得不使我們敬佩;有“無臂鋼琴師”劉偉,他在一次天災中失去了雙臂,卻學會了用腳做事,并學起了游泳,準備參加殘奧會時,卻又患上了疾病,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可他并沒有氣餒,又開始學習彈鋼琴,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鋼琴師,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不得不讓我對他豎起大拇指;有孝女孟佩杰,自幼被送給養母撫養,可養母癱瘓了,養父也走了。十多年來,她一直照顧著養母,每天為她打理起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份孝心著實感動人心;還有愛心老人白方禮,年邁的他一直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位老人用他的愛心詮釋了生命的美麗......

在這些人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劉偉,他雖然被無情的命運奪去了雙臂,但是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用腳學會了吃飯、寫字、穿衣服。他又想起了學游泳,在一番刻苦訓練下,他終于學會了游泳。可是又是一場病讓他無法劇烈運動了。萬籟俱灰下,他又開始了學鋼琴的艱苦旅程。用腳彈鋼琴,他需要做比常人更艱苦的訓練,終于,他學會了彈鋼琴,成為了優秀的鋼琴家。他用腳彈奏出了生命的美麗,用堅持詮釋了生命的偉大!如果換做是我,我肯定不會像他這樣堅持不懈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這份堅持實在是令我欽佩!我要感恩他們!我要記住他們!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感動給人無窮的力量,人類和諧需要感動。令人感動也并不難,并不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其實,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付出真情就能體現人類的真、善、美,感動也就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條短信,一元錢??就能讓他人從我這里獲得快樂或幫助,從而溫暖了人間,感動著你我。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多好的歌詞,多美的境界!我們將一起為之努力!

讓我們懷著一顆敬佩的心,向他們致敬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4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終于在20某某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5

“感動中國”的力量是風的力量,輕輕蕩滌著人的心靈,溫暖而雋永。盡管獲選的十大感動人物和群體有著不同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震撼人心的真、善、美。正是這種令人震撼的力量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美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我們的社會注入了清新正能量。

他,日夜潛心于科學研究,廢寢忘食;他,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書寫量子通信的科學新篇章;他,悉心于自己的學生后輩,培養可造之才;他,為國鍛造通信領域的超級科技。他就是東陽人——潘建偉。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并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還有奮不顧身,沖入火海的王峰,扎身山區的教師支月英等等,讓我深受感動。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要向這些模范學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深入扎實開展課改,努力探討三代導學案的使用方法,做一名合格的人們教師。

感動中國觀后感6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20某某年的《感動中國》。里面有許多令人感動的人物和事跡,如:黃旭華、劉盛蘭、陳俊貴、楊建中、沈昌建……,他們都是由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巖松口中說出來的普通又偉大的人民。我覺得這些人雖然并不是明星,但是同樣閃閃發光。

其中有兩位人物令我感觸很深。第一位是格桑德吉,她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師。當時山區的孩子家庭貧困,山區的學校條件也不怎么好,校園連圍墻都沒有,有些山區的孩子們家離學校路途遙遠必須要住宿,但是學校沒有能力為孩子們提供這樣的條件,格桑德吉卻堅持每天親自送路途遙遠的孩子們回家。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腦海里立刻涌現出了一種想法:我們也應該像她這樣,不管生活中條件有多么困難,也要堅持下去,永不言棄。當主持人把她請到頒獎典禮現場時,主持人問她:“你名字的由來是什么?”,她說:“我的名字中‘格桑’兩個字是指美麗、善良,‘德吉’兩個字是指吉祥、幸福。”當她說完這句話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主持人聽了這句話,給她的評價是:格桑花開。

還有一位是年邁的老奶奶,她叫胡佩蘭,已經九十八歲高齡了,她的職業聽起來很普通——醫生,但她是一位非常稱職的醫生,退休后她一直堅持坐診。在她的眼里從來沒有病人的身份及貧富,只有病情。無數的病人被她治愈,無數的新生命在她手中誕生,就這樣,她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有許多被她診治的病人和家屬都去看望她,關心她。看到這兒,我心中再一次有了莫名的感動:我們以后也要向她學習,在平凡中的生活中做不平凡的事。我知道社會上很多人是不能像她這樣堅持下去的。當她被主持人請到現場時,場上的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主持人是這樣評價她的:秋蘭為佩。但可惜的是不久后她就離開了人間,去了美麗的天堂。

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在我眼前閃過,我覺得自己心里不僅是感動,也想像他們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生活中的有心人,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

感動中國觀后感7

“感動中國”20某某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如早春約會在央視播出。不同的親身經歷講述著同樣的感動和愛國,讓人倍感新時代的腳步很踏實很奮進。20某某年2月8日晩如約守候在電視前,認真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硏制而隱姓埋名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要上學孩子老人;有為親人、為他人平凡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正能量啊!觀后心理暖烘烘、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流了下來,他們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舎己為人無私奉獻精神,オ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母親默默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日益強大的中國就像我的母親一樣,用自身的強大筑起我們幸福的生活,她一生都在為人民的根本利益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祖國媽媽,我愛您!

20某某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已經落幕,回想起“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富強和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更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8

20某某年5月18日上午6點30分,爸爸陪著我一起觀看《感動中國》頒獎電視節目,節目內容講的是最孝順的老師陳斌強和最美學生何玥的兩人感動的事跡。

看過之后,我的內心充滿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份震懾和感動。如陳斌強讓我感動的是,他有一種孝心,追求著讓母親活著,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他不分日日夜夜照顧得了有老年癡癥的母親,為了母親不再走丟堅持在自己每天去學校上課時,用小時候媽媽背過自己的綁帶,將母親和自己緊緊地綁在一起,一起去學校,放學一起回家。他每天細心照顧好母親的同時,還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師,他的課程從來沒有因為要照顧母親而落下。正如陳斌強說的一句話:孩子可以等,但母親不能等。這句話我聽了后,不禁流下了眼淚。陳斌強的孝心讓我感動,他的職業讓我崇拜!

還有讓我振憾的是年僅12歲的何玥,在自己不幸患上了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痛,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還是無法換回她那花一樣的年華!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無私的捐獻給所需要的人。要知道年僅12歲小女孩就有如此的決心,捐出自己的身體器官,那是一件多么讓人震憾的事情啊!當家人知道何玥要捐獻器官的決定時,家人個個都不同意的,但在何玥一再的堅持下,家人終于答應了,也明白何玥的心愿。何玥用平凡生命實現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次的閃光,命運雖然殘酷奪走了他年僅12歲的生命,但她的精神永遠得到了延續!

看了這些事跡讓我深深的意識到了孝順和行善是最高尚的,同時讓我領悟到從他人感人的事跡中領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要用更多的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正如同那根繃帶,綁得是關心與愛護,綁得是孝道與責任,綁得是能量與美德。

感動中國觀后感9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有帶領科研團隊實現氫彈研究突破的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于敏;有放棄安逸生活堅持在貴州山區義務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有背井離鄉、為南水北調做出巨大奉獻的基層干部趙久富,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從不留真名,成為一座城市精神坐標的普通市民--張紀清。

2022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后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2022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于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后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里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里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大愛深沉!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感動中國觀后感10

愛是一種付出,一種幸福,愛是神圣不可分割的東西。愛有廣泛的寓意。愛令人內心無比溫暖。

愛是一種付出,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評選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行動困難。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員,他有堅強的毅力,一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嘆服,他在臨死前也要完成核試驗。他說“我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該做的我一定不能給后人留下麻煩”。這是他說的一番話,他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淚他是我們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縱死終令汗竹香”

愛是一種幸福,有一種愛叫做幸福,有一種愛叫做母愛,有一種精神叫做堅持不懈,永不言棄。一位中學的語文教師,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孝子,母親心中的好兒子,他用他的堅持不懈一反無常的照顧一位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他從沒有叫苦叫累,他也沒有因此而耽誤他的工作,同樣,他的這種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孝更絕倫足可訡”

愛是神圣高尚的東西,有這么一位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到農村工作,他的職業是教書,他在這里用愛教會了孩子們該怎樣去愛。原本二十八歲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結束的時間,可是當她走到離教室不遠的山坡上的時候,她的身后卻發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動聽的讀書聲,正是這悅耳的讀書聲把她的心徹底留在了這里,留在了這貧窮的山村。

此后,她與同學產生了一種親如母女的關系,同時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種精神拯救了她的學生,也讓她在20某某年高位截癱,他就是最美鄉村女教師——張麗莉。她的這種精神被譽為“冰雪為容玉作胎。

他們都用自己的心點亮了別人,點亮了世界。奉獻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滿溫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荷葉的生命在愛中延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觀后感11

伴隨著寢室、操場、過道的燈亮起,一聲聲口哨傳來,又是一個草原的早晨來臨了。

學生們都穿戴好有序地洗漱著;廚房里,帶著口罩的大叔正攪動著大鍋里的粥;畫面切換,大叔已拿著口哨在操場上指揮學生們做早操了。這位大叔就是,胡忠。

戴著一副無框眼鏡,個子不高的他已鬢角微白,卻還有著中氣十足的聲音,“老師,在哪里不是教書?不是育人?”樸實的語言卻傳達著最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這樣的氣魄才是為人師的表率。

短片進行到一半,他突然出發趕往一個地方,學生細心地為他圍好圍巾,他們知道他們又將多一位新成員。學校里共有143名學生,竟都是孤兒,在這樣一座簡陋卻溫暖的學校里生活著。墻上貼著每個孩子的照片,正中間寫著“我們是一家人”,只這樣最簡單的一句話,卻最讓我感動。如果沒有胡忠為這些孩子搭建這么一個學校,給他們一個家,那么此時,他們又該在哪里挨餓受凍,在哪里流浪?

已長達12年之久,擔任這座學校的校長,胡忠卻還是只是志愿者的身份,領著只要300元的收入養活了這一百多個孩子,也許正是這一百多個孩子給了他們支持下去的信心。他接回了一個小男孩,剛一回到學校還來不及抖落身上的風雪,就忙著給小男孩洗了個澡,給他穿上了自己的毛衣,還拿出一瓶別人送的護膚霜,滿滿的一看就知道沒擦過幾次。我甚至可以想象這一百多個孩子都曾被他這樣溫暖的父愛所包圍,在饑寒交迫的時候,是他伸出了溫暖而寬大的手掌。

來到草原,帶著妻子兒女,最放心不下的是在城里相依為命的母親和外婆,她們卻用一句“滿足”來更加堅定他的選擇。讓女兒拋棄城里的生活,來到草原,是為了讓她親眼見到父母是怎樣做人,讓她得到更好的教育;丟下年邁的親人,是為了當更好地父母,當這一百多個孤兒的父母。

是他們,謝曉君和胡忠,正因為他們心中的愛和信念,他們才成為草原上的并蒂雪蓮。在物質繁盛的當今社會,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精神無敵。

他們追隨著白方禮的步伐,那位用自己血汗錢向我們訴說著慈善沒有門檻的真道理的老人,和義使巴郎相牽著手,向我們訴說著摯愛永恒。

我相信,又有了這許許多多的白方禮們,即使風雪離你很近,寒冷也會離你很遠。

感動中國觀后感12

昨晚我看了CCTV中央一頻道,有白巖松等節目主持人主持的“感動中國”現場直播。我看著感動著,也在一旁情不自禁的淚流滿面著。“瞬間的頒獎,卻攏聚了一個人的半生時光來兌現此時的亮點”.每一個人的故事畫面都有辛酸,每一段辛苦的情節背后都有眼淚,在電視機前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我的家人。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要想做自己想做的更是不易。“千辛萬苦的是人生,簡簡單單的是歲月,平平淡淡的是生活,時光磨礪的是性情”.“一個人只要不在生活的磨難中屈服,只要不被命運的捉弄壓垮,只要不被惡患的疾病哀苦,只要不被外來的災難低頭”,那就是我們值得尊敬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更加值得我們愛戴贊美的。

一個人物有一個人物的平凡事跡,一個人的腳步有一個人的操守時光。這些感動中國的人,彰顯了中國人的夢想和韌勁,顯示了我們中國人的勵志精神和堅持態度。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熬老了人生,卻也年輕了自己的生命”.一位九十八歲的河南老人還一直用余暉給病人散熱;一位為了給孩子上學掙取費用,不惜身體患癌的病痛媽媽;一個為了下水救人,瞬間改變一生悲慘命運的品德高尚之人;為了夢想一年一季的在田野里研發,開采的現代農民;還有為了大山的孩子,為了家鄉脫離貧困,情愿放棄在都市發展的愛心老師……那些感動中國,感動著世界的善良人們,她們溫暖著中國,也溫暖著我的心。

看了一個多小時的節目,主持人聲情并茂的解讀著頒獎詞,句句感人,聲聲沁心。夜深了,我好長時間不能安然入眠,腦子一直在想!如果中國人都有那么一份愛心,都伸出溫暖的手助人,都為家鄉、為國家、為社會做些事情?用自己的力量去做點自己該做的,那么我們的國家會更加繁榮昌盛,會更加和諧平安。“現在時光熬老了我的容顏,歲月奪走了我的青春,可今天的我還有一縷余溫,還有滿滿的熱情,那我就不能在家閑置”.我要用我的微薄去關住我該關注的,去幫助我該幫助的親人和朋友……

感動中國觀后感13

張玉滾,和許多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一樣,拿著最少的工資,干著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師不一樣的是,他本就生長在這片大山里,在大學畢業后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卻只因校長的一句挽留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讀過的小學當教師。

他,一個人扛著給學生們買的書走過崎嶇的山路,一個人教五個年級的多門課。為了改善學生們的伙食,他讓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當義工。作為一名老師,他無疑是十分敬業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于作出這個決定的勇氣。哪一個人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又有哪一個人沒有自己一直想實現的理想?然而同樣是很年輕的他,卻在離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時候,選擇暫時擱下自己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種子。

然而,在一次為學生送書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兒夭折了。在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不想看到這里的一切。我想這座大山的確虧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離開這里也沒有人會責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親可以無視曾經奪走自己女兒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們的安慰勸導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可能是想彌補自己對女兒的虧欠,他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子女一樣好。他用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兒的痛苦,用滿腔的熱情更無私地投入教學之中,即使提起女兒的過世仍是止不住淚水的流淌,仍是更堅定地握緊手中長長的教鞭。

艱苦的環境和忙碌的工作使歲月早早地在他的臉上留下痕跡,使他遠不如那些同齡人看上去精神飽滿的樣子。可提及教學,他卻又提起了精神,在現場唱起了自己在音樂課上教學生們的歌,簡單的音節構成了最樸實、最美好的樂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學生們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輕時站在山頂,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樣;想象到他在深夜為女兒的過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卻苦苦糾結是否要離開大山的模樣;又想象到他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山中植物的知識,帶領他們大聲朗讀課本的模樣……再細細品味他說的話,的確,他為了幫助星星迎來曙光放棄了自己的白晝,在黑夜里做著一輪明亮的月,只要星星們抬起頭,他便隨時都在。

感動中國觀后感14

這么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有機會觀看《感動中國》,看完后被里面每個人物的事跡所感動;他們感動著你,我,他,感動著中國的每個角落。

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被稱為“信義”兄弟的孫東林、孫水林他們,為了不拖欠農民工的工資,心里老是想著農民工一年到晚在外打工也是夠苦夠累的,所以就迫切希望在年三十前將工資發到每一個工人的手里,讓他們都可以過上一個開心快樂的新年。他們為了心中的那一份承諾:必須發放工資到農民工的手上!可惜天不佑善,在他們趕回武漢的途中,孫東林一家五口在車禍中不幸遇難了。他的弟弟孫水林為了完成他哥哥的遺愿,強忍著悲痛,連夜趕了五十多個小時的路,回到家鄉發放工錢。但是民工的工資單大部分在孫東林遇難的時候已經遺失了,他只好跟農民工說:“工資單已經遺失了,大家就憑著良心領工錢吧,你們說多少我就發放多少!”

但是,發放工資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